(共16张PPT)
*小二黑结婚(节选)
一、重点剖析
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答案
从课文所选的四节内容看,小说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怎样的社会现状
答案 ①新的政权已经在解放区农村确立;②各种封建意识还有残留,如封建家
长作风、封建迷信思想、奴隶心态等,一些恶势力还在兴风作浪,横行霸道;③一
些接受新思想、追求民主自由的进步青年也不断成长,并与恶势力进行着不屈的
斗争。
如何看待小二黑、小芹美满的结局
答案 ①人民政府的支持使解放区青年男女冲破旧的婚姻观念的束缚,勇敢
地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②小二黑、小芹为争取婚姻自由所作的斗争已不单
单是“个性解放”的斗争,更是高度的革命自觉性的觉醒的表现,是解放区人民
反霸除暴的民主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当时整个社会建立新的婚姻观念、清
除封建迷信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③小二黑、小芹美满的结局说明了人民政府
是人民实现婚姻自主最可靠的保证;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深刻的社会变化已经兴
起,并且正在继续深入发展。
课文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他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案 小说主要塑造了小二黑、小芹、二诸葛、三仙姑以及兴旺、金旺等
人物形象。根据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性格特点,又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1)新一代农民的代表——小二黑和小芹。课文中的小二黑和小芹反对父母、反
对兴旺和金旺两兄弟的斗争,不仅是追求自由恋爱和个人幸福的斗争,而且联系
着社会的思想斗争和阶级斗争。小二黑和小芹身上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的农村
新人在成长最初阶段的精神面貌。在恋爱婚姻的问题上,他们摆脱了封建迷信思
想和传统旧观念的束缚,敢于理直气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要求。他们的胜利是
经受了双重考验而得来的,既粉碎了兴旺和金旺两兄弟这样的农村封建恶势力的
破坏,还突破了来自父母基于封建迷信和旧婚姻观念而产生的阻挠。
(2)老一代农民形象——二诸葛和三仙姑。二诸葛和三仙姑是深受封建势力压迫
和封建思想毒害、以旧观念处世、最终有所转变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他们两个
是小说中塑造得最为出色的人物。作者通过他们阻挠小二黑、小芹自由恋爱的
不同动机和心态,凸显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二诸葛是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的
典型,他反对小二黑和小芹谈恋爱,除了因为迷信“命相”,担心小芹克儿子之外,
还在于嫌三仙姑声名不好,不愿意与她结亲。他就自作主张,给小二黑收养了一
个童养媳。但二诸葛的“天命”思想在自己儿子的婚姻上被彻底推翻了。他被
区长批评后,回家又被老婆奚落了一番,“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
思再到别人跟前卖弄他那一套了”。三仙姑是一个好逸恶劳的妇女,她贪财出卖
女儿;她作风不正,讲究不恰当的穿戴打扮,“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
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一番。但经
过区长的批评以及在区上被人“围观”后,她终于下了决心,“把自己的打扮从
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人的样子,把三十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
悄悄拆去”。
(3)封建残余势力——兴旺和金旺。兴旺和金旺两兄弟是农村中封建残余势力的
代表人物。他们身为村干部,却横行霸道,祸害乡里,乡亲们“有给他们花过钱的,
有被他们逼着上过吊的,也有产业被他们霸了的,老婆被他们奸淫过的;他两人还
派上民兵给他们自己割柴,拨上民夫给他们自己锄地;浮收粮,私派款,强迫民兵捆
人……”乡亲们没有人不恨他们,但又因为长期受到他们的压迫而惧怕他们,
“谁也不敢说半句话,都恐怕扳不倒他们,自己吃亏”。
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举例分析。
答案 细节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课文中有不少细节描写。
如,小二黑被兴旺弟兄们捆着送到区上以后,二诸葛的反应——“摸了摸脸,取出
三个制钱占了一卦,占出之后吓得他面色如土。他说:‘了不得呀了不得!丑土的
父母动出午火的官鬼,火旺于夏,恐怕有些危险了……犯得了军法 ’”这段细节
描写,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满脑子迷信的
落后农民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又如,三仙姑得知区上传自己后,动身之前,有一段细节描写:“她吃完了饭,换上新
衣服、新首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然后叫于福给她
再如,“三仙姑那天在区上被一伙妇女围住看了半天……回去对着镜子研究了一
下,真有点儿打扮得不像话;又想到自己的女儿快要跟人结婚,自己还卖什么老俏
这才下了个决心,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人的样子,把
三十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的细节描写,则通过心理和动作,把
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把人物性格的转变描写得具体真实,令人信
服。
“她趴下就磕头,连声叫道:‘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做主!’”这句话运用了什
么描写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磕头”的动作表现了三仙姑试图引起区长
的同情,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称解放区的区长为“区长老爷”,表明她的封建
思想意识根深蒂固。这些都表现了三仙姑的狡猾和落后。
“三仙姑叫‘前世姻缘’,二诸葛叫‘命相不对’。”这句话在形式上有什
么特点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这句话上下两部分字数一致,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
铿锵悦耳,把相对称的两部分内容凸显了出来,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二、写法赏析
1.情节连贯,故事性强;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赵树理汲取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和古典章回小说的长处,采用了单线条发展的手
法,使得整篇小说情节连贯完整,故事性很强。故事按照时间顺序“从头说起,接
上去说”,前后衔接紧凑严密,读起来流畅自然。全篇分为十二节,每一节都设有
小标题,类似章回小说的一回。没有选入本文的第一至八节是故事的开端和发
展。作者用刘家峧的两个“神仙”——二诸葛和三仙姑的故事引出了小二黑、
小芹、兴旺、金旺这些人物的故事,一环扣一环,情况交代得清楚,故事推进得有
趣。到第九节,作者已经完成了矛盾激化前的最后准备。于是,在小说的最后三
节,读者如愿以偿地看到了矛盾的解决:兴旺和金旺两兄弟受到惩罚,二诸葛和三
仙姑在思想上发生转变,小二黑和小芹获得幸福——解放区迎来了新的气象。故
事在迎来矛盾的激化和解决的高潮之后,也获得了完美的结局,人物的行为前后
呼应,体现了结构的严谨,读来让人觉得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2.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不重形似而重神似
作者擅长讲故事,但是精彩的故事也离不开精彩的人物。作者善于根据人物的特
点,通过简练、精到的描述来揭示其思想性格。比如描写二诸葛,紧扣他的特征,
用精当的细节来表现。二诸葛一亮相就给大家表演了“不宜栽种”的闹剧,让人
初步领教了他的迷信、迂腐;当小二黑和小芹被绑到区上后,他焦急万分,但还是
不忘他的“神课”,求神问卜,埋头看卦,直到后边继续闹出“恩典恩典”的笑话,
让人对他的守旧、迷信、顽固、怯懦啼笑皆非。作者下笔很有特点,粗线条勾勒
人物的大概,然后择其醒目处加以描绘,突出人物性格中最鲜明的方面。而对主
人公小二黑和小芹的美,并不直接进行细笔描绘,而是多用烘托的手法,通过旁人
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写得含蓄而传神。
3.语言富有地方特色,朴实自然,生动有趣
作者的描写对象是山西农村的劳动人民,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叙述语言也独具
风格,朴素、平易又生动、幽默。作者以劳动人民的口语为基本成分,又吸收了
说书人口中一些有生命力的活的词语,提炼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精粹的文
学语言。比如写二诸葛面对小二黑和小芹被带走的困境,他一会儿说“唉!反正
是时运,躲也躲不过”,一会儿又念叨“了不得呀了不得”;区长给他做思想工作,
他还顽冥不化,说“千万请区长恩典恩典,命相不对,这是一辈子的事”。这些语
言非常符合二诸葛这一人物的形象,体现了地方语言特色,展示了浓厚的乡土气
息和生活气息。这样的语言特色一以贯之,到结尾部分,作者这样描写小二黑和
小芹由区上回来后结婚的情况:“小芹和小二黑各回各家,见老人们的脾气都有
些改变,托邻居们趁势和说和说,两位神仙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他们结婚。后来两
家都准备了一下,就过门。过门之后,小两口都十分得意,邻居们都说是村里第一
对好夫妻。”还是全部使用日常的话语,没有一点堆砌辞藻的痕迹;就连“顺水
推舟”这个成语,也是群众在口头上经常使用的。此外,作者还吸收了通俗易懂
的方言进入作品,这类语言同山西的民情风俗融合在一起,构成赵树理小说别具
一格的语言风格。
三、思维提升
课文结尾不仅写了二诸葛和三仙姑同意了小二黑和小芹两人的婚事,还写了二诸
葛和三仙姑丢掉了跟随他们几十年的“占卦”“下神”的习惯。有些同学认为
写他们同意婚事是有必要的,而写他们丢掉习惯却是没必要的,你怎么看呢
观点一 课文结尾既写二诸葛、三仙姑同意小二黑与小芹的婚事,又写他们丢掉
了跟随自己几十年的“占卦”“下神”的习惯,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使人物形
象更丰满、更完善、更具立体感,体现了新旧社会交替时农民的变化;从主题上
看,深化了“翻身农民在党的教育下,不仅过上了新生活,还拥有了新思想”的主
题。
观点二 课文结尾已经写了二诸葛和三仙姑同意小二黑和小芹的婚事,再写他们
丢掉了跟随自己几十年的“占卦”“下神”的习惯,确实没有必要。因为二诸葛
和三仙姑同意小二黑和小芹的婚事,足以表现出他们思想的转变,已经完成了人
物形象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