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检测题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检测题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8 16:1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3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都是极性分子
B.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D.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相同
B.中硼原子的杂化类型与苯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
C.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和都是正四面体形分子且键角都为
3.下列有关共价键的键参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的键角依次增大
B.HF、、分子中的键长依次增长
C.、、分子中的键能依次减小
D.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分子的熔、沸点越高
4.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B.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C.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3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D.氨气分子极易溶于水而甲烷不易溶于水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4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
B.CCl4和NH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
C.在CaO和SiO2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甲烷是对称平面结构,是非极性分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N2分子中的π键与1个CO2分子中的π键的数目之比为2∶1
B.稳定性:甲烷>乙烯
C.强度:氢键>化学键>范德华力
D.沸点:>
7.臭氧能氧化,故常被用来治理电镀工业中的含氰废水,其化学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和是同素异形体
B.该反应是熵增的过程
C.该反应中为氧化产物
D.反应中所涉及的三种气体分子均为非极性分子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含有共价键,但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B.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HCl溶于水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况下,22.4 L二氧化碳所含的π键数目为2NA
B.NH和H3O+均为10电子粒子,它们互称为等电子体
C.NF3的键角小于BF3的键角
D.CH3-CHCl-CH2OH分子中有手性碳原子
10.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基态W原子的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比p能级上多3个,X与Z同主族,W、X、Y形成的化合物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X
C.X、Z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非极性分子 D.位于s区的元素有2种
11.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 B.乙醇溶于水 C.HCl气体溶于水 D.氢氧化钠熔化
12.香蕉是我们喜爱的水果之一,香蕉产于南方,到北方之前是未成熟的,但买到的却是成熟的香蕉,这是因为喷洒了催熟剂的缘故。其中乙烯就一种常用的催熟剂,下列对于乙烯化学键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在乙烯分子中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
B.乙烯在发生加成反应时,断裂的是碳原子间的σ键
C.由乙烯分子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聚乙烯中碳原子采取sp3杂化
D.乙烯燃烧时产生黑烟是因为含氢量高
13.Ni-CeO2催化CO2和H2反应生成CH4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符合碳中和的要求
B.存在副反应CO2+H2=CO+H2O
C.反应过程中有非极性键断裂
D.存在反应CO2+4H2=CH4+2H2O,其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草图,表中所列字母代号分别代表某一种元素,请回答:
(1)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是___(化学式),其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2)a、d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其中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___。
(3)e、f、k、m对应的单原子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填离子符号)。
(4)d、m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填离子符号)。
(5)用电子式表示n与m形成的原子个数比2:1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
(6)写出k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1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O3分子的VSEPR模型名称为_____,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
(2)BF3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PCl3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
(3)写出基态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
(4)写出基态硫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
(5)写出基态铬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____。
(6)写出基态Fe3+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
三、实验题
16.某课外小组研究NH4Cl与CuO反应,进行如下实验(部分装置略):
实验 Ⅰ Ⅱ
装置
现象 向CuO粉末中加入0.1mol·L 1NH4Cl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固体部分溶解,表面无颜色变化,溶液变为蓝色 加热试管,产生白烟,试管口有白色固体;试管中有水生成,继续加热,黑色固体变蓝,最终部分变为黄色
资料:Cu(NH3) Cu2++4NH3
(1)实验Ⅰ中,固体部分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用语解释)。该小组同学预测蓝色溶液中可能存在Cu(NH3)。
①Cu(NH3)中,Cu2+与NH3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蓝色溶液中存在Cu(NH3)。______
(2)实验Ⅱ中黑色固体变蓝,最终部分固体变为黄色的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变化:
对物质X,做出如下假设:
ⅰ.X是NH4Cl,由CuCl2生成Cu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ⅱ.X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3)实验Ⅰ过程中未观察到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实验Ⅱ反应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反应不同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17.铜氨溶液现广泛应用于测定纤维素的粘度和聚合度。已知铜离子的配位数通常为4。同学甲设计如下制备铜的配合物的实验,并对铜的化合物进行研究。
(1)①X试剂为_______;
②中N、O、S、Cu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基态S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_形。
③写出C试管中浑浊液溶解成深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目前,印刷电路板的腐蚀多采用碱氨蚀刻液(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液),使电路板露出的铜以二氯四氨合铜的形式溶解下来,写成腐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含铜氨溶液的废水在工业上可以采用硫化物沉淀法除去。取少量试管C中的溶液,加入少量硫化钠溶液,发现溶液的深蓝色逐渐褪去,同时有黑色的硫化铜沉淀析出。请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硫化钠除铜氨废水中的铜的原理(已知硫化铜的)_______。
(4)由上述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配合物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_有关;
结论2:实验能说明、与形成蓝色配离子的稳定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写出配合物化学式),并解释原因_______。
18.某小组进行如下“简单配合物的形成”的实验活动。
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蒸馏水、乙醇;的、氨水。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下表中粉末少量于点滴板各孔穴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溶解,对比观察现象,填写表中空白:
固体物质
粉末颜色 白色 深褐色 白色 白色
溶液颜色 _________ 天蓝色 _________ 无色
实验结论 ①溶液中呈无色的主要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②溶液中呈天蓝色的离子为_________。
(2)与氨水反应的实验
①向盛有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氨水实验现象为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继续加入氨水,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③再加入乙醇,观察到析出深蓝色晶体。写出该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④经结构测定实验证明,步骤②中的深蓝色的配离子中:中心离子为_________,配位数为_________,配体为_________。
四、计算题
19.蓝色的无水在吸水后会变成粉红色的水合物,该水合物受热后又变成无水,所以无水,常用作吸湿剂和空气湿度指示剂。现有无水,吸水后变成,试回答下列问题:
(1)水合物中x=______。
(2)若该水合物为配合物,其中的配位数为6,经测定得出该配合物内界和外界含有的个数之比为1:1,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
20.石墨的片层结构如图所示,试回答:
(1)片层中平均每个正六边形含有_______个碳原子。
(2)在片层结构中,碳原子数、C-C键、六元环数之比为_______。
(3)ng碳原子可构成_______个正六边形。
21.前四周期六种元素 Q、R、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Z 的 d 轨道和 s 轨道都是半充满,W 的 d 轨道和 s 轨道都是全满,其余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Y 原子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 msnmpn;②R 原子核外 L 层电子数为奇数;③Q、X 原子 p 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 2 和 4。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电离能:I1(R)_______________I1(X)(填“>”或“<”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W(NH3)4]2+离子中,配体是_____________,1 mol 该配离子中含有 σ 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ol。
(3) Q 与 Y 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4)Q 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中心原子是 sp1 杂化 b.该分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c.该分子只含σ键 d.该分子极易溶于水
(5)元素 Z 属于_______________区元素,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
22.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a
b d e
f g h j k
m n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m的一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
(2)在标号的主族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元素e、h、j的气志氢化物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j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
(5)h的最简单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6)已知周期表中存在对角相似规则,如b与g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则化学性质相似,b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也有两性,写出b的氢氧化物与f的氢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7)m和n比较: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
23.均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C、D四种化合物分子都含有18个电子,四种化合物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2、3、4、6,A和C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均为1:1,B和D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均为1:2,D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HF相比,其沸点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
(2)B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形,该分子属于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A、B两种化合物分子的非氢元素原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D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由该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中包含___________个π键,与该单质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常见分子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C 6.B 7.D 8.A 9.B 10.C 11.C 12.C 13.D
14. KF 离子键 H-O-O-H S2->F->Na+>Al3+ S2->O2- Al(OH)3+OH-=AlO+2H2O
15.(1) 平面三角形 V形
(2) 平面正三角形 三角锥形
(3)1s22s22p2
(4)3s23p6
(5)[Ar]3d54s1
(6)
16.(1) CuO+2NH4Cl=CuCl2+2NH3+H2O 配位键 N 取两份等体积的实验I中溶液于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溶液颜色变得更浅;取少量实验I中溶液少许于一试管中,加热,溶液颜色变浅,即可验证蓝色溶液中存在Cu(NH3)
(2) 2NH4Cl+6CuCl26CuCl+N2+8HCl NH3 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NH3有还原性
(3)由于温度低等原因,NH4Cl溶液与CuO无法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H4Cl溶液与CuO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慢、反应限度小等
17.(1) 无水乙醇 N>O>S>Cu 哑铃形
(2)
(3)铜氨溶液存在平衡为,当加入硫化钠后,由于硫化铜的,可知要生成CuS需要的,当加入硫化钠之后非常容易生成更难溶的CuS沉淀,促使平衡正向移动
(4) 配体的浓度 配体的种类 [Cu(NH3)4]2+ [Cu(OH)4]2- 氢氧化铜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配离子[Cu(OH)4]2-,证明和氢氧根形成配离子较为困难,氢氧化铜可以在低浓度氨水中形成配离子[Cu(NH3)4]2+,证明和氨分子形成配离子较为容易
18.(1) 蓝色 无色 、Na+、Br- Cu2+
(2) 蓝色沉淀 Cu2+ 4 NH3
19. 6
20. 2 2:3:1
21. > N 的 2p 能级为半充满,比较稳定(合理解释即可) NH3 16 b ab d 1s22s22p63s23p63d54s1 (或[Ar]3d54s1)
22.(1)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
(2)O
(3)H2O>H2S>PH3
(4)sp2
(5)三角锥
(6)Be(OH)2+2NaOH=Na2BeO2+2H2O
(7) 小于 Zn原子的4s能级处于全充满状态,较稳定
23.(1)HF分子间存在氢键
(2) V形 极性
(3)HClO4>H2SO4
(4) sp3 2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