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单元特征:
①经济: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②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凸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③思想: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学习要求:
1、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3、通过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能够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并运用其分析问题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18C60S首发英国,18C末19C初扩展到欧洲大陆、北美。从18C60S开始到19C中期基本结束。
*概念理解——工业革命
*概念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19C70S—20C初)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目录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生产关系
社会生活、经济思想
社会问题、世界影响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根据材料,试归纳为何工业革命首发于从英国?
材料1:1688年“光荣革命”后在英国确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在18世纪逐渐完善从1707年起,国王不再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使否决权,国会享有了完全的立法权。“民选”的代表通过议会治理国家,并掌管财政。通过这样一个改造, 英国政府似乎成了一个公司董事会,有产者管理国家,执行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财产权和政权相互吻合,不再脱节,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之本质相适应的政治形式被创造出来。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政治前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材料2:18世纪中叶,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英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改革家,如汤森德勋爵推广了四圈轮作制;苏格兰人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一款可以使用多种动力的脱拉机,解放了人力。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
——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材料3:仅在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加拿大】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材料4: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海外市场的空前扩大
材料5: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自然原理》问世,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大工业的真科学的基础”
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材料6: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科技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小结: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政局稳定。
②资金:圈地运动、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等获得大量的资金
③市场:国内——圈地运动;城市发展
国外——广阔的殖民地;海外贸易
④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廉价自由劳动力。
⑤原料:圈地运动、殖民掠夺、海外贸易
⑥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革命发端:棉纺织业
2、生产形式:从工场到工厂
3、动力革命:改良蒸汽机
4、交通革命:新式工具
5、工业革命的完成
6、工业革命的扩展
1733年,纺织师凯伊发明,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使棉纱供不应求,加速工业革命的到来。
7、工业革命的特点
1、革命发端——棉纺织业
1700年,英国国会通过禁止棉纺织品进口的法令,导致深受公众喜爱的棉纺织品价格上涨。市场的需求刺激了弱小的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与毛纺织业相比,棉纺织业的旧传统束缚较少,生产者都是兼营农业的手工工人。正是在这些手工工人中间产生了引发工业革命的发明家。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为何技术革新首先在棉纺织业出现?
①市场需求量增加,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英国禁止棉纺织品进口使其价格上涨、棉纺织品受到各层人士的欢迎)。
②新兴的手工业受旧传统束缚较少,利于技术革新。
③工人的个人因素(发明创造)。
④与印度竞争的需要。
(2)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 “珍妮纺纱机”。
(3)主要发明
*拓展——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工厂
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
*手工工场
2、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场到工厂
①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借用简单工具,雇佣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
②工 厂: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本质区别);产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
纽科门在1705年发明了大气式蒸汽机,先在英国,后来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推广,它的改型产品直到19世纪初还在制造。但纽科门大气式蒸汽机的热效率很低,这主要是由于蒸汽进入汽缸时,在刚被水冷却过的汽缸壁上冷凝而损失掉大量热量,只在煤价低廉的产煤区才得到推广。
瓦特运用科学理论,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毛病所在,于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并于1769年取得了英国的专利。从1765年到1790年,他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最终发明出工业用蒸汽机。
3、动力革命:改良蒸汽机
(1)1782年,瓦特改良试制了“复动式蒸汽机”,能产生巨大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2)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良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4、交通革命:新式工具
(1)条件: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2)表现: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造成蒸汽机船( 轮船)
②1814年英国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以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并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
(3)影响:
①大大增加了对煤和各种重型产品(钢材)的需求,使货物更快的运达销售地,缩短了货物销售时间,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②加快了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冲击了旧的社会关系。
5、工业革命的完成
纺织
动力
蒸汽机
采矿
冶金
运输业
使用机器
制造机器
1840年前后基本完成
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6、工业革命的扩展
①1765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
② 18C末19C初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19C50年代法美等国相继完成。
③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完成标志:
机器大生产基本上取代了手工劳动(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7、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机器发明者大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技术在工业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不大。
②发明的机器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领域。
③从英国开始向其它国家扩展。
④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70年代—19C末20C初)
1、条件和原因
2、主要发明
3、特 点
4、两次工业
革命比较
如同一个世纪以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19世纪下半叶的新工业革命也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19世纪50、6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层出不穷的技术发明同样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的兴起离不开现有的物质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规模、水平和程度制约看产业的更新升级,这一点可视为新工业革命开展的经济前提。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应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政治前提 + 市场 + 资本 + 技术 + 原料……
1、条件(背景)
①政治:19C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
②经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a、市 场:19C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资 本:长期的资本积累(殖民掠夺等)
c、技 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d、劳动力:自由劳动力增长,工人素质提高(如美国废除奴隶制等)
2、主要发明
(1)电的广泛使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电讯事业的发展: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3)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4)化学工业的兴起: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 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5)旧产业部门(传统工业)的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焕发出新的活力。
(1)电的广泛使用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基础)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发电机问世电力成为了新能源
19世纪80、90年代,电灯、电车、放映机问世
(2)电讯事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1835—1837美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3)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
19世纪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1903年——飞机试飞成功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发展采油业和石化工业产生
(4)化学工业的兴起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19世纪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
19世纪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5)旧产业部门(传统工业)的改造
材料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发明都是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的经验而取得的成果。例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只有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初步地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特别是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根据材料,试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后来逐步传播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汽车、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白炽丝灯和电话,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的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
大、进展更迅速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创造主要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层出不穷,涉及到各个领域。
技术与发明层出不穷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②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相互促进(美、德、英等)
③技术与发明层出不穷
④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本、德国)
⑤重化工业成为生产的主体
4、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方面
生产关系方面
阶级结构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经济思想方面
社会问题方面
世界影响方面
......
*提示: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
1、生产力方面:
材料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2:一个15岁的孩子照料2架蒸汽织机,织出3匹半织物;而同样时间内,一个熟练工人用飞梭只能织出一匹。1790年,蒸汽机驱动的”骡机“纺线速度是中国和印度手工纺线的100多倍。
材料3: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织品的产量,1785年是四千万码(一码等于0.914米),1850年增至二十亿码。英国煤的产量,1700年为二百六十万吨,1800年达一千万吨,1850年增至四千九百万吨。铁的产量,1740年仅一万七干吨,1850年增至二百二十五万吨。
①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人类由“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
②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③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互换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中呢 ”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生产关系方面: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化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管理日益科学化;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
手工工场
工
业
革
命
前
工厂制度(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
(垄断组织)
(第二次
工业革
命期间)
跨国公司
管理方式的变革:
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研究出最经济而且生产效率最高的所谓“标准操作方法”
泰罗制
福特制
1913年,福特创立了全世界第一条 汽车流水装配线,这种流水作业法被称为“福特制”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兼并或相互联合
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
追求更多的利润
(1)垄断的方式
(2)垄断的表现
(3)垄断的目的
(4)形成原因
①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卡特尔:销售协定
辛迪加:共同销售和采购原料协定
托拉斯:生产、商业和法律上完全组成一体
对内
对外
政治
经济
殖民
扩张
国际
格局
形成国际垄断集团,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要求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加剧(一战爆发的根源)
垄断组织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
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
(5)垄断组织影响
3、生产关系方面: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化
从社会理论家和工人阶级领袖的角度来看,资产阶级是那些为商业企业、再创造活动和家务劳动而雇佣他人劳动的人。简言之,资产阶级是雇主……资产阶级先前的定义是与贵族相对立,现在则与工人阶级相对立。工人阶级是指全部收入都要依靠在商店、办公室、农场和工厂里的日常劳动的人。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
巩固统治地位
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获得更多政治权力
各国改革
迅速崛起
对立
①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工业资产阶级逐渐获得统治地位。
③工人阶级崛起,为争取权利展开斗争(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④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4、社会生活发生巨大改变
①城市化进程加快
②妇女地位提高
③体育与文化的发展
⑤人口增长
④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⑥价值观念的转变
1841年《泰晤士报》报道,当伦敦摄政公园开放时,许多市民涌进公园,感受大自然。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896年开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5、社会问题突出
材料1: 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材料2: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如果说霍乱的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材料3: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负面问题:享乐主义、信仰危机、疾病流行、自然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犯罪增多等。
出现原因:①近代工业的发展过度依赖资源,缺乏环保意识,导致自然环境破坏。
②城市化加剧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
③道德滑坡、法制不健全导致犯罪增多。
5、社会问题突出
(1)问题:两次工业革命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解决: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社会福利制度兴起。
6、世界影响
①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失去贸易垄断地位,美国和德国异军突起。
③东方从属西方。
(1)经济格局的变化
资产阶级既已榨取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部门加工制造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并且他们所出产的制造品已经不只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是供世界各处消费。
——《共产党宣言》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①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在不断发展。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局图”
合作探究: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有什么启示?
1、影响:
2、启示: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与此同时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落后的中国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西方的侵略,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不断高涨。
主动融入世界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持科技创新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