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小学毕业升学调研测试卷(三)(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小学毕业升学调研测试卷(三)(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8 20: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毕业升学试题精选
语文试卷(三) (人教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卷面分:5分) 总得分: 总分人:
题号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习作 卷面分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检测。(41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在重庆,有街道的地方就有黄桷树。黄桷树挺 bá 高大,苍翠如盖,遮天bi 日。那在岩石上纠结盘虬 的根,如同一只巨手,抓住了命运的 mài
搏,展示了生命的坚rèn 字。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B.这部小说情节曲折形象生动,描写人微,确实引人人胜。
C.小华做事情从来都不慌不忙,有条不紊。
D.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赞叹不已。
3.仔细品味当代作家魏明伦回答别人提问时的一段话,找出对句中的四个词语
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你问我成功的秘诀 有诀无秘,早已公开--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A.“喜新厌旧”指求创新,不守旧。
B.“得寸进尺”指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高的目标去努力。
C.“见利忘义”指只要有利可图,就发奋创作。
D.“无法无天”指艺术创造不要让条条框框束缚,要大胆突破,勇于创新。
4.将下面4个句子填人下文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世界之大宇宙之大,此时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存在。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上②连平常我喜欢的鸟鸣声,也听而不闻了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欢的东西,现在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平校建文明校园的规模与速度。
B.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C.随着对各区县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有了全面了解。
D.实践证明,能否坚持体育锻炼对提高同学们的体育成绩很有成效。
6.根据语境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16分)
天下之楼,以诗文而名。《登鹳雀楼》中脍炙人口的一句“ ,
”道出了千古志士登高致远的进取之心;《黄鹤楼》中传诵不衰的一句“ , ”则唱出了多少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李白登临谢眺楼,“ , ”追求理想的豪情令人神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自白“ , ”,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钦仰
7.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理解。(6分)
一位母亲乘火车从西安到上海,先发了一份电报给儿子一火车已行两日即到”。儿子马上到火车站却没有接到母亲。请你分别表述母亲的意思和儿子的理解。
母亲的意思: 儿子的理解: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6分)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请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试举一处简要分析。(4分)
(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12分)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解释词语中的加点字。(2分)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是 。(2分)
3.最后一自然段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4分)
4.结合文中的事例,谈谈你对画“~~~”的句子的理解。(4 分)
(三)冰雪精灵--雾凇(14分)
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 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
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 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①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②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③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④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寡些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物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
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1.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第2自然段引用古诗词的作用是什么 (3分)
3.为了准确说明事物,说明文的语言很讲究分寸。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
4.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5分)
三、习作。(27 分)
家是什么 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以“有家真好”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400 字的文章。
(三)答案
一、1.拔 蔽 qiú 脉 韧 2.A 3.C 4.C 5.B 6.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悉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母亲的意思:火车已经开了,还有两天才到。儿子的理解:火车已经走了两天,马上到。
二、(一)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比喻修辞用得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想象别致,意蕴生动。
(二)1.明显。雕刻。 2.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3.引资料论证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更具说服力
4.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发现真理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而不舍的人,这句话再次强调成功的前提。
(三)1.C 2.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一方面引出说明对象。 3.“据测”表明这是经过科学测量的,不是凭空猜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的性。
4.①雾增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四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③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能让环境变得幽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