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小二黑结婚(节选)
1.掌握课文的情节与结构。根据文中的小标题,理清作品的写作思路,把握小
说结构自然流畅、严谨紧凑的特点。
2.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并具体分析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
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把握课文主题,通过分析课文情节和主要人物性格变化的过程及原因来归纳主
题。
一、辨词义: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厌烦·厌恶
(1)大家一定要记住,损人利己的事情是人人都 厌恶 的,一辈子都不要做这种
事。
(2)你怎么跟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一样,这事讲了多少回了,你不知道别人会 厌
烦 吗
辨析 二者都作动词,都有“不喜欢、反感”的意思。“厌烦”侧重在不耐烦;
“厌恶”侧重在对人或事物抱有很大的反感。“厌恶”的语义较重,“厌烦”的
语义较轻。
2.胆怯·怯懦
(1)要让一个 怯懦 的人变得勇敢,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2)听说体育委员要和自己争3000米长跑冠军,他 胆怯 了,但朋友鼓励他:“别
怕,不能输在气势上。”
辨析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怯懦:胆小怕事。两个词都可形容人“胆小”,“胆
怯”多形容人的心理,“怯懦”多指人的性格。
3.挣脱·摆脱
(1)他在山林中奔走了一夜,终于 摆脱 了敌人。
(2)他从人群中 挣脱 出来,一口气跑回了家。
辨析 二者都有“脱离不利情况、境遇”的意思。“摆脱”重在甩掉,它所带的
宾语,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挣脱”重在通过挣扎而摆脱,多用于事物。在
语义上,“挣脱”比“摆脱”重。
4.羞愧·惭愧
(1)作为课代表,却只考了个班级平均分,小强感到 羞愧 极了。
(2)说来 惭愧 ,这件事确实是我们考虑不周,工作没有做好。
辨析 羞愧:感到羞耻和惭愧。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
任而感到不安。“惭愧”侧重表现内心的不安,感到有愧。“羞愧”侧重表现内
心的羞耻,感到不光彩。“羞愧”的语义比“惭愧”重。
5.强迫·强制
(1)“在这件事上,你最好不要 强迫 我,否则的话……”老陆望着老路缓缓地
说。
(2)看客的取舍,是没法 强制 的,他若不要看,连拖也无益。
辨析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用力压服”的意思。“强制”侧重在用法律、政治
或经济力量强迫并制服,语义较重;“强迫”侧重在施加压力使服从,语义较轻。
“强制”的施事者多是国家、政府、单位,适用范围较小;“强迫”除与“强
制”相同的用法外,还常用于人与人之间,适用范围更大。“强制”是中性词,多
用于书面语;“强迫”多用于贬义,书面、口头都常用。
二、词语积累: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你啰里啰唆了半天,到底想说什么啊 能不能简明扼要地说 ( )
2.“这作业是你自己做的吗 ”老师盯着小明问。小明吓得面色如土——抄作业
的事露出马脚了。 ( )
3.虽然一直引以为豪的孩子考了全校倒数第一,但看到孩子哭得死去活来,父母也
只能去哄她了。 ( )
答案 √ 啰里啰唆:反复地说,絮叨地说。
答案 面色如土: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作为学
生,抄作业被发现是会害怕的,但还不至于“面色如土”。
答案 死去活来:死过去又醒过来,形容极度悲哀或疼痛。语义过重。
√
4.小刚在家里横行霸道惯了,以至于连班主任的话也不听。 ( )
5.这是今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写得真是太好了,连我们语文老师也莫名
其妙! ( )
6.班长说完后,大家三三两两,唧唧哝哝,过了一会儿,小飞站起来说:“我们同意班
长的意见!” ( )
答案 横行霸道: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在家里任性而已,还不至于说是
“横行霸道”。
答案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
理解。这里望文生义,把它理解为“说不出其中的好处”。
答案 √ 唧唧哝哝:小声说话。
√
7.他断断续续说完后,大家把他的话重新回忆了一遍,基本弄清了昨天发生的那件
事的大致情况。 ( )
8.全国开展“扫黑除恶”行动不久,在我市为非作歹多年的黑势力集团被一锅端,
无数人拍手称快。 ( )
答案 √ 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答案 √ 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用来形容仇恨或公愤得到消除,正义得到
伸张后的快意。
√
√
一、重点剖析
课文结尾,为什么写小二黑唱“前世姻缘由天定”,而小芹又说“区长恩典,命
相不对”
答案 ①这是小二黑与小芹在卧房里说玩话的情形,表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
后的欢乐,使人物形象更完整。②小芹的话照应了前文小二黑的老爹刘修德被传
到区上与区长对话的情节,小二黑的话则照应了三仙姑将小芹许给老兵遭到小芹
反对时装神弄鬼的情节,使小说结构上前后呼应,更严谨缜密。③满足了读者的
阅读心理,中国文学传统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结局,小说以
金旺、兴旺受到应有的惩罚,小二黑、小芹结婚为结局,符合这一传统,使读者的
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④小说以解放区进步青年取得婚姻自由、幸福新生活的
圆满结局,歌颂了农民中的先进思想对愚昧、落后迷信思想斗争的胜利,这一结
局,深化了作品主题。
课文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他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案 小说主要塑造了小二黑、小芹、二诸葛、三仙姑以及金旺、兴旺等人物
形象。根据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性格特点,又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1)新一代农民的代表——小二黑和小芹。课文中的小二黑和小芹反对父母、反
对金旺兄弟的斗争,不仅是追求自由恋爱和个人幸福的斗争,而且是联系着社会
的思想斗争和阶级斗争。小二黑和小芹都是以新人的形象出现在作品中的。在
恋爱婚姻的问题上,他们摆脱了封建迷信思想和传统旧观念的束缚,敢于理直气
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要求。最后在党和民主政府的支持下,克服了旧思想和旧
道德,树立了新思想、新道德,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2)老一代农民形象——二诸葛和三仙姑。二诸葛和三仙姑是深受封建势力压迫
和封建思想毒害、以旧观念处世、最终有所转变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他们两个
是小说中塑造得最为出色的人物。作者通过他们阻挠小二黑、小芹自由恋爱的
不同动机和心态,凸显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二诸葛是受封建迷信愚弄的典
型,他反对小二黑和小芹谈恋爱,除了因为迷信“命相”,担心儿子被小芹克死之
外,还在于嫌三仙姑名声不太好,不愿意与她结亲,因此他就自作主张,给小二黑收
养了一个童养媳。但二诸葛的“天命”思想在自己儿子的婚姻上被彻底推翻
了。被区长批评后,他回家又被老婆奚落了一番,“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
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卖弄他那一套了”。三仙姑是一个好逸恶劳的妇女,她
贪财出卖女儿;她心理扭曲,讲究不合时宜的穿戴打扮,“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
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梳妆打扮
一番。但经过区长的批评以及在区上被人“围观”后,她终于下了决心,“把自
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人的样子,把三十年来装神弄鬼的
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
(3)封建残余势力——金旺和兴旺。金旺和兴旺两兄弟,是农村中封建残余势力
的代表人物。他们身为村干部,却横行霸道、祸害乡里,乡亲们“有给他们花过
钱的,有被他们逼着上过吊的,也有产业被他们霸了的,老婆被他们奸淫过的;他两
人还派上民兵给他们自己割柴,拨上民夫给他们自己锄地;浮收粮,私派款,强迫民
兵捆人,……”乡亲们没有人不恨他们,但又因为长期受到他们的压迫而惧怕他
们,“谁也不敢说半句话,都恐怕扳不倒他们,自己吃亏。”
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举例分析。
答案 细节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课文中有不少细节描写。
如,小二黑被兴旺弟兄们绑着送到区上以后,二诸葛的反应:“二诸葛摸了摸脸,取
出三个制钱占了一卦,占出之后吓得他面色如土。他说:‘了不得呀了不得!丑土
的父母动出午火的官鬼,火旺于夏,恐怕有些危险了……犯得了军法 ’”这段细
节描写,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满脑迷信的
落后农民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又如,三仙姑得知区上传自己后,动身之前,有一段细节描写:“她吃完了饭,换上新
衣服、新首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然后叫于福给她
备上驴,她骑上,于福给她赶上,往区上去。”这段细节描写,既写出了人物好逸恶
劳的懒惰,又写出了人物“老来俏”的特点。
再如,“三仙姑那天在区上被一伙妇女围住看了半天……回去对着镜子研究了一
下,真有点儿打扮得不像话;又想到自己的女儿快要跟人结婚,自己还卖什么老俏
这才下了个决心,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人的样子,把
三十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的细节描写,则通过心理和动作,把
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把人物性格的转变描写得具体真实,令人信
服。
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赵树理作为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其作品善用生动活泼
的群众语言。课文的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①形象化。课文的语言带有人民群众所熟悉的形象性,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具
有通俗晓畅、简洁生动、质朴明快、幽默风趣的特点。如小说在刻画三仙姑的
形象时写道:“刚才跑出去那个小闺女,跑到外边一宣传,说有个打官司的老婆,四
十五了,擦着粉,穿着花鞋。邻近的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看
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那鞋!’三仙姑半辈子没有脸红过,偏这会儿
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交通员领着小芹来了,故意说:‘看什么 人家
也是个人吧,没有见过 闪开路!’一伙女人们哈哈大笑。”这段话,无疑都是群众
的语言,而这些语言却充满了魅力。
②口语化。课文中还采用了大量的群众口头语言,是作者进行了精心的加工和艺
术锤炼而形成的质朴平实、简洁畅达、诙谐风趣、雅俗共赏的语言,如当三仙姑
经过一番精心打扮来到区上而被众人围观议论时,她羞愧得“恨不得一头碰
死”。
③叠音词的使用。一是AABB式叠音词,如唧唧哝哝、断断续续等。二是ABAB
式叠音词,如打听打听、恩典恩典、管教管教、和说和说等。三是ABAC式的叠
音词,如啰里啰唆等。
④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如课文结尾的“三仙姑叫‘前世姻缘’,二诸葛叫‘命
相不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体现了语言的整齐美和音乐美,把
相对称的两部分内容凸显出来,相互补充、映衬,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二、写法赏析
作者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和古典小说的长处,使课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情节结构上,采用分章节的形式
分章节的形式,能够集中地叙述人物和事件,既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又不破
坏整个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结局,既对前面的人物有所交代,又呼应前文,使
结构严密。特别是“大团圆”的结局,符合中国民间传统的欣赏习惯。戏剧性
强,情节出现多次逆转。
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不宜栽种”“恩典恩典”——二诸葛的迷信、迂腐。三仙姑去区里见区长时
的言、行等细节,把三仙姑“老来俏”的病态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在语言运用
方面,课文真正做到了大众化(群众化、口语化),不但在人物对话上,而且在一般
的叙述、描写上,都是口语化的。
3.人物的类型化
小说塑造了三类各具特色的人物。
一是新型农民的典型:小二黑和小芹。他们是解放区新一代农民的典型。他们敢
于斗争,主要表现在敢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如坚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恋
爱。反对封建迷信,如小二黑原先也跟他爹二诸葛学些算卦之类的东西,后来在
事实面前逐渐清醒,开始反对父亲的迷信行为;小芹也反对她母亲装神弄鬼的行
为。反对恶势力,如小二黑和小芹面对恶势力金旺、兴旺时,敢于面对面地以理
抗争,毫不妥协。
二是落后农民的典型:二诸葛、三仙姑。他们由于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既不明
白自己受苦的根源,又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便养成了落后、守旧、自私、
迷信的性格。
三是封建恶势力的代表:金旺、兴旺。金旺兄弟利用农村新政权的稚嫩和农民思
想的保守攫取了基层政权的职位,为非作歹,兴风作浪,欺压群众,以权谋私,把持基
层政权。但他们最终还是逃不出人民政权的惩罚。
三、思辨探究
课文结尾不仅写了二诸葛、三仙姑同意了小二黑、小芹两人的婚事,还写了
二诸葛、三仙姑丢掉了跟随他们几十年的“占卦”“下神”的习惯。有些同学
认为写他们同意婚事是有必要的,而写他们丢掉习惯却是没必要的,你怎么看呢
观点一 课文结尾既写二诸葛、三仙姑同意小二黑与小芹的婚事,又写他们丢掉了跟随自己几十年的“占卦”“下神”的习惯,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完善、更具立体感,体现了新旧社会交替时农民的变化;从主题上看,深化了
“翻身农民在党的教育下,不仅过上了新生活,还拥有了新思想”的主题。
观点二 课文结尾已经写了二诸葛、三仙姑同意小二黑与小芹的婚事,再写他们
丢掉了跟随自己几十年的“占卦”“下神”的习惯,确实没有必要。因为二诸
葛、三仙姑同意小二黑与小芹的婚事,足以表现出他们思想的转变,已经完成人
物形象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