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达标检测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地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的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日常生活,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受到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符合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由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 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 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 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中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 “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 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编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
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作用,可见传统文化创新表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从反面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论及时间轴上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上的中国与西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内容丰富,论证充分。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3.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态,恒定不变的是文化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由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4分)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创新传播与发展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挖光阴过日子
荆爱民
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宾主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家人走半天了,心里总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乎乎的,就缺面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稍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 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啊。
④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子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不长小树。当大树参天而立之时,谁还想得到那大树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
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楚:《一米阳光》。大意是说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生活在两个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好的一米阳光让与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那样,老奶奶的床就放在那狭窄的小房子中间,如果那老奶奶不用去撵那一米阳光,而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那多好啊。
⑦老家在陇东农村,童年的生活曾经在地坑庄子里度过,在漫长的冬天里,地坑庄子里的阳光总是来得迟走得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蹲在阳凹窝窝里晒暖暖,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时光啊。
⑧长大了东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尽磨难也就是寻找阳光,寻找冬天里晒暖暖的地方啊。
⑨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这好好过日子就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之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之为能挖光阴。原来这光阴也能挖来啊。农民辛苦,经历春风秋雨夏暑,就是一种挖光阴的行为,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农村人常有的一句话就是人有懒筋,把懒筋拉开了人就勤劳了。
⑩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电视上多的是养生养颜术,在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相当遥远的事,美容与养生离我们劳动人民还很远,我们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光阴,这才想到人类生活了几千上万年,还在祖祖辈辈地挖光阴,看电视上传播的一些所谓大片,也仍然是强调挖光阴的,弘扬崇尚的是一种力量、技术与勤劳,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朝代的艺术品都演绎的是同样一个主题,即挖光阴。
汉字的妙处还在于:光阴,不但有光还有阴,也即热了往凉处挪,冷了往热处走。光阴一词充满了哲学意味,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于是盛夏就创造了空调,冬天就有了暖气。
小时候读过一篇故事《火龙衣》,说是一个长工因为顶撞了地主,被地主关在磨坊中,长工冷得受不了,推上空磨转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对地主说他穿了件火龙衣,简直热得受不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长工靠智慧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故事的本身也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积极去挖光阴。
如果住在地坑庄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种好庄稼,多收一些玉米秆、麦草,或者扫些树叶,把土炕烧得热腾腾的,把日子过富足。或者勤劳致富挣下钱买来大块大块的炭,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火炉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过得有滋有味呢。
如果生在北极,就能依靠祖上的遗传基因,刚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礼,更要在后天的生活中把身体历练得棒棒的,卧得冷雪,受得寒冻,并且在这样的地方生存繁衍,只有这样去做,光阴也就挖下了。
思绪万千地正在往下写,几年不见的一个熟人来看我,张嘴就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
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写在向阳和背阴的房间里工作的不同与同一片树林中小树苗成长的不同,都意在说明阳光对生命的重要性。
B.在作者看来,《一米阳光》中的老奶奶“去撵那一米阳光”值得赞赏;但若换个思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
C.作者建议我们,作为普通人,不要做那些不切合我们生活实际的事情,而要立足于自己的现实情况,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好好过日子”。
D.作者说“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这启发人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顽强拼搏。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②段通过比喻和对比,形象地解说了什么样的日子是“宽裕”的,什么样的日子是“紧巴巴”的,具体而生动。
B.文章第⑧段借助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为下文进一步揭示“寻找阳光”的内涵做铺垫。
C.作者善于借助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表达哲思,比如通过记叙读《火龙衣》的故事,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积极去挖光阴”的生活道理。
D.这篇议论性散文围绕“过日子”展开联想,循着“什么是过日子→过日子的艰难→怎样过日子”来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有条理。
8.第④段中提到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请简要分析。(4分)
9.文章以“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 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府,在本文中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
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本文中,旄钺指君主。
C.屯田,古代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汉代以来历代政府利用地方驻军或招募农民开荒种地,以取得军饷。
D.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后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下,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责任在于自己用人无方,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司马懿忍不住称赞。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14.街亭之战,作为参战一方的蜀国,其战败的自身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重阳日荆州作①
吴 融
万里投荒②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③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④。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时。②投荒:贬谪流放到荒远之地。③上国:京都和中原一带。④楚台:楚王梦遇神女之阳台,后多指男女欢会之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点明诗人寓居荆州的原因,并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诗人借酒浇愁,饮酒赏花,无奈花不开,不遂人愿。
C.尾联借用楚王于楚台梦遇神女的典故,含蓄蕴藉,含意深广。
D.整首诗意境凄凉,但哀而不伤,哀伤的基调中不乏昂扬之气。
16.全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而人类的存在则绵延久长的句子是“ , ”。
(3)《屈原列传》中,作者连用了“ , ”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 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 ① ,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蒙眬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小儿子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吗 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 ②
(节选自黄河浪《故乡的榕树》,有删改)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设问、通感、拟人 B.设问、排比、拟人
C.比喻、通感、对偶 D.比喻、排比、对偶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嫦娥驾一片白云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唱着甜蜜的摇篮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目前,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和累计死亡人数都双双位居全球首位。②美国各州都进入“重大灾难状态”。③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特朗普及其团队虽仍不时“甩锅”,④但终究不得不正视“抗疫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⑤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应对疫情这件攸关亿万人性命的大事。⑥集中精力认真防疫,淡化“甩锅”意识和侥幸心理,⑦才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遏制疫情蔓延,减少伤亡和损失,⑧并为最终找到彻底战胜疫情的方法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
22.请围绕“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实现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全部成功登顶珠峰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该项工作完全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竖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进行了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进行了峰顶雪深的测量,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同时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这将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当觇标竖立在峰顶后,在珠峰周边海拔5200米至6000米的6个交会点,测量队员开始同步开展峰顶交会测量和GNSS联测,获取珠峰高程测量数据。登顶测量和交会测量的成功完成,为本次珠峰测量任务的外业测量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峰顶测量完成后,对观测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才能获得珠峰高程最终数据。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必先立志。俗话说,“人穷最怕志短”“人穷穷一时,志短穷一世”。但是,仍有个别贫困户等着政府和社会的救济。这种单纯依靠别人帮助的“输血式”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摆脱贫困需要智慧,要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从单纯的物质支持转变为重视贫困地区人口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掌握脱贫技能的重要性,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材料二
振华中学某班举行辩论会,主持人公布正方观点是“扶志比扶智更重要”;反方观点是“扶智比扶志更重要”。同学们分成两大阵营,各抒己见,好不热闹。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从材料二的辩论观点中任选一个,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对辩题的认识与思考,并对脱贫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全解全析
1.D A.“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原文“不论是为……都需要……”只能说明其是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B.“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于文无据。C.“只要……就……”说法绝对。
2.D “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具体例证”以及材料论述的重点可知,作者对“鲁迅式的‘盗火者’”持肯定态度,并未指出其存在很大的不足。
3.A “恒定不变的是……表现形式”错误。材料一第二段中“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只是让步假设,并非强调文化的价值“恒定不变”,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
4.答案 ①材料一采用例证法,内容充实。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的成功案例论证了数字技术能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用《功夫熊猫》《花木兰》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的观点。②材料二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举例论证,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论证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盗火者”与崇洋分子的异同;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材料二答出两种论证方法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主要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材料二论证方法丰富。“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举例论证;“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正如马克思所言……”是引用论证;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将“盗火者”与崇洋分子进行对比。
5.答案 ①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用新鲜有趣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②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想与价值。④认识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学习借鉴他国优秀文化,共同发展提高。(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依据材料中“数字技术为更好地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等内容可知,可从技术运用的创新和国际影响两方面进行概括。
依据材料二中“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独特价值”以及材料三中“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等内容可知,可从传统文化自身特点及其继承性方面进行概括。
依据材料三中“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可知,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借鉴方面进行概括。
6.A 文中写同一片树林中小树苗成长的不同,意在说明在同样的环境下,叶小个儿矮的小树苗成长的艰难,强调要努力争取,拥有阳光。
7.B “借助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为下文进一步揭示‘寻找阳光’的内涵做铺垫”错误,应为“借助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过渡到下文对过日子的联想和思考”。
8.答案 “年”和“月”是就时间概念来说的,时间很容易度过;“日子”是指生活。“过日子”指人生活在世间,世间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有酸甜苦辣,生活需要无尽的付出,是艰难的。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含意。“年”和“月”是就时间概念来说的,时间飞快,很容易度过。结合“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可知,“日子”是指生活,“过日子”指人生活在世间;联系后文“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荫蔽死了”可分析出叶小个儿矮的树苗“日子难过”的原因,和人“日子难过”是一个道理;根据“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要善于奔走”可得出“日子难过”即生活是艰难的。
9.答案 ①水到渠成,点明题意,升华了“积极行动、不断奋斗”的主题;②首尾相应,文章以拉家常写起,又以人物对话结束,结构完整;③作者不但在“说”而且在“做”,增强了文章的感召力。
解析 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可从主旨、结构、内容等方面分析。从主旨上来看,文章把“过日子”当成“挖光阴”,以“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启发人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顽强拼搏。结尾点明题意,升华了“积极行动、不断奋斗”的主题。从结构上来看,结尾照应了开头的拉家常,以人物对话作结,结构完整。从内容上看,结尾表明了“我”也在好好过日子,在实践“好好过日子”这一理念,增强了文章的感召力。
10.D “阙”是名词,意思是“过失”,做“有”的宾语,且“咎”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阙”和“咎”之间应该断开,排除A、B两项。“知”的宾语是“人”,“人”后面应该断开;且“多暗”形容的是“恤事”,所以“多暗”和“恤事”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D。
11.B “旄钺指君主”错误,本文中的“旄钺”借指军权。
12.A “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错误,“建兴”是刘禅的年号,由此可知,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的是刘禅,不是刘备。
13.答案 (1)刘备在永安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之事嘱托给他。
(2)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抱怨他的人,因为他用心公正并且劝导告诫分明。
解析 (1)“病笃”,病重。“召亮于成都”,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成都召亮”。“属以后事”,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应为“以后事属之”。“属”,请托,嘱咐。
(2)“峻”,严厉。前一个“而”,表转折,却;后一个“而”,表并列。“明”,分明。
14.答案 ①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举动失当。②诸葛亮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不够周到。③诸葛亮不擅长随机应变和缺少用兵的谋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街亭之战,蜀军战败的自身原因散布于全文,作答时要仔细寻找。根据“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可知,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举动失当,这是原因之一。而马谡是诸葛亮任命的,且诸葛亮在上疏中也提到“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可见街亭之战的失败也与诸葛亮识人不明有关。同时文章最后对诸葛亮做出评价,肯定了诸葛亮的功绩,同时也分析了他“北定中原”没有成功的原因,“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由此可见街亭之战失利还与诸葛亮不擅长随机应变和缺少用兵的谋略有关。从这些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阳都人。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永安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之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最终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刘禅可以辅佐,您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成才,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哭着说:“臣一定会竭尽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一直到死为止!”刘备又下诏告诫刘禅说:“你和丞相共掌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丞相府,管理政事。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宣称要从斜谷取道夺取郿县,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行列整齐,赏罚严厉号令严明。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作为前锋,和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攻克西县将一千多户人家迁回汉中,杀了马谡向大家认错。上奏表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自执掌军权(带兵出征)以激励三军将士,但是不能训导规章,严明法度,面临大事而害怕,致使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失,罪过都在于我用人不当。臣目不识人,考虑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军事失利责罚主帅的原则,我的职位应当受到这种责罚。我自请降职三级,来责备我的过失。”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了武功五丈原,和宣王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对峙。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供应不上,让自己(统一全国)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开荒种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巡视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奏表说:“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尚有剩余。至于我在外任职当官,没有别的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全都依靠官职俸禄,也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丝毫的家财。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余的丝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丞相,安抚百姓,明示礼法规矩,简省官职,制定合乎时宜的制度,坦露诚心,散布公正;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对承认罪责、表达真情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宽释;对不讲实话、巧言掩饰的人,即使犯了轻罪也必定会重责;对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对无论多么小的恶行,没有不贬斥的;处理事务精明干练,管理事情能抓住它的根本,根据事物的名声寻求是否名实相符,鄙弃虚伪不实的人;在整个国家之中,大家都敬畏而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怨恨他的人,因为他用心公正并且劝导告诫分明。他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与管仲、萧何相媲美的人物。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以及用兵谋略,不是他所擅长的吧!
15.D “但哀而不伤,哀伤的基调中不乏昂扬之气”错,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悲伤和无奈之情。
16.答案 ①被贬荆州的无奈与哀伤。②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③对“故人”的思念。
解析 鉴赏诗歌的情感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联系诗句意思进行分析。“万里投荒已自哀”点明诗人寓居荆州的原因,被贬谪流放至荒远之地;一个“哀”字,奠定了全诗情感的基调——哀伤。“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诗人借酒浇愁,饮酒赏花,无奈花不开,不遂人愿,无奈之情溢于言表。“上国莫归戎马乱”中的“戎马乱”点明时代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故人何在塞鸿来”则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
17.答案 (1)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2)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3)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18.A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 不是动听的言语……”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人们”把榕树人格化,运用了拟人。“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运用了通感,“清香”是嗅觉感受,“洒”是视觉感受。故选A。
19.答案 原句“悄悄”“轻轻”“静静地”等叠词,把动作表现得轻柔,衬托出环境的静谧,渲染出优美、温馨的意境,具有韵律美。
解析 比较改句和原句,可发现改句少了“悄悄”“轻轻”“静静地”这些叠词,叠词能增加韵律美。“悄悄”“轻轻”“静静地”给人以轻柔感和静谧感。
20.答案 ①要是有月亮的夜晚 ②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吗
解析 ①处,由后文“如水的月华”可推知关键信息为“月亮”,故应填写“要是有月亮的夜晚”之类的内容。②处,由前文“遥远的异乡”“像慈母一样”和后面的问号可推知,关键信息为“思念、游子”,可填写“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吗”之类的内容。
21.答案 ①“都”“双双”保留一个。④句末加“的现实”。⑤句末加“上”。⑥将“淡化‘甩锅’意识和侥幸心理”改为“淡化‘甩锅’意识,摒弃侥幸心理”。
解析 ①“都”“双双”重复赘余,只能保留一个。④搭配不当,缺少与“正视”搭配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的现实”。⑤成分残缺,“放在”后面缺少必要的搭配成分,应在句末加“上”。⑥搭配不当,“淡化”的是“甩锅意识”,“侥幸心理”应该“摒弃”。
22.答案 依托北斗卫星,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GNSS接收机、雪深雷达探测仪、重力仪开展峰顶交会测量和GNSS联测。
解析 本题要求围绕“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实现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进行压缩,所以首先要对文段内容进行筛选。符合“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实现的技术创新和突破”的内容有:①“该项工作完全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②“当觇标竖立在峰顶后……获取珠峰高程测量数据”。根据第①条信息,可概括出:依托北斗卫星,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GNSS接收机、雪深雷达探测仪、重力仪开展测量工作。根据第②条信息,可概括出:测量队员开展峰顶交会测量和GNSS联测。最后将概括出的内容进行合并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23.写作指导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扶志”和“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主持人公布正方观点是“扶志比扶智更重要”,反方观点是“扶智比扶志更重要”。关键字是“更”,两个概念“扶志”和“扶智”不是非此即彼,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此基础上针对“扶志”和“扶智”,任选一方发表看法,注意写成发言稿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