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二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5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京二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5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18 18:4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师大二附中、大桥中学高二联考调研卷 生物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3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15 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和 产品的分离、提纯等。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菌种选育过程中,可以利用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等手段
B. 发酵工程具有生产条件温和、产物专一、污染小的特点
C. 啤酒生产过程,酵母菌的繁殖在主发酵阶段完成,酒精的生成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D. 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可以是微生物细胞本身 2.某生物实验小组设计了“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分布情况”的探究活动:小组各成 员分别将拇指在甲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然后用肥皂将该手洗干净,再将洗净后的 拇指在乙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将这两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 培养 24 小时后,统计两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需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灭菌 15~ 30min
B. 实验中“将拇指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相当于微生物培养操作中的接种
C. 实验相关操作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可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D. 适宜温度下培养 24 小时后乙组中产生菌落,是培养过程受到杂菌污染所致
3. 去年的 3.15 晚会,让老坛酸菜登上头条热搜,曝光的老坛酸菜用的是土坑,而且 无法保证食品卫生和安全。《中馈录》中记载:“泡盐菜法,定要覆水坛。此坛有一 外沿如暖帽式,四周内可盛水;坛口覆一盖,浸于水中,……则所泡之菜不得坏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作老坛酸菜时加入一定量的陈泡菜汁能加快发酵的进程
B. 制作老坛酸菜时要及时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补充水分, 以保证密封发酵
C. 土坑酸菜因为没有严格控制厌氧环境,发酵不充分,酸菜可能会腐败变质
D. 发酵过程中,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 4.为从热泉中筛选出能在工业生产中高效生产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研究者设计了如 图所示的筛选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 1页
A. Ⅰ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且以淀粉为唯一碳源
B. 制备Ⅰ号、Ⅱ号培养基共需经过计算、称量、溶化三个基本过程
C. 在Ⅰ号培养基得到带有透明圈的菌落,说明有嗜热菌生长并释放淀粉酶
D. Ⅰ号和Ⅱ号培养基中进行菌落接种的方法不同 5.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置于血平板 (完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 上培养生长时,可破 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某研究小组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土壤中金黄色葡 萄球菌的数量进行了测定,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从功能上分类,血平板属于选择培养基
B. 制作血平板时,在平板冷却前加入血细胞
C. 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计数活菌,也可用于分离微生物
D. 涂布菌液后应立即将平板倒置, 以防水分过度蒸发 6.青蒿素是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几乎不溶于水,且对热不稳定,所以提取工艺一直 难以突破。如图表示科研人员获得青蒿素含量较高的黄花蒿的植物组织培养流程。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选取黄花蒿的分生区组织作为外植体更易得到愈伤组织
B. 过程②和过程③的培养基中,过程③的细胞分裂素比例较高
C. 从愈伤组织中提取青蒿素效果不理想,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关
D. 除向①②过程培养基添加营养物质外,还需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7.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
A. 花粉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 植株 A 为单倍体植株,其特点之一是高度不育
C. 花粉经过消毒处理,获得的植株具有病毒抗性,不再感染病毒
D. 花粉的组织培养需用固体培养基,获得植株 A 过程需要光 8.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目的是获得杂种细胞
B.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主要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第 2页
C.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用灭活病毒诱导法
D. 它们的原理都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
9.苏丹红是一种高致癌物,某些养殖户利用苏丹红Ⅳ号拌饲料饲喂鸭子,以获得“红 心鸭蛋” 。某小组尝试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来检测苏丹红Ⅳ号的毒性,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
A.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B. 培养动物细胞的合成培养基通常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
C. 可通过检测变异细胞的比例来判断苏丹红Ⅳ号的毒性强弱
D.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以用来生产很多药物、香料、色素等 10.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 备抗 HCG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如图是抗 HCG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细胞甲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中获得的致敏 T 淋巴细胞
B. 过程①表示将骨髓瘤细胞去核后与细胞甲进行细胞融合
C. 乙为融合细胞,同时具有细胞甲和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 ②过程可用HCG 作为抗原筛选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11.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的生殖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如图表示胚胎工程 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应用 1 中获得的小牛为克隆牛,其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 1 和供体 2
B. 应用 2 、3 过程胚胎移植技术中需要同时对供、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C. 应用 3 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二分胚,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D. 应用 2 、3 、4 过程必须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不需要对卵母细胞进行培养
第 3页
12.治疗性克隆为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疾病机理带来光明前景。如图表示治
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上述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
B. 细胞 A 常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C. 过程②在培养基中加入的动物血清含有激发细胞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D. 该技术有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 13. 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技术 (REMI) 是一种研究基因的新方法。用限制酶切得 到的线性质粒与该酶组成的转化混合物进入并转化细胞时,会切割受体细胞基因组, 产生与线性质粒互补的黏性末端,线性质粒通过碱基配对插入基因组。如果插入发生 在一个已知基因的内部,则该基因的功能可能改变或丧失,即发生了基因突变。下列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当外源质粒带有抗性基因时,可根据其在受体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筛选转化细胞
B. REMI 技术使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且限制酶识别序列越长,随机性越大
C. 所有的限制酶都具有专一性
D. 限制酶、DNA 连接酶、载体是 REMI 技术的三种分子工具
14.T4 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影响T4 溶菌酶耐热性的相关基因 进行改造,使该酶的第 3 位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与第 97 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
了一个二硫键,该酶的耐热性得到了提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不能利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对该酶进行检测
B. 引起 T4 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二硫键的形成
C. 该实例利用了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对相关基因进行了改造
D. 该实例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也可直接改造蛋白质
15.正常血红蛋白 (HbA) 基因由 2 条 a 链 (每条 141 个氨基酸) 和 2 条β链 (每条 146 个氨基酸) 构成,突变使一条β链 N 端第 6 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从而形成血 红蛋白 S (HbS) ,HbS 易析出结晶并形成凝胶化的棒状结构,压迫红细胞的细胞膜
扭曲成镰刀型,导致运输氧的能力大大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脱水缩合形成 HbA 至少形成 570 个肽键
B. 人体及时补充必需氨基酸有助于合成 HbA
C. 氨基酸种类改变可导致相应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D. 只要由正常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就具有正常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 5 题,每题 3 分,共计 15 分。全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第 4页
16.营养缺陷型菌株就是在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后,微生物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中的某些 酶被破坏,使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这种菌株能积累正常菌株 不能积累的某些代谢中间产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料产物。以下是实验人员利 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过程②的基本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存在差异的成分是氨基酸
B. 进行过程②培养时必须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完全培养基上,顺序不能颠倒
C. 对比两种培养基中的菌落情况,挑取菌落 A 即为所需的氨基酸缺陷型菌株
D. 利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不同培养基中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不相同 17.大米中铁含量极低,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培育 出了铁含量比普通大米高 60%的转基因水稻,改良了稻米的营养品质。下图为培育转 基因水稻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⑥为过程,EcoRⅠ 、HindⅢ 、BamHⅠ为限制酶。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转基因水稻培育过程中选取的目的基因是铁合蛋白基因
B. 完成图中①过程需选用的限制酶是 BamHⅠ和 EcoRⅠ
C. 为了筛检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1 号培养基需要加入潮霉素
D. 图中④⑤⑥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8.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流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第 5页
A. 在 C 瓶中进行的细胞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B. 培养瓶 D 可以通过松盖处理满足细胞培养的气体环境需要
C. 培养瓶 D 无需放置在 CO2 培养箱中,但需要保持恒温
D. D 瓶细胞出现接触抑制时,用胰蛋白酶处理,再用离心法收集细胞分瓶培养 19.所谓“设计试管婴儿”,是指将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 (几个细胞期) 在植入母体孕 育前,将一个细胞取出进行某些基因检测,当检测结果符合人们需要时,再把胚胎植 入母体孕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设计试管婴儿”应用了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
B. 与“设计试管婴儿”相比,“试管婴儿”不需要经过遗传学诊断
C. “设计试管婴儿”和“试管婴儿”都是有性生殖
D. 对于“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我们应该强行禁止、反对争论 20.某同学的一份“健康”午餐搭配如下:二两米饭、一份红烧肉、一份蔬菜、一个煮 鸡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米饭可为该同学提供整个下午的常规能量需求
B. 红烧肉中的部分蛋白质可被直接吸收利用
C. 蔬菜中的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但是维护身体健康所必需
D. 熟鸡蛋比生鸡蛋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伸展、松散,更容易被消化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 5 题,共 55 分)
21. (12 分) 生物修复技术已变成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过程中的一类最有价值的修复手段,
下图为从某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高效石油降解菌的部分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用于培养石油降解菌的培养基在接种前需要通过______法进行灭菌。步骤 I 为低温石 油降解菌的富集培养。称取 1g 土壤样品加入预先装有 100mL 以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第 6页
的三角瓶中,在 15°C 、160r/min 的恒温振荡摇床中培养 6d .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连续培 养四个周期。摇床培养的目的是______ 。(2 分)
(2) 在操作 II 、III 中,采用的接种方法分别是______ 、______。
(3) 研究人员通常根据菌落的______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统计菌落种类和数 量时要每隔 24h 观察统计一次,直到______ 时。
(4) 目前,已知有 200 多种微生物能降解石油,但多数微生物的降解速率都很低,现在 分离筛选得到三株降解石油能力较强的菌株,请提出鉴定不同菌株降解石油能力大小的方 法______ 。(2 分)
(5) 石油主要含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科研人员已经筛选出分别降解三种烃类的细 菌 B 、C 、D (每种菌只含有一种相应的烃类降解酶) 探究菌 A 高效降解石油的原因,凝 胶电泳技术分离相关蛋白,结果如图:
①检测微管蛋白的目的是______。
②依据实验结果分析菌 A 降解石油的能力强于菌 B 、C 、D 原因是______。
22. (12 分) 图甲是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图,图乙是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 图甲所示技术的原理为________,容器 A 中的是动物器官或组织,它一般取自_____。
第 7页
(2)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两次使用___________ 处理,且都需要注意浓度和处理 时间,以防对细胞结构造成破环。图甲中细胞培养的培养液成分与植物组织培养基成分最 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含有____ 。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 适量的____ 。细胞在____培养过程中,绝大部分会衰老死亡,只有极少数细胞存活,这是 因为存活的细胞发生了________。
(3) 图乙中核移植时受体应选用_______________期的卵母细胞,将供体的核注入去核的 卵母细胞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法,多莉面部的毛色为______________ 。 (4)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 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 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多选)。
A.卵母细胞细胞质可使体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B.卵母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
C.卵母细胞大,便于操作
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5)克隆动物培育成功有什么实际应用意义?_____________。
23. (10 分) 如图为研发治疗乳腺癌的某种单克降抗体的实验流程。请分析回答:
(1) 对 A 组鼠注射______ ,是为了可以分离获取细胞 1:______。
(2) 过程①经______诱导融合,需用______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细胞 2:______。
(3) 细胞 2 还需要经过______和______ ,方可筛选出______ 的杂交癌细胞 (细胞 3)。
(4) 物质甲可以通过对小鼠 B 腹腔注射来大量获得,也可以通过______获得。
(5) C 组鼠为已注射乳腺癌肿块的实验模型鼠,用于检测物质甲的治疗效果。需将 C 组 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的处理如图,另一组的处理为______ ,才能检测疗效。
24. (12 分) 图 1 为培育转 AFPs 基因 (抗冻基因) 番茄的示意图,外源 DNA 和质粒上均 标出了酶切位点及相关抗性基因,其中 Ap 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 为四环素抗性基因。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 8页
(1)据图分析,若需使用插入灭活法筛选并鉴定重组质粒,应优先选用限制酶____________ 对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在形成的重组质粒上,能被 RNA 聚合酶识别且结合的部位称为

____________
(2)图 2 中的 A 链和 B 链来自于 AFPs基因。欲利用PCR 技术对 AFPs 基因扩增 4 次循环, 应选取的引物是____________ ,需要的引物数量是___________个。在这个过程中,还需
要添加___________酶。
(3)为提高导入成功率,常利用____________处理农杆菌,Ti 质粒含有的____________可 将目的基因整合到番茄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采用___________技术将番茄细胞培育成转 基因番茄。若要获得抗冻能力更强的抗冻番茄,可以对 AFPs基因进行改造,最终得到相 应的蛋白质,该过程需用到__________工程。检测转基因番茄是否产生抗冻蛋白,所用的 方法是__________。
(4) 用插入灭活法筛选出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和含四环素培养基 上的存活情况分别是______ 、 _____。
25. (12 分) 回答下列有关“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问题:
(1)下列有关“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DNA 在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随 NaCl 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B .利用DNA 不溶于酒精的性质,可除去细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质而得到较纯的 DNA
C .DNA 是大分子有机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D .在沸水中,DNA 遇二苯胺会出现紫色反应
(2) 由于鸡血较难找到,某学生试图用人血代替,结果没有成功,其原因最可能 ( )
第 9页
A .操作方法不对 B .人血含 DNA 太少
C .NaCl 溶液浓度太高 D .加二苯胺太少
(3) 下图为该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操作示意图:
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图 C 、E 步骤都加入蒸馏水,但其目的不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③上图 A 步骤中所用酒精必须是经过______________才能使用,该步骤的目的是

__________
(4) 为鉴定 A 中所得到的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 DNA ,可滴加___________试剂,沸水浴, 如果出现____________则该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 DNA。
第 10页
南师大二附中、大桥中学高二联考调研卷
生物参考答案
1-5.CDDBC 6- 10 .BCADD 11- 15.DCBCD
16.BD 17.ACD 18.ABD 19.BC 20.ACD
21. (12 分)
(1) 高压蒸汽 石油 使细菌与培养液成分充分接触、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2 分)
(2) 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3) 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 各类菌落数目稳定
(4) 在相同石油浓度相同体积的培养液中接种相同数量的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测定培 养液中石油含量。(2 分)
(5) ①. 作为标准物质,以校准和消除由于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和相关的检测方
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 菌 A 中有两种降解烃类的酶,而细菌 B 、C 、D
中各只有一种,因此菌 A 降解石油的能力强。
22. (12 分)
(1) 细胞增殖 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
(2) 胰蛋白 (或胶原蛋白) 动物血清 抗生素 传代 基因突变 (癌变)
(3) 减数分裂Ⅱ中 (或 MⅡ中) 显微操作 白色 (4) ABC
(5) 拯救濒危物种、繁育优良物种、医学上克隆器官等
23. (10 分)
(1) 特定(乳腺癌细胞)的抗原蛋白 经过免疫的 B 淋巴细胞
(2) PEG 或灭活病毒 特定的选择(HAT) 杂交瘤细胞
(3) 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测 分泌所需抗体 (4) 动物细胞体外培养
(5) 注射 2 mL(等量)溶解物质甲的溶剂
24. (12 分)
( 1) HindIII BamH I 启动子
(2) 引物 2 、引物 3 30 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
(3) Ca2+ T-DNA 植物组织培养 蛋白质 抗原-抗体杂交
(4) 存活 不能存活
25. (9 分)
(1) B (2) B (3) ①C→B→E→D→A
②加速血细胞的破裂 降低 NaCl 溶液的浓度,使 DNA 析出
③充分预冷 提取含杂质较少 (或较纯净) 的 DNA
(4) 二苯胺 蓝色
第 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