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胶体(Colloid)又称胶状分散体(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种较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 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相, 另一种连续相。分散质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 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下列分散系中不属于胶体的是 。
A.石灰乳 B.蛋白质溶液 C.牛奶 D.豆浆
2.下列物质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最小的是
A.硫酸铜溶液 B.雾 C.有色玻璃 D.悬浊液
3.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A.图甲制备Fe(OH)2 B.图乙制备Fe(OH)3胶体
C.图丙进行渗析实验 D.图丁配制100mL0.100mol/LNaCl溶液
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用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制取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正离子或负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5.当光束通过豆浆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表明豆浆是
A.乳浊液 B.溶液 C.悬浊液 D.胶体
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之间
B.用平行光照射溶液和胶体,可以加以区分
C.把饱和溶液滴入到氨水中,以制取胶体
D.早晨树林中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7.现有以下5种说法:①胶体带电是电泳的前提条件;②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③氯酸、烧碱、纯碱依次分别为酸、碱、盐;④古代的青铜器、越王勾践宝剑等均是合金;⑤溶液包括胶体等分散系; ⑥根据反应H3PO3 +2NaOH(足量) =Na2HPO3 +2H2O 可知:H3PO3是三元酸。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 D.②⑤
8.碳酸亚铁难溶于水,常用于制取铁盐或补血剂。一种的制备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中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烧杯中溶液变浑浊,恰好完全反应时,三颈烧瓶内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过滤后得。
与反应生成的是气体是
A. B. C. D.
9.构建知识网络,厘清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若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则下列物质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①Na2CO3②CO2③BaCl2
B.①Na2CO3②Fe ③K2CO3
C.①Fe2O3②CO ③Ba(NO3)2
D.①Na2CO3②CO2③MgCl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B.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制取Fe(OH)3胶体
C.直径在80nm左右的新冠病毒颗粒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空气中不能形成气溶胶
D.在一定条件下,可将水形成像棉花糖一样的气凝胶的冰,即“气态冰”,该“气态冰”与“常态冰”结构不同,互为同素异形体
11.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酸:HCl、 B.酸性氧化物:、
C.盐:NaClO、 D.碱性氧化物:CaO、
12.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是碳酸盐 B.是正盐 C.是钠盐 D.是碱
1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分类组合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HClO NaHCO3 CuO SO2
B KOH H2SO4 NH4Cl CaO CO
C Ba(OH)2 CH3COOH Na2SO3 Na2O2 CO2
D 熟石灰 HClO4 CuSO4·5H2O Na2O Mn2O7
A.A B.B C.C D.D
14.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很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用于制造轻合金,是制造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
B.当光束通过空间站热控材料使用的纳米气凝胶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航天员耳机使用的双层蛋白皮革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D.航天器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15.我国古代有“女娲补天”的传说,人类也面临“补天”,是指臭氧发生如下变化:O2O3使臭氧层出现空洞,“补天”就是要防止臭氧出现空洞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和O3的性质完全相同 B.O2和O3都含有氧,混合在一起仍属纯净物
C.O2和O3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D.O2和O3都是同一种物质
二、填空题
16.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下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_。
(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②③⑥⑧的后面。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化学式 ①HCl②_______ ③_______④Ba(OH)2 ⑤Na2CO3⑥_______ ⑦CO2⑧_______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实验室制备⑦常用_______和_______反应。
17.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以CuSO4为例,写出化学方程式)
(1)与碱反应(如氢氧化钡溶液) _____
(2)与某些盐反应(如氯化钡溶液) _____
(3)与某些活泼金属反应(如Fe) _____
[注意] 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硫酸盐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发生复分解反应时,硫酸盐的化学通性由___________体现。
18.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请选择合适的方法填空填序号
①浓硫酸洗气②分液③升华④过滤⑤萃取⑥蒸馏
①汽油与NaCl溶液的分离________
②除去中少量的水蒸气________
③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的Nal________
④从碘的苯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苯________
19.硫酸、碳酸钠、二氧化碳、铜片、氧氧化钡、氢氧化钠、铁片、生石灰和木炭粉9种物质中的几种存在如图所示关系,选择适当的物质,使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酸、碱、盐均配制成稀溶液)。
(1) 判断出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
① 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 写出下列序号对应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取少量Fe2O3 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使其恰好完全发生反应,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反应后的得到的溶液是___(填化学式)溶液,用此饱和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1)中的到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______为止,即可制得Fe(OH)3 胶体。
(3)检验Fe(OH)3 胶体的实验方法叫_____。
(4)向制得Fe(OH)3 胶体中加入缓慢加入稀硫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石灰乳是浊液,不是胶体,A正确;
B.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B错误;
C.牛奶属于胶体,C错误;
D.豆浆属于胶体,D错误;
故答案选A。
2.A
解析:A.硫酸铜溶液为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胶体和浊液,A正确;
B.雾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溶液小于浊液,B错误;
C.有色玻璃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溶液小于浊液,C错误;
D.Fe(OH)3悬浊液属于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溶液和胶体,D错误;
故答案选A。
3.C
解析:A.图中NaOH溶液无法与硫酸亚铁接触,不能制备氢氧化亚铁,选项A错误;
B.NaOH溶液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沉淀,应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胶体,选项B错误;
C.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分子、离子可以,图中渗析法可分离提纯胶体,选项C正确;
D.配制100mL0.100mol/LNaCl溶液,计算称量后,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不能在烧杯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4.B
解析:A.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能对光线进行散射汇聚,发生丁达尔现象,A正确;
B.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B错误;
C.胶体粒子半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水分子等小分子或其它离子可自由通过,从而可以净化胶体,C正确;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性,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定向移动产生电泳现象,D正确;
故选B。
5.D
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典型性质,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胶体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之间,故A正确;
B.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向氨水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C错误;
D.树林中的晨曦是气溶胶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选C。
7.A
解析:①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所以胶粒带电是电泳的前提条件,故①错误;
②酸的概念: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食醋的是乙酸的水溶液,也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说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是不正确的,故②错误;
③氯酸是酸;烧碱是氢氧化钠,是碱;纯碱是碳酸钠,是盐,故③正确;
④古代的青铜器、越王勾践宝剑等均是合金.故④正确;
⑤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溶液不包括胶体,故⑤错误;
⑥反应可知H3PO3是二元酸 故⑥错误;
故答案为:A。
8.D
解析:三颈烧瓶中NH4HCO3和FeSO4反应生成FeCO3、H2O、CO2和(NH4)2SO4,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D。
9.D
解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原理可知,BaCl2不能与Ca(OH)2反应,选项A不符合;
B.Fe不能与Ca(OH)2反应,选项B不符合;
C.Fe2O3、CO、Ba(NO3)2都不能与Ca(OH)2反应,选项C不符合;
D.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氯化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铜,反应均能进行,选项D符合;
答案选D。
10.A
解析: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如氧气、氮气等,也可能为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等,故A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红褐色液体出现,停止加热,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B错误;
C.蛋白质在空气中能形成气溶胶,故C错误;
D.同素异形体是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的单质,冰是H2O,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单质,故D错误;
答案为A。
11.A
解析:A.不是酸,是盐,A错误;
B.、都是酸性氧化物,B正确;
C.NaClO、都是盐,C正确;
D.CaO、都是碱性氧化物,D正确;
故选A。
12.D
解析:Na2CO3是白色固体,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俗名纯碱,该物质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不是碱;由于阳离子是钠离子,因此属于钠盐;由于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因此该物质又属于碳酸盐,故选D。
13.D
解析:A.纯碱不是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A错误;
B.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
C.过氧化钠和酸反应会生成盐,水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C错误;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碱,次氯酸是酸,五水硫酸铜属于盐,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属于酸性氧化物,D正确;
故选D。
14.D
解析:A.镁及镁合金质量轻,硬度大,是制造飞机、火箭的材料,故A正确;
B.空间站热控材料使用的纳米气凝胶,纳米气凝胶属于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蛋白皮革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故C正确;
D.航天器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故D错误;
故选D。
15.C
解析:A.都是由氧元素组成,是两种单质,性质不同,A项错误;
B.都由氧元素组成,是两种单质,混合在一起属混合物,B项错误;
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
D.是同素异形体,不是同一种物质,D项错误;
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6.(1)树状分类法
(2) H2CO3、H2SO4、HNO3等 KOH、NaOH等 K2CO3、Na2S等 Na2O、K2O等
(3)CO2+2NaOH=Na2CO3+H2O
(4) CaCO3 HCl
解析:(1)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棵大树,有叶、枝、杆、根,图示方法就是树状图,故该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2)②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如H2CO3、H2SO4、HNO3等;
③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如KOH、NaOH等;
⑥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如K2CO3、Na2S等;
⑧由氧和另外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物,如Na2O、K2O等;
(3)⑦是CO2,⑤是Na2CO3,C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CO3、H2O,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4)⑦是CO2,在实验室中一般是用CaCO3与稀HCl发生复分解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制取CO2气体的。
17. CuSO4+Ba(OH)2=Cu(OH)2↓+BaSO4↓ CuSO4+BaCl2=CuCl2+BaSO4↓ Fe+CuSO4=FeSO4+Cu
解析:(1) CuSO4与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SO4+Ba(OH)2=Cu(OH)2↓+BaSO4↓;
(2) CuSO4与氯化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SO4+BaCl2=CuCl2+BaSO4↓;
(3) CuSO4与Fe发生置换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硫酸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类物质,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硫酸盐溶液中都含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时,硫酸盐的化学通性由体现。
18. ② ① ③ ⑥
【分析】本题考查分离提纯的一般方法与被分离物质的状态之间的关系。
解析:(1)①汽油与NaCl溶液不互溶,分液即可,故答案为:②;
(2)②除去中少量的水蒸气,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故答案为:①;
(3)③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的Nal,碘易升华,故可分离,故答案为:③;
(4)④从碘的苯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苯,,因为碘和苯互溶,且两者沸点有差异,故使用蒸馏分离,故答案为:⑥;
19. Fe H2SO4 CO2 Ba(OH)2 Fe+2H2SO4=FeSO4+H2↑ Ba(OH)2+H2SO4=BaSO4↓+2H2O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Na2CO3+Ba(OH)2=BaCO3↓+2NaOH
【分析】9种物质中只有一种酸,其化学式为H2SO4,Cu、Fe、C三种单质中,只有Fe能与硫酸反应,二者反应生成FeSO4和H2,故①为Fe,②为H2SO4;碱有NaOH、Ba(OH)2,盐还有Na2CO3,而NaOH不能与Na2CO3反应,故④为Ba(OH)2,⑤为Na2CO3,③应该为酸性氧化物,则为CO2,以此解答。
解析:(1)由分析可知,①为Fe,②为H2SO4,③应该为酸性氧化物,则为CO2,④为Ba(OH)2,故答案为:Fe;H2SO4;CO2;Ba(OH)2;
(2)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2SO4=FeSO4+H2↑;Ba(OH)2和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Na2CO3和H2SO4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Na2CO3和Ba(OH)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BaCO3↓+2NaOH。
20. Fe2O3 + 6H+ = 2Fe3+ + 3H2O FeCl3 液体呈红褐色 丁达尔效应 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
【分析】(1)Fe2O3 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得到的溶液为FeCl3溶液;
(2)Fe(OH)3 胶体制备方法为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
(3)胶体的性质为丁达尔效应;
(4)向Fe(OH)3 胶体中加入电解质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和水。
解析:(1)Fe2O3 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得到的溶液为FeCl3溶液,离子方程式为Fe2O3 + 6H+ = 2Fe3+ + 3H2O;
(2)Fe(OH)3 胶体制备方法为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
(3)用一束光透过Fe(OH)3 胶体可观察到光线的传播路径的实验叫丁达尔效应;
(4)向Fe(OH)3 胶体中加入电解质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和水,现象为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