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测试卷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测试卷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8 18:5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 < CCl4 < CBr4 < CI4 B.沸点由高到低:Na>Mg>Al
C.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 > SiC >晶体硅 D.晶格能由大到小: MgF2> NaCl > NaBr
2.钒的某种氧化物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 p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钒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VO2 B.V原子在该晶体中的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
C.V原子的配位数与O的配位数之比为1:2 D.该晶胞的密度为 g/cm3
3.某科研组提出与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催化氧化生成和的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图中只画出了分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
B.在反应过程中有碳氧之间的键发生断裂
C.和互为同系物
D.能降低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 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B.在 SF2 、PCl5 、SOCl2 的分子中,原子周围都达到了8 电子稳定结构
C.在金刚石晶体中,碳碳键与碳原子数之比为 2:1
D.N2分子比O2分子稳定,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
5.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 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X射线通过玻璃态水时,能产生谱线
6.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如图所示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2,每个晶胞含有4个K+和4个O
B.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8个O,每个O周围有8个K+
C.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K+有8个
D.晶体中与每个O距离最近的O有6个
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基态原子能量最高的能级有3个空轨道
B.以双聚分子形式存在的中每个原子形成的共价数为4
C.、、的沸点逐渐升高,是因为共价键键能越来越大
D.是离子化合物,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是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可以用“杯酚”和甲苯、氯仿等分离和
B.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738、1451、7733、10540、13630、17995、21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
C.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固定熔点
D.的分子立体构型为,由此可知为极性分子
9.下列事实能说明刚玉()是共价晶体的是
①是两性氧化物;②硬度很大;③它的熔点为2045℃;④自然界中的刚玉有红宝石和蓝宝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如图是从或晶胞结构图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试判断属于晶胞结构的图象是
A.①③ B.②③ C.① D.①④
11.如图所示,室温下用排饱和食盐水法在集气瓶中先后收集体积的和体积的气体,用强光照射瓶中的混合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集气瓶中和发生了取代反应 B.生成的氯代烃均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反应结束后集气瓶的内壁上有油状液体 D.如图所示的NaCl晶胞中含13个
12.有关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中,每个周围等距且紧邻的有6个
B.晶体中,每个被8个包围
C.钛酸钙的化学式为
D.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的个数之比为
13.不仅能够激活植物体内的酶,清除羟基自由基(·OH)和等代谢产物,还能与、NO、CO等信号分子相互作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属于分子晶体 B.为非极性分子
C.羟基自由基的电子式为: D.的结构示意图为
14.鉴定Ni2+的特征反应是将丁二酮肟加入Ni2+盐溶液中,生成鲜红色的螯合物M(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N>O>C
B.CH4、NH3、H2O均为分子晶体
C.Ni2+价层电子排布图:
D.基态Ni原子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有7种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成,则违背了泡利原理
B.金刚石、SiC、NaF、NaCl、、的熔点依次降低
C.石墨、新型高分子导电材料、聚乙烯、金属晶体中均含有金属键
D.乳酸分子中存在2个手性碳原子
二、填空题
16.Pb(CH2CH3)4在晶体结构中的配位数是_______
17.判断下列晶体类型。
(1)SiI4:熔点为120.5℃,沸点为271.5℃,易水解,为___________。
(2)硼:熔点为2300℃;沸点为2550℃,硬度大,为___________。
(3)硒:熔点为217℃,沸点为685℃,溶于氯仿,为___________。
(4)锑:熔点为630.74℃,沸点为1750℃,可导电,为___________。
下列八种晶体:A水晶B冰醋酸C氧化镁D白磷E氩晶体F硫酸铵G铝H金刚石
(5)属于共价晶体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___________
(6)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___,属于分子晶体的单质是___________
(7)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而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受热熔化后不发生化学键断裂的是___________,受热熔化需克服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
18.(1)SiC的晶体结构与晶体硅的相似,其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SiC和晶体Si的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
(2)氧化物MO的电子总数与SiC的相等,则M为________(填元素符号)。MO是优良的耐高温材料,其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相似。MO的熔点比CaO的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C、Si为同一主族的元素,CO2和SiO2的化学式相似,但结构和性质有很大的不同。CO2中C与O原子间形成σ键和π键,SiO2中Si与O原子间不形成π键。从原子半径大小的角度分析,C、O原子间能形成π键,而Si、O原子间不能形成π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SiO2属于________晶体,CO2属于________晶体,所以熔点:CO2________(填“<”“=”或“>”)SiO2。
三、计算题
19.10 mL某气态烃,在50 mLO2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以及35 mL混合气体(所有气体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气态烃是什么?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和烃的分子式)
20.(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l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到完美晶体。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l相同,与最邻近的核间距离为a×10-8cm,计算NiO晶体的密度已知NiO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
(2)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NiO晶体中就存在如图所示的缺陷:一个空缺,另有两个被两个所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和O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某氧化镍样品组成为,试计算晶体中与的离子数之比___________。
21.(1)碳的某种晶体为层状结构,可与熔融金属钾作用。钾原子填充在各层之间,形成间隙化合物,其常见结构的平面投影如图①所示,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__。
(2)图②为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C60分子,每个C60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
(3)图③为碳的另一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2,0,12),C为(12,12,0);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
(4)立方氮化硼晶体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胞边长为361.5 pm。立方氮化硼晶胞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四、实验题
22.下列装置中有机物样品在电炉中充分燃烧,通过测定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来确定有机物分子式。
(1)A装置是提供实验所需的O2,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C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
(2)若实验中所取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准确称取0.44 g样品,经充分反应后,D管质量增加0.36g,E管质量增加0.88 g,已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该样品的化学式为___。
(3)若该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峰面积之比为1∶3,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该有机物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
(4)若该有机物只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则结构简式为_____
23.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从传统中药中发现的能治疗疟疾的有机化合物。已知: 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可溶于乙醇、乙醚,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青蒿素 60℃以上易分解。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的。
(1)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流程如下:研究团队经历了使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的探究过程,实验结果如下:
溶剂 水 乙醇 乙醚
沸点/℃ 100 78 34.5
提取效率 几乎为 0 35% 95%
①分离残渣与提取液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溶剂最好选择___________。
③研究发现,青蒿素分子中的某个基团受热不稳定,据此分析用乙醇作溶剂,提取效率偏低,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 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2)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将青蒿素加入含有 NaOH、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______ (填字母)具有相似的性质。A.乙醇 B.乙酸 C.乙酸乙酯 D.葡萄糖
(3)青蒿素的质谱数据中有一个峰值与另一种抗疟药鹰爪素相同,而鹰爪素的该质谱峰对应过氧基团,于是推测青蒿素中也含有过氧基团,请写出过氧基的电子式:___________。青蒿素所属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晶体。
(4)研究还发现,将青蒿素通过下面反应转化为双氢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效果更好。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5)科学家对 H2O2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最初科学家提出了两种观点:甲:、乙: H—O—O—H,甲式中 O→O 表示配位键,在化学反应中 O→O 键遇到还原剂时易断裂。化学家 Baeyer 和 Villiyer 为研究 H2O2的分子结构,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a.将 C2H5OH 与浓 H2SO4反应生成(C2H5)2SO4和水;
b.将制得的(C2H5)2SO4与 H2O2反应,只生成 A 和 H2SO4;
c.将生成的 A 与 H2反应(已知该反应中 H2作还原剂)。
①如果 H2O2的结构如甲所示,实验 c 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 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 H2O2的结构,还需要在实验 c 后添加一步实验 d,请设计 d 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
24.碳化物衍生碳以其独特的性能被广泛应用在超级电容器、催化剂载体等方面。常用氯气刻蚀法制备。该方法通过高温氯化2小时在SiC表面制备碳涂层(已知:的沸点是59℃,极易水解),其方法如图:
(1)圆底烧瓶A中为氯酸钾固体,仪器a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C中所盛物质为_______________。
(3)高温环境氯气与氩气混合气氛中氯气与SiC反应,将Si原子从SiC中刻蚀掉形成碳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温度超过1175℃,涂层上的碳结构发生如下变化:碳→骨架碳→非晶碳→石墨碳,则碳涂层硬度会______________(填“逐渐变高”或“逐渐变低”),SiC熔点远高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NaOH溶液中生成的盐除了NaCl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卤素元素碳化物都属于分子晶体,其熔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则熔点:CF4 < CCl4 < CBr4 < CI4,A正确;
B. 金属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电荷高的熔沸点高,则沸点:NaC.原子晶体中,化学键的键长与键能成反比,键能与硬度成正比,由于键长:C-CD.离子晶体中晶格能大小与原子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成正比,卤族元素中,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则晶格能:MgF2> NaCl > NaBr,D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 该晶胞中V原子个数=1+8×=2、O原子个数=2+4×=4,则V、O原子个数之比=2∶4=1∶2,化学式为VO2,故A正确;
B.据图可知,V原子位于顶点和体心,V原子在该晶体中的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故B正确;
C.V原子的配位数为与V原子紧邻的O原子数,V原子的配位数为6,V与O原子个数之比为1∶2,则V原子的配位数与O的配位数之比为2∶1,故C错误;
D.一个晶胞的质量为g,体积为(a×10-10)3cm3,该晶胞的密度为 g/cm3,故D正确;
答案选C。
3.D
【详解】A.根据图知,CO2分子中的氧原子一部分还来自于甲醛,选项A错误;
B.HCHO在反应中有C-H断裂和C=O键形成,不存在碳氧之间的键发生断裂,选项B错误;
C. 和组成不相似,结构中也不是相差若干个CH2,故不互为同系物,选项C错误;
D.根据图知,HAP在第一步反应中作反应物,在第二步反应中作生成物,所以是总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因此该反应中HAP作催化剂降低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4.B
【详解】A.二氧化碳溶于水时,溶于水的二氧化碳部分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时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故A正确;
B.五氯化磷分子中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0,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B错误;
C.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与4个碳原子形成碳碳键,每个碳碳键被2个碳原子所共有,每个碳原子形成的碳碳键为4×=2,则碳碳键与碳原子数之比为 2:1,故C正确;
D.分子的稳定性与键能的大小有关,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无关,则氮气分子比氧气分子稳定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故D正确;
故选B。
5.C
【详解】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故玻璃态水不是晶体,X射线通过玻璃态水时不能产生谱线,因密度与普通水相同,故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时体积不变,综上所述故选C。
6.A
【详解】A.由晶胞图可知,K+的个数为8×+6×=4,O2-的个数为12×+1=4,故化学式为KO2,选项A正确;
B.由晶胞图可知,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6个O2-,每个O2-周围有6个K+,选项B错误;
C.由晶胞图可知,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K+有12个,选项C错误;
D.由晶胞图可知,晶体中与每个O2-距离最近的O2-有12个,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均摊法确定立方晶胞中粒子数目的方法是:①顶点:每个顶点的原子被8个晶胞共有,所以晶胞对顶点原子只占份额;②棱:每条棱的原子被4个晶胞共有,所以晶胞对顶点原子只占份额;③面上:每个面的原子被2个晶胞共有,所以晶胞对顶点原子只占份额;④内部:内部原子不与其他晶胞分享,完全属于该晶胞。
7.C
【详解】A.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能量最高的3d能级有3个空轨道,故A正确;
B.双聚氯化铁的结构式为,由结构式可知,每个铁原子与4个氯原子形成共价键,故B正确;
C.氯气、溴和碘都是结构相似的双原子分子,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单质的熔沸点越高,与共价键键能大小无关,故C错误;
D.由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可知酸根的电子式为,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故D正确;
故选C。
8.C
【详解】A. 利用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可以用“杯酚”和甲苯、氯仿等分离和,具体为:将C60和C70的混合物,加入一种空腔大小适合C60的杯酚中,杯酚像个碗似的、把C60装起来,不能装下C70,加入甲苯溶剂,甲苯将未装入碗里的C70溶解了,过滤后分离C70,再向不容物中加入氯仿,氯仿溶解杯酚而将不溶解的C60释放出来并沉淀,A正确;
B.该元素第三电离能猛增,说明最外层有2个电子,为第ⅡA族的元素,与氯气反应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X2+离子,B正确;
C.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整块固体内微粒是否有序排列、表现在性质上: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无固定熔点,C不正确;
D. 由的分子立体构型可知其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叠,由此可知为极性分子,D正确;
答案选C。
9.B
【详解】Al2O3 是两性氧化物,属于物质的分类,与晶体类型无关,①错误;
硬度很大、熔点为2045℃(很高),都是共价晶体的物理性质,②③正确;
红宝石、蓝宝石是刚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与晶体类型无关,④错误,正确的组合是②③;
故选B。
10.B
【详解】在CsCl晶体中,每个周围同时吸引着最近且等距的8个,同样,每个周围同时吸引着最近且等距的8个,图②和图③中离子的配位数均为8,属于CsCl晶胞结构,而图①和图④晶体中离子配位数均为6,属于晶胞结构,综上所述,故B正确;
答案选B。
11.D
【详解】A.集气瓶中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
B.CH3Cl、CH2Cl2、CHCl3、CCl4均没有同分异构体,B正确;
C.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为气体,CH2Cl2、CHCl3、CCl4均不溶于水,为油状液体,集气瓶的内壁上有油状液体,C正确;
D.由晶胞图可知,氯离子位于棱边和体心,氯离子个数为1+12=4,D错误;
答案选D。
12.A
【详解】A.从NaCl的晶胞图可以看出,在 NaCl 晶胞中,顶点周围等距且紧邻的位于面心,有个,A项错误;
B.以最上面面心钙离子为例,它被上面4个和下面4个包围,即晶体中,每个被8个包围,B项正确;
C.钛酸钙晶胞中,Ca位于顶点,每个晶胞中有=1个Ca,Ti位于体心,每个晶胞有1个Ti,O位于面心,每个晶胞有=3个O,则钛酸钙的化学式为 CaTiO3,C项正确;
D.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都和4个碳原子形成4个碳碳键,每个碳碳键被2个碳原子共用,所以每个碳原子平均连有2个碳碳键,则碳原子与碳碳键的个数之比为 1:2,D项正确;
答案选A。
13.A
【详解】A.固态有单个分子,且分子内部仅存在共价键,属于分子晶体,故A正确;
B.分子结构为V型,属于极性分子,故B错误;
C.羟基自由基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为Ca失去两个电子,最外层电子为8个电子,且只有三层,D为C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4.D
【详解】A.元素C、N、O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由于N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半充满更加稳定,第ⅤA族的大于第ⅥA族的,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N>O>C,故A正确;
B.CH4、NH3、H2O均为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故B正确;
C.镍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8,镍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变成基态Ni2+,根据构造原理知,基态Ni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3d8,价层电子排布图:,故C正确;
D.Ni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同一能级轨道上的电子能量相同,基态Ni原子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有15种,故D错误;
故选D。
15.B
【详解】A.若将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成,违背了洪特规则,A项错误。
B.金刚石和SiC都是共价晶体,且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硅键键能,熔点:金刚石>SiC;NaF和NaC1都是离子晶体,前者离子键强于后者,前者熔点高;和都是分子晶体,前者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后者不能,前者熔点高;一般情况下,熔点: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金刚石、SiC、NaF、NaCl、、的熔点依次降低,B项正确。
C.新型高分子导电材料、聚乙烯中不含有金属键,C项错误。
D.乳酸分子中只有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6.12
【详解】Pb(CH2CH3)4晶体为六方最密堆积,则其结构中的配位数为12。
17.(1)分子晶体
(2)共价晶体
(3)分子晶体
(4)金属晶体
(5) A E
(6) F DE
(7) G BDE AH
【分析】A.水晶中含有共价键,是由原子构成的共价晶体,属于共价化合物,熔化时克服共价键;
B.冰醋酸含有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是分子晶体,受热熔化化学键不变;
C.氧化镁由镁离子和氧离子构成,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离子键;
D.白磷由P4分子组成,是含有共价键的分子晶体,受热熔化化学键不变;
E.晶体氩由氩原子组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晶体,受热熔化化学键不变;
F.硫酸铵由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是含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的离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离子键、共价键;
G.铝是金属晶体,熔化时克服金属键;
H.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是原子构成的共价晶体,属于单质,熔化时克服共价键。
【详解】(1)SiI4为低熔点化合物,为分子晶体;
(2)晶体硼熔点高,硬度大,是典型的共价晶体;
(3)硒熔、沸点低,溶于氯仿,为分子晶体;
(4)锑熔、沸点较高,可导电,为金属晶体。
(5)根据上述分析,属于共价晶体的化合物是水晶,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氩晶体,故答案为:A;E;
(6)根据上述分析,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硫酸铵,属于分子晶体的单质是白磷、氩晶体,故答案为:F;DE;
(7)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而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铝,受热熔化后不发生化学键断裂的是冰醋酸、白磷、氩晶体,受热熔化需克服共价键的是水晶和金刚石,故答案为:G;BDE;AH。
18. sp3 共价键 SiC Mg Mg2+半径比Ca2+小,MgO晶格能大 Si的原子半径较大,Si、O原子间距离较大,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不能形成上述稳定的π键 原子 分子 <
【分析】根据物质结构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根据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沸点越高,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大,晶格能越小,熔点越低,熔沸点原子晶体大于分子晶体进行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1)晶体硅中一个硅原子周围与4个硅原子相连,呈正四面体结构,所以杂化方式是sp3,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所以SiC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是共价键,由于原子半径Si>C,则Si—Si键的键长大于Si—C键,键能Si—Si更小,因此晶体SiC的熔点更高;
(2)MO和SiC的电子总数相等,故含有的电子数为20,则M含有12个电子,即Mg;晶格能与所组成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与离子半径成反比,MgO与CaO的离子电荷数相同,Mg2+半径比Ca2+小,MgO晶格能大,熔点高;
(3)π键是由p-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的,且π键的强弱与重叠程度成正比,Si原子的原子半径较大,Si、O原子间距离较大,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不能形成稳定的π键,SiO2属于原子晶体,CO2属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熔沸点大于分子晶体,因此熔点:CO2<SiO2。
19.C2H6 C3H6
【详解】设烃为CxHy,则
所以10×(1+y/4)=25,解得y=6,即1分子烃中H的原子个数是6,反应中氧气有剩余,所以10(x+y/4)≤50,由于y=6,解得x≤3.5,所以气态烃为乙烷或丙烷,分子式为C2H6、C3H6。
20. 6∶91
【分析】(1)根据与最邻近的核间距离求出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根据阴阳离子的关系求出离子对数,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
(2)根据物质中阴阳离子电荷相等计算、的个数比。
【详解】(1)在NiO晶体中,每4个Ni离子与4个离子组成一个正方体,其体积为(a×10-8cm)3,每个Ni离子又属于8个小正方体所有,1molNiO晶体有个这种小正方体,所以1mol NiO的总体积为(a×10-8cm)3×12.04×1023=1.204×a3cm3,所以密度;故答案为:。
(2)设中含为,根据晶体仍呈中性,可知3x+2×(0.97 x)=2×1,解得,为,即离子数之比;故答案为:6∶91。
21. KC8 90 (6,6,6)
【分析】(1)可以取三个钾原子形成的小三角形为计算单位,其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4,而K与之为6个小三角形共用,利用均摊法计算确定化学式;
(2))每个碳原子形成3个σ键,每个σ键为2个碳原子共有,据此分析解答;
(3) 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2,0,12),C为(12,12,0),则晶胞的棱长为24,D与周围4个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D与顶点A的连线处于晶胞体对角线上,长度为晶胞体对角线的,据此分析判断;
(4)金刚石晶胞是立方体,其中8个顶点有8个碳原子,6个面各有6个碳原子,立方体内部还有4个碳原子,利用均摊法计算金刚石中C原子数目,立方氮化硼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其晶胞与金刚石晶胞含有相同原子总数,且B、N原子数目之比为1∶1,据此分析计算。
【详解】(1)可以取三个钾原子形成的小三角形为计算单位,其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4,占有的钾原子数为×3=,故碳原子数和钾原子数之比是4∶=8∶1,X的某种晶则其化学式时表示为KC8,故答案为:KC8;
(2) 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形成3个σ键,每个σ键为2个碳原子共有,则平均每个碳原子形成1.5个σ键,则一个C60分子中含有σ键个数为1.5×60=90,故答案为:90;
(3) 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2,0,12),C为(12,12,0),则晶胞的棱长为24,D与周围4个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D与顶点A的连线处于晶胞体对角线上,过面心B、C及上底面面心原子的平面且平行侧面将晶胞2等分,同理过D原子的且平衡侧面的平面将半个晶胞2等份,可知D到各坐标平面的距离均为晶胞棱长,故D参数为:(6,6,6),故答案为:(6,6,6);
(4) 立方氮化硼晶体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金刚石晶胞中C原子处在立方体的8个顶点,6个面心,体内有4个,金刚石晶胞中碳原子数目为:4+8×+6×=8,因此立方氮化硼晶胞与金刚石晶胞含有相同原子总数,由氮化硼化学式BN可推知,一个晶胞中各含有4个B原子、4个N原子,晶胞质量为g,晶胞的体积是(361.5×10-10)3cm3,故立方氮化硼的密度==g cm-3,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4),关键是理解金刚石的晶胞结构和均摊法的应用。
22. 吸收水蒸气,干燥氧气 使有机物充分氧化生成CO2 C2H4O CH3CHO 醛基
【分析】测定一定质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来确定是否含氧及C、H、O的个数比,求出最简式;因此生成O2后必须除杂(主要是除H2O),E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D用来吸收水,测定生成水的质量,B用于干燥通入E中的氧气、A用来制取反应所需的氧气、C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CuO的作用是把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转化为CO2,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生成氧气,A装置是提供实验所需的O2,则A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剂,氧气含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干燥,C中CuO的作用是使有机物充分氧化生成CO2;
故答案为:吸收氧气中水蒸气或干燥氧气;使有机物充分氧化生成CO2;
(2)若实验中所取样品只含C. 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准确称取0.44g样品,经充分反应后,D管质量增加0.36g,水的物质的量,E管质量增加0.88g,为二氧化碳,,氧原子物质的量n(O)=0.44g 0.02mol×2×1g/mol 0.02mol×12g/mol16g/mol=0.01mol,n(C):n(H):n(O) =2:4:1,
已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分子式为:C2H4O;
故答案为:C2H4O;
(3)若该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峰面积之比为1:3,分子中含两种氢原子,则其结构简式为CH3CHO;所含官能团为醛基;
(4)若该有机物只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则符合环状化合物,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23.(1) 过滤 蒸馏 乙醚 乙醇沸点相对乙醚来说较高,分离时易造成青蒿素受热被破坏,导致其提取效率偏低 B
(2)C
(3) 分子晶体
(4)还原反应
(5) +H2→C2H5OC2H5+H2O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c的反应产物中有没有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分析】本题是一道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实验题,首先用乙醚从青蒿干燥破碎中萃取出青蒿素,之后过滤得到提取液,再通过蒸馏的方式分离乙醚和粗品,再对粗品提纯即可得到精品,以此解题。
(1)
①分离残渣与提取液的操作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该实验操作方法是名称是过滤;操作Ⅱ为分离互溶的两种液体的操作,应该用蒸馏的方法;
②由已知信息可知:青蒿素不溶于水,在酒精中溶解度不大,而易溶于乙醚,而且水与乙醇互溶,而与乙醚互不相溶,所以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溶剂最好选择乙醚;
③用乙醇作溶剂,提取效率偏低,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原因是乙醇沸点相对乙醚来说较高,分离时易造成青蒿素受热被破坏,导致其提取效率偏低;
④操作Ⅲ为提纯青蒿素的过程得到精品青蒿素;
A.青蒿素在水中几乎不溶,不能用水溶解,A错误;
B.青蒿素在乙醇中可溶解,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可以提纯青蒿素, B正确;
C.加入乙醚分液后得到的还是混合液,不是精品,C错误;
故选B。
(2)
A.乙醇易溶于水,A错误;
B.乙酸易溶于水,B错误;
C.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后水解生成乙酸,且水解的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C正确;
D.葡萄糖易溶于水,D错误;
故选C;
(3)
过氧基里两个氧之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另外两个氧还各有一个单电子,故其电子式为: ;青蒿素的熔点为156~157℃,熔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
(4)
根据青蒿素与双氢青蒿素分子结构的不同,可知是青蒿素分子中的羰基变为羟基,由于得氢被还原,得氧被氧化,所以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
(5)
①根据原子守恒可知,A的分子式为C4H10O2,所以如果双氧水的结构如甲所示,O→O键遇到还原剂时易断裂,则c中的反应为+H2→C2H5OC2H5+H2O;②如果双氧水的结构如乙所示,则反应为C2H5O-OC2H5 + H2 → 2CH3CH2OH,两者的区别之一为是否有水生成,所以可利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故答案为:+H2→C2H5OC2H5+H2O;用无水硫酸铜检验c的反应产物中有没有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24.(1) 浓HCl KClO3+6HCl(浓)= KCl+3Cl2↑+3H2O
(2)P2O5或硅胶
(3) SiC+2Cl2C+SiCl4 逐渐变低 SiC为共价晶体,SiCl4为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所以SiC熔点远高于SiCl4
(4) 除去Cl2和SiCl4,回收氩气 NaClO、Na2SiO3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中盛有的试剂为浓盐酸,圆底烧瓶A中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盛有的五氧化二磷或硅胶用于干燥氯气,装置E中氯气在氩气氛围中与碳化硅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四氯化硅,装置F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和生成的四氯化硅,气球用于回收氩气。
【详解】(1)由分析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中盛有的试剂为浓盐酸,圆底烧瓶A中发生的反应为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浓)= KCl+3Cl2↑+3H2O,故答案为:浓HCl;KClO3+6HCl(浓)= KCl+3Cl2↑+3H2O;
(2)由分析可知,装置C中盛有的五氧化二磷或硅胶用于干燥氯气,故答案为:P2O5或硅胶;
(3)由分析可知,装置E中氯气在氩气氛围中与碳化硅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四氯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2Cl2C+SiCl4;石墨是混合型晶体,硬度较小,所以碳涂层硬度会逐渐变低;碳化硅为共价晶体,四氯化硅为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所以碳化硅熔点远高于四氯化硅,故答案为: SiC+2Cl2C+SiCl4;逐渐变低;SiC为共价晶体,SiCl4为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所以SiC熔点远高于SiCl4;
(4)由分析可知,装置F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和生成的四氯化硅,气球用于回收氩气;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四氟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硅酸钠和水,则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中生成的盐为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硅酸钠,故答案为:除去Cl2和SiCl4,回收氩气;NaClO、Na2Si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