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8 19:1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12 玩偶之家(节选)
1.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产生冲突并发展的意义。
2.理解娜拉和海尔茂这两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3.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
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一、辨词义: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委屈·委曲
(1)他为这件事辛苦了半天,还受人批评,心里觉得很 委屈 。
(2)啊,这是我说话失了检点,我不知道有这样的 委曲 。
辨析 “委屈”是一种心情,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委屈”常作形容词,也能作动词,意思是“使人受到委屈”。
“委曲”是一种态度,是为了保全或顾全大局而迁就、曲从的一种策略,主要构
成成语“委曲求全”来用;“委曲”可以形容事物形态的弯曲、曲折,如委曲的
山路;“委曲”还可以用来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如告知委曲。
2.化妆·化装
(1)适当的 化妆 使人看起来很舒服。
(2)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义无反顾地 化装 打进了敌人内部。
辨析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修饰、打扮”的意思,但是其内容和目的有差异。
从内容上看,“化妆”一般只涉及身体局部的修饰改变,如头发、面容、手、脚
等;“化装”可以涉及身体局部,如头发、面容等,也可以是全身装扮,包括服饰、
身份等外在的东西。从目的上看,“化妆”通常以修饰美化自己为目的;“化
装”则是假扮,目的是隐藏自己本来的面目和真实的身份,让别人把自己当成另
外的人。
3.管教·管束
(1) 管教 孩子时要耐心开导,否则,往往事与愿违。
(2)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管束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辨析 二者都有“约束”的意思。“管教”有在行为上规范的意思,但更强调思
想方面的教育。“管束”指在行动上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4.衬托·陪衬
(1)被浓云 衬托 着,大坝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
(2)雕梁画栋 陪衬 着壁画,使大殿显得格外华丽。
辨析 二者都可做动词,都有“把两种事物放在一起,通过两相对照而使主要的
事物更加突出”的意思。“衬托”侧重在“衬”,在里面衬上一层,以突出原物
的特色。“陪衬”侧重在“陪”,陪着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
5.分明·明显
(1)他这话 分明 是说给我听的。
(2)作战时这个目标太 明显 了。
辨析 二者都有“清楚”的意思。“分明”强调事实很清楚、明摆着,是从判断
的角度说的;“明显”强调事物很容易被发现、看清,是从观察的角度说的。
6.摆布·支配
(1)中小国家再也不受超级大国 摆布 了。
(2)价格的变动要受价值规律的 支配 。
辨析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对人或事物控制或处理,以制约其活动”的意思。
“摆布”侧重在随意控制或处理,含贬义,适用范围较小,多用于口语。“支配”
侧重在对人或事物起决定或驾驭的作用,中性词,适用范围较大,兼用于书面语和
口语。
7.推脱·推托
(1)游客入住酒店第一晚被酒店玻璃划伤手,酒店 推脱 赔偿责任。
(2)他 推托 说:“晚上我另有约会,吃饭的事,改日再说吧。真对不起!”
辨析 推托:借故拒绝。推脱:推卸。“推托”一般要有托词(借口),为了拒绝某
件事找借口,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先找个借口不接受某件事或某
种任务,侧重的是拒绝行为。“推脱”不需要托词(借口),推卸的是责任,是在事
情发生之后产生的责任,侧重的是结果。“推托”的对象是别人请求的事,“推
脱”的对象是与自己有关的事。
二、词语积累: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讲话时装腔作势,而又带着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似乎都是纨绔子弟的特征,普遍
而一律的。 (  )
2.人说二奶奶利害,果然利害。一点儿都不漏缝,真正斩钉截铁,怪不得没有后
世。 (  )
3.但各处,屋里,屋外,都找到了,没有影,回头又看到两个小兔子偎在我的脚下,一种
莫名其妙的凄凉袭进了我的心。 (  )
答案 √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答案 √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答案 √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
理解。



4.懂得“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不贪图蝇头小利,不轻信犯罪分子的花言
巧语,就能避免上当受骗。 (  )
5.人生还要如土,要永远保持朴实的素质,不要装腔作势,也不要居功自傲、盛气
凌人。 (  )
6.对于本次月考的分数,他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是内心深处却感到非常失
望。 (  )
答案 √ 花言巧语:虚假而动听的话;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答案 √ 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
答案 √ 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7.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开发商纷纷涌入一线城市购地,因此这些城市的房
价一直高升,地产泡沫颠扑不破。 (  )
答案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
论、道理)。句中用于房地产泡沫,对象用错。

一、重点剖析
怎样理解娜拉这个人物形象 请结合选文具体说说。
答案 娜拉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出身于小资产阶
级家庭,为人善良,较为容易满足于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但同时又具有刚强
勇敢、勇于追求人格平等的独立精神。
通过丈夫对她态度的对比性变化,她不仅认清了他们之间夫妻关系的虚伪和自己
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而且认识到这种社会的法律、道德、宗教都是不合理的。
当海尔茂企图用道德观念约束她时,她说“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当海尔
茂以妻子和母亲的责任指责她时,她反驳道“首先我是一个人”;当海尔茂要求
她遵守宗教信仰时,她的回答是“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
对我合用不合用”。最后,娜拉愤然出走了,尽管她出走后的具体目标还不明确,
但她出走的行为本身,足以显示出一个具有民主倾向的新女性的思想觉醒。这表
现出她追求平等的强烈意识和坚持独立的反叛精神。她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
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分析海尔茂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海尔茂是一个以男权思想为中心,维护资产阶级的秩序和道德的虚伪自私
的资产阶级市侩形象。
在家中,他像娜拉的父亲一样,也把娜拉和孩子们当作玩偶,满嘴甜言蜜语。然而,
当他认为娜拉的行为“危害”了他的名誉地位时,他便火冒三丈,表现出他的卑
劣和自私。当看到用甜言蜜语无法让娜拉回心转意时,他便搬出道德和宗教来阻
止娜拉出走,甚至企图用法律的威力,迫使娜拉继续屈居玩偶的地位。正如他讲
的:“男人不能为他所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
《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请谈谈《玩偶之家》的思
想内涵以及社会意义。
答案 (1)思想内涵:易卜生提出的问题超越了以往人们所关注的婚姻中的几种
常见的悲剧因素,诸如男权社会中的法律习俗观念(丈夫可寻花问柳,妻子必须忠
贞)、父母权力造成的选择不自由、门第观念里衍生的婚姻悲剧,极其尖锐地提
出了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因此,人们认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妇女解
放运动的宣言书”。
(2)社会意义:
①女主人公娜拉对男权社会的叛逆。在《玩偶之家》以前的文学作品中,写妇女
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一致的男子结合;本文突出
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
②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
还能够引发人们的讨论和思考。
请谈谈《玩偶之家》的结尾的特殊意义在何处。
答案 结尾的“一声门响”引发人们关于“娜拉走后怎样”的思考,暗示娜拉为
追求人格独立和尊严迈出了勇敢的一步,这不仅仅是一个女子的抗争,更代表着
一个时代妇女的抗争,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意义重大。
二、写法赏析
1.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易卜生坚决拒绝使用当时舞台上流行的制造戏剧冲突的方法,从生活本身出发,
把日常生活搬上舞台,人物是观众所熟悉的,矛盾也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迫
切问题,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2.使用“追溯法”,使得戏剧矛盾集中突出
将复杂的生活矛盾集中为精练的情节,把剧情的开场安排在矛盾发展的高潮时
刻,然后运用“追溯法”交代前情。这是易卜生戏剧的一大优点。
3.把“讨论”带进戏剧
剧情的发展过程,就是讨论展开的过程。剧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丈夫把妻子作
为玩偶的这种夫妻关系对不对 妻子要求人格独立对不对 海尔茂维护公认的传
统道德和法律对不对 诸多问题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促使人们思考,增加了作品
的思想深度。
4.女主人公娜拉出色的心理描写
这种描写绝不是单靠人物的独白或旁白取得的,而是利用细节和主人公的动作取
得的,如信箱和跳舞在表现娜拉内心活动上就起到了巨大作用。娜拉从幸福、平
静转为忧虑、烦乱,从幻想到幻灭,最后完成觉醒的转变,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增
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