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综合测评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到。传承千百年,历久而弥新,这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今天仍有着浓郁的传统意、文化味。在湖北秭归,一年一度的端午诗会、龙舟比赛如期开场,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读”公益活动进入社区,和孩子们在阅读经典中寻找端午节的意义。这些活动,让人们在吃粽子之外,体会到节日更丰厚的内涵。
近年来,担忧“端午节成为‘粽子节’”的声音不时出现。的确,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千百年来的民俗传统,但如果把端午节等同于吃粽子,则可能在“除了吃还是吃”的单调活动中遗忘了文化内涵,丢掉了精神价值。饮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却绝非唯一载体。端午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相沿不废的集体记忆,其中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韵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尝。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些细节,让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们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发展,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摘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材料二
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时期,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
……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创造出许多动人的习俗。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的月饼,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摘编自冯骥才《我们共同的日子》)
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被人们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等;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烦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摘编自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1.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的真意。
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
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
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
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现在的元宵节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是现代的人们重视亲情的体现和家庭观念的回归。
B.现在春节几乎没有人在敬神、祭祖,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热闹,但越来越没有文化。
C.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才能留住乡土情怀。
D.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母亲节的献花,七夕节的乞巧,等等,都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或载体。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4分)
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应重视传统节日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九庆寿
徐建英
正月初八,赵六爷满七十岁。
鄂南风俗,做寿庆虚不庆实,所谓庆虚,就是要提前逢九做,且“九”与“久”同音,有长久之意。
逢九做寿还有一说,据传与《三国演义》里的赵颜借寿有关。神算管辂为赵颜占ト,说他眉间有黑气,三日内必死,赵颜哀求,管辂让赵颜趁主管生的南斗星君和主管死的北斗星君弈棋之际,献上美酒和鹿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星君只得在生死簿的十九岁之前加了个“九”字,赵颜因此活到了九十九岁。
这个故事六爷常拿来讲。每讲完,他会转脸对儿子宝山说:“赵颜姓赵,真三国,假红楼,这是咱老赵家的真事哩,逢九做寿,星君受了人间寿宴上的酒肉喜气,借寿就成功了!”
听的次数多了,宝山怼了六爷一回:“老迷信,长不长寿要依靠科学的。”
六爷不开心了,把宝山一通好骂。
过完六爷六十九岁生日,宝山试探着把做寿的事提了提,六爷很开心,说等春节亲戚们都歇在家了大办,人多热闹。六爷喜热闹。
腊月一进,六爷拿着自己的年庚八字,请阴阳先生把日子定了,鼠年正月初四。六爷对宝山说:“隔我满生有四天,正好跨九进十。”
猪年的小年饭后,宝山正式通知所有亲戚。接着订乡厨,定摄影,六爷都逐一叮嘱。六爷爱听黄梅戏,宝山特地托人找文化馆,初四订一台《蓝桥会》……等这些忙得差不多,父子俩去镇上,把满满的一车瓜果菜蔬拉进屋,年也近了。
腊月二十八,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传出来: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六爷所在的省城封城了。第二天,六爷所在的市封了,县也封了。那一整天,六爷闷闷不乐地坐在火炉边,不说话,也不动碗筷,宝山小心翼翼走到六爷跟前:“爹,听说各村也封了,您这寿……怕是做不成……”
“咋就不能做 我活了近七十年,没听说还不准做寿的。”
“爹,这病……钟南山说人传人!”
“我管他钟南山钟北山,我做我的寿,妨着碍着他么事了 我就知道你小子没安真心给我庆寿!”六爷瞪了宝山一眼。
见六爷真动怒,宝山忙不迭地接口:“做,做,孙子才不给您做!”
“孙子才不给做!”六爷手里的拨火钳随着口里的话一起把火搅得噼噼啪啪的。
宝山憋了一肚委屈,打开鸡棚,闷声杀鸡,烧水褪鸭,又叫妻子去喊亲邻来帮忙剥鱼炸丸子,泡糯米打寿糕。外屋热火朝天地忙,六爷在内屋的拨火钳声才渐渐平缓下来。
热热闹闹的寿宴准备得差不多了,热热闹闹的年也来了。大多时候,六爷窝在火炉旁边烤火,间或,他翻开手中的智能手机,查看些新闻。看着看着,六爷的话越来越少了。
正月初二,村里老支书一早上门了。
老支书一进门扯着大嗓门喊:“老哥哥,你不是让宝山取消了吗 我报上去后书记还夸咱呢,怎么疾控中心昨晚又问这事啊 ”六爷看着故意背转身对着他的宝山,狠狠剜了一眼。老支书又说:“取消是对的,人传人可不是好玩的,咱村隔镇近,一旦有人感染,全镇都麻烦。”
老支书一走,宝山犯愁了,十几桌寿宴的菜堆了半屋,怎么办 家里的冰箱早塞不下了。
六爷递上一叠口罩:“戴上口罩,每家送点,旁边的卫生所多送些。”宝山接过口罩,看看口罩,又看六爷,一脸茫然。
年初四晚,宝山从楼下冲进厨房:“爹,快,快,微信群信息!”
六爷打开手机,这是村里新开的一个微信群,满屏都是@他的信息:
“六爷寿比南山!”
“赵大伯,福如东海!”
“六爷爷,我们给您唱支黄梅戏……”
……
群里不停有人在加入,不断有人发红包,满屏的语音,当六爷听到镇书记表扬他带头取消宴席的语音传来时,六爷彻底懵了,懵了的六爷说了句:“我咋感觉自己比赵颜还牛呢 ”
宝山捂嘴偷笑,六爷看着宝山,意味深长地回了一笑。
群信息还在闪跳,祝福语,红包,歌声,音乐,从晚六点一直闹到十点。群安静下来后,六爷打开手机上的通话记录,找出前几天拨出的一个号码,删了。
那是县城疾控中心的举报电话。
“没这点觉悟,六爷还叫六爷!”六爷喃喃着,“要不是你小子话赶话,我至于这样吗 ”
(选自《宝安日报》2020年3月15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真三国,假红楼”,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三国演义》写史实,故说它“真”,而《红楼梦》则是虚构的,故说它“假”。
B.“六爷所在的省城封城了”“六爷所在的市封了”“县也封了”,小说通过简单的叙述,写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性。
C.赵六爷七十高龄,也会用智能手机查看新闻,微信交际,可以看出中国科技进步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普遍的、积极的影响。
D.老支书说六爷让宝山取消了寿宴,其实是宝山偷偷向老支书要求取消的,宝山小心劝阻、“故意背转身”“捂嘴偷笑”等描写都是暗示。
7.下列对小说人物刻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六爷信赵颜延寿的故事,请阴阳先生定自己过寿的日子,可以看出年老的他脑子里的确有一些迷信思想。
B.宝山按照赵六爷的要求准备寿宴,怕六爷生气,即使疫情出现了,还在照常准备,表现了宝山对赵六爷的孝心。
C.“六爷在内屋的拨火钳声才渐渐平缓下来”,通过侧面描写,写在宝山忙活寿宴时六爷心情渐渐平复下来。
D.“六爷的话越来越少了”,是因为新闻报道的疫情越来越严重,他的寿宴可能办不成了,他气得说不出话了。
8.小说最后三段有“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请根据情节简要分析。(6分)
9.中国能够成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很多原因,本篇小说体现了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但补借奉职。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帝微觇知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 ”修顿首贺。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B.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C.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D.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制科,古代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
B.粟,五谷之一,即高粱,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C.公,古代贵族五等爵位中的头等,爵位一般由嫡长子孙世袭。
D.薨,死的一种说法,例如周代诸侯、唐代二品以上官员之死叫“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富弼目光敏锐,见识卓越。他认为给予归降之人的赏赐过于少,不利于规劝其他人归降,并对宰相反应的迟钝表示不满。
B.富弼尽职尽责,勇于革新。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诏书进行督促,富弼顺势进言,力图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C.富弼敢于担当,解民危困。河朔发生水灾,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灾方案,合理安置灾民,其方法简便周到,天下以之为榜样。
D.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他被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士大夫互相庆贺。富弼人气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4分)
(2)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4分)
14.在今天看来,富弼的救灾方案仍有颇多启示意义,请分条概括其救灾之法。(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
杜 甫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与押韵,自由灵活。
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上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6.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反问,以强烈情感在人们的心灵上点燃火把,于是得到无数战士同声应和:“ ”“ ”“与子同裳”。
(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人格与文风一致的句子是: , 。
(3)《李凭箜篌引》中先写箜篌精美,再写乐声效果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2019年4月10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联合发布首张人类历史上黑洞照片。②黑洞照片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组织实施获得的。③该张黑洞照片,人类第一次看见了位于星系中心的引力怪兽。④这个黑洞距地球约5500万光年左右,其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⑤看见黑洞不仅再次证明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⑥也为将来揭开与黑洞有关的种种谜底奠定了基础。⑦一张看似简单的黑洞照片,其背后凝聚了科学家们多年的心血。⑧从数据分析到设备建造,再到最终的成图,⑨耗费了全球200多位科学家近两年的时间。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2019年12月17日 波音公司发布关于737MAX生产的声明,从2020年1月开始暂时停止737飞机的生产。在此期间,受影响的员工将继续开展737的相关工作或临时分派到其他团队。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印尼狮航和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37MAX客机接连发生空难事故,共造成346人死亡。此后,737MAX机型被全球停飞。
此前,波音曾寻求将在2019年12月份恢复737MAX机型的交付,并在2020年1月恢复该机型的商业服务。不过美国联邦航空局(FAA)9月份表示,737MAX飞机复飞尚无时间表。从目前波音的最新声明来看,737MAX尚未得到美国联邦航空局和全球各监管机构的安全认证和恢复运营决定。
作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商以及最大的私营雇主之一,波音公司停飞737MAX的举措预计将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某班级迟到现象屡禁不止,为彻底解决此问题,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班长召开班会讨论此事,同学们纷纷发言: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假如你是班中一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全解全析
1.C “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无中生有,缺乏依据。材料二原文是“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
2.B A.“无法”表述绝对,材料三原文是“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C.“成了必然趋势”无中生有。D.“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关系倒置,应是为了“使传统节日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
3.A 材料二的论点应该是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重视文化载体与仪式。B项说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化,缺少人文色彩,不能慰藉人们的心灵,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此项不能作为论据;C项说法太绝对;D项中“母亲节”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选项本身就有错误,自然不能作为论据。
4.答案 ①联系实际提出中心论点: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材料采用了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如第一段中用“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和一些人“喜欢过西方节日”进行对比,这样加强了论证的力量;第三段中列举了“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来论证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证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论证特点,要先把握论证的思路、结构、方法、语言等,从思路、结构、方法、语言等方面抓住典型之处进行分析。材料三开头联系实际,提出中心论点。论证方法上,用“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被人们重视”和“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是对比论证;“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等;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是举例论证。
5.答案 (1)文化层面:①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②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使传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展。
(2)人的精神层面: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滋养和精神慰藉。(或“可以使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3)国家层面: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应重视传统节日的原因可从三个角度概括。文化层面,结合材料一中“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可概括出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结合材料三中“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可概括出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使传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展。人的精神层面,结合材料一中“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可概括出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滋养和精神慰藉。国家层面的原因,结合材料三中“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可概括出来。
6.A 《三国演义》写的不是史实。
7.D “他气得说不出话了”错。从小说内容上看,赵六爷话少主要是因为他在认真思考办寿宴和防疫情的事情。
8.答案 ①“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本文结尾出乎意料,是因为赵六爷自始至终对做寿非常在意,让儿子宝山认真准备寿宴,但是,自己却打举报电话,制止了寿宴。③结尾又在情理之中,赵六爷有一定的文化,思想觉悟不低,深明大义,他深思熟虑后决定疫情期间停办寿宴,自己举报自己,既让宝山尽了孝心,又让自己释然(心安)。
解析 首先要明确“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然后根据情节内容分析结尾的特点。小说前半部分一直强调赵六爷对自己的七十大寿非常在意,当听说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村都封了,宝山觉得寿宴可能办不成了,六爷说“咋就不能做 我活了近七十年,没听说还不准做寿的”,结果自己却打举报电话,制止了寿宴。情节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六爷的话越来越少了”,赵六爷话少主要是因为他在认真思考办寿宴和防疫情的事情。“没这点觉悟,六爷还叫六爷!”“要不是你小子话赶话,我至于这样吗 ”这表明他对疫情期间停办寿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己举报自己,既让宝山尽了孝心,又让自己心安。
9.答案 ①为防止疫情扩散采取封城、封村等果断措施;②疫情防控信息及时、透明,使人们清楚应该怎么做;③人民群众理解疫情防治工作,不计个人得失支持抗疫;④基层组织担当负责,人民群众同心协力。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腊月二十八,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传出来:因冠状病毒肺炎,六爷所在的省城封城了。第二天,六爷所在的市封了,县也封了”可概括出为防止疫情扩散采取封城、封村等果断措施;“大多时候,六爷窝在火炉旁边烤火,间或,他翻开手中的智能手机,查看些新闻。看着看着,六爷的话越来越少了”通过六爷的表现,可知新闻中及时报道了疫情信息,使人们清楚应该怎么做;根据“老哥哥,你不是让宝山取消了吗 我报上去后书记还夸咱呢,怎么疾控中心昨晚又问这事啊”可知,宝山偷偷向老支书要求取消寿宴,六爷自己举报自己,既让宝山尽了孝心,又让自己释然,表现出人民群众理解疫情防治工作,不计个人得失支持抗疫;根据“正月初二,村里老支书一早上门了”“镇书记表扬他带头取消宴席的语音传来”“群信息还在闪跳,祝福语,红包,歌声,音乐,从晚六点一直闹到十点”可知,基层组织担当负责,主动合理地处理这次寿宴,人民群众同心协力,积极支持这种做法。
10.B “前此”,为表时间的词语,作整个句子的时间状语,其后应停顿,排除A、C两项;“仆”的原因是“待哺数日不得粥”,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11.B 粟为小米。
12.D “富弼人气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错误。宋仁宗所说之语,意思是人心所向比“梦卜”更为可靠。
13.答案 (1)富弼上奏当世的事务十余条,大致内容以进纳贤才、斥退无才之人、阻止侥幸之徒、革除过去的积弊为根本。
(2)富弼当宰相,遵守旧的典制,按照旧日的典章制度行事,并参考公众议论,其中不掺杂私心。
解析 (1)大略:大致内容。进:进纳。退:斥退。不肖:无才之人。宿:旧有的。
(2)典故:旧的典制。故事:旧日的典章制度。傅:加上,此处译为参考。容:容纳,此处译为掺杂。
14.答案 ①保障民众基本生存需要。②有效动员官员。③鼓励民众自救。④采取措施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写出三点即可)
解析 根据“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可概括出保障民众基本生存需要。根据“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可概括出有效动员官员。根据“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可概括出鼓励民众自救。根据“前此……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可概括出采取措施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参考译文]
富弼字彦国,是河南人。从小好学习,有大气度,范仲淹见到后认为他不同寻常,说:“是辅佐帝王之才。”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王曾、晏殊看,晏殊将女儿嫁给他。仁宗恢复制科,范仲淹对富弼说:“你应当通过这种途径进入仕途。”推举他为茂才异等,(他)被授任为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这时西夏有二位首领前来归降,朝廷对他们只是补借奉职。富弼说应当给他们丰厚的赏赐以便规劝人前来归降。事情下到中书,宰相起初不知此事。富弼叹息说:“这难道是一件小事吗 而宰相却不知道!”更加极力论说此事,宰相于是听从了富弼的建议。仁宗急切地用天下太平来督责宰相辅臣们,多次下诏督促富弼与范仲淹等,又打开天章阁,给予笔和纸,让他们写下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并且任命范仲淹主管西部边境之事,富弼主管北部边境之事。富弼上奏当世的事务十余条,大致内容以进纳贤才、斥退无才之人、阻止侥幸之徒、革除过去的积弊为根本,富弼打算逐步更换监司中没有才能的人,让监司淘汰所属各部的官吏,于是小人就开始不高兴了。
河朔发大水,老百姓到处流浪讨饭。富弼规劝治区内的老百姓拿出粮食,加以官仓的粮食,并获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处,分散让人居住,以便于打柴汲水。官吏中前资、待缺、寄居的都给予俸禄,让他们到老百姓聚集的地方,挑选老病衰弱者给予粮食,并记下这些官吏的功劳,约定到时候替他们上奏请求赏赐。一般每隔五天,就派人拿着酒肉饭菜进行慰问,出于最大的诚心,人人都愿为之尽力。山泽森林池塘的出产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听任流民自行获取。死去的人用大坑合葬,将它叫作“丛冢”。第二年,麦子成熟,老百姓依路的远近领取粮食回家,共存活五十余万人,招募为兵的流民达万人。在此之前,救灾者都把老百姓聚集在城中,煮粥供食,结果导致疫病,以及互相践踏,有的等待进食却几天都不能吃到粥而饿倒,名义上是救济灾民,实际上是杀死灾民。自从富弼立法简便周到详尽,天下相传来作为榜样。
至和二年,诏令授任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布诏命那天,士大夫在朝廷互相庆贺。仁宗暗中观察知道此事,对学士欧阳修说:“古人任命宰相,有的得之于做梦或占卜,哪里像现在人心如此呢 ”欧阳修叩头致贺。富弼当宰相,遵守旧的典制,按照旧日的典章制度行事,并参考公众议论,其中不掺杂私心。这个时候,百官各自任职,天下太平无事。于是请求告老回乡,加拜司空,加封韩国公退休。元丰六年八月,去世,终年八十岁。
15.C “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有误,“却嗟真骨遂虚传”意思是人们见画中鹰神似,反觉真鹰少色,感慨世人好画中鹰,而不好真鹰。
16.答案 ①通过看画的人担心鹰飞走来表现;②通过其他画师想学但是学不到这种技巧来表现;③通过和真鹰作比较,感觉真鹰反而不如画上的鹰来表现;④通过燕雀见了画上的鹰会害怕来表现。(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观者贪愁掣臂飞”从“观者”的角度写他们既喜欢角鹰高飞长高,又担心它会飞走再也不回来,说明角鹰画得非常生动。“画师不是无心学”,通过其他画师羡慕想学但学不到来表现角鹰画得生动逼真。“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画中的这只角鹰气势精神更胜于真鹰,通过和真鹰作比较来表现其生动逼真。“梁间燕雀休惊怕”,通过燕雀见了画上的鹰会害怕来表现其生动逼真。
17.答案 (1)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2)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3)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18.B 语段中,破折号前说到了“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后面说进去吃“门钉肉饼”,此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B项破折号前说去看他,后面说他有什么好看的,和语段破折号的作用一致,故选B。A项是解释说明。C项是语意的转折。D项是补充说明。
19.答案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解析 把塞车严重的路比喻成黏稠的河,生动形象。路和“河”有形的相似,二者都是长的、绵延的;也有车流和水流、车速和流速的相似性。
20.答案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 文段中的语句是倒装句,把状语调至句末,强调了“我”在小店吃得很满意,句式也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同时对应了上段末尾“让我食欲大振”,所以更加吻合作者的情感。另外原句语体风格更口语化,切合文段的文风。
21.答案 ①“首张”放在“黑洞照片”前;③“人类”前加“使”;④“约”和“左右”保留一个;⑧应将“从数据分析到设备建造”改为“从设备建造到数据分析”。
解析 ①“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联合发布首张人类历史上黑洞照片”定语语序不当,“首张”应放在“黑洞照片”前;③中途易辙,“该张黑洞照片”还没有说完,就另起一句说“人类……”;④“这个黑洞距地球约5500万光年左右”中“约”和“左右”语意重复,保留一个即可;⑧不合逻辑,应先“设备建造”,再据此得出数据并分析。
22.答案 波音737MAX飞机因接连发生空难被全球停飞,波音公司将于2020年1月暂停该型号飞机的生产,这一举措将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
解析 先找出新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新闻的主体是“波音737MAX”,事件包括“暂时停止737飞机的生产”和“被全球停飞”,结果是“预计将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第二段属于背景资料,可忽略。把以上关键信息组织成简洁流畅的句子即可。
23.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阅读材料时,要全面把握材料内容,综合材料大意。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确定立意时,对班主任这一做法要明确表态并分析理由。写作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
参考立意:
①赞成:教育惩戒权作为立法赋予学校或教师的权力,是国家教育权的具体化,具有典型的公法特征。戒尺教育本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在尊崇师道尊严的古代中国,戒尺就是老师教育的辅助手段,彰显教师威信,教孩子尊师重道。
②反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负面情绪把控能力等,可能会直接决定戒尺是有效“惩戒”还是变相“惩罚”,毕竟不是每位老师都能把握好力度,最后必然会有学生受到过度的伤害。
③辩证分析:“教师要眼中有泪光,心中有戒尺。”教育者首先要有“爱”,有爱才有教育的魅力。“戒尺”是一把“软”尺子,对学生的惩罚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