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黄继光精品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黄继光精品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8 23:4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黄继光
1课时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黄继光》
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斗极为激烈的一场战役。而上甘岭作为五圣山的主阵地,它的得失关系到整个中部战线的安危,是一场极为关键的战役。上甘岭战役历时40多天,美军使用300多门火炮和大量坦克、飞机等军事装备,向上甘岭阵地倾泻了5000多枚炸弹和190多万发炮弹。面对强大的敌人,志愿军凭借着坚强的意志顽强斗争,共打退敌人600多次冲锋。最终取得胜利,收复了全部阵地。
上甘岭战役
为了抗击美国侵略,支援朝鲜人民,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年仅21岁的黄继光就是其中的一员。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认识“役、履”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晕”。
2.能找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相关语句,从中感受他的英勇品质。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自读任务
1.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交流易错字的识记方法。
3.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黄继光什么英雄事迹?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营参谋长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随文识字

屡次

启明星
móu
参谋长
cuī
摧毁
pú fú
匍匐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战役

牺牲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
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táng胸膛
yūn
晕倒
báo冰雹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集中识字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役( ):
本义是“战争”“强迫驱使”等。
可以组词“战役、劳役、奴役”等。

屡( ):
本义是“屡次、多次”。
可以组词“屡教不改、屡战屡胜”等。

摧( ):
本义是“折断、破坏”。
可以组词“摧残、摧眉折腰”等。
cuī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cuī




yūn
báo

táng
集中识字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cuī




yūn
báo

táng
雹( ):
雨字头,说明它与天气现象有关。
“冰雹”是空气中的水汽因温度急剧下降,而结成的冰团。
báo
晕( ):是“昏迷或头脑不清”的意思。可组词“晕倒、晕厥”等。
yūn
膛( ):
月字旁,说明它与身体部位有关,意为“胸腔”,可组词“胸膛、上膛”等。
táng
晕( ):表示“光晕”或“头发昏”。可组词“日晕、晕车”等。
yùn
课文写了黄继光什么英雄事迹?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课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而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相关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黄继光怎样的英雄气概。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快速默读课文,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和动作的句子。
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感受黄继光的英雄品质,批注自己的感受。
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探究过程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默读课文
勾画关键词句
快速默读课文,用“ ”划出描写黄继光语言的句子,用“ ”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句子,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我想说说……
探究活动
小组交流后汇报:
你从这些描写黄继光语言和动作的句子中体会到了黄继光怎样的英雄气概?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快速默读课文,用“ ”划出描写黄继光语言的句子,用“ ”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句子,谈谈感受。
“愤怒地注视着”和“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让人感受到黄继光主动请缨时的坚定信念。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那么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坚决请战的呢?请你结合1至4自然段中的相关句子说一说。
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夺取高地时间非常紧迫。
夺取高地任务非常艰巨。
夺取高地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营参谋长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在 的情况下,黄继光坚定地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在 的情况下,黄继光坚定地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在 的情况下,黄继光坚定地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坚持战斗了四天四夜
屡次突击,都被敌人比雨点还密的子弹压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攻下高地任务刻不容缓
视死如归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你能结合当时的情况,把句式补充完整,读一读吗?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从“用尽全身的力气”和“顽强地向前爬”这些动作描写中感受到黄继光负伤前进时的英勇顽强。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快速默读课文,用“ ”划出描写黄继光语言的句子,用“ ”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句子,谈谈感受。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在“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指引着黄继光向前爬?
快速默读课文,用“ ”划出描写黄继光语言的句子,用“ ”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句子,谈谈感受。
是对祖国的热爱让他顽强地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是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念让他英勇地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快速默读课文,用“ ”划出描写黄继光语言的句子,用“ ”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句子,谈谈感受。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我从黄继光两次“站起来”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黄继光的英勇无畏。
毫不畏惧,视死如归。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的呢?请你结合上下文中的相关句子说一说。
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孤军奋战,责任非常重大。
敌人机枪扫射,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非常危险。
火力仍被压制,但天快亮了,情况万分紧急。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
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
在 的情况下,黄继光站起来了!
在 的情况下,黄继光站起来了!
在 的情况下,黄继光站起来了!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英勇顽强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你能结合当时的情况,把句式补充完整,读一读吗?
队友倒下,重任落在黄继光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
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身负重伤的黄继光站起来了!他用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中国军人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气魄!堵住枪口,他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黄继光
愤怒注视
转过身坚定地说
用尽全身的力气
顽强地向前爬
猛扑上去
用胸膛堵住枪口
坚决请战
壮烈牺牲
视死如归
英勇顽强
负伤前进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刘敬致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放弃美国的一切,回国工作,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①
1950年,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把行李交给打包公司打包。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离开美国!他被迫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②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
①钱学森决定放弃一切,报效祖国,爱国之心坚定而热切。
拓展链接
②美国当局手段卑劣,无中生有,强硬阻挠钱学森回国。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十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无法休息。半个月时间,他就消瘦了很多。
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朋友出面营救钱学森。他们募捐一万五千美元,把钱学森从拘留所里保释出来。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并没有停止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③
他坚持斗争了五年。③他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国代表,在会晤中提出关于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1955年,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同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④
③面对美国当局无止尽的阻挠和迫害,钱学森仍不屈服,始终没有放弃回国,可以看出他对祖国的热爱。
拓展链接
④从“终于”一词看出,这一次回国实属不易,它是钱学森历尽磨难,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实现的。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阅读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故事,圈画动作、语言描写,感受英雄形象,把自己最喜欢的英雄故事和同学交流。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