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综合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常见的铜的硫化物有CuS和Cu2S两种。已知:晶胞中S2-的位置如图1所示,铜离子位于硫离子所构成的四面体中心,它们的晶胞具有相同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Cu2S的晶胞参数为a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2-是简单立方堆积
B.Cu2S晶胞中,Cu+填充了晶胞中4个四面体空隙
C.CuS晶胞中,S2-配位数为8
D.Cu2S晶胞的密度为
2.铁有δ、γ、α三种晶体结构,以下依次是δ、γ、α三种晶体的晶胞在不同温度下转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个δ-Fe晶体中有2个铁原子
B.γ-Fe晶体中与每个铁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铁原子有12个
C.每个γ-Fe晶胞中含有14个铁原子
D.将铁加热到1500 ℃分别急速冷却和缓慢冷却,得到晶体类型不相同
3.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如图。以下有关石墨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的熔点、沸点都比金刚石的低
B.石墨中的C原子均为杂化
C.每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2
D.石墨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有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
4.KIO3晶体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具有钙钛矿型的立方结构,边长a=0.446nm,晶胞中K、I、O分别处于顶角、体心、面心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与O间的最短距离为0. 315 nm
B.与K紧邻的O个数为12
C.在KIO3晶胞结构的另一种表示中,I处于各顶角位置,则K处于体心位置,O处于棱心位置
D.若KIO3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表示为
5.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氯化钠晶体中有个分子
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周围与它距离相等且最近的有个
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周围紧邻个
D.平均每个晶胞中有个、个
6.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石英和金刚石都是共价晶体,最小环上都有6个原子
②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③金刚石、金刚砂、冰、干冰晶体的熔点依次降低
④石墨晶体中碳原子数和C—C键个数之比为1:2
⑤晶体中离子键成分百分数较小,所以可以当作共价晶体
⑥超分子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原子识别和自组装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7.NiO晶体与NaCl具有相同晶胞结构。在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如图所示),可以认为作密置单层排列,填充其中。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半径为r p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第Ⅷ族
B.NiO晶体中、的配位数均为6
C.NiO晶胞中八面体空隙与四面体空隙比为1:2
D.该“单分子层”面积密度为
8.下列晶体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A CaC2 石墨 Ar Hg
B 玻璃 金刚石 CH3CH2OH Ag
C CH3COONa SiC Mg
D Ba(OH)2 Si C60 NaH
A.A B.B C.C D.D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②若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③、、、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④、、、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稳定结构
⑤固体熔化成液体的过程是物理变化,所以不会破坏化学键
⑥HF分子很稳定是由于HF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⑦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比是1∶2
⑧由于非金属性Cl>Br>I,所以酸性HCl>HBr>HI
A.②⑤⑥⑧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⑦ D.③⑤⑦⑧
10.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下列关于石墨与石墨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石墨中剥离石墨烯需要破坏化学键
B.石墨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每个sp2杂化轨道含s轨道与p轨道
C.石墨属于混合晶体,层与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层内碳原子间存在共价键
D.石墨烯中平均每个六元碳环含有3个碳原子
11.有A、B、C、D、E五种元素,质子数都小于18。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C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E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A单质可以在E单质中燃烧,生成AE,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2B中只含极性共价键
B.B和C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定含有离子键也可能含有共价键
C.E单质可以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
D.D单质常温下既能溶于稀盐酸也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12.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如图为CFCl3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断裂极性键C-Cl键
B.过程Ⅱ可表示为O3+ Cl=ClO + O2
C.过程Ⅲ中O+O=O2是吸热过程
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
13.邻、间、对三种硝基苯酚的结构简式和熔点信息见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化合物 邻硝基苯酚 间硝基苯酚 对硝基苯酚
结构简式
熔点(℃) 45 96 114
A.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N>C
B.三种化合物都是分子晶体
C.对硝基苯酚形成分子间氢键,其熔、沸点较高
D.三种硝基苯酚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14.有关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NaCl晶体(图甲)中,距Na+最近的Cl-形成正八面体
B.该气态团簇分子(图乙)的分子式为EF或FE
C.在CO2晶体(图丙)中,一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CO2分子紧邻
D.在碘晶体(图丁)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和范德华力
15.观察下列模型并结合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的结构单元(有12个B原子) 分子 分子 冰晶体
结构模型示意图
备注 熔点 — 易溶于 —
A.单质B属于共价晶体,结构单元中有30个键,含20个正三角形
B.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固态属于分子晶体
D.冰晶体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增大
二、填空题
16.Wilson病是一种先天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D-青霉胺具有排铜作用,用以治疗或控制Wilson病症。D-青霉胺结构简式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u的简化电子排布式:_______。
(2)D-青霉胺在用于临床治疗时对于症状改善较慢,常有并发症出现,因而近年采用锌剂(ZnSO4)替代治疗,ZnSO4可由硫化锌制备。立方硫化锌晶胞结构如图:
其中a代表S2-,b代表Zn2+。则该晶体中S2-的配位数为_______;若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则1个晶胞的体积为_______cm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列出计算式)。
17.常见离子晶体的结构
(1)NaCl晶胞
NaCl晶胞如图所示,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Cl-有_____________个(上、下、左、右、前、后各1个),构成正八面体,每个Cl-周围距离最近的Na+有_____________个,构成正八面体,由此可推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①每个Na+(Cl-)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Cl-)是_____________个。
②每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Na+数是_____________个,Cl-数是_____________ 个。
③若晶胞参数为a pm,则氯化钠晶体的密度为g·cm-3。
(2)CsCl晶胞
CsCl晶胞如图所示,每个Cs+周围距离最近的Cl-有_____________ 个,每个Cl-周围距离最近的Cs+有 _____________个,它们均构成正六面体,由此可推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回答下列问题:
①每个Cs+(Cl-)周围距离最近的Cs+(Cl-)有 6个,构成_____________。
②每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Cs+有______个,Cl-有_____________ 个。
③若晶胞参数为a pm,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g·cm-3。
三、结构与性质
18.IV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碳的一种单质的结构如图(a)所示。该单质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原子间存在的共价键类型有_______。
(2)四卤化硅的沸点和二卤化铅的熔点如图(b)所示。
①的沸点依次序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
②结合的沸点和的熔点的变化规律,可推断:依次序,中的化学键的离子性_______、共价性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3)碳的另一种单质可以与钾形成低温超导化合物,晶体结构如图(c)所示。K位于立方体的棱上和立方体的内部,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其晶胞参数为,晶体密度为_______。
19.钛有“生物金属”和未来金属”之称,钛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是一种储氢材料,可由和反应制得。TiCl4熔点为-24℃,沸点为136.4℃,室温下为无色液体,可溶于甲苯和氯代烃,则TiCl4属于_______晶体。
(2)硫酸氧钛晶体中阳离子为链状聚合形式的离子,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该阳离子中Ti与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其化学式为_______。
(3)钛与卤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熔、沸点如表所示,分析的熔点和沸点呈现一定规律的原因:_______。
熔点/℃ 沸点/℃
-25 136.5
39 230
150 377
(4)晶胞是典型的四方系结构,其结构如图2所示,晶胞参数为anm和cnm,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写出表达式即可)。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据题图可知位于立方体的顶点和面心,为面心立方堆积,A项错误;
B.晶胞中的个数为,化学式为,则晶胞中的个数为8,所以占据了8个四面体空隙,B项错误;
C.晶胞中位于四面体空隙中,所以的配位数为4,化学式为,所以配位数也为4,C项错误;
D.晶胞的质量为,晶胞的体积为,所以密度为,D项正确;
答案选D。
2.C
【详解】A.δ-Fe晶胞中,有8个铁原子位于顶点处,一个位于晶胞内,根据均摊法,一个晶胞中含有铁原子个数为,A正确;
B.γ-Fe位于顶点的Fe原子,被晶胞的三个平面共有,每个平面上有四个铁原子与顶点处铁原子距离最短,则共有3×4=12个,B正确;
C.γ-Fe晶胞中,有8个铁原子位于顶点,6个铁原子位于面心,根据均摊法,一个晶胞含有铁原子个数为,C错误;
D.依据得到晶体的条件可知,在急速冷却时(立即降温到912℃)得到α-Fe,缓慢冷却时(缓慢冷却到1394℃)得到γ-Fe,两种晶体类型不同,D正确;
故答案选C。
3.C
【详解】A.金刚石的熔点是3550℃,石墨的熔点是3652℃~3697℃(升华),石墨中碳碳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的要短,故石墨的熔点比金刚石的高,A说法错误;
B.石墨中的C原子均为sp2杂化,形成平面六元并环结构,B说法错误;
C.石墨中的每个C原子均被3个六元环共有,则每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6=2,C说法正确;
D.石墨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有共价键、金属键,层间存在范德华力,范德华力不属于化学键,D说法错误;
答案为C。
4.D
【详解】A.K与O间的最短距离为晶胞面对角线长的一半,即,故A正确;
B.由晶胞结构可知,与K紧邻的O有12个,故B正确;
C.想象8个晶胞紧密堆积,则I处于顶角, O处于棱心,K处于体心,故C正确;
D.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由晶胞结构可知,其含有1个K,1个I,3个O,则该晶胞含有1个,故有,则,故选D。
答案选D
5.A
【详解】A.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故A错误;
B.由晶胞结构可知,钠离子在棱心和体心时,顶点和面心为氯离子,则每个周围距离相等的共有个,故B正确;
C.氯化铯晶体中,铯离子在体心,氯离子在顶点,每个周围紧邻个,故C正确;
D.由晶胞结构可知,钠离子在棱心和体心时,顶点和面心为氯离子,则由分析可知,平均每个晶胞中有个、个,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6.C
【详解】①石英是二氧化硅,其空间结构示意图为,其最小环上有12个原子,①错误;
②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②正确;
③金刚砂为SiC,金刚石、金刚砂均为共价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化学键越强,熔点越高;键长C-CSi-C,金刚石的熔点高于金刚砂。共价晶体的熔点比分子晶体熔点高。冰中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得熔点升高,冰的熔点高于干冰晶体的熔点,因此金刚石、金刚砂、冰、干冰晶体的熔点依次降低,③正确;
④石墨晶体中碳原子3个C-C,而1个C-C键由2个碳原子构成,则碳原子数和C—C键个数之比为2:3,④错误;
⑤晶体中离子键成分百分数较小,所以可以当作共价晶体,⑤正确;
⑥超分子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分子识别和自组装,⑥错误;
综合以上分析共3项说法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C。
7.D
【详解】A.Ni是2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可知其处干第四周期第Ⅷ族,故A正确;
B.NaCl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为6, NiO晶体与NaCl具有相同晶胞结构,NiO晶体中Ni2+、O2-的配位数均为6,故B正确;
C.如图晶胞结构: (以Ni为研究对象,每个晶胞面对角线上的4个Ni形成正四面体空隙,晶胞中含有8个正四面体空隙,6个面心Ni形成正八面体空隙,同一棱顶点Ni与2个面心Ni形成正八面体空隙的,晶胞含有正八面体空隙为,NiO晶胞中八面体空隙与四面体空隙比为4: 8=1: 2,故C正确;
D.取平面NiO基本结构单元为 ,每个结构单元含1个“NiO”,取质量为, O2-的半径为r pm,则结构单元的面积为2r× 10-10cm×2r×10-10cm×sin60°,则该“单分子层”面积密度为 =,故D错误;
故答案选 D。
8.C
【详解】A.石墨的层与层之间是分子间作用力,而碳原子间是共价键,石墨之中也会有自由电子在层与层间移动,石墨属于混合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物,不属于离子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CH3COONa是由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组成的离子晶体,碳化硅是由碳原子和硅原子组成的原子晶体,属于有机物,属于分子晶体,镁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金属晶体,故C符合题意;
D.NaH是钠离子和氢离子形成的离子晶体,不属于金属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9.A
【详解】①分子中N原子和N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N原子和H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①正确;
②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且M处于与R相邻的下一周期,所以原子序数:M>R,②错误;
③、、、是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③正确;
④、、、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稳定结构,④正确;
⑤固体熔化成液体的过程是物理变化,可能破坏化学键,例如氢氧化钠熔融时离子键被破坏,⑤错误;
⑥HF分子很稳定,是因为H-F键键能大,跟氢键无关,⑥错误;
⑦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是、,个数比是1∶2,⑦正确;
⑧氢化物的酸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酸性:HCl<HBr<HI,⑧错误;
综上,错误的有②⑤⑥⑧;
答案选A。
10.C
【详解】A.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从石墨中剥离石墨烯需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A错误;
B.石墨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每个sp2杂化轨道含s轨道与p轨道,故B错误;
C.石墨属于混合晶体,层与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层内碳原子间存在共价键,故C正确;
D.每个C原子为3个环共有,则石墨烯中平均每个六元碳环含有碳原子数为,故D错误;
答案选C。
11.C
【分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则B为氧元素;C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C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即核电荷数为11,C为钠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D为铝元素;氯的最高正价+7价与最低负价-1价,代数和为6,E为氯元素;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所以A为氢元素。即A、B、C、D、E分别为H、O、Na、A1、C1。
【详解】A.A2B为H2O,水分子结构式为H-O-H,所以水分子中只含极性共价键,A项正确;
B.B和C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2O,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B和C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2O2是离子化合物,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B项正确;
C.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氯气使湿润红色布条褪色,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C项错误;
D.铝单质常温下与稀盐酸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铝单质常温下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D项正确;
答案选C。
12.C
【详解】A.过程Ⅰ中CFCl3转化为CFCl2和氯原子,断裂极性键C—Cl键,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过程Ⅱ中反应物是O3和Cl,产物是ClO和O2,方程式为O3+Cl=ClO+O2,B正确;
C.原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是放热的,C错误;
D.上述过程中CFCl3参加反应,但最终又生成了CFCl3,说明CFCl3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D正确;
故选C。
13.D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则O、N、C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N>C,A项正确;
B.三种化合物的熔点较低,故三种化合物都是分子晶体,B项正确;
C.三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而熔点差距大,可推断:对硝基苯酚易形成分子间氢键,使熔沸点升高,C项正确;
D.三种硝基苯酚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
答案选D。
14.B
【详解】A.由NaCl晶胞结构知,Na+周围最近的Cl-有6个,分别位于Na+的上下左右前后,形成正八面体结构,A正确;
B.分子中不涉及原子共用的问题,故该分子中含有4个E原子和4个F原子,分子式为:E4F4或F4E4,B错误;
C.以顶点CO2分子作为参考点,相邻三个面面心上CO2分子离其最近,考虑晶胞无隙并置原理,一个顶点周围共有8个晶胞,每个晶胞中各有3个CO2分子离顶点CO2最近,又考虑面心共用,故离顶点CO2最近的CO2分子有:个,C正确;
D.碘分子内部两个碘原子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碘分子之间为范德华力,D正确;
故答案选B。
15.D
【分析】根据结构模型示意图判断原子成键的特点,根据均摊法计算实际含有的化学键等;根据分子的结构模型利用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是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是极性键进行判断键的类型;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判断分子的晶体类型;根据物质状态的变化判断密度的变化,或者利用氢键的变化判断密度的大小;
【详解】A.单质B属于共价晶体,由图可知1个B与5个B形成化学键,键=,1个B又形成5个三角形,而每个三角形用了3个B,故三角形个数=,则结构图中实际含有的三角形其结构单元中有30个键,含20个正三角形,A正确;
B.中含有6个相同的极性键,且分子结构对称,是非极性分子,B正确;
C.硫单质中存在S8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易溶于CS2,则固态S8属于分子晶体,C正确;
D.冰晶体中含有大量分子间氢键,所占空间较大;当冰晶融化时,氢键被破坏,水分子之间空隙间小,D错误。
故本题选D。
16.(1)[Ar]3d104s1
(2) 4
【详解】(1)为29号元素,其简化电子排布式为。
(2)以前面面心的为研究对象,每个晶胞内部有2个距离相等且最近的,则晶胞相邻的晶胞内还有2个距离相等且最近的,所以该晶体中的配位数为4;根据均摊法,该晶胞含有的个数为,含有的个数为4,所以1个晶胞的质量,晶胞的体积为。
17. 6 6 NaCl 12 4 4 8 8 CsCl 正八面体 1
1
【解析】略
18.(1) 混合型晶体 σ键、π键
(2) 属于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减弱 增强
(3) 2.0
【解析】(1)
碳的一种单质的结构如图(a)所示,应为石墨,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晶体中有键和大键;
(2)
①四卤化硅为分子晶体,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②的熔点先降低后又稍有升高,其中为离子晶体,、为分子晶体,可知依次序,中的化学键的离子性减弱、共价性增强;
(3)
K位于立方体的棱上和体内,1个晶胞中的个数为,位于立方体的顶点和面心,1个晶胞中的个数为,化学式为,则1个晶胞的质量为,其晶胞参数为,则1个晶胞体积为,所以晶体密度为。
19.(1)分子
(2) 1:1
(3)、、都是分子晶体,而且组成和结构相似,其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三者的熔点和沸点依次升高
(4)
【详解】(1)熔点为,沸点为,室温下为无色液体,可溶于甲苯和氯代烃,可知属于分子晶体;
(2)每个Ti原子连接2个O原子,每个O原子为2个Ti原子共用,即每个Ti原子占有1个O原子,该阳离子中T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其化学式为;
(3)都是分子晶体,而且组成和结构相似,其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因而三者的熔点和沸点依次升高;
(4)1个晶胞中Ti原子数目:,O原子数目:,晶体密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