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孙权劝学
曹操(魏)
孙权(吴)
刘备(蜀)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字君实。他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他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为编年体通史。
纪传体: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资治通鉴》属于这一类。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战国策》。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可称为通史。
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如东汉班固的《汉书》。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 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初名为《通志》,历时19年完成。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
鲁肃(172~217)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任务一:吕蒙何许人也?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pí,安徽省阜南县)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少数民族政权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恚(huì,生气)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倘若)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母哀而舍之。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明确:家境贫寒、不甘贫贱、胆大勇敢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读准节奏
提示: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资料一: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后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则刚踏上君主之位,吴国正处建国之初,国家急需人才,急需治国方略。
资料二:蒙少不修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笺疏。
任务二:吕蒙为何要被劝学习?(读课文、资料)
客观:吴国强大需要人才
主观:吕蒙缺少才气,当今当权管事
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义词。(组词法)
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补:补出省略的成分,使之意思完整。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留
初,权 谓 吕蒙曰:“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
当初
对……说
孙权
掌管
事务
替:组词法
参考注释
不可以不学习
卿言多务,孰若孤?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当道,当权
A.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么
说
吕蒙
字典代入
古语推测
B.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谁,哪一个
现在
替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推托用军队中很多事务。
调
吕蒙用军队中很多事务推托。
吕蒙用军队中事务多来推托。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 惊曰:“卿今 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交流议论,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阿蒙!
补
者,用在时间名词后面,表停顿,不译
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鲁肃)和吕蒙交流议论,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阿蒙!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情多,谁比得上我?
补
你说事情多,比起我来(怎么样)?
主语
宾语
删
虚词
用五字法翻译全文
初,权 谓 吕蒙 曰:“卿今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
对……说
说
现在
掌管
事情
吕蒙用军队中事务多来推托
(调)
难道
想
成为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通“耶”
只
应当
历史
罢了
说
谁
(替)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 大 惊曰:“卿今 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
开始
和
非常(十分)
惊奇
现在
就
为什么
迟
于是
拜见
与吕蒙(补)
读书人
再,又
(删)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另外用新眼光看待了,长兄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任务三:吕蒙如何被劝说?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 ”
孙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蒙乃始就学
A、吾军务繁杂,无暇就学乎!
B、吾军务繁杂,岂能就学邪?
C、吾军务繁杂,恐不容复读书耳。
明确:态度端正,虚心听取建议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任务四:吕蒙的变化(自读课文、后研材料)
材料一: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原来的)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 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材料二:吕蒙入吴,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我刚才梦见伏羲、周文王、周公,与我谈论世代治乱兴衰之事,与及日月宇宙变化之理,无一不是精妙之极;他们不是只谈空话,纯粹诵读文章而已。)
——《太平广记》
明确:侧面烘托,对比手法,开卷有益,增长见识,学习过程要刻苦付出
任务五:对比阅读,启发感悟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北宋·王安石 《伤仲永》
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孙权:1、“不可不学!” ——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语气坚决 、严厉中
又可见关心、厚望。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语气坚决,不悦责备,恳切之意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深感自豪
鲁肃:
吕蒙:
成语积累
刮目相待:另眼相待,用新眼光看人。
吴下阿蒙:学识浅薄的人。
如何有效沟通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预学一
(1)推托(2)粗略地阅读 (3)指历史
(4)到,等到 (5)不再是(6) 另,另外
预学二
(1)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 五代
(3)史记
预学三
孙权劝学 鲁肃“与蒙论议”
[示例一]孙权劝学 开卷有益(或“劝人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示例二]鲁肃“与蒙论议”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任务一
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表达了果决的语气,朗读时应神态严肃,言语铿锵。这既是孙权对吕蒙的严格要求,也体现了孙权对其寄予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非复吴下阿蒙”的感叹照应“大惊”,尽显鲁肃惊奇之状,侧面烘托出吕蒙的惊人长进
⑤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⑥感叹号体现了吕蒙的自得之态,“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如在眼前;同时,吕蒙和鲁肃之间的兄弟情谊呼之欲出
任务二
(1)A(2)对话(语言) 较好地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
人物塑造仍较丰满,鲁肃与吕蒙互相打趣、关系亲密
(3)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任务三
[示例]“'拜蒙母’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故而'结友’。古人强调孝道,为显诚意,'拜蒙母’更能表明鲁肃的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也更凸显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拓展
(1) C B
(2)曹操告诉各位将官说:“孙权没有欺骗我。”(曹操)于是撤军回(北方)去了。
(3)A
(4)[示例]我发现“濡须立坞”一事与“孙权劝学”有一定的关系。理由如下:①由材料可知,建安十七年,曹操想要攻打东吴。这时吕蒙经“劝学”,苦读兵书,已经具备了出色的战略眼光,他向孙权献上一计——“夹濡须水口立坞”。②当时心高气傲的东吴将军起先不赞成吕蒙的计策,吕蒙耐心地晓之以理。③孙权采纳吕蒙的计策,在濡须口修建防御工事,这在第二年的濡须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