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编写意图
期末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积极有效的复习,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学生平时所学的知识,为教学评价奠定基础,还可以对教师平日的教学工作进行补充和延伸。
要搞好总复习,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5点。
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制订复习计划,做到有针对性地复时教学中发现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部分要重点复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重点给予辅导。
2,突出知识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复习时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本学期的教学重点,突出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例如,解决问题的复习,要教会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乘、除法的复习,要突出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乘法口诀的复习要突出口诀之间的联系;度量知识的复习要突出空间观念的培养。
3.精心选择练习题目,注重练习效率
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地重复操练,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复习时,不能随意超出或降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科书中的题目要用足、用好、用活,要充分挖掘习题所蕴含的价值。限于篇幅,有的题目只是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题型,教师可以仿照这样的题型再自编一些题目。
结合本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适量补充一些题目,使复习更有实效性。在期末总复习阶段,由于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学生容易丧失学习新鲜感。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还可适量补充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 关注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总复习中的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相对于平时的学习而言,复习中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并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5. 关注学习后劲,开发学生潜能
根本上讲,复习要“面向未来”,就是要让复习充满生长的力量-生长知识、生长技能、生长思维、生长智慧…这种生长,应该贯穿在复习活动的各个环节。相对于具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言,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显得更为重要,教师既要重视对知识的复习,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面是每个板块的具体教学建议。
板块一:回顾与交流
●数与代数
让学生尝试独立思考这7个问题,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教师可以针对知识点提出一些需要思考的具体问题
1.独立思考
问题1
结合3个算式让学生想一想,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后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彼此交流如何减少计算错误的经验。还可以出示学生平时作业中的一些典型错误组织学生进行辨析,让学生在错误的辨析中提高计算能力。教师应提醒学生,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时,可以鼓励学生口算。
学生选一道题编一个故事,所编的故事要尽可能符合实际,有情节、有故事性。
答案:75,17,47
问题2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式,例如,"8×7"可能会用点子图来表示,画7行每行画8个,或者画8行每行画7个;"35+5"可以先画35个点子,再每5个1份圈起来,一共圈了7次,等等。
问题3
先说一说题意,再让学生列出算式。第一题,先求出女生人数,40-22=18(人),再求出每个小组的人数,18÷6=3(人)。
第二题,要计算全班一共折了多少只千纸鹤,先算出女生折了多少只千纸鹤,38+13=51(只),再将男生和女生折的 纸鹤数合起来38+51=89(只)。
问题4
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背学过的乘法口诀,然后全班交流。再提问: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如果某句乘法口诀忘了怎么办?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又要有所侧重。
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错,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
教师可以用两个圆形制成转盘,小圆每转一格,把对着的数相乘,并说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问题5
举例说一说“3倍”的意思。这样的练习在“花园”一课曾经出现过,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说明,也可以通过语言叙述来说明。(参见教科书中第73页淘气和笑笑的回答。)
问题6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找出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1)借助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2)先让学生画图表示肉饼的价格是油条的几倍,再列式计算。4÷1=4
(3)2×3可以表示买3碗粥需要多少元。
问题7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都认识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接着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的图片,让学生说出面值各是多少,再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组合,请学生说出总面值是多少。
然后再组织学生想办法拿出12元8角。
2. 相互启发
在“相互启发”环节,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图中3位同学所说的话,再说一说自己对前而问题的思考。
●图形与几何1
独立思考
问题1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再让学生用手比画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让学生回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问题2
先让学生回忆如何用尺子度量物体的长度,如何看尺子上的刻度,再让学生具体说出铅笔、蜡笔和曲别针的长度。最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三个物体中谁最长,谁最短。
铅笔长5厘米,蜡笔长4厘米,曲别针长2厘米。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找出几件物品,量出相关数据。最后,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问题3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估计物体长度的方法。
2. 相互启发
在“相互启发”环节,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淘气和笑笑所说的话,再照样子说一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