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综合复习训练 (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册综合复习训练 (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8 21: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册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与样品分别送入以下仪器进行分析,能得到相同结果的是
①元素分析仪②质谱仪③红外光谱仪④核磁共振仪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某有机物A质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则A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A.CH3OCH2CH3 B.CH3CH2OH
C.CH3CHO D.CH3CH2CH2COOH
3.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羟基、酮羰基、羧基
B.含有的官能团为苯环、羟基、酮羰基、羧基
C.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酮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苯环、羟基、酮羰基
4.下列有机物类别划分正确的是
A. 含有醛基,属于醛
B.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烃
C. 属于脂环化合物
D. 和 按官能团分类,属于同一类物质
5.下列烷烃的沸点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6.下列有关甲苯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侧链对苯环性质有影响的是
A.甲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
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生成)
C.甲苯燃烧产生带浓烟的火焰
D.1mol甲苯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7.丙烯酸可与水反应生成乳酸,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没有副产物生成
B.可用的溶液鉴别丙烯酸和乳酸
C.丙烯酸与乳酸都属于有机酸,两者不发生反应
D.乳酸分别与足量反应,消耗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8.在一定条件下M可与N发生如图所示转化生成一种具有优良光化学性能的树脂Q。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的名称为2,4,6-三溴苯酚
B.N的同分异构体中能水解的有4种(不考虑环状结构)
C.1molQ最多可消耗4molH2
D.Q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
9.下列与苯酚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下,乙醇、苯酚均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B.苯酚水溶液显酸性,是苯环对羟基影响的结果
C.与苯酚互为同系物
D.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可加浓溴水后过滤
10.一种2-甲基色酮内酯(Y)可通过下列反应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最多能与含的浓溴水发生反应
C.X、Y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D.Y与完全加成的产物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
11.某药物中间体合成路线如图(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B.A的结构简式
C.物质B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
D.E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无顺反异构
12.2022年北京冬奥会残奥会顺利举行,兴奋剂检测中心以“零容忍”的态度,实现了每一枚金牌都是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利尿酸就是一种兴奋剂,在奥运会上被禁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尿酸属于氯代烃
B.1mol利尿酸能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利尿酸分子内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不超过10个
D.利尿酸的衍生物——利尿酸甲酯的分子式是C14H14Cl2O4
13.实验室用油脂制备肥皂的实验如下:
步骤1:向小烧杯中加入约5g牛油、6mL95%的乙醇。
步骤2:向小烧杯中加入6mL40%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搅拌边加热,至牛油完全反应。
步骤3:再向小烧杯中加入60mL饱和食盐水搅拌至有大量固体物质析出。
步骤4:过滤除固体,水洗,压模与成型粗肥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1加入乙醇的目的是作反应的催化剂
B.步骤2中证明牛油已经全部水解的现象是液面上无油滴
C.步骤3中的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促进高级脂肪酸钠的盐析
D.防晒衣通常用聚酯纤维材料制作,忌长期使用肥皂洗涤
14.根据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H10O5)n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可以利用银镜反应证明反应①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C.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均为醛糖
D.向反应②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并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15.以某双环烯酯(如图)为原料可制得耐腐蚀、耐高温的表面涂料。下列有关该双环烯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双环烯酯的化学式为C14H20O2
B.其一氯代物共有11种
C.可与2molH2加成,加成后的产物分子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
D.其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均可发生加聚反应
二、实验题
16.李比希法常用于测定有机物的组成。如图是确定有机物化学式常用的装置,其中管式炉可提供有机物燃烧所需的高温。
(1)盛放双氧水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准确称取13.60g有机物(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D管质量增加7.20g,E管质量增加35.20g。
①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能发生斐林反应(结构中存在 CHO),分子中存在碳碳三键,且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内含有一个苯环,且能与NaHCO3反应,符合条件的异构体有 ________种。写出符合条件的任一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
17.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用环已醇制备环已烯:
已知:+H2O
密度(g 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摩尔质量(g/mol)
环己醇 0.96 25 161 能溶于水 100
环己烯 0.81 -103 83 难溶于水 82
(1)制备粗品: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将10.0g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已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
②试管C置子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有机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洗涤(填字母)。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如图装置蒸馏。冷凝水从_____口进入(填“g”或“f”)。
③收集产品时,应收集______℃的馏分,若最终收集到环已烯5.74g,则产率为______。
三、工业流程题
18.最初人类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得到有机物。青蒿素是最好的抵抗疟疾的药物,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它是无色针状晶体,可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常见的提取方法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将黄花蒿破碎的目的是_______;操作I前先加入乙醚,乙醚的作用是_______。
(2)实验室进行操作I和操作II依次用到的装置是下图中的_______和_______(填字母序号)(部分装置中夹持仪器略)。
(3)操作III是对固体粗品提纯的过程,你估计最有可能的方法是下列的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重结晶    b.萃取    c.蒸馏    d.裂化
青蒿素的分子式是C15H22O5,其结构(键线式)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4)青蒿素分子中5个氧原子,其中有两个原子间形成“过氧键”即“-O-O-”结构,其它含氧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和_______。
(5)青蒿素分子中过氧键表现出与H2O2、Na2O2中过氧键相同的性质,下列关于青蒿素描述错误的是 。
A.可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 B.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D.结构中存在手性碳原子
针对某种药存在的不足,科学上常对药物成分进行修饰或改进,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可把青蒿素转化为双氢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4O5)增加了疗效,转化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6)上述转化属于 。
A.取代反应 B.氧化反应 C.还原反应 D.消去(或称消除)反应
(7)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具有更好疗效的原因之一,是在水中比青蒿素更_______(填“易”或“难”)溶,原因是_______。
19.一种从餐饮废弃油脂中获取生物柴油及甘油的工艺流程如图:
(1)“酯交换”"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3CH3OH+R1COOCH3+R2COOCH3+R3COOCH3
①投料时,为9的原因有甲醇做溶剂、____。
②“酯交换”的催化机理如图。
物质a的结构简式为____,b的结构简式为____。
(2)“调pH过程,生成KH2PO4和R1COOH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3)当温度高于240℃、压力高于7.86MPa,甲醇处于超临界状态,兼具液体和气体的优点。SRCA生物柴油工艺就是利用超临界甲醇和油脂直接进行酯交换。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温度升高,甲醇分子间的氢键被削弱,在油脂中的溶解能力增强
B.温度升高,促进甲醇解离,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酯交换为放热反应,升温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D.增加甲醇的使用量,有利于提高平衡常数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①元素分析仪用来确定元素种类;②质谱仪有不同的碎片峰,还可以用来确定相对分子质量;③红外光谱仪用来确定化学键或官能团;④核磁共振仪用来确定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题目中与具有相同的元素种类,尽管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是碎片峰不同,另外化学键或官能团以及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也各不相同;
故选A
2.B
【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得到该有机物A的质荷比为46,有三种位置的氢。
【详解】A.CH3OCH2CH3质荷比为60,而有机物A质荷比为46,故A不符合题意;
B.CH3CH2OH质荷比为46,有三种位置的氢,与题中信息一致,故B符合题意;
C.CH3CHO质荷比为44,有两种位置的氢,与题中信息不一致,故C不符合题意;
D.CH3CH2CH2COOH质荷比为88,有四种位置的氢,与题中信息不一致,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A
【详解】S-诱抗素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羟基、羧基、酮羰基;
故选A。
4.C
【详解】A.A分子中含酯基,属于酯,A错误;
B.CH2=CHCOOH 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属于烃的衍生物,B错误;
C.C中所给有机物属于脂环化合物,C正确;
D.两个分子中均含羟基,物质类别分别为酚和醇,D错误;
故选C。
5.D
【分析】本题考查烷烃的沸点高低比较。一般,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对于含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而言,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详解】一般,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烷烃的沸点逐渐升高。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所以题给4种烷烃的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②①③④,D项正确。
6.A
【详解】A.与HNO3反应只能生成与HNO3反应生成,说明—CH3对苯环的性质产生了影响,A项正确;
B.CH4、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与之反应生成,说明苯环对—CH3产生了影响,B项错误;
C.甲苯燃烧产生带浓烟的火焰,说明该有机物中C的质量分数大,C项错误;
D.1mol甲苯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苯也与氢气加成,所以无对应关系,D项错误;
故答案选A。
7.B
【详解】A.CH2=CH-COOH的碳碳双键两边不对称,H-OH也不对称,加成时会生成 ,也会生成副产物HOCH2CH2COOH,A错误;
B.丙烯酸的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的溶液褪色,乳酸不能和的溶液反应,的溶液可以区别丙烯酸和乳酸,B正确;
C.丙烯酸含有羧基,乳酸含有羟基,二者可发生酯化反应,C错误;
D.乳酸含-OH、-COOH,均与Na按1:1反应,只有-COOH与NaOH、NaHCO3按1:1反应,则1mol乳酸分别与足量Na、NaOH、NaHCO3反应,消耗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1,D错误;
答案为B。
8.B
【详解】A.按照命名原则,苯酚为母体,取代基为溴原子,该有机物为2,4,6-三溴苯酚,故A说法正确;
B.N的同分异构体能水解,说明含有酯基,同分异构体中应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符合结构简式为HCOOCH2CH=CH2、HCOOCH=CHCH3、HCOOC(CH3)=CH2、CH3COOCH=CH2、CH2=CHCOOCH3,有5种结构,故B说法错误;
C.Q中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是苯环和碳碳双键,1molQ中含有1mol苯环和1mol碳碳双键,因此1molQ最多与4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C说法正确;
D.根据乙烯的空间结构为平面形,以及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羰基上C原子杂化类型为sp2,因此Q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9.B
【详解】A.室温下乙醇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与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而苯酚室温下溶解度较小,A错误;
B.苯酚中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得羟基中的氢能电离出来,苯酚显酸性,B正确;
C.苯甲醇属于醇,苯酚属于酚,不是同系物,C错误;
D.浓溴水与苯酚可生成三溴苯酚沉淀,但三溴苯酚易溶于苯,过滤不能分离开,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Y中存在与三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饱和碳原子,该碳原子呈四面体构型,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
B.X中含有2个酚羟基邻、对位氢原子可与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含有1个碳碳双键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X最多能与3mol溴单质反应,故B正确;
C.X、Y均不含醇结构,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Y与完全加成后生成:,该物质中含6个手性碳原子如图:,故D错误;
故选:B。
11.B
【分析】由逆合成法可知,E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可知E为HOCH2CH2C(CH3)2COOH ,D为HOCH2CH2C(CH3)2COONa,A与乙酸反应生成B,B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C发生水解反应得到D,则C为CH3COOCH2CH2C(CH3)2COOH,B为CH3COOCH2CH2C(CH3)2CHO,则A为HOCH2CH2C(CH3)2CHO,以此解答。
【详解】A.由反应条件可知,A和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B,该反应是取代反应,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OCH2CH2C(CH3)2CHO,故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B为CH3COOCH2CH2C(CH3)2CHO,其中含有醛基和酯基,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故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E为HOCH2CH2C(CH3)2COO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为CH2=CHC(CH3)2COOH,双键右侧碳原子上连接2个氢原子,无顺反异构,故D正确;
故选B。
12.D
【详解】A.利尿酸中含有C、H、O、Cl四种元素,不属于氯代烃,故A错误;
B.利尿酸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和羰基能够和H2发生加成反应,5mol利尿酸能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苯环、碳碳双键、碳氧双键是平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利尿酸分子内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不超过17个,故C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确定利尿酸的分子式为C13H12Cl2O4,与甲醇反应生成的酯为C14H14Cl2O4,故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A.牛油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加入乙醇的作用是促进牛油溶解,不是催化剂,故A错误;
B.牛油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若牛油未完全水解,则应有油滴浮在液面上,故当无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牛油已经完全反应,故B正确;
C.加入氯化钠发生盐析后,硬脂酸钠浮在液面上,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促进高级脂肪酸钠的盐析,故C正确;
D.肥皂水显碱性,能促进酯类水解,所以防晒衣通常用聚酯纤维材料制作,忌长期使用肥皂洗涤,故D正确。
故选A。
14.B
【详解】A.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在10000以上,为多糖,则(C6H10O5)n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①中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含醛基,利用银镜反应可证明反应①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故B正确;
C.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且果糖不含醛基,故C错误;
D.反应②为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且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反应,应向反应②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并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D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A.由图可知,化学式为C14H20O2,A正确;
B.分子中13种等效氢,则其一氯代物共有13种,B错误;
C.手性碳原子是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双键可以和氢气加成,故可与2molH2加成,且加成后的产物分子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C正确;
D.其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中均含碳碳双键,故均可发生加聚反应,D正确;
故选B。
16.(1) 分液漏斗 干燥氧气,防止干扰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计量
(2) 将可能存在的CO转化为CO2 防止E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3) C4H4O CH3 C≡C CHO 4 、、、
【分析】双氧水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中含有水蒸气杂质,因此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在石英管中氧气和有机物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分别被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吸收,F装置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到E装置中。
(1)
根据图中信息得到盛放双氧水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氧气中含有水蒸气杂质,因此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干燥氧气,防止干扰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计量;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干燥氧气,防止干扰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计量。
(2)
装置C中有机物可能燃烧不充分,会生成CO气体,因此装置C中CuO的作用是将可能存在的CO转化为CO2,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能会进入到E装置中,因此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E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将可能存在的CO转化为CO2;防止E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3)
①根据D管质量增加7.20g(水的质量为7.20g,物质的量为0.4mol),E管质量增加35.20g(二氧化碳质量为35.20g,物质的量为0.8mol)。则氧的质量为13.60g 0.4mol×2×1 g mol 1 0.8mol×12 g mol 1=3.2g,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n(C):n(H):n(O)= 0.8mol:0.8mol:0.2mol=4:4:1,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4H4O;故答案为:C4H4O。
②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则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4H4O,能发生斐林反应(结构中存在 CHO),分子中存在碳碳三键,且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3 C≡C CHO;故答案为:CH3 C≡C CHO。
③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则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8H8O2,分子内含有一个苯环,且能与NaHCO3反应,说明含有羧基,若含有 CH2COOH即一种结构,若含有 COOH、 CH3即邻、间、对三种结构,因此符合条件的异构体有4种。写出符合条件的任一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任写一种结构);故答案为:4;、、、 (任写一种结构)。
17.(1) 防止暴沸 冷凝环己烯,减少环己烯的挥发
(2) 上 C g 83 70%
【分析】环己醇和浓硫酸在水浴加热下反应生成环己烯、经冰水浴冷凝得到,所得粗产品中含有的有机酸可以通过碳酸钠溶液除去,有机物粗产品再通过蒸馏可得到环己烯。粗品中含环己醇、精品中无环己醇,可利用环己醇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环己烯不与钠反应予以鉴别,也可利用混合物无固定沸点、纯净物有固定沸点予以鉴别。
【详解】(1)①对液体加热时,为了防止暴沸常常要加入沸石或碎瓷片,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暴沸;实验过程中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补加碎瓷片;
②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环己烯熔沸点较低,所以至于冰水浴中,降低温度,防止环己烯挥发;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冷凝环己烯,减少环己烯的挥发;
(2)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环己烯密度比水小,在上层;其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KMnO4溶液氧化,稀H2SO4不能除去,反而能引入新的酸性杂质,只有Na2CO3溶液,不能与环己烯反应,可以与酸性杂质反应,故选C;
②冷凝水下进上出,蒸馏时冷凝水从g口进入。
③环己烯的沸点为83℃,收集产品时,应收集83℃的馏分。10.0g环己醇即0.1mol环己醇参与反应,理论上可生成0.1mol即8.2g环己烯,若最终收集到环已烯5.74g,则产率为;
故答案为:上;C;83;70%。
18.(1) 增大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浸出效果 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
(2) c a
(3)a
(4) 醚键 酯基
(5)B
(6)C
(7) 易 双氢青蒿素中含有羟基,能和水分子形成氢键
【分析】黄花蒿破碎加入乙醚溶解后过滤得到浸出液,蒸馏分离出青蒿素粗品,在重结晶得到精品;
【详解】(1)将黄花蒿破碎的目的是增大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浸出效果;青蒿素是可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操作I前先加入乙醚,乙醚的作用是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
(2)实验操作I为分离固液的操作,为过滤,装置选c;操作II是利用沸点不同分离出乙醚和青蒿素,为蒸馏,装置选择a;
(3)萃取是利用物质溶解性不同的分离方法;蒸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的分离方法;裂化是炼制石油的方法;操作III是对固体粗品提纯得到精品青蒿素的过程,为重结晶;故选a;
(4)由图可知,其它含氧的官能团名称是醚键、酯基;
(5)A.青蒿素分子中过氧键表现出与H2O2、Na2O2中过氧键相同的性质;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则青蒿素能和碘离子生成单质碘,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A正确;
B.青蒿素中不含碳碳不饱和键等可以与H2发生的官能团,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分子中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
D.手性碳原子是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结构中与甲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D正确;
故选B;
(6)加氢去氧的反应为还原反应,由图可知,分子中羰基变为羟基,为还原反应,故选C;
(7)双氢青蒿素中含有羟基,能和水分子形成氢键,故在水中比青蒿素更易溶。
19.(1) 增大甲醇的使用量,有利于酯交换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油脂的转化率 RCOOCH3 RˊOH
(2)H3PO4+R1COO-=R1COOH+
(3)CD
【分析】废弃油脂通过酯交换反应分液后得甲酯、甲醇等,甲酯、甲醇经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得生物柴油;甘油、甲醇、脂肪酸盐用磷酸调节pH,离心分离得到脂肪酸、KH2PO4,精馏制取甘油。
(1)①反应中=3,而投料时,为9,其原因有甲醇做溶剂、增大甲醇的使用量,有利于酯交换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油脂的转化率,故答案为:增大甲醇的使用量,有利于酯交换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油脂的转化率;②“酯交换”的催化机理中 RCOOCH3(a)+RˊO-,RˊO-+CH3OH CH3O-+RˊOH(b),物质a的结构简式为RCOOCH3,b的结构简式为RˊOH,故答案为:RCOOCH3;RˊOH;
(2)“调pH过程,H3PO4和R1COO-反应生成KH2PO4和R1CO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4+R1COO-=R1COOH+,故答案为:H3PO4+R1COO-=R1COOH+;
(3)A.温度升高,甲醇分子间的氢键被削弱,分子的极性减弱,在油脂中的溶解能力增强,故A正确;B.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促进甲醇解离,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加,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故B正确;C.酯交换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D.平衡常数时温度的函数,仅增加甲醇的使用量,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C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