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狼》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狼》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8 22:5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七年级上册18《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根据课内外知识,了解狼在传统文化中的形象特点,并能表达自己的看法。
2.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屠户的角度复述故事,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课后背诵全文。
3.掌握常见文言字词和句式,运用所学,理解蒲松龄另一篇关于狼的文言短篇小说《毛大福》,比较分析两则短篇小说的“狼性”与“人性”,从中体会《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
二、教学重点:
1.从屠户的角度复述故事。
2.学生能根据所学,了解狼这一形象特点,思考“狼性”与“人性”。
三、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理解《毛大福》,从《狼》与《毛大福》中体会《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流狼的初印象,通过图片、成语、文字等分享狼在传统文化中的形象特点,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狼的形象。
狼在传统文化中就几乎没有褒义的。
预设:有绿色的眼睛;灰太狼;聪明;团结;凶狠;狼图腾等。
(二)与《狼》共“武”
1.师:齐读《狼》全文,回顾熟悉。
2.师:请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复述故事,根据示例,将表格补充完整。
预设:屠户遇狼——屠担肉尽,狼缀行甚远;屠户惧狼——屠投骨尽,狼并驱如故;屠户御狼——屠奔倚薪,狼眈眈相向;屠户杀狼——屠劈狼首、断其股,狼一径去、一犬坐。
3.师:复述完整个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两匹怎样的狼?又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屠户?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补词填空。
预设:狼:贪婪、狡猾、可恶... 屠户:怯懦、勇敢、机智...
(三)读《毛大福》
1.师:我们在《狼》一文中看到了两匹凶恶狡猾的狼,和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极趋一致,但之前同学们也说了狼是团结聪明的,有好的一面,说了这么多,不妨来看看蒲松龄写的另一则与狼相关的短篇小说《毛大福》。
要求:小组合作,利用所学文言知识,理顺文意,请一位同学用白话文进行故事的简要介绍。
预设:一狼求疡医为同伴治病,并知恩图报为疡医解围。
师:灰底红字的字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特殊感受?都是所学文言字词。
方:正(《狼》方欲行);前:上前(《狼》狼不敢前);去:离开(《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行:走(《狼》方欲行);之:代词;其:它;因:于是;乃:才(《陈太丘与友期行》去后乃至+《狼》乃悟前狼假寐);既:已经;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陈太丘与友期行》相委而去);甚:很(《狼》意暇甚);若:好像,如...
2.师: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导学案中的三副绘图,你们觉得哪一副图片展现了刚刚同学所述的情节?
预设:图③。
3.师:老师也不会无故放三张绘图,请同学们将另外两张绘图与“3.资料补充”中的后续情节一一对应。
预设:图①对应情节一,图②对应情节二。
整理完《毛大福》故事情节,请同学们思考可以从这则小说中看出一匹怎样的狼?数匹怎样的狼?又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疡医?一群怎样的官差?一个怎样的丛薪?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补词填空。
预设:一狼:有情有义、有智有谋、神通... 数狼:凶狠...
疡医:尽职尽责... 官差:不明清白、残暴苛政... 丛薪:龌龊...
(四)狼性人性
1.师:在读完《毛大福》后,同学们有没有疑惑,蒲松龄为什么既写凶恶的恶狼,又写有情义的义狼?
一起了解蒲松龄生平,鲁迅、郭沫若、老舍对《聊斋志异》的评价。
狼被人格化、社会化。
2.师:比较阅读蒲松龄两篇与狼相关的小说,结合所给资料,请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导学案】
学生发言。
师生共同探究。
屠夫的古代地位;《狼》的中心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类终究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恶势力。
预设:《狼》写狼的本相,借狼反衬下层人民的智勇。一方面表达对下层人民的赞颂,也反映出作者对上层阶级(借狼来象征)的蔑视。
《毛大福》突破传统,化用贬义物“狼”,人的兽性和兽的人性做对比,讽刺人的恶,借以义狼的人性来感化大众。(乌托邦式的幻想)
(五)小结
师:蒲松龄用不同狼来象征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人性的对比来揭露现实,讽刺丑恶现象。兽有人性,人有兽心,引起我们的思考。
(六)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课后阅读以下文章,并完成相关作业。
【分篇概括“课后阅读2”中六篇关于狼的短篇小说的狼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总结100~200字蒲松龄借狼昭示的主题。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