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教学目标:
1.熟悉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情怀;
2.在思维的层级推进中巩固古文阅读方法;
3.触摸苏轼的自由灵魂,体悟其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一、回忆作品话苏轼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苏轼。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了他的很多诗词,初中三年,我们又拜读了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定风波》《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记承天寺夜游》共5篇文章(图文结合,按苏轼被贬地点先后呈现),足迹遍及杭州、密州、黄州、汴京,见识了定慧院、承天寺、西湖、庐山等人文景观。在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篇(PPT出示初中的5篇诗词文)?为什么?
确实,豁达、乐观是苏轼的最大特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么达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多么洒脱!“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多么豪放!可他也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给我们留下了寂寞、清高的幽人形象。
二、诗文联读懂苏轼
1.知实情
前面两首词写于作者被贬密州之时,后面的三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作者在黄州的生活究竟如何,请同学们一起阅读导读二的几篇文章,说说你的发现。
答李端叔书①(节选)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②,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③。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④。谪居无事,默自观省⑤,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⑥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临江仙·夜归临皋⑦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⑧?夜阑风静縠纹⑨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乞常州居住表⑩(节选)
臣轼言。臣闻圣人之行法也,如雷霆之震草木,威怒虽甚,而归于欲其生;人主之罪人也,如父母之谴子孙,鞭挞甚严,而不忍致之死。臣漂流弃物,枯槁余生。泣血书词,呼天请命。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 之心。此言朝闻,夕死无憾。臣轼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臣昔者尝对便殿 ,亲闻德音。似蒙圣知,不在人后。而狂狷 妄发,上负恩私。既有司皆以为可诛,虽明主不得而独赦。一从吏议,坐废五年。积忧薰心,惊齿发之先变;抱恨刻骨,伤皮肉之仅存。近者蒙恩量移汝州,伏读训词,有“人材实难,弗忍终弃”之语。岂独知免于缧绁 ,亦将有望于桑榆 。但未死亡,终见天日。岂敢复以迟暮为叹,更生侥觊 之心。但以禄廪 久空,衣食不继。累重道远,不免舟行。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今虽已至泗州,而资用罄 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与其强颜忍耻,干求 于众人;不若归命投诚,控告于君父。
【注】①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此文写于作者谪居黄州一年后。李端叔即李之仪,善诗文,后来与苏轼结下深厚友谊,当过苏轼的幕僚。当时在朝为官的李之仪为苏轼鸣不平,积极联系好友和官宦在朝中活动,以求让苏轼早日返京,并寄书信表示慰问和思念。《答李端叔书》是苏轼的回信。②草履:古代使用草编织的鞋子。③“自幸”句:自己庆幸差不多可以避免与世人交往了。④木有瘿(yǐng):树木上生有赘瘤。石有晕:指石头上有彩色或白色的晕圈。犀有通:犀牛角中间一般是不通的,通者是病态。整句话的意思是“树木长有赘瘤,石头上有晕圈,犀角中间相通,用这些特征来使人觉得它美而喜欢它,其实这都是这些东西有病之处、欠缺之处啊”。⑤观省:察看反省。⑥抑:或者是。⑦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苏轼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⑧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⑨縠(hú)纹:比喻水波微细。縠,绉纱类丝织品。⑩本文写于作者从黄州量移汝州途中。 单指葵。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对上赤心忠诚。 便殿:正殿别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处。 狂狷(juàn):指的是既豪放又有秩序,豪放而不超越一定的规矩。 缧绁(léi 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牢狱。 桑榆:比喻晚年。 侥觊(yáo jì):侥幸觊觎。谓以侥幸的心理追求得到某种利益。 禄廪(lǐn):同“禄禀(bǐng)”用作官俸的粟米;官俸。 罄(qìng):尽,空。 干(gān)求: 请求,求取。
(1)学生默读
(2)小组交流
(3)师生交流
预设:生活困顿: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
精神困苦: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教师补充:之前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在《狱中寄子由》一诗中写道“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把一大家子人全都托付给了弟弟苏辙。)
精神重建: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识达观
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以前的自己非现在的自己。“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PPT呈现)现在的苏轼将会怎样呢?他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和精神上的困苦?你觉得他该如何是好?有这么一首打油诗或许能表明苏轼自我反省后的生活态度,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你们听出了什么?
PPT:
猪肉颂
净洗铛(chēng),少著水,柴头罨(yǎn)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预设:不向困境低头,苏轼活出了自己的姿态。《猪肉颂》这首打油诗读起来就感觉优哉游哉,有一种自得其乐的感觉。“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这两句的口吻,以及“自”“莫”“火候足”“他自美”诸字句,都透露出一种不急不火的从容心态,展示了烹调者的自得悠然形象。“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叹息,没有因吃不起羊肉、鱼肉而难过,反而有一种发明新烹调艺术的快乐、自得。而经苏轼调制后的这款本地红烧肉也从此被人们称为东坡肉(图片)。
带着对苏轼的更深理解,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朗读《定风波》《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记承天寺夜游》,说说相对之前你是否有了新的感受。
3.知缘由
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又看到这样一位悠游自在享受被贬生活的苏轼,你们的心中是否有了新的疑问?
是什么让苏轼在如此困顿的日子里仍能如此自娱自乐、自我满足呢?在一个“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月夜,苏轼与好友共游于赤壁之下,他们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一客人的萧声非常哀怨,苏轼问为什么,那人便借曹操的故事感叹人生短促无常,苏轼回答或许能我们解开心中的疑惑,我们一起读一下。
PPT: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①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②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③。” ——《前赤壁赋》(节选)
【注】①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缺。②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③共适:一同享受。
这段话很有哲理,有谁能帮我解释一下吗?
预设: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是何等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能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徘徊其间便觉心满意足。
在大宇宙观和辩证发展眼光的指领下,苏轼明白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一切结果皆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永恒与否并不重要,享受眼前的明月清风便是人生一大乐事。在对个人的反思和自然美景的欣赏中,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他感受到了生命和自然本身的美好。余秋雨说“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在黄州,苏轼完成了自己人格的重塑。
三、心怀敬意礼苏轼
因为这样的精神境界,苏轼忘乎荣辱,哪怕后来贬到蛮荒之地海南,他都始终闲适自得,既寄情于山水,又抚民于安乐。他不再盯着眼前的官场得失,而把目光投向了黎民苍生,变法过急,他争;除新过激,他争。筑堤坝、设学堂、办医院,他试图千秋万代受益;游赤壁、赏海棠、吃荔枝,他也安享人间清欢。无论是升迁还是贬谪,他的心情已不受外界控制,他的灵魂是自由的。纵观其一生,苏东坡共留下200多万字的著述,包括2700多首诗歌,300多首词,4000多篇文章,在绘画、书法等方面都做出了不菲的成就。可以说,苏轼就是一个全才、通才、奇才,是百科全书式、全能型的文化名人,千年之间,唯此一人!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了1001年至2000年的12位千年英雄,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感受坡仙带来的岁月静好!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或: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首自创的小诗致敬伟大的苏东坡!
PPT:
起眉山,历三峡
少年意气赴汴梁
名满京城意气豪
不忘苍生
斥新法,抨旧党
不合时宜贬四方
历典八州终不悔
白首忘机
大江东去醉东坡
寻常烟雨人家
超然台上共把盏
诗酒趁年华
莫道流言伤客心
此心安处是吾乡
诗酒书画论道禅
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