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认识认识11-20各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认识认识11-20各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9-29 21:4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认识11-20各数
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10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一是1个十”,通过数数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及读法;第二段,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学习写数;第三段,应用11~20各数的组成,探索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此外还安排了练习十。
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数经验。教材把学生已经积累的活动经验和认数经验作为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组织相应的认数活动。2.注重操作活动在认数中的作用。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操作活动,引领学生有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11~20各数。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算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算出得数,既为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4. 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数数、估计、操作、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帮助他们切实感知11~20各数。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有关各数的感知,又提高了学生用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把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初步感知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单位“一”和“十”,知道是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或两个十)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能正确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2.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发展数感。3.在认数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写11-20各数,理解11-20个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教具准备 小棒若干、课件,计数器
课时安排 本单元分4课时完成数数、读数……………………………… 1课时。数的组成、写数……………………………… 1课时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课时练 习 十 ……………………………… 1课时
第九单元 认识11~20各数 (第1课时)
课题 数数、读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2.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11-20各数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难点 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学具准备:小棒20根
教 学 过 程 教学创新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1.小朋友,能说一说你认识的数码?你能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如,我们班有4各小组,我有6根小棒......)2.导入课题,明确目标: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数,今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数数、读数)二、探究新知,巡回指导。(一)认识计数单位十1.学生操作: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操作的。(指名在投影仪上演示)2.教师展开一捆小棒,提问: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拿起一根小棒,强调:这是一根小棒,是一个一。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3.再把10 根小棒捆成一捆,问: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根据学生回答强调: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讨论: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板书:10个一十1个十)要求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说一说:几个一是1个十,并在教科书上填一填。(课件演示)4.谈话:“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如:1盒铅笔有十支,是1个十;1盒钢笔是10支,也是1个十,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二)认识11-20各数1.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提出要求:摆12根小棒,怎样摆能看的很清楚?学生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学生摆好后,同桌交流怎样摆的,在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总结,先摆一捆,再摆2根)2.同样的方法,摆出13、19。(课件演示)3.认读20学生摆出19根小棒后,提问:19根小棒再添1根是多少根?进一步启发:怎样能很快摆出20根小棒呢?哪种摆法能清楚的看出这里有20根?引导:两捆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完成教科书上的填空。同桌交流,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快速摆出相应的小棒。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三、精当练习,适度拓展。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学具筐,提出要求:小朋友,每个小组的筐里都有一些小棒,请你们从筐里抓出一把,再数数抓出的小棒有多少根。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看着直尺上的数,先让学生各自从0读到20,再指名读一读。提问:11在哪个数的后面?10后面的数与10前面的数有什么不同?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同桌合作完成。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草莓图”。提问:这里有些草莓,你能估计这些草莓大约有多少个吗?学生估计后,再数一数,追问:是估多了还是估少了?(2)出示“雨伞图”,让学生独立估一估,在相互说一说估计的结果,并通过数一数进行验证。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同学们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要求学生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再用手捏一捏,看一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五、全课小结。小朋友,这节课里你学到了那些本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10个一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课后反思
第九单元 认识11—20各数(第2课时)
课题 数的组成、写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84-85页例2以及“想想做做”1-8题。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正确的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经历用小棒表示数——用数字表示数“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能力,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1-20个数的写法及其组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小棒,计数器。
教学难点 理解数的十进制原则,初步感受数的十进制规律。 学具准备:20根小棒
教 学 过 程 教学创新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1.复习(1)从4数到19,先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2)同桌互相当小老师,先从2到20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3)两个两个地数,从0数到20。2.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会认、会读11-20各数,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新课:数的组成、写数。(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巡回指导。1.认识计数器。(1)出示计数器,介绍计数器的基本结构以及计数器上的数位“个位、十位”。(2)老师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个珠,表示1个一,在十位上拨一个珠表示1个十。2.学习11、16的组成。(1)你能用小棒摆出11根吗?说说怎么摆的。(2)怎样用计数器来表示呢?学生同桌讨论。(3)指名学生用计数器表示11。(4)怎样看计数器来写11呢?指导写法,十位上有一颗珠,就对准十位写1,个位上有1颗珠,就对准个位写1,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5)11的各位和十位上都是1,这两个1相同吗?(6)学生摆小棒,再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16,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比照计数器上说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6,写出16.3.自主学习19的组成和写法。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填空,集体交流。4.20的组成和写法。(1)学生摆小棒20.(2)问: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20呢?尝试拨珠表示20,思考个位上为什么不拨珠呢?(3)写出20,想想个位上怎么写。三、精当练习,适度拓展。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看着算珠图,先读出数。(2)说说这个数的组成。(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填写。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找学生幻灯片示范,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2)集体订正。将这些数字读出来。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先说说这些数的组成。(2)再找学生到前面拨算珠。(3)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来。(4)找学生在幻灯片上演示。(5)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4-7题。课件出示,同桌互改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
板书设计 数的组成、写数十位 个位
课后反思
第九单元 认识11—20各数((第3课时)
课题 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86页以及对应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难点 十几减几的减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算。 学具准备 :小棒
教 学 过 程 教学创新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1.谈话导入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新课。(板书课题: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2.明确目标。二、探究新知,巡回指导。1.教学例题3(1)课件出示主题图。提问:从图上你了解了什么信息?(2)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学生回答,老师课件出示:10+5= 15-5=5+10= 15-10=(3)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4)集体交流。可能出现一个一个数的:10、11、12、13、14、15. 也有根据数的组成计算的:1个十加5个一等于15…有道理就给与肯定。(5)小结:看来,10加几就等于十几,几加10也等于十几;十几减10就等于几,十几减几就等于10.(6)比较四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7)小结:在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精当练习,适度拓展。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教师出示图。(2)指名学生口头列出四道算式。(3)在书上填写。2.完成“想想做做”2题。(1)先观察算式,思考怎样算有对又快。(2)交流算法,再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3.完成“想想做做”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图,指名说说图意。(2)根据加、减法含义确定计算方法。(3)学生填算式,计算结果。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0加几就是十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十几减几就等于10。十几减10就等于几
课后反思
第九单元 认识11—20各数(第4课时)
课题 练习十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87页练习十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快速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加深认识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2.在实践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难点 逐步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创新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1.谈话导入:大家认识了11-20各数,也学会了相应的加法和减法,今天我们来个比赛,看一看那位同学掌握的最好。(板书课题)2. 明确目标。二、进行练习。1.课件出示练习十第1题第一幅图。(1)提问:你能估一估这里有几只蝴蝶吗?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直接看出有多少只吗?同桌交流。(2)请你先圈出10只,再写出一共有多少只。生填书上。(3)课件出示练习十第二幅图,学生独立填课本上,集体验证。2.完成练习十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验证。3.完成练习十第3题。(1)猜数游戏。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反面对着学生,请学生猜。(2)师生活动,同桌活动。4. 完成练习十第4、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全课小结,完善认知。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 习 十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