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综合特训卷(综合训练)-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学校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展示活动,共有12个方队,每个方队8行,每行10人,一共有多少人组成方队。列式正确的是( )。
A.12×8×10 B.12×8×100 C.12×10÷8
2.下列算式中,积接近300的是( )。
A.15×19 B.935÷9 C.21×11
3.用一根长1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
A.16厘米 B.16平方厘米 C.20平方厘米
4.把3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A.24厘米 B.27平方厘米 C.36平方厘米
5.下面( )钟表的时间与19:30对应。
A. B. C.
6.下图是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A.24,24 B.12,24 C.12,1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7.小明带了10元钱,买了一本书,花了7元5角,还剩 ( )元。
8.在□÷7=24……□中,余数最大是( ),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9.在下面的方格里,每行、每列都有1~3这三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A是( ),B是( )。
B 3
2 3
1 A
10.在长方形里(如图)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面积是( )。
11.32÷4,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
1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0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合( )平方分米。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3.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
1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是两位数。( )
15.小红的书桌面面积约是60平方厘米。( )
16.1.7米就是17分米。( )
17.从上午10时到晚上8时经过了10小时。 ( )
四、计算题(共32分)
18.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共6分)
2.4+1.5= 22×40= 1-0.6= 3.2+4= 30×12= 2.5+8.6=
67+23= 210÷3= 80×6= 2.6+3.4= 660÷6= 10-6.3=
19.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每题3分,共9分)
※45×37= ※540÷2= 10-2.4=
20.脱式计算。 (每题3分,共9分)
380-90÷5 640÷(2×4) 18×(260-225)
2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每题8分,共8分)
五、解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22.李红原来有一点积蓄,后来又攒了40元,当她捐出64元后,还剩下36元,李红原来有多少钱?
23.三(1)班上学期转出16人,下学期又转来24人,这时班上共有50人,三(1)班原来有多少人?
24.杯子里装有一部分饮料,每次倒出其中的一半,连续倒了四次,这时还剩下5毫升,杯子里原来有饮料多少毫升?
25.盒子里有一些乒乓球,李老师分给张玉总数的一半多两个,再分给李明余下的一半多两个,最后再分给孙强余下的一半多两个,这时还剩下两个,盒子里原来有多少个乒乓球?
26.如果7月1日星期一,那么7月28日星期几?8月3日呢?
27.下面调查的是三年级一班同学的睡眠情况。
睡眠时间 19:30 20:00 20:30 21:00 21:30 22:00 22:30 23:00
人数(人) 0 2 4 9 9 10 4 0
(1)根据调查情况完成统计图。
(2)你知道三年级一班有多少名同学吗?
(3)如果小学生科学睡眠时间应该达到10小时,你对调查结果有什么想法?
参考答案:
1.A
【分析】先用12乘8,求出方队一共有多少行,再乘10,即可求出一共有多少人组成方队。
【详解】12×8×10
=96×10
=960(人)
一共有960人组成方队。
故答案为:A
【点睛】解答本题也可以先用8乘10,求出每个方队有多少人,再乘12,求出组成方队的总人数。
2.A
【分析】把整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A.15×19≈15×20=300
B.935÷9≈900÷9=100
C.21×11≈20×10=200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B
【分析】铁丝的长度除以4等于正方形的边长,边长乘边长即等于正方形的面积,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6÷4=4(厘米)
4×4=1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B
【分析】3个边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一行,可以拼成一个长是3厘米3倍、宽是3厘米的一个长方形,先求出3与3的积即为长方形的长,再把长与宽相乘即可。
【详解】3×3=9(厘米)
9×3=27(平方厘米)
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7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求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解答的关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5.A
【分析】19:30按照12小时计时法是7:30,它的钟表为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分针指向6,据此解答。
【详解】有题意可得:19:30的时针在7和8的中间,故排除C选项;分针指向6,所以排除B选项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钟面指针的位置关系,要熟练掌握
6.A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通过平移可以将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转化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周长来计算,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周长;
观察图形可知,先根据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求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然后再乘正方形的个数,即可求出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详解】(8+4)×2
=12×2
=24(厘米)
2×2×6
=4×6
=24(平方厘米)
它的周长是2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拼组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能力,关键利用转化思想解题。
7.2.5
【分析】7元5角是7.5元,然后用小明带的钱数减去花的钱数,即可求出还剩多少元。
【详解】7元5角=7.5元
10-7.5=2.5(元)
还剩2.5元。
【点睛】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6 174
【分析】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应比除数小,依此确定出最大的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当余数最大时,依此计算出被除数即可。
【详解】除数是7,则余数最大是:7-1=6,此时被除数为:
24×7+6
=168+6
=174
余数最大是6,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174。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以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9. 2 1
【分析】第二列中已经有了1、3,所以第一行第二列的数是2,第一行第三列是3,所以第一行第一列的B应该是1;第二行中已经有了2、3,所以第二行第三列的数是1,第三列中有了3、1,所以第三列中的A应该是2;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下面的方格里,A是2,B是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10.8平方米
【分析】截取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4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把数据代入分别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然后相减即可解答。
【详解】6×4-4×4
=24-16
=8(平方米)
在长方形里(如图)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面积是8平方米。
【点睛】长方形中截取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4 3
【分析】算式32÷4,被除数是三位数,除数为4,根据整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可知,商是三位数,则应使中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4,里可以填4、5、6、7、8、9;要使商是两位数,则应使中的数小于除数4,可以是1、2、3;依此解答即可。
【详解】32÷4,如果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32÷4,如果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1、2、3,最大是3;
所以,32÷4,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4;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3。
【点睛】本题关键是熟悉除数是─位数的除法法则。
12. 900 9
【分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因此边长=周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依此计算并根据“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将单位换算成平方分米即可。
【详解】120÷4=30(厘米)
30×30=900(平方厘米)
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
它的面积是900平方厘米,合9平方分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换算,以及应熟记: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3.×
【分析】本题可以举例解答。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周长相等(如16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宽,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解答。
【详解】正方形的边长:16÷4=4(厘米)
正方形的面积:4×4=16(平方厘米)
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16÷2=8(厘米)
5+3=8(厘米),长方形可以长5厘米宽3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5×3=15(平方厘米)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公式的应用,已知正方形的周长,能求出唯一的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也只有一种情况。已知长方形的周长,能求出唯一的长宽和,但长与宽不固定,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有多种情况。
14.√
【分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等于除数,则商是三位数,否则商是两位数,例如:123÷3=41,312÷3=104,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是两位数,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分析】1平方分米大约有粉笔盒正面那么大,因此计量小红的书桌面的面积以“平方分米”为单位,依此判断。
【详解】小红的书桌面面积约是60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结合数据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熟练掌握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
【分析】1米=10分米,根据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可知,1分米=0.1米,依此换算并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1.7米就是17分米。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分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应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掌握对小数的初步认识。
17.√
【分析】先把上午10时和下午8时统一换算成24时计时法,再用下午时刻﹣上午时刻,即可求出经过的时间。
【详解】上午10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10时
8时+12时=20时
晚上8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20时
20时-10时=10(小时)
从上午10时到晚上8时经过了10小时,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8.3.9;880;0.4;7.2;360;11.1;
90;70;480;6;110;3.7
【详解】略
19.1665;270;7.6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十位对齐,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乘法可以利用交换乘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时,应商0占位。没有余数除法可以利用“被除数=除数×商”进行验算。
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详解】※45×37=1665
验算:
※540÷2= 10-2.4=7.6
验算:
20.362;80;630;
【分析】380-90÷5此题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640÷(2×4)此题先算乘法,再算除法。
18×(260-225)此题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详解】380-90÷5
=380-18
=362
640÷(2×4)
=640÷8
=80
18×(260-225)
=18×35
=630
21.420平方厘米;50平方厘米
【分析】图形一:长方形的长是28厘米,宽是15厘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图形二:先计算出一个大长方形的面积,长是11厘米,宽是6厘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再减去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再根据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
22.60元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到等量关系:李红原有的钱数+后来又攒的钱数-捐出的钱数=剩下的钱数;依据上步关系可知李红原有的钱数=剩下的钱数+捐出的钱数-后来又攒的钱数,由此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36+64-40
=100-40
=60(元)
答:李红原来有60元。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逐步推算,推出初始数据。
23.42人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三(1)班原来的人数-上学期转出的人数+下学期转来的人数=这时班上的人数,因此这时班上的人数-下学期转来的人数+上学期转出的人数=三(1)班原来的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
【详解】50-24+16
=26+16
=42(人)
答:三(1)班原来有42人。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算。
24.80毫升
【分析】因为每次倒出其中的一半,所以每次倒之前都是上次饮料重的2倍,我们从最后一次剩下5毫升开始,依次乘2进行倒推,倒第四次前有(5×2)毫升饮料;倒第三次前有(5×2×2)毫升饮料;倒第二次前有(5×2×2×2)毫升饮料;倒第一次前有(5×2×2×2×2)毫升饮料;因此,杯子里原来有5×2×2×2×2=80(毫升)饮料;据此解答。
【详解】5×2×2×2×2
=10×2×2×2
=20×2×2
=40×2
=80(毫升)
答:杯子里原来有饮料80毫升。
【点睛】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只要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就比较容易。
25.44个
【分析】此题从后向前推算,根据“第三次分出第二次余下的一半又2个,还剩2个”,也即是2+2正好是第二次余下的一半,最后再分给孙强时有(2+2)×2=8(个);
根据“第二次分出余下的一半又2个,剩下8个”,也就是说8+2正好是第一次余下的一半,因此第二次分给李明时有(8+2)×2=20(个);
再根据“第一次分出总数的一半又2个,剩下20个”,可知这乒乓球原有(20+2)×2=44(个),依此解答即可。
【详解】(2+2)×2
=4×2
=8(个)
(8+2)×2
=10×2
=20(个)
(20+2)×2
=22×2
=44(个)
答:盒子里原来有44个乒乓球。
【点睛】本题考查逆推问题,关键是捉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先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思维进行解答。
26.星期日;星期六
【分析】先求出7月1日到7月28日的天数,再找到天数与7相除的商的余数,余数是几,就用原来的星期数加几,若超过7,则减去7,即可得解;
7月有31天,用31-1,得出七月经过的天数,再加上到8月3日的3天,最后根据找到天数与7相除的商的余数,余数是几,就用原来的星期数加几,若超过7,则减去7,即可得解;
【详解】28-1=27(天)
27÷7=3(周)……6(天)
所以7月28日是星期日。
31-1+3
=30+3
=33(天)
33÷7=4(周)……5(天)
所以8月3日是星期六。
答:7月28日是星期日;8月3日是星期六。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日期和时间的推算,由于每个星期是7天一循环,可以运用这个规律进行解答。
27.(1)见详解;(2)38名;(3)有很多同学的睡眠时间没有达到10小时,要保证第二天的学习和生活,小学生要早睡,保证每天10小时的睡眠时间。(答案不唯一)
【分析】(1)这个时间睡眠的人数就几人,则就在这个睡眠时间的上方涂几个小格,依此涂色。
(2)将每个睡眠时间的人数加起来即可。
(3)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解答,言之合理即可。
【详解】(1)涂色如下:
(2)2+4+9+9+10+4=38(人)
答:三年级一班有38名同学。
(3)有很多同学的睡眠时间没有达到10小时,要保证第二天的学习和生活,小学生要早睡,保证每天10小时的睡眠时间。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根据所给的数据解答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