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精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精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9 11:5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诗词曲鉴赏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诗《江南春》,回答问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这首诗共____句,全诗是围绕“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6.诗中写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用的词是“__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用的词是“________”,但是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只不过是“________”。
7.描写红军翻过了雪山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赞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扬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明豪迈的气概。
日积月累。(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补充诗句。
10.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11.解释下面的词语。
寻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1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_______。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之景,带给读者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______、______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________、_______句。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6.解释下列词语。
簸_____________
17.这首诗的描写对象是_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_气概。
18.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的特点。
B.“浪淘风簸自天涯”一句,形象地写出了黄河风浪急猛、浩瀚绵长的特点。
C.“如今直上银河去”一句,通过想象,表现了诗人厌世避世的愿望。
D.“同到牵牛织女家”一句,借用典故,表现了诗人浪漫主义情怀。
课外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9.诗题“春夜喜雨”中,表示时间的词语“_____”,表示描写对象的词语是“_______”,表示诗人感情的词语是“_________”。
20.诗句中“发生”的意思是( )
A.催发植物生长。
B.原来不存在的事物出现了。
C.出现。
21.本诗用词贴切。“随风潜入夜”中的“潜”写出了风很_______,
“润物细无声”中的“细”写出了雨很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习题。
江上渔者①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②爱鲈鱼③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小、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2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捕鱼为生的人。
B.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C.次句写岸上来往的人,只想着鲈鱼的美味 。
D.后二句写捕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随意闲适。
2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B.主要采用想象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
C.此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栀子花。
【注释】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呼唤。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庭院中。
24.解释诗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选择。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象是( )季的。
A.春   B.夏   C.秋   D.冬
26.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幽静。 ( )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 )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 )
参考答案:
1.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3.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4.赞成“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作者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一是心理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理的耳目虚见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用“十里”,显然与诗题“江南春”相距十万八千里。赞成“十里”。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的景,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言其近,更能体现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见大,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分析】1.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平时学习,要数量掌握诗词内容,理解诗句。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一开头,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这里,诗人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这几个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画面的描述要抓住这几处景物:莺、绿树、红花、村庄、城郭、酒旗。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解读能力。《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3.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回答本题时关键是明确自己的观点,阐述出自己的理由,做到言之有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思是: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置在风烟云雨中。题目中给出的两种写作目的都可以,只需做到言之有理。如果同意前者,则这两句理解为前两句写景的延续。如果同意后两句则是有眼前景延伸至时政,谴责对佛教盛行的不满。
4.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千里”“十里”都有道理,所以关键在于分析,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江南已到处是春天。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的,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更切实际。“千里”“十里”都有道理,所以关键在于分析,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①赞成”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作者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一是心理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理的耳目虚见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用“十里”,显然与诗题”江南春”相距十万八千里。②赞成”十里”。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的景,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言其近,更能体现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见大,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5. 4 长征 6. 逶迤 磅礴 走泥丸 7.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8.C
【分析】5.考查诗歌理解。本诗共有四个句话,代表有四句话。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6.考查诗句理解。逶迤:蜿蜒曲折;拐来拐去。磅礴:意思是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一般形容名山大川气势浩大,或是形容河流奔腾时气势磅礴。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7.考查诗句表达的情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表达了红军的喜悦之情。
8.考查理解诗歌的主旨。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 宋 朱熹 11. 游春,踏青 风光景物 12.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背诵。学生作答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春日》全诗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
《春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朱熹。学生背诵古诗时,作者和作者朝代也要记忆。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语的理解。可结合句子语境和平时积累进行作答。
本诗中的“寻芳”指的是“游春,踏青”。“光景”是指“风光景物”。整句话的意思是: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春日》全诗的意思为: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作答本题时,取前两句的意思即可。
13. 唐 孟浩然 停宿于建德江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此时正是日暮时分,一种愁绪不禁涌上心头。 14.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刻,正是回家的时候,而作者却只能在江上与明月为伴,表达出了作者夜宿建德江的孤寂之情。 15. 3 4 1 2 一个人在外地游历的孤苦、孤寂
【分析】13.此题考查对古诗作者、题目及诗句意思的了解。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本诗题目的意思是停宿于建德江。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此时正是日暮时分,一种愁绪不禁涌上心头。                         
14.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将“明月”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行为“近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句诗的意思是: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月亮照在清清的江水中,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表达出了作者夜宿建德江的孤寂之情。
15.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16.吹荡 17. 黄河 豪迈 18.C
【分析】1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浪淘风簸自天涯。”句意: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这里“簸”意思为:吹荡。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九曲黄河万里沙”可知本文主要写作对象是“黄河”。这首诗写出了黄河源远流长、气势雄伟。开始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黄河向下游奔涌的磅礴气势。再写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可到银河。牛郎织女也会来欢迎你。这是多么瑰丽奇趣的景象啊!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气概。
18.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句意: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本题选项C错误。
19. 春夜 雨 喜 20.A 21. 微弱 小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题目的理解。
春夜值得是春天的夜晚,这一词是用来表示时间的。通过题目可知,本首诗描写的得对象是雨。从一个“喜”字流露出作者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心情。
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当春乃发生”的意思是: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以此可知,“发生”的意思是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是: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这里用的是拟人化手法。这两句也是名句,比喻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和风细雨的教诲。“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一个“潜”字,写出了风的微弱,悄无声息。从“细”字可以看出与很小。
22.D 23.B
【分析】译文:江畔上人来人往,但都只知道鲈鱼的美味,一味的花高价一品其美,却不曾看到波涛汹涌的江面上的一叶小舟,为打到鲈鱼来养家糊口而出没于大风大浪中的人。
2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后两句写捕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D项“随意闲适”表述有误,所以选择D项。
23.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B项“主要采用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述不对,不是想象,是对比写作手法,“鲈鱼味道鲜美”和“打渔人的艰辛”形成对比,所以选择B项。
24.在雨天里路过山村。 25. B A 26. √ √ ×
【解析】24.本题考查古诗题目的意思。这首诗可以用拆字法来理解诗题的意思。雨指下雨,过指路过,雨过山村就是指在雨天里路过山村。
25.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学生要结合注释,弄清古诗的意思,在根据诗意,选择正确答案即。
诗意: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小溪夹岸绿竹苍翠,窄窄板桥连接着一线山路。婆媳相互呼唤一起去浴蚕选种,那庭院中间的栀子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
26.本题考查古诗的鉴赏,这也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来鉴赏诗歌,判断正误。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山村的静谧。“妇姑相唤浴蚕去”写妇女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闲着中庭栀子花。”通过对花的“闲”来反衬婆媳的忙。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