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知识精选题(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知识精选题(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9 11: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基础知识精选题(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坚韧(rèng) 茁壮(zhuó) 慰问(wèi)
B.仰望(yǎng) 窥视(kuī) 板凳(dèn)
C.气馁(něi) 缆绳(lǎn) 笨拙(zhuō)
D.惩罚(chéng) 榜样(pǎng) 河堤(d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司空见贯 目瞪口呆 附荆请罪 阴谋诡计
B.金碧辉煌 呕心沥血 走头无路 爱不释手
C.秉烛夜游 春意盎然 前赴后继 焕然一新
D.随心所欲 厉厉在目 张冠李带 囫囵吞枣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搭瓜架 竖旗杆 B.一处农家风光 一派木板窗
C.猛厉地扫荡 轻轻地走过 D.纤细的低语 明洁的丝绸
4.“‘快干!’船长又叫道”这是对人物的( )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5.下列句子的体会,错误的一项是( )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里的动态描写,展现了山间美好的生活图景。
B.“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道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这里的动态描写,把月亮升高的过程写得细腻、动人、有趣。
C.“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这里的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D.“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里的动态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夏天夜晚时的独特画面。
6.下列选项中,与快递员的辛苦生活有关的一项是( )
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C.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下列名著的书名与作者等信息搭配正确的-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 法国
B.《骑鹅旅行记》 塞尔玛 .拉格洛芙——瑞典
C.《汤姆.索亚历险记》 刘易斯.卡罗尔——英国
D.《爱丽丝漫游奇境》 马克 .吐温——美国
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送鲍浩然之浙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B.春风又绿江南岸 千里莺啼绿映红
C.万水千山只等闲 烈火焚烧若等闲
D.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9.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形容谋划周到,看得深刻,可以用 ;形容根基坚实,可以用 ; 形容灾难重重,可以用 ;形容意味丰富,耐人寻味,可以用 。
A.深远 深长 深重 浓厚
B.深长 深厚 深重 浓远
C.深长 深厚 深远 浓重
D.深远 深厚 深重 浓长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今年四十岁,已到而立之年了。
B.“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C.《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作者老舍。
D.《祖父的园子》一文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回忆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活动,表达了“我”对祖父的依恋和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怀念。
11.下列句子中,横线上所填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
202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孩子们送来祝贺:“希望广大少年儿童刻苦_________,坚定_________,磨炼________,锻炼________,为实现中华人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A.学习知识 理想信念 坚强意志 强健体魄
B.学习知识 坚强意志 理想信念 强健体魄
C.理想信念 坚强意志 强健体魄 学习知识
D.理想信念 学习知识 坚强意志 强健体魄
12.诗词也经常使用修辞手法,下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③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A.夸张 设问 比喻 拟人 B.夸张 设问 拟人 比喻
C.拟人 设问 夸张 比喻 D.拟人 设问 比喻 对比
13.下面课文的作者有误的是( )
A.《海上日出》巴金 B.《狱中联欢》罗广斌
C.《暮江吟》李白 D.《鸟的天堂》巴金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什么。
D.通过这次抗击疫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稿,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B.《石灰吟》的“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作者借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家甘于牺牲的意愿和高尚的节操。
C.法国作家笛福以第三人称写了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D.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16.读句子,下列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快来呀!”杰克冲我大喊:“你退缩就是胆小鬼!”
B.春天空气清爽,阳光明媚,故有青阳的美称。
C.“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放弃 ,不管有多困难,你需要努力向前迈一步。”
D.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下列各项中“亡”字与“马无故亡而入胡”的“亡”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子牟有罪而亡 B.人有亡斧者
C.大道以多歧亡羊 D.大亡其则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讲述了自己和伙伴们在长征中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
B.我们不能只重视两门语文、数学功课,要全面发展。
C.王强仿制的“神七”模型非常精彩,令我爱不释手。
D.苦难对强者来说不是一块绊脚石,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19.下面的句子中,含“清”字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沐浴着A.清爽的秋风,我走进了小树林,这里的空气格外B.清新。不远处有一眼清泉汩汩地涌出,汇成一条C.清澈的小溪向远方流去。喝着甘甜的泉水,听着D.清楚的鸟鸣,这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好!
A.清爽 B.清新 C.清澈 D.清楚
20.“身材高高的,非常匀称,只是背已驼了,浑身上下穿得干干净净,粽子大的小脚,拄着拐杖,一头银发。”这句话描述的是《草房子》里的哪个人物。( )
A.纸月的外婆 B.邱二妈 C.秦大奶奶 D.桑桑的妈妈
2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的实验、攻关,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B.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在朝堂上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男孩瑞恩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往家跑。
D.我觉得他的这种态度是颇耐人寻味的。
22.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志向一致的诗句是( )
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读《观潮》,仿佛让我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B.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这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出的。
C.读文章时,可以对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等进行批注。
D.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24.“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它不用等老鼠出来。 B.它可以等老鼠出来。
C.它一定要等老鼠出来。 D.它可以等老鼠出来,也可以不等。
25.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内容填空。( )
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_________;凭着顽强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_________;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开垦出_________;凭着超人的智慧,你可以描绘出_________。
①一方蔚蓝的天空 ②一片肥沃的土地 ③一座巍峨的山峰 ④一幅精美的画卷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二、填空题
26.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有些年轻人狂wàng_______自大,其实在德高wàng_______重的智者面前,他们的行为可笑之极。
②虽然古语说“成者为王,败者为kòu______”,但任何比赛guàn______军只有一个,我们要学会享受奋斗的过程,何必在意是否争得了第一?
27.阅读下面这副对联,回答问题。
鸟居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鱼离水面,置半山滚东坡如何陆游。
这副对联的下联包含了宋代的三位著名文学家:( )、( )、( )。
28.根据要求写出带“龙”的成语。
(1)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 )
(2)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深藏不露的人才。( )
(3)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
(4)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 )
29.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光彩( )( ) ( )( )粼粼 翩翩( )( )
相提( )( ) 没( )打( ) 自相( )( )
(1)上面的词语中,“__________”来自寓言故事。
(2)仿照画线的词语再写两个AABC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30.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鼎”字共(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鼎”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正当、正在;B.古代烹、煮用得器皿,一般是三足两耳;C.大;D.锅。在“鼎盛”一词中的“鼎”应是第( )种解释;在“ 鼎力支持。”应是第( )种解释。
31.按课文内容填空。
(1)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____。(选自《迢迢牵牛星》)
(2)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选自《长歌行》)
(3)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__________。(选自《石灰吟》)
(4)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选自《泊船瓜洲》)
(5)弈秋,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学弈》)
(6)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32.用部首相字法查“孜”,在“子”部和“反文部”中都能相到。( )
33.“包扎”和“铁钉扎了进去”中的“扎”读音相同。( )
34.“视死如归”“兢兢业业”“先人后己”这三个词都是褒义词。 ( )
35.“演讲”变“讲演”,“白雪”变“雪白”后意思都没有改变。( )
36.成语“目瞪口呆、出类拔萃、眼疾手快”中没有错别字。 ( )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A错误。坚韧rèng应为rèn。
B错误。板凳dèn应为dèng。
C正确。
D错误。榜样pǎng应为bǎng。
2.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项“司空见贯”应改为:司空见惯;“附荆请罪”应改为:负荆请罪。
B项“走头无路”应改为:走投无路。
D项“厉厉在目”应改为:历历在目;“张冠李带”应改为:张冠李戴。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B项“一派木板窗”搭配错误,“木板窗”指木板制成的窗户,应用量词“扇”或者“排”进行搭配。
4.B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
“‘快干!’船长又叫道”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通过对船长的语言描写,突出船长临危不惧,指挥有方的品质。
动作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特有的动作行为,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等。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能显示出该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和思想品质。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心理描写: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心理描写可以很好地解释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
5.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C项句子理解错误。“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这句话是静态描写,对榕树静态下的状态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
动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A.《满江红》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激励多少英雄豪杰,有志之士。沙场中的功与名;官场中的得与失;人世间的爱和恨;短暂而艰辛所获的功绩,与整体大局而言,犹如“尘与土”之别,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完成大业,尚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
B.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
C.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由此可知C项描述的情景和现代快递员工作相似。
7.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作者。
A.《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B.《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C.《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D.《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英国数学家卡罗尔兴之所致,给友人的女儿爱丽丝所讲的故事,写下后加上自己的插图送给了她。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追逐一只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开始了漫长而惊险的旅行,直到最后与扑克牌王后、国王发生顶撞,急得大叫一声,才大梦醒来。这部童话以神奇的幻想,风趣的语言,昂然的诗情,突破了西欧传统儿童文学道德说教的刻板公式,此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走遍了全世界。
8.C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的辨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解释的字,我们称之为多义字。我们在理解这类字时,不能离开句子仅仅理解它的本意,而必须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碰到这类题目时,我们只要多作比较,认真分析,弄清它的表意和所指,就能较好的理解与把握。
A项“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意思为:送鲍浩然到浙江东路,“之”的意思为: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为: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之”的意思为:的。
B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思为: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绿”的意思为:吹绿。
“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意思为: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绿”的意思为:绿叶。
C项“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为: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等闲”的意思为:平常。
“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意思为: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等闲”的意思为:平常。
D项“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的意思为: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善”的意思为:好。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意思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善”的意思为:擅长。
9.D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和选词填空的能力。要注意近义词的意思,以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深远:(影响、意义等)深刻而长远。
深长:(意思)深刻而耐人寻味。
深厚:(基础)坚实。
深重:(罪孽、灾难、危机、苦闷等)程度高。
浓厚:(烟雾、云层等)很浓。
浓长:(意味)丰富,耐人寻味。
形容谋划周到,看得深刻,可以用“深远”。
形容根基坚实,可以用“深厚”。
形容灾难重重,可以用“深重”。
形容意味丰富,耐人寻味,可以用“浓长”。
10.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A 错误。而立之年的意思是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不惑之年的意思是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B 正确。由“睁、摇”等可知这是动作描写,由“两眼睁的的溜圆”可知这是神态描写。
C 正确。《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篇选自老舍先生所著书籍《骆驼祥子》的文章,则是在人物外貌描写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对祥子的身材、体型、衣着、脸部等方面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年轻、朝气、自信、积极、乐观的车夫形象。
D 正确。《祖父的园子》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11.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学习知识:指对知识的掌握。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坚强意志:指即使有人不断打击你,即使困难重重,你也不会因此退缩改变你的意志。
强健体魄:就是身体健康强壮的意思。
根语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学习知识”“理想信念”“坚强意志”“强健体魄”。
12.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赋予“竹子”人格化的动作“咬”,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有问有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③把“月”比作“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黑”与“明”形成了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13.C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C项搭配错误,《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4.C
【详解】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A 有语病,把“健康”去掉,在句尾加上“意识”。属于搭配不当的语病。
B 有语病,把“主要”“是否”去掉,属于用词不当的语病。
C 正确。
D 有语病,把“使”去掉,属于成分残缺的语病。
15.C
【详解】本题考查了课文理解和作者生平及代表作,理解课文内容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A.《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稿,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说法正确。
B.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的“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作者借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家甘于牺牲的意愿和高尚的节操。说法正确。
C.英国作家笛福以第一人称写了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说法不正确。
D.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山鼻祖。说法正确。
16.C
【详解】本题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A.有误,“杰克冲我大喊”在句子中间,后面加逗号。
B.有误,“青阳”是称呼,加引号。
C.正确。
D.有误,“孔子曰”在引语之前,后面加冒号。
17.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马无故亡而入胡”意思是马不知是什么原因跑到胡人那里去了。“亡”字意思是逃跑。
A项,不同,句意:子牟因为有罪而死亡。“亡”字意思是死亡。
B项,不同,句意:有一个丢失斧子的人。“亡”字意思是丢失。
C项,相同,“大道以多歧亡羊”意思是大路因为岔路多致使羊丢失,比喻因事情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路。
D项,不同,句意:丢失了很多东西。“亡”字意思是丢失。
18.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项本题成分残缺,缺少宾语,老红军讲述的应该是关于“自己和伙伴们在长征中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的故事。应改为: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讲述了自己和伙伴们在长征中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的故事。
B项语序颠倒,“两门语文、数学功课”中语序颠倒,语文、数学是两门功课。应改为:我们不能只重视语文、数学两门功课,要全面发展。
C项词语搭配不当,“精彩”的意思是(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此处用来形容“模型”不恰当,可改为“精美”。
19.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
D项搭配错误,“清楚”的意思是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与“鸟鸣”搭配不当,可改为“清脆”。
20.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草房子》内容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草房子》是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7年。《草房子》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江南水乡一个动人动情的童年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拼搏的悲怆与优雅,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身材高高的,非常匀称,只是背已驼了,浑身上下穿得干干净净,粽子大的小脚,拄着拐杖,一头银发。”这句话描述的是《草房子》中的秦大奶奶。
21.B
【详解】本题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A项、C项、D项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B项,加点成语使用有误。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和后面“笑起来”重复。可以改为“情不自禁”。
故选:B。
22.B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诗人将国恨怨情渲染到极致,气势滂沱,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的《别董大二首》,这两句诗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燮的《竹石》,这两句诗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表现作者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志向一致。
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的《石灰吟》,这两句诗“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志向一致。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句诗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表达了诗人在佳节期间,倍加思乡思念家人之情。
23.B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及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B选项有误。“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这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全文提出的。
要知道水沟里的豌豆是否最了不起,需要了解哪些内容?要了解这粒豌豆的经历、其他豌豆的经历,进行比较。像这样的问题,要找到答案就必须通读课文,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比较,抓比较是针对全文提问的一个好方法。
2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它一定要等老鼠出来。“非……不可”用了强调的语气。故选C。
25.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内容填空。
“撑起”应与“天空”搭配;“攀登”应与“山峰”搭配;“开垦”应与“土地”搭配;“描绘”应与“画卷”搭配;
26. 妄 望 寇 冠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妄”“望”“寇”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7. 王安石 苏轼 陆游
【详解】考查了对联。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从“置半山滚东坡如何陆游”可知,王安石,晚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东坡居士指的是北宋诗人苏轼。因此这副对联的下联包含的三位宋代著名文学家是王安石、苏轼、陆游。
28. 笔走龙蛇 藏龙卧虎 车水马龙 画龙点睛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成语解释。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藏龙卧虎: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29. 夺 目 波 光 起 舞 并 论 精 采 矛 盾 自相矛盾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详解】考查对词语的积累于识记。
光彩夺目:形容光泽颜色耀眼好看。
波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指水波被阳光照射到的样子。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出自《红楼梦》。
自相矛盾: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出自《韩非子·难一》。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难一》。
AABC式词语:多多益善、惴惴不安、息息相关、愤愤不平、默默无闻、喋喋不休、依依不舍、彬彬有礼等。
30. 12 D 目 7 A 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字的笔画和查字典,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用部首查字法要先知道这个字的部首,然后知道除部首外还有多少画,选择字义,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思考。
“鼎”共“12为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D”;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目”部。再查“7”画;
鼎盛:正当兴盛或强壮。鼎:正当、正在;
鼎力支持:大力支持。鼎:大。
31. 泣涕零如雨 阳春布德泽 烈火焚烧若等闲 春风又绿江南岸 通国之善弈者也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详解】(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两汉《迢迢牵牛星》。原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2)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两汉《长歌行》。原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3)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原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4)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原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5)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先秦孟子《学弈》。原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6)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识记和掌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摘自《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7)本题考查现代文的识记和掌握。选自朱自清的作品《匆匆》。《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原句: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32.√ 33.× 34.√ 35.× 36.√
【解析】32.略
33.略
34.略
35.略
36.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