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基础知识精选题(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稍(sāo)微 幽(yōu)雅 衣襟(jìn) 过渡(dū)
B.弹(dán)琴 裁(cái)判 熄(xī)灭 揭(jié)露
C.蹦(bèng)跳 滥(làn)用 日寇(kòu) 爆(bào)发
D.纯(chún)熟 瘦削(xuē) 投掷(zhèng) 毡(zhàn)帽
2.下面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笨拙 花蕾 抱怨 外宾
B.高朝 象皮 咆哮 谜语
C.彦语 甘蔗 宣闹 和蔼
D.斗蓬 晶营 琴健 荡漾
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充满诗情画意 秋天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 洋溢丰收的喜悦 秋天是出海归来的渔船 满载人们的欣喜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4.下列关于民间故事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B.民间故事是世界各地作家创作的经典作品。
C.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
D.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口头艺术,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
5.朗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个句子,语调恰当的一项是( )
A.低沉缓慢 B.轻柔欢快 C.高昂有力 D.沉痛悲愤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就直言不讳了,你这么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B.这件事何必隐瞒,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他迟早会知道的。
C.老师对打架的两个同学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俩都有错。
D.班长诡计多端,把我们班的义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7.下列句子中,“尝”不是“曾经”的意思的一项是( )
A.尝之而甘于口。
B.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C.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D.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8.不适合用来形容秋季的词语是( )
A.天寒地冻 B.金桂飘香 C.秋高气爽
9.下面诗句中,不是表达诗人对故乡或亲朋好友的思念的诗句是 。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B.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C.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下列句子中,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他今天一定不会来。
B.今天他一定不会来。
C.他今天一定会不来。
D.他今天不一定会来。
11.依次填入横线中的喻体,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磅礴 ,柔美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①如旭日喷薄 ②似风拂杨柳 ③如小桥流水 ④若大江东去
A.①③④②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①②④③
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品,上面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13.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奋不顾身( )
A.转过头看,看; B.顾及、考虑; C.拜访
14.下面的四组词语结构与其他词语不同的一项是( )
A.笔墨纸砚 B.梅兰竹菊 C.与日俱增 D.亭台楼阁
15.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帮 障 阅 渡 B.帮 渡 阅 障
C.渡 阅 障 帮 D.阅 障 帮 渡
16.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巨大的痛苦 B.漫长的夜晚
C.稳健的步伐 D.辽阔的公路
17.对下面这段话的观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上有所建树的科学家、文学家、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们从小都下过一番背诵的硬功夫。马克思能够整段地背诵歌德、莱辛、莎士比亚、但丁和塞万提斯等颇负盛名的作家的作品。鲁迅先生幼年读书时,老师每每给他布置一些背诵的作品,后来经常是整本地背,无怪乎他写起文章来挥洒自如。
A.要下苦功夫多读多背,才能取得成绩,获得成功。
B.要想成为科学家、文学家、革命导师,就要下功夫背诵文学作品。
C.歌德、菜辛,莎士比亚、但丁和塞万提斯等作家的作品很值得背诵。
D.鲁迅能够挥洒自如地写文章,完全得益于老师布置的背诵作业。
18.下列各组成语和民间俗语表示的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
B.忐忑不安——前怕狼后怕虎
C.直言不讳——打开天窗说亮话
D.气急败坏——鼻子都气歪了
19.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跑龙套:指演戏时扮演随从或兵卒,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小事。
B.唱白脸:白脸指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C.文件夹:用来保存文件的夹子,也指计算机系统中存放在一起的一组文件的目录。
D.纸老虎;用纸做的用来装样子吓唬人的老虎模型。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掀开地毯,铲去浮土,搬开下面带图案的方砖,美军士兵发现了一个________得很巧妙的洞口。
②布莱尔3日在接受下议院各特别委员会主席_______时表示,他同意就伊违禁武器的情报展开调查。
③可怜这些打工妹,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宁可含泪受辱,很少有人奋起反抗_______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A.隐蔽 质询 或者 B.隐匿 质疑 或者 C.隐匿 质询 以及 D.隐蔽 质疑 以及
2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
A.有些恐龙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 B.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一座稳稳矗立的小山。
C.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D.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22.句子中的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B.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C.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D.朋友送了我几册小书《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
23.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阳光透过纱窗照进来,光线变得柔和。(“柔和”换成“柔软”)
B.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一点儿痕迹都看不出来。(“修补”换成“修复”)
C.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满意”换成“满足”)
D.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招待”换成“款待”)
24.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5.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诗选自宋朝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B.诗句中“乃翁”的意思是“你们的父亲”。
C.这句诗的意思是: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家中不要忘记举行祭祀。
D.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情感。
二、填空题
26.读拼音写词语。
fèi téng kuān wèi qīng cuì sī kōng jiàn guàn
( ) ( ) ( ) ( )
xiāo sǎ suì dào cán bào yān zhī fēi fú
( ) ( ) ( ) ( )
27.选择正确的字打上“√”。
手(怕 帕) (幽 悠)然 通(容 融) (摩 魔)力
(朗 郎)中 刷(浆 桨) 发(怔 征) (熔 溶)岩
28.选词填空。
(1)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高手汇聚古城,让西安的书法爱好者们饱尝了一顿高水准又颇具创意的书法盛宴,_________(领悟 领受 领略)了其中比寻常的书法魅力。
(2)在蛋雕、刻瓷艺术课堂,老师在叮叮当当地敲着瓷器,走近一看,一幅人物肖像画_________(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有声有色),让人佩服。
29.请给下面句子中的破折号选择正确的用法,把序号填入句后的括号里。
A、表示意思的递进 B、表示声音的延续
C、表示对后者意思解释或说明 D、表示意思的转折
(1)“汪——汪——汪”从小刚家传来了狗的叫声。( )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3)训练动物是很有意思的——猴子的动作多像人啊!( )
(4)突然,她好像发现了什么——她的目光居然又回到我的身上。( )
30.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理解填空。
(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里有传统节日,我们从《寒食》“_________,________ ”中了解了寒食节赐火的习俗;诗里有浓厚的情谊,我们从《十五夜望月》“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里有诗人的品格和志向,我们从《竹石》“________,______”中体会到诗人面对磨难时的坚贞不屈。
(2)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_______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______乎?孔子不能决也。(选自《两小儿辩日》)这段话中,“汤”的意思是_______。“决”的意思是_______。“孔子不能决也”是因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 错误。稍微,拼音:shāo wēi,意思是表示数量少或程度不深。衣襟,拼音:yī jīn,意思是: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过渡,读音为guò dù,释义为横越江河;指事情或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
B 错误。弹琴,拼音: tán qín。揭露,读音为jiē lù,指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
C 正确。
D 错误。投掷,拼音:tóu zhì。毡帽,拼音:zhān mào,毡制的帽子。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识记与运用。
A 正确。
B 错误。高朝,应为:高潮。象皮,应为:橡皮。
C 错误。彦语,应为:谚语。宣闹,应为:喧闹。
D 错误。斗蓬,应为:斗篷。晶营,应为:经营或晶莹。
3.A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先掌握所有标点符号的作用,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对号入座。
通读句子,可知这是排比句。故“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秋天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和“秋天是出海归来的渔船”后面都有逗号;在“充满诗情画意”和“洋溢丰收的喜悦”后面用分号,“满载人们的欣喜”句子结束,故后面用句号。因此答案选A。
4.B
【详解】考查了文化与文学常识,重点考查了民间故事的知识的理解。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收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根据积累可知,A、C、D正确,B有误,民间故事是一种口头艺术,没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想怎么讲就怎么讲。不是世界各地作家创作的经典作品。
5.C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语音语调。
语句出自《少年中国说》,“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句话是在赞扬我中国少年。读时应该语激昂有力,读出建设祖国、建设美好未来的信心。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A项“直言不讳”意思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B项“打开天窗说亮话”意思是比喻毫无隐瞒地公开说出来。
C项“一个巴掌拍不响”意思是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由单方面引起的。
D项成语运用错误。“诡计多端”的意思是形容坏主意很多。运用词此处形容班长把我们班的义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不恰当。可改为:足智多谋。
7.A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理解。
A项,句子的意思是:品尝着那些食物而在嘴里感觉甘甜。故“尝”的意思是品尝。
B项,句子的意思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故“尝”的意思是曾经。
C项,句子的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故“尝”的意思是曾经。
D项,句子的意思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是心到、眼到、口到。故“尝”的意思是曾经。
8.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A项“天寒地冻”形容天气非常寒冷。不适合用来形容秋季,适合用来形容冬季。
B项“金桂飘香”意思是桂花开了,香味能够传得很远。
C项“秋高气爽”意思是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9.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A.出自唐代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句意思是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B.出自唐代王维的《杂诗三首 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此句意思是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出自唐代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自唐代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此句意思是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表现了作者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
D.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句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10.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A项表达的意思为:他今天一定不会来。
B项表达的意思为:他今天一定不会来。
C项表达的意思为:他今天一定不会来。
D项表达的意思为:他今天可能会来,也可能不会来。
11.B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
通读此语段,可知其对对联这一特殊文学形式进行了赞美,其后特点的描述较简洁,各选项的描述恰是进一步的解释,答题可遵循这一思路展开。“大江东去”出自于豪放派词人苏轼之词,是豪放的代名词;同理可知”小桥流水“是对婉约的注解;”旭日喷薄“给人以宏大、粗犷之感;”风拂杨柳“则给人以细腻、温柔之感。
1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有误,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对象错误;
B.有误,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对象错误;
C.有误,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用来形容同学们参加运动会的积极性不合适;
D.选项正确。
13.B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解答此题,要先了解词语含义,然后选出与之相符的选项。
奋不顾身,指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顾:顾及、考虑。故选B。
14.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结构。词语结构分为:并列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后补结构、连动结构、兼语结构等。
“笔墨纸砚”“梅兰竹菊”“亭台楼阁”都是并列结构的四字词语。
“与日俱增”是偏正结构的四字词语。
15.B
【详解】本题考查音序。
帮:bāng。障:zhàng。阅:yuè。渡:dù。按照音序应为:帮 渡 阅 障。
音序是指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就是以汉语拼音为顺序。通常用于字典上的字词排列。它的顺序为: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W X Y Z。其中少了V(因为v不能做音序,而且读不出来)。不过在音节中,韵母ü可以代替V。
故B项正确。
16.D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能力。
辽阔意思:指宽阔的,广阔的。一般和草原搭配为辽阔的草原。
公路可以用“宽阔的”来形容公路。
17.A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概括。
这段话说了历史上有所建树的科学家、文学家、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们从小都下过一番背诵的硬功夫。然后例举了马克思与鲁迅先生能够背诵很多的作品,所以他们才能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
所以概括最恰当的是A项。
18.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与俗语意思的识记。
B项成语和民间俗语表示的意思不一致。
“忐忑不安”的意思是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前怕狼后怕虎”的意思是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应该是:前怕狼后怕虎——进退两难。意思是: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处境困难。也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19.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D项词语解释错误,“纸老虎”指的是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
20.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用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它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
隐蔽:指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隐匿:隐藏,躲起来。
①结合“美军士兵发现”和“很巧妙的洞口”可知应该选择“隐蔽”。
质询:质疑和询问。是指立法机关议员个人或集体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就政府行政活动有关事项向政府首脑或部长提出问题,要求其即席或书面答复。质询往往导致一般性辩论并带来政治后果。
质疑:提出疑问。
②结合“议院各特别委员会主席”可知选择“质询”。
或者:连接词、词组或分句,表示从两种以上的事物中选择一种。
以及: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
③结合“奋起反抗”和“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知是二选一,选择“或者”。
2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辞的辨析,要注意结合不同修辞的特点分析。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项,“恐龙”和“他们的祖先”是同类事物,故不是比喻句,该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B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庄稼堆成垛”比作“小山”。
C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桃花水”比作“竖琴”。
D项,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结合“顽皮的雨滴”“跳舞”等内容,可知,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滴拟人化。
故选A。
22.C
【详解】考查对标点运用的辨析。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
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A项有误,“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是并列关系的词语,中间加顿号。
B项有误,“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是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后面加逗号,“驯良”后面加逗号,“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是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后面加逗号。
C项正确。
D项有误,书名号中间去掉顿号,因为连续列举书名,用了书名号,不再添加顿号。
23.A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要注意近义词的意思,以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A项近义词使用不恰当,“柔软”的意思是是指物体软和,不坚硬。用来形容光线不恰当,可改为:温和。
24.AD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
A项出自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B项出自曾几的《三衢道中》,全诗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此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C项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是描写冬天景象的诗句。
D项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全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25.C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句子出自南宋陆游的《示儿》,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该句的意思是: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可知,C项错误。
26. 沸腾 宽慰 清脆 司空见惯 潇洒 隧道 残暴 焉知非福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腾、慰、惯、潇、残、焉”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7.帕 悠 融 魔
郎 浆 怔 熔
【详解】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的辨析与掌握。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关键在于对字形的掌握,主要考查考生的组词和识记能力。分清组词所代表的含义,平时注意正确书写。学生需要注意“悠然”、“通融”和“发怔”的写法。
28. 领略 栩栩如生
【详解】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领悟:就是体会,解悟。在艺术中,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对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
领受:意思是接受。
领略:一指领会,理解;二指欣赏,赏玩;三指领受,接受;四指理会,理睬;五指允诺;六指品尝。
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描写或叙述一段事情很逼真。
有声有色:意思是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29. B C D A
【详解】考查省略号的作用。
(1)这是狗的叫声,表示声音的延长。
(2)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是什么呢?是河,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3)破折号前面是说训练动物有意思,破折号后面说猴子的动作,前后语意不一致,形成转折,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4)她的目光居然又回到我的身上是因为好像发现了什么,语意上有递进,破折号表示语意的递进。
30.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大如车盖 远者小而近者大 近者热而远者凉 热水 判断 孔子实事求是,两个小孩子都说得很有道理,他无法作出判断
【详解】考查课内默写与填空。
(1)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2)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汤”的意思是热水。“决”的意思是判断。
因为两小儿分别从视觉、触觉角度(不同角度)看问题都有一定的道理。孔子并不具备现代天文知识,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并未贸然判断是非,所以“不能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