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散步 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嫩芽(lèn) 调皮(tiáo) 散步(sàn) 煞笔(shā)
B.霎时(shà) 依偎(wěi) 店铺(pù) 埋藏(cáng)
C.蹲下(dūn) 背起(bèi) 步履(lǚ) 咕咕(gū)
D.粼粼(lín) 拆散(chāi) 蹒跚(pán) 分歧(qí)
2.下列各句中的“熬”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为了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多年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月不知是怎样熬过来的。
3.下列各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C.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折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D.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就是要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力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这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读到好书,就如同和名师交谈,与伟人对话,可以让我们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①④②⑤ C.①⑤④③② D.③⑤④①②
5.对《散步》这篇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间重大的思想、意见等不一致,课文中却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
C.文章对妻子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她的贤良,尊老而爱幼。
D.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 , , , , 。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
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①⑤④②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③②④① D.④⑤③①②
7.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的母亲又_____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_____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我决定_____儿子,因为我们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A.①度 ②无奈 ③屈服
B.①拖 ②高兴 ③屈服
C.①熬 ②信服 ③委屈
D.①活 ②犹豫 ③委屈
8.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到:“感谢您的厚爱。”
C.王校长说:“李教授,明天我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9.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的母亲又______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______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______地铺着。
A.熬 无奈 随意 B.度 无奈 随便
C.熬 信服 随意 D.度 信服 随便
10.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语言表达
1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亲情是 , 。让我们拿起笔来,抒写我们的亲情吧!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现代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②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13.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4.文章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如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5.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意,完成下面小题。
住在我楼下的女状元
关 峰
女孩又来看她曾经住过的那套房子,这是她考取清华大学后第6次回来了。
房子在我的楼下,她在这房子里度过了3年的高中时光。女孩的家庭并不富裕,那套房子是她的一位同学的父亲为她在学校附近租的。同学的成绩不好,她父亲想让女孩多帮帮女儿,于是让她们住在一套房子里。
认识这个女孩是在高一新生军训会上。那时她是一个15岁的少女,在新生中并不显眼,虽然她以优异的中考成绩从乡村考进省示范高中。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普通的女孩,在3年以后会以全省第八名的高考成绩,摘取全市文科状元。
记得那天中午放学的时候下雨,不少家长为孩子送伞,女孩的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为她送伞。教室与住房之间有一段距离,她顶着雨跑得很快。有人问女孩:“下雨你为什么跑得那么快?”女孩笑着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我家庭条件不好,哥哥又在上大学,靠父母在小镇上做点小生意供我和哥哥上学,父母够辛苦的了。所以我必须加倍努力去学习,用学习来改变命运。”女孩的学习不需要别人为她操心,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她不是为了高考而学习的,她把学习当成了通向光明的大道。
那年高考数学题目比较难,大多考生都考砸了,但女孩却考了144分。其实,数学对于她来说,是薄弱的一门,当初选择考文科,数学差就是一个原因。女孩这样说:“越弱就越不能怕,逃避只能永远失败,就像下雨没带伞一样,我会迎难而上。”她一直坚持错题总结法,抄错题的笔记积累了好多本,课余时间,她会一遍遍看做错的题,这种方法让她的数学成绩提高得很快。英语是她的强项,平时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最少,大多用课余时间去学习,而她的英语学习方式也是最轻松的。多读多写多记是她学习英语的方法。女孩曾自信地说:“语文和文科综合也是需要感悟的,死记硬背是绝对不行的,理解体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之后就能手到擒来了。”
“挣血汗钱,吃明白饭。”朴实的父母总是这样教育子女,女孩将父母的话牢记在心。哥哥两年前考上了大学,给妹妹做足了榜样。女孩深有感触地说:“父母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们很乐观。他们从来不给我压力,时常来看我,但从来不问我成绩怎样,这让我的学习很轻松。”每次放假回家,父亲从不让女儿看书,而是讲些家长里短的趣闻逗女儿开心。
高考那天,天也下着雨,虽然有母亲陪考,但女孩仍没带雨伞,她习惯了没雨伞的日子。进考场前,妈妈看到女儿手心出汗,坐立不安,感觉到女儿的紧张。妈妈攥着女儿的手说:“别怕,能勇敢地走进这个考场你就是最棒的。”在妈妈的开导下,她自信地走进考场,取得了优异成绩。
我楼下曾留下这个女孩奔跑的身影,同学们不会忘记校园里曾有过一个没带雨伞的女孩子迎着雨奔跑。女孩已从清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她没有忘记这套房,她每年都来故地重游,那里有她的青春记忆,有她的梦想。
16.女孩的学习成绩为什么能如此优异?
17.谈谈你对“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这句话的理解。
18.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9.女孩学数学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一缕拂面春风;温暖舒心
【答案】12.①“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流露出了“我”的欣慰,即庆幸自己的母亲又走到了春天)。②“熬”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冬天所遭受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又流露出“我”的欣慰(庆幸自己的母亲“挺住”了严冬)。
13.这段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14.从语意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15.作者通过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照应前文);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点明主旨);又揭示了寓意: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的重任(对家庭的使命感)。
【答案】16.①勤奋刻苦;②讲究方法;③懂事,能自觉学习;有理想,有追求;④有哥哥作为榜样;⑤父母教导有方
17.表面上是指女孩因为没有带雨伞,为了尽可能少淋雨,所以必须在路上奔跑。深层含义是指没有任何保护或依靠的孩子,或是没有背景、没有家境、没有关系、没有金钱的孩子,就必须加倍努力,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18.①照应开头;②揭示了女孩考上清华后回来看这套房子的原因;③表现了女孩对这套房子有着深厚的感情。
19.遇到困难,不能退缩,否则就会被困难打败,要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