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课件(共29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课件(共29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9 08:59:59

文档简介

7.《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开国元勋朱德
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他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一生指挥重大战役无数;他有颇为杰出的文学才能,能作诗词文章,留《朱德选集》于世。他说他勤劳的习惯,坚定的意志,谦逊的品格,都是受母亲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母亲,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让我们走进朱德的回忆性散文《回忆我的母亲》,去认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1.作者简介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与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
朱德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
毛泽东称赞朱德是“人民的光荣”。
2.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原题是《母亲的回忆》,刊载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了《朱德选集》,改题目为《回忆我的母亲》。
3.文体知识
体裁特点: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写作原则:“三亲”原则——亲闻、亲见、亲历。
4.学习PPT10-14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为富不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慰勉:安慰勉励。
横蛮:即蛮横,指(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不辍:不停。
二、初读感知
1. 跳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用“母亲是__________的人”的句式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例如,从第四段中“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从第六段中“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
2.讨论交流: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逝世,总领全文,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2—13:文章的主体部分,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三部分14—17: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
三、精读品析
1.第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勤劳一生”是全文叙事的线索。点明题旨,引出下文。
2.文中写了母亲的哪些事例?这些事例表现了她的什么品格?本文是怎样将这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关于母亲的事件(经历) 表现母亲的性格品质
“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 识大体、明事理
支持、慰勉“我”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 勤劳朴实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理解、支持革命
年老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课文纵横交叉,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脉络清晰有条不紊,围绕母亲“勤劳的一生”这一线索来写。
3.本文标题是《回忆我的母亲》,第5段内容是否偏离标题?请概述理由。
【学法指导】分析某段内容是否离题
[答题思路](1)定性:是(否)。(2)概括段落内容。(3)分析段落在表达情感、表现主旨、塑造人物等方面的作用。(4)阐述段落与标题之间的联系。注意:此类题一般回答“没有离题”“不偏题”,分析内容时一般考虑“衬托”“反衬”“侧面烘托”“突出”等作用。
不偏题。本段主要写“我”从小勤劳能干,懂事孝顺,这是母亲潜移默化影响“我”的结果,突出了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从侧面衬托了母亲的勤劳能干,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与标题紧密相连。
4.作者将母亲放在两个不同的背景中来写,请结合文中的事例,说说是哪两个不同的背景。
“我家是佃农”的贫苦家境;中国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和“我”所经历的中国革命历程。
母亲的“勤劳” 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联系文中母亲的事例,用“通过第×段第×句的内容,我觉得母亲是一个××的人”的句式来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
【学法指导】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技法]一看人物身份。整体感知文意,了解人物的身份,是正确分析其性格特征的第一步。二看人物描写。抓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便能轻松探视人物的心灵世界,读出作品刻画人物的意图所在。三看情节发展。分析故事情节,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对人物进行多层面的分析,注意其思想、个性的多重性,这是全面了解人物形象的前提。四看特定手法。抓住细节刻画、对比突出、环境烘托、正侧面描写、欲扬先抑等特定的艺术手法,品析其作用,可以概括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五看议论抒情。议论、抒情句(段),往往揭示文章的主旨,蕴含着作者对人物所作所为的态度、情感,抓住这些句子,便找到了窥视人物形象的窗口。
四、课堂小结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母爱是最温馨的!
——杨绛
五、拓展延伸
这位伟大的母亲去世之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分送挽联:
党中央的挽联:八路公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共29张PPT)




朱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视频赏析
朱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与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
朱德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
毛泽东称赞朱德是“人民的光荣”。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原题是《母亲的回忆》,刊载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了《朱德选集》,改题目为《回忆我的母亲》。
背景简介
体裁特点: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写作原则:“三亲”原则
亲闻
亲见
亲历
文体知识——回忆录
文体知识——回忆录
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是传记的一种。
概念
可以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可以追述一个历史阶段,也可以描写一个生活侧面。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格式不一。
表现
形式
①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人物的经历和思想;
②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所写人物的经历,而且要以所写人物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③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文体
特点
读读记记


diàn
佃农

劳碌
shú
私塾

周济
宽厚

仁慈
连夜
wèi
慰勉
chuò
不辍

祖籍
sháo
韶关
任劳任怨
wéi
为富不仁
shǔ
红薯

菜籽
ǎi
和蔼
zhóu li
妯娌
和睦
shēn
豪绅
衙门
chāi
差役
hènɡ
横蛮
chēnɡ
支撑
shēnɡ
外甥
nuó
东挪西借
读读记记
zhà
榨油


认识多音字
强 强 强
qiǎnɡ
勉强
jiànɡ
倔强
qiánɡ
强大
任 任
rèn
任劳任怨
rén
姓任
济 济

同舟共济

济南
多音字
调 调
tiáo
调料
diào
调查
认识形近字
辍 啜 缀
chuò
不辍
chuò
啜泣
zhuì
点缀
碌 禄

劳碌

俸禄
籍 藉

祖籍

狼藉
豌 蜿 婉
wān
豌豆
wān
蜿蜒
wǎn
婉约
塾 熟
shú
私塾
shú
熟悉
蔼 霭
ǎi
和蔼
ǎi
雾霭
词语解释
任劳任怨
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为富不仁
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支撑门户
勉强维持家庭。
慰勉
安慰勉励。
横蛮
即蛮横,指(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不辍
不停。
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
1. 跳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用“母亲是__________的人”的句式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例如,从第四段中“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从第六段中“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
初读感知
2.讨论交流: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1)
痛悼母亲逝世,总领全文,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
(2—13)
文章的主体部分,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三部分(14—17)
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
精读品析

精读品析
1.第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点明题旨,引出下文。
总领全文,“勤劳一生”是全文叙事的线索。
精读品析
2.文中写了母亲的哪些事例?这些事例表现了她的什么品格?本文是怎样将这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出的思想品格
作者小时候
“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1895—1900年前后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没有灰心
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1919年
1924年—1927年
1937年
1943年
1908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
85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热爱劳动、眷念土地
精读品析
课文纵横交叉,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
脉络清晰有条不紊,围绕母亲“勤劳的一生”这一线索来写。
2.文中写了母亲的哪些事例?这些事例表现了她的什么品格?本文是怎样将这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精读品析
3.本文标题是《回忆我的母亲》,第5段内容是否偏离标题?请概述理由。
不偏题。
本段主要写“我”从小勤劳能干,懂事孝顺,这是母亲潜移默化影响“我”的结果,突出了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从侧面衬托了母亲的勤劳能干,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与标题紧密相连。
精读品析
4.作者将母亲放在两个不同的背景中来写,请结合文中的事例,说说是哪两个不同的背景。
两个背景
“我家是佃农”的贫苦家境;
中国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和“我”所经历的中国革命历程。
初读感知
联系文中母亲的事例,用“通过第×段第×句的内容,我觉得母亲是一个××的人”的句式来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
段落 内容 性格特点
第6段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
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聪明能干、心灵手巧
第7段
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
更穷的亲戚
善良、宽厚、仁慈
第12段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
勤苦的农妇生活
有远见、识大体
精读品析
5.母亲的“勤劳” 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课堂小结

初读感知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母爱是最温馨的!
——杨绛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这位伟大的母亲去世之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分送挽联:
党中央的挽联:
八路公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