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慢处声迟情更多”
《望海潮》与《扬州慢》
任务一 阅览资料,认识词人,了解文化。
自主阅读《三维设计》第35-36页资料,概括词的分类、大致的发展脉络以及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词的分类
按字数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风格
豪放派
婉约派
按节奏
令词:节奏较为急促
慢词:韵少调长拍缓
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
《词源》卷下说:"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曳,有大顿、小顿、大住、小住、打、掯等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
显然,由于曲调变长、字句增加、节奏放慢,与小令相比慢词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于是,这也就适宜表达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
词的流变:
1.敦煌曲子词。由民间发展而来最早词集《云谣集杂曲子》,收词三十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律上较粗糙,用语朴拙,带有明显的草创之痕。不同于后来文人词单一的特点。敦煌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望江南》(莫扳我)。
2.中唐文人词
初盛唐时,民间词已广泛传唱,文人也开始模仿创作。如相传李白作的《忆秦娥》、《菩萨蛮》二词,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虽可能不是李白所为,但艺术水平高,已相当成熟。
中唐时,文人词已渐渐成为气候,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等都有词传世。文人词比起民间词来,清丽优美,圆熟典雅。中唐以前的词传世的很少。词到了中唐开始从走向了自觉。
3.花间词人(晚唐五代)
《花间集》,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编成,共十卷,选录词人18位,凡500首,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此集崇尚雕饰、追求妩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代表词人温庭筠(《梦江南》)、韦庄(《菩萨蛮》)。
4.南唐词人
去掉花间的香艳,开始抒写人的悲欢离合。代表词人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贵族词
辞笔清丽、气度娴雅、言情缠绵。代表词人二晏(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张先、范仲淹、王安石等。
6.市民词
都市风光、羁旅情怀、坊曲欢爱。代表词人柳永。
7.婉约与豪放 柳永——苏轼
豪放 婉约
意象 大且开阔的事物, 如大江大河等 小巧而情思细腻的事物, 如风雨花鸟等
意境 气象宏大、慷慨豪迈, 意境雄浑 柔和婉转含蓄的格调
选材 抒发人生志趣,借山水景物, 感古怀今 悲欢离合、男女恋情、
酣饮醉歌、咏物记事
情感 英雄情结、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敢于抨击时政 辞藻华美,多抒情,
委婉而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张孝祥、陆游、李纲,陈与义 柳永、晏殊、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英雄气和儿女情
柳永对词的贡献:
一、创“意”
他扩大了词的题材,把词从小庭深院引入回市井都会、山程水驿,如《望海潮》、《雨霖铃》等,以其宽阔的画面,为词的创作开拓了新领域。 柳永有意识将词拉回到民间通俗的创作道路上来,用通俗化的语言表达市民大众喜欢的世俗生活情调,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即如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所谓柳词“胁骸从俗,天下咏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二、创“体”。
1.丰富了词调。两宋词坛上,柳永创用词调最多。其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大多数是新流行的曲调。而现存宋代所用词调有880多种,其中有100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占宋代全部词调八分之一。
2.大力创作慢词,共87调125首,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文人词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小令体制短小,容量有限;慢词篇幅较大,可扩充词的内容涵量,提高词的表现能力。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柳永发展慢词大体有四种方式:利用民间原有的词调; 旧曲新翻;由小令扩展为慢词,从短章铺衍为长篇; 自创新调。他还提高了词的表现技巧,以其高超的铺叙和白描手法,对后来词人创作影响深远。口语的使用,使词有了雅俗之分,丰富了词的艺术风格。
小结:柳词的影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启示,苏词一方面力求突破“柳七郎风味”而自成一家;一方面又充分吸取柳词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一代词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一脉相承。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脱胎于柳词。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慢词之祖 婉约之宗
任务二 对标贡献,品鉴慢词
根据柳永对词的贡献,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
描绘杭州的繁华富庶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借以表现杭城的政通人和,夸赞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曲折表露心迹,请求对方举荐自己。——干谒创“意”:都市风光。”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鹤林玉露》)“望海潮”,词牌名,柳永首创,以观赏杭州波澜壮阔的钱塘大潮为名,契合杭州风土人情,词牌与词的内容天衣无缝。创“体”:自创新调。 铺叙:也即“赋”,铺陈。朱熹:“赋者,铺陈其事二直言之也。”铺叙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即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 多方铺叙: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
一、课后学习提示对《望海潮》有“这首词采用铺叙的写法,以点带面,虚实相间,渲染烘托,形成一种畅达流利的气势。”的评价,请结合全词分析。
概念解析:
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一、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二、三个角度: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
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
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
三、四种技法:白描、工笔、点染、列锦(名词意象叠加)。
四、修辞+表现(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同感、设问等修辞手法。
2、衬托(正衬、以乐衬哀)、侧面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典故表现手法。
本是国画术语。在古典诗歌中,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简言之:“点”是抽象的评点(旨意),“染”是具体的描述(渲染),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例: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点染
(1)对城市的描写
抽象的评点
具体的描述
点 染
雕栏画栋
房屋密集
人口众多
风景优美
地形优越
社会太平
百姓富足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2)对西湖的描写
抽象的评点
具体的描述
点 染
重湖叠巘清嘉
自然风光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长官风雅之美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
吟赏烟霞。
→
(3)从全篇看
抽象的评点
具体的描述
染 点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城市之繁华
风景之优美
民生富足安乐
官员休闲风雅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作业:你准备在课前演讲时介绍诗词中的“点染”手法,以下诗词中哪首适合作范例
(1)柳永《雨霖铃》(2)晏殊《蝶恋花》(3)李颀《送王昌龄》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李颀《送王昌龄》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二、阅读本词,请从格律(平仄、用韵)的角度赏析本词。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平)平(仄)仄平[平]。
重湖叠巘清嘉。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押“a”韵,属洪声韵。词中
半数以上字韵腹中有“a””o”,属开口声,奠定该词明朗上扬的基调。
2.多律句,读起来音韵和谐,气脉无阻,轻快自如。
3.句式骈散相间,结合点染手法,语意上呈现分、总或总、分关系,使全词在节奏上呈现一种流宕参差之美。
小结:
《望海潮》是柳永描写市井繁华生活的代表作在历来歌咏杭州的佳篇中名冠前列。词人以大开大阔,直起直落的手笔,描写杭州的“形胜”与“繁华".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既壮观又秀美的山水城廓图。其艺术表现颇具特色:
一、层层展示,参互交错。以赋为词,善用铺叙,多层次多角度表现都市风光,层次清晰.画面明朗。
二、句式骈散交错,结合点染手法,语意上呈现分、总或总、分关系,使全词在节奏上呈现一种流宕参差之美。
三、用语生、形象、富有表现力。
四、用韵明朗和谐,气脉无阻,轻快自如。
同为慢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有何不同?请从格律、意象、意境、手法、情感五个角度分析。任务二比较阅读*
阅读品味《望海潮》《扬州慢》两首词,完成表格。
篇目 格律 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望海潮 a韵,洪声韵,开口音,明朗上扬。 多律句,音韵和谐流畅。 城内:烟柳、画桥、风帘、 翠幕、十万人家 美丽雅致 雄浑壮阔 繁华富庶 安定祥和 比喻夸张 虚实结合 视听/动静 惊叹
城外: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赞美
生活: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箫鼓烟霞、千骑高牙 艳羡
扬州慢 昔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豆蔻词工、 二十四桥 繁华热闹 虚实结合 用典、拟人 今昔对比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今日:荠麦、废池乔木、清角、 空城、二十四桥、冷月、 桥边红药 悲怆萧条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韵)。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韵)。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押ing、eng韵,庚、青韵,大雅铿锵,慷慨不平,幽韵凄冷,与序“黍离之悲”相符。
首句平仄相间,音节和谐,以“初程”平声略上扬结尾,有助于唤起想象。
以下每句都以去声领起,构成晴天霹雳似的对比,层层转折。抒发他的愤怒。
*
阅读品味《望海潮》《扬州慢》两首词,完成表格。
篇目 格律 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望海潮 a韵,洪声韵,开口音,明朗上扬。 多律句,音韵和谐流畅。 城内:烟柳、画桥、风帘、 翠幕、十万人家 美丽雅致 雄浑壮阔 繁华富庶 安定祥和 比喻夸张 虚实结合 视听/动静 惊叹
城外: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赞美
生活: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箫鼓烟霞、千骑高牙 艳羡
扬州慢 押 eng、ing韵,平仄相间,音韵和谐、去声领字,形成对比,哽咽哀婉。 昔日(想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 二十四桥 繁华热闹 虚实结合 用典、拟人 今昔对比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今日(实景):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 悲怆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