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引领下的教材回归 一轮复习课件(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概念引领下的教材回归 一轮复习课件(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0 08:4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引领 驱动 回归
以“希腊化时代”为例思考选择性必修的教学策略
什么是选择性必修

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而选择修习的课程。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各模块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在各专题下的具体内容依照时序进行表述,呈现中外历史多方面的重要内容,引领学生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等不同视角深入认识历史。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
编排新
概念多样
内容扩充
知识密集
(一)概念多样
平行概念增加
雅典民主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君主立宪制(英德)
民主共和制(美法)
贵族寡头特征
(一)概念多样
上计制、京察、大计
关键概念细化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君权VS相权
中央VS地方
选官
监察
考核
(一)概念多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文书制
(一)概念多样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行文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行文制度确立的条件。(6 分)
特点:层级分明,程序清晰。(2分)
条件:文字的统一;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的建立;邮传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推广;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任写四点4分)
(二)内容扩充
时间跨度大
涉及范围广
内涵更丰富
春秋战国
明末清初
华夏起源——五四运动之后
重思想内容
(二)内容扩充
三代
道家
儒家
(三)知识密集

7.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李约瑟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李约瑟盛赞的该著作
A.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是首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C.启发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D.被赞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时间 关键知识 考点
战国时期 扁鹊 望、闻、问、切四诊法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 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东汉晚期 华佗 创制“麻沸散”、“五禽戏”
唐朝 孙思邈 《千金方》、“药王”
(三)知识密集

18.古希腊、罗马创造的灿烂古代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你更像。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①柏拉图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推动欧洲科学知识体系的形成
②《荷马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③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创了西方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④历法改革上,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A. ①②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引领 驱动 回归
——以“希腊化时代”为例
教学中我们可依托的
方向引领
紧贴考查模式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1.基于考试内容的课标解读
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2.基于命题模式的辩证设问
2020年1月28题(3)
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
①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对乡土中国的观察中,基于“社会原因所产生的不均”,提出了“反抗线”的认识。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总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人,解决土地赋税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②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家族是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柱石”。试以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为例,指出家族聚落的中心所在,并加以实证例举,简述其所宣示的文化思想及其观念。(6分)
2.基于命题模式的辩证设问
2015年10月33题(2)
材料二 关于科举制,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
①以往流行的看法认为,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新精神。
②20世纪末叶,一些学者发现以前对科举制的看法,过于简单化。放在古代的历史上考察,它打破了社会、阶级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使平民子弟通过苦读,也有可能成为状元、榜眼、探花。仅凭这一点,都应该为它谱上一曲赞歌。
——选自李伯重《八股之外》等
(2)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4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基于命题模式的辩证设问
①亚历山大并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而只是一个精明善战的将军,事先并没有征服世界,创造新文化的野心。
②他具有一种改变世界的伟大思想,要让希腊文化成为当时已知世界的主流文化,同时,……倡导一种在当时超乎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之上的普遍的文化,打破了传统的文化界限。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双面亚历山大:
材料中对亚历山大的两种观点,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表述(同意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2.基于命题模式的辩证设问
古斯塔夫 德罗伊森,他也是第一个使用“希腊主义”这个词的人。他认为希腊化时期是为基督教时代做准备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成了一种新的文明,一种混合式的文化。
现在学者们已经不再接受民族和文化大融合这样的观点了,以克莱尔 普鲁克斯为代表,认为文化是不同的、分离的观点占据上风。她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并存的关系,彼此之间没有真正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双面希腊化:
对于“希腊化文化”,史学界也有两种观点①是一种新的文明、混合式的文化、②是没有真正的相互影响和渗透,请同学们跟着教师的引领逐一认识这两种观点。
3.基于新高考的开放性尝试
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
关注现实
关心时政
能解决问题的人
创设情境
紧贴热点
创设情境
综合性、探究性、应用性、开放性
3.基于新高考的开放性尝试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
围绕习近平主席“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观点谈谈如何构建良性的中美关系。
教学中我们可依托的
概念驱动
整合教学主线
大概念教学
大单元设计
项目化学习……
大概念教学
它或是重大历史现象本身,或是提供某个历史的解决方案,或是实现学生价值观转换的途径。
包含若干重要的知识
拥有一条明确的主线
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明确的问题
主题一致
整合便利
逻辑清晰
教学中我们可依托的
大概念顾名思义是最具重要性的历史概念,是书写某一时期历史必须要交代的主干内容。
单词:
商鞅变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希腊化
大概念以主干历史内容为载体,但又不只是这些主干内容,而是囊括了种种观点,即对这一时期历史特征的某种宏观认识。
观点:
学习聚焦
什么样的社会大变革?
哪些学派?
哪些主张?
历史作用?(影响)
变革
学派
主张
影响
基于“大概念教学”的学习聚焦细读
1.凝练关键词
希腊化时代
前提
表现
不论我们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亚历山大的成就,都可以说他的确是站在一个历史的分水岭之上的,在此之前,希腊文化虽早已开始和东方接触,但不如他之后那样普遍地渗透西亚北非各地,希腊文化不再局限在希腊城邦之间,而成为地中海地区共享的文化。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东征(前331年)
罗马征服埃及(前30年)
混合式的新文化
希腊文化影响的重要表现是希腊语的广泛使用。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希腊化城市的发展是希腊文化传播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缪斯宫(Museum)顾名思义是供奉缪斯女神的神庙,缪斯女神是一系列掌管艺术与科学的神,包括诗歌与舞蹈,也包括几何学和天文学。但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其实是一座大型研究院,在王室的资助下,供奉了许多学者。缪斯宫里有工作室、演讲室、解剖室、动物园和天文台,另外亚历山大城还兴建了大型图书馆,号称藏书50万卷。
——胡翌霖《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
混合式
混合式的新文化
但是这些新兴的希腊化城市无论其数量或是分布的范围,相对于帝国的版图,终究是非常有限的。对希腊文化影响的范围也不应估计太高。更何况各地反抗希腊人统治的斗争一直没有间断。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独立性
2.聚焦大观点
希腊化时代
产生原因
亚历山大东征
亚历山大统治
精明将军
改变世界
希腊化表现
语言、生活方式、统治阶级
希腊化城市的发展
成果(文学、几何、天文、
物理、医学)
影响有限
抗争不断
混合
文化
独立文化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
《选必3》P61
学习聚焦
3.贯穿大单元
1、结合课本第一段及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掌握蒙古三次西征的经过及结果(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
2、蒙古西征推动东西方交流的表现(不同文化的交锋);
3、蒙古西征引发较大规模民族迁徙的表现(战争为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契机);
4、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战争对于文化影响的两面性)。
教学中我们可依托的
教材回归
深挖教学资源
教材不仅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更是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和学科水平,它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
——余文森《正确认识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紧乘课改东风
抓住教材红利
1.教学内容的回归
地域 ①精明将军 ②改变世界 影响
1、亚历山大东征涉及的地域范围?
2、你同意哪种观点,支撑你观点的教材史实是什么?
3、亚历山大东征及其统治给当地文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材梳理
1.教学内容的回归
温故知新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开始了著名的东征。次年在叙利亚北部的伊苏斯打败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之后又挥军南下,征服了埃及。公元前331年,他再度北上,在高加美拉大败大流士,夺得波斯都城巴比伦和苏萨……他继续挥军东进,一直到达印度河流域,直到他的军队耗尽力气不肯再前进为止。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1.教学内容的回归
温故知新
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单元导语
印欧人的迁移
亚欧游牧部落迁徙
阿拉伯帝国扩张
2.规范表述的回归
材料二 19世纪20世纪之交,垄断组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普遍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生活的基础。在资本逐利性的驱动下,垄断资本家采用各种方法排挤、打压其他企业。垄断资本是酿成各种战争的根源,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必然导致它们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但垄断组织是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又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指出19世纪20世纪之交垄断组织出现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对20世纪初人类社会的主要影响。(6分)
影响: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使国际关系更加紧张,成为战争的重要根源。(3分)
技术日益复杂,投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1分)生产进一步集中。(1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分)
2.规范表述的回归
地域 ①精明将军 ②改变世界 影响
破坏、打断
渗透、融合
主观
客观
3.史料情境的回归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要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
马其顿的兴起及亚历山大远征对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图片展现了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作战的情景,他骑在马上,带头攻击敌人。
造成西亚、北非等地文化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选必3》P61
课前导入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以“希腊化时代”为例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开始了著名的东征。次年在叙利亚北部的伊苏斯打败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之后又挥军南下,征服了埃及。公元前331年,他再度北上,在高加美拉大败大流士,夺得波斯都城巴比伦和苏萨……他继续挥军东进,一直到达印度河流域,直到他的军队耗尽力气不肯再前进为止。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伊苏斯
高加美拉
印度河
埃 及
巴比伦
《纲要》(下)P10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
“双面” 亚历山大
②他具有一种改变世界的伟大思想,要让希腊文化成为当时已知世界的主流文化,同时,……倡导一种在当时超乎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之上的普遍的文化,打破了传统的文化界限。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①亚历山大并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而只是一个精明善战的将军,事先并没有征服世界,创造新文化的野心。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材料中对亚历山大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表述(同意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借鉴选考卷28题第3问
“双面” 亚历山大
地域 ①精明将军 ②改变世界 影响
希腊(马其顿)
西亚(波斯)
中亚(印度)
北非(埃及)
底比斯夷为平地
居民被卖为奴
推罗被攻陷
波斯波利斯被劫掠
屠杀或强制迁移
笼络人心
自称法老之子
正统继承人自居
服装、制度、官员、礼仪、通婚
破坏、打断
渗透、融合
主观
客观
《选必3》P61
、P62第1段
不论我们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亚历山大的成就,都可以说他的确是站在一个历史的分水岭之上的,在此之前,希腊文化虽早已开始和东方接触,但不如他之后那样普遍地渗透西亚北非各地,希腊文化不再局限在希腊城邦之间,而成为地中海地区共享的文化。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东征(前331年)
罗马征服埃及(前30年)
《选必3》P62
公元前275年左右的希腊化世界
“双面” 希腊化——希腊化时代的表现
古斯塔夫·德罗伊森,他也是第一个使用“希腊主义”这个词的人。他认为希腊化时期是为基督教时代做准备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成了一种新的文明,一种混合式的文化。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现在学者们已经不再接受民族和文化大融合这样的观点了,以克莱尔· 普鲁克斯为代表,认为文化是不同的、分离的观点占据上风。她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并存的关系,彼此之间没有真正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混合式的新文化
希腊文化影响的重要表现是希腊语的广泛使用。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语言
希腊语
统治阶级
生活方式
希腊人、马其顿人
上层人士(被征服地区)
保持
模仿
托密勒埃及的统治者是马其顿人,他们为赢得埃及人支持,有意戴上了传统的法老王冠。
混合式
《选必3》P62第3段
《选必3》P62左下图
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
混合式的新文化
希腊化城市的发展是希腊文化传播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选必3》P62
公元前275年左右的希腊化世界
混合式的新文化
九位缪斯女神(公元2世纪的罗马石棺)
缪斯宫(Museum)顾名思义是供奉缪斯女神的神庙,缪斯女神是一系列掌管艺术与科学的神,包括诗歌与舞蹈,也包括几何学和天文学。但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其实是一座大型研究院,在王室的资助下,供奉了许多学者。缪斯宫里有工作室、演讲室、解剖室、动物园和天文台,另外亚历山大城还兴建了大型图书馆,号称藏书50万卷。
——胡翌霖
《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
领域 成果
文学
数学
物理
天文
医学
整理研究《荷马史诗》
古希腊悲剧、史学、地理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定理(杠杆)
埃拉托斯提尼利
计算地球周长
解剖尸体
研究神经、消化系统
《选必3》P63第1段
未融合的独立文化
但是这些新兴的希腊化城市无论其数量或是分布的范围,相对于帝国的版图,终究是非常有限的。对希腊文化影响的范围也不应估计太高。更何况各地反抗希腊人统治的斗争一直没有间断。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
从教材寻找希腊化文化相对于帝国版图影响有限的理由;并举例证明反抗希腊人统治的斗争一直没有间断。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者,埃及人是被统治者,是异族。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
《选必3》P63第2段
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然如过去一样,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选必3》P63
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学思之窗
《选必3》P61
学习聚焦
希腊化时代
产生原因
亚历山大东征
亚历山大统治
精明将军
改变世界
希腊化表现
语言、生活方式、统治阶级
希腊化城市的发展
成果(文学、几何、天文、
物理、医学)
影响有限
抗争不断
混合
文化
独立文化
小结
“双面” 战争
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单元导语
印欧人的迁移
亚欧游牧部落迁徙
阿拉伯帝国扩张
《选必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选必3》P60
单元导语
“双面” 战争
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使人们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给人类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
——单元导语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
围绕习近平主席“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观点谈谈如何构建良性的中美关系。
《选必3》P60
单元导语
开放性命题尝试

“希腊化时代”
(产生原因、表现)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
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给人类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主编+教材
1、基于表述的教材落实;
2、基于考试的教材挖掘;
1、熟悉浙江卷考试模式
2、适应新高考考试方向
3、紧扣新课标育人目标
概念
驱动
史料情境
教材回归
方向引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