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形成与发展
选考复习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
认识自秦起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
材料二 上世纪50年代初,埃及福斯塔特古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瓷器残片,其中来自中国的陶片约12000片,时间从唐朝绵延到清朝。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埃及政府邀请了日本热爱中国古陶瓷的专家,一起联合考古研究。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何埃及政府当时没有邀请中国参与考古,而邀请了日本的专家一起联合考古研究?(4分)
(4)原因:因为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忙于国内建设;当时世界两大阵营对峙,中国被西方国家封锁。而此时日本经济已经复苏,又是汉文化圈的国家,对中国古瓷器非常重视。(4分)
1950年代初
瞻前 顾后
左顾
右盼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有学者称之为“天下共主地方自治制度”。有哪些史实可以证明?
商朝的内外服制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1夏商形势图
内服
外服
外服
外服
外服
外服
根据图注标出商朝“内服”的大致范围。
外服是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上P6)
注:多为异姓国。
商朝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官吏
材料:“封邦建国”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但是为了稳定大局,也分封一些异姓贵族……姬姓诸侯国的封国沿着殷周交通路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农业生产区相吻合。异姓诸侯国的封地集中在边远地区,控制着东、北、南三方的戎狄蛮夷部落。周朝也分封了一些旁系姬姓贵族到较远地区,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
——樊树志《国史概要》
(1)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些 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商朝相比有何优势?
(2)指出西周如此设置封国的目的。
同姓封国在分布上有何特点?
上P6西周
请你在右图中圈画出“西南夷”“直道”“驰道”“五尺道”“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空间信息。
郡县制有哪些内容?为什么说郡县制的的实行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秦中央的政令能畅达南海郡,有哪些有利条件?
请你在“咸阳”附近直接标示秦朝中央的主要制度。
1-9秦郡分布示意图
都江堰
灵渠
五尺道
直道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文书制度
郡县制
郑国渠
请你将以下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按朝代排序。
并说明其演变趋势。
①
②
③
④
材料 汉初,开国皇帝刘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封国并行的行政体制,制定了一系列对封国控放适度的政策,使封国在维护国家政权、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中发挥了屏藩枝辅的作用。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景、武及后世诸帝不断削弱封国。强大郡县,使汉初郡国并行制演变为单一的郡县制,汉政权因此失去了地方藩护力量。因而,导致了王氏外戚篡权。
——摘编自汤其领《西汉郡国并行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西汉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6分)
(2+4)
变化:由郡国并行制演化为单一的郡县制;
影响:消除割据隐患,强化中央集权;
使中央失去地方藩护,导致外戚篡权。
根据与浙江有关的地图信息,按朝代排序。
①
②
③
④
两
浙
路
行省制的意义(上P57+一P6)
(总):地方行政大变革、省制开端
(分):民族方面
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少数民族政、经、文发展;
边疆与内地一体化;
(总):行政效率、中央集权
材料一 从元代开始,行政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统治格局。如河南行省,从东到西跨越将近2000里,从今连云港,沿陇海铁路线,一直到潼关,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均由其管辖。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材料二 明初沿用元制,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行省制度,将地方权力一分为三,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这些政区习惯上仍称为“省”。其管辖范围除陕西、四川、云南外,一般比原行中书省要小一些。将行省分为三使司,是一种预防省级官员形成地方割据的分权策略,然而,这一新制度实际加强了省一级的行政能力。由于明代增加省的数量削弱了政府跨区域协调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又增设了巡抚和总督,来应付需要跨省协力解决的突发问题。
——摘编自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
元、明地方行政示意图(局部)
上P79清疆域的奠定
武昌起义时的“铁血十八星旗”
县一级最为稳定。
地方最高一级的变化最大。
监察区变行政区(汉:州刺史;唐朝的道;宋代的路)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的变化趋势(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