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一、二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寒假期间,八年(1)班小明前往广州鸦片战争纪念馆参观。他想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下列展厅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是( )
A.一厅一层——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世界
B.一厅二层——战前冲突与广东防御
C.二厅一层——从封锁珠江口到强占香港岛
D.二厅二层——签订广州《停战协定》
2. 图二所示为 1840-1853 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情况,其中数值的波动最有可能和图一相关的是( )
图一 图二
A.① B. ② C. ③ D.④
3.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记载:“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太平天国由喜剧变成悲剧的转折点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4. 洋务运动创举之一是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在容闳主持下,从1872年到1875年,先后有120名幼童被派赴美留学。原定以15年为期,学成回国。但顽固派担心幼童将成为“美化”之人,“不复卑恭之大清顺民矣”,因而出死力以阻挠。由是于1881年全数撤回。从上述材料中不能看出的是( )
A.洋务派发展留学教育 B.洋务派主张学习美国
C.顽固派思想较为保守 D.留学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6. 甲午战前,李鸿章曾表达过自己的忧虑:“日本蕞尔小邦,犹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北洋海军作战英勇无畏 B.清政府财政余额不足
C.李鸿章等军事指挥不当 D.日本大力发展海军军备
7. 在《中华帝国的衰落》一书中,这样描述某次战争: 被文明与中国迥异的欧洲国家打败已经够糟的了,但眼见昔日模仿中国的“倭寇”击败大清帝国,无疑重重地打击了这个国家的自尊。这次战争( )
①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②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掀起了列强瓜分的狂潮 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清末举人裘廷梁曾对《时务报》读者进行估计:“以无锡言之,能阅《时务报》者,士约二百分之九,商约四五千分之一,农工绝焉。” 裘廷梁的话表明( )
A.《时务报》发行量较少 B.《时务报》缺乏群众基础
C.顽固派阻挠变法推行 D.清政府禁止发行报刊
10.某条约签订后,朝廷“永禁军民人等入仇视诸国各会,违者问死。”该条约可能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2大题,共30分。)
11.(14分)千年大变局,革新求生存。初三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时,做了三张书摘。阅读书摘,回答问题。
z
(1)结合相关史实,证明书摘一中所说的“严格苛细的限制”。(2分)
(2)书摘二中“弥漫的销烟”是指哪次战争 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3)书摘三中“不彻底的西学”指什么事件?并谈谈该事件的“不彻底性”。(6分)
(4)结合三张书摘,指出清政府对西方的态度的变化。(2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1839-1901年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2 年 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魏源完成《海国图志》
1851 年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
1856年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侵华战争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创立
1864 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77年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5年 签订《中法新约》,中法战争结束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895 年 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1898年 戊戌变法
1899 年 义和团运动爆发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 签订《辛丑条约》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改变的不平等条约。(2 分)
(2)根据表格内容,再补充一个大事 年 。(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之间的关系。(4分)
(4)选择材料中至少2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D B D C B A D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2大题,共30分。)
11.
(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开放广州十三行。(2分)
(2)第一次鸦片战争;(2分)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2分)
(3)洋务运动;(2分)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器物,并未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所以具有不彻底性。(4分)
(4)清政府由蔑视西方到学习(2分)
12.
(1)《南京条约》(2 分)
(2)示例: 1840 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4 分)
(3)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等有识之士为挽救国家发起了戊戌变法。(4分)
(4)示例:
观点:在外国侵略下,清政府逐渐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论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并严禁中国人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组织,清政府完全沦为了洋人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