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范训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1.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须有国务员副署;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这体现了
( )。
A.总统制原则 B.君主立宪原则
C.立法独立原则 D.权力之间的制衡原则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立法权、行政权、审判权实行分立原则,而且三权之间彼此制衡。
答案 D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下列内容中,能够体现中华民国国家性质的是
( )。
①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③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④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作为组合型选择题,可用筛选法解答。国家性质即国体,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而本题的③属于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的范畴,可排除,故选A。
答案 A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主张
C.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 题干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实质上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
答案 C
4.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前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中华民国的政体形式作出了重大改动,由最初预想的总统制转变为责任内阁制。进行这一改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革命党人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不足
B.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C.清政府的阻挠
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是体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共和制。
答案 D
5.为稳定局势,革命党人决定筹建临时政府,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该文献主要借鉴哪国宪法精神
(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解析 根据美国宪法中的有关精神,该大纲决定设“临时大总统”“参议院”“行政各部”等组织机构,尤其是总统制的要旨,体现得更明显。
答案 A
6.1911年10月11日,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在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军占领”的消息后,惊喜万分。随后, 他先后前往华盛顿、伦敦、巴黎,会晤美、英、法等国政要,力图从外交方面寻求得到各国政府对国内反清革命的支持,但却受到冷遇。列强采取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他们
( )。
A.与清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B.防止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对中国革命的形势认识不清
D.害怕中国革命在国际上产生不良的影响
解析 列强对华态度的基本出发点在于维护在华的侵略权益,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不符合列强在华的利益。
答案 B
7.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912”“变局”和“创举”等关键信息。A项不符合1912年的时间限定,可排除;B项符合“变局”二字,但不符合“创举”二字,因为在此之前已有多个封建政权先后被推翻,B项也可排除;D项是法律文件,与“变局”不符,又可排除D项。C项完全符合题干信息。
答案 C
8.“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下列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 )。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直接目的在于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解析 《临时约法》主要是对临时大总统的制约,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然后体现资产阶级的意志,是分权制衡原则的体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A、B、C三项是正确的。D项需结合《临时约法》制定的背景作出判断——《临时约法》制定时,清政府已经结束其统治。
答案 D
9.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防止和限制袁世凯独裁而于1912年3月颁布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其内容中可知,《临时约法》强调三权分立的原则,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精神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因而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作用,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的一百年前,这片国土上曾上演怎样的悲喜往事?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宪法《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宪法规定君主的政治权力和臣民的权利义务。中国有了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新闻法《大清报律》,封建帝国的民众开始享有一定的言论自由,千年冰封开裂了。
——《1908帝国往事》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8分)
(2)材料二所示文献中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或主张?其在中国宪政史上的地位如何?(6分)
解析 第(1)问,要注意《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于1908年,然后依据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其颁布的背景、目的加以理解、分析,得出结论。关于其进步意义,注意材料一中“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宪法规定君主的政治权力和臣民的权利义务”一句,据此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临时约法》的内容概括、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实际考查的是对《临时约法》的评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即可。
答案 (1)背景:西方列强侵略加剧,革命党人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目的: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意义: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宪法,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宪法规定君主的政治权力和臣民的权利义务。
(2)民主原则: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