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配合物与超分子巩固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BF3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BF4、NaB(OH)4、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2的电子式: B. BF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C. NaBF4和NaB(OH)4均含有配位键 D. Na2CO3溶液为强电解质
2.下列有关超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分子是如蛋白质一样的大分子
B.超分子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得到的高分子
C.超分子是由高分子通过非化学键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D.超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3.许多过渡金属离子能形成种类繁多的配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1mol[Co(NH3)5Cl]Cl2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3molAgCl
B.[Co(NH3)5Cl]Cl2中的Co2+提供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配体是NH3分子和Cl原子
C.K4[Fe(CN)6]、Fe(CO)5、[Ag(NH3)2]OH、Cu2(OH)2SO4、KAl(SO4)2·12H2O都是配合物
D.可简写为[Cu(en)2]2+,由结构式可知Cu2+配位数为4
4.有关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有6个
B.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2
D.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
5.自然界中含硼的钠盐是一种天然矿藏,它的结构单元是由2个和2个缩合而成的双六元环,因此写作,其结构如图所示,它的阴离子可形成链状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态硼原子核外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B.中B原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该盐的阴离子通过氢键相互缔合形成链状结构
D.已知为一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6.检验Ni2+的反应原理如下:
2 +Ni2+ +2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是7:1
B.乙中Ni2+的配位数是4
C.乙分子内存在氢键
D.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N>C>H
7.向含HCN的废水中加入铁粉和K2CO3可制备K4[Fe(CN)6],反应如下:6HCN+Fe+2K2CO3=K4[Fe(CN)6]+H2↑+2CO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依据反应可知:Ka(HCN)>Ka1(H2CO3)
B.HCN的结构式是H—C≡N
C.反应中每1molFe转移2mol电子
D.[Fe(CN)6]4-中Fe2+的配位数是6
8.科学家近期合成了一种配合物,该物质可以在温和条件下活化H2,将N3-转化为NH,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物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
B.NH2-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
C.电负性大小:N>C>Fe
D.键角:NH>NH3
9.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生成物K2S的晶体结构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产物中有两种非极性分子
B.1molCO2和1molN2含有的π键数目之比为1:1
C.K2S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4和8
D.若K2S晶体的晶胞边长为an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g·cm-3
10.配位化合物广泛的应用于物质分离、定量测定、医药、催化等方面。利用氧化法可制备某些配位化合物。如2CoCl2+2NH4Cl+8NH3+H2O2=2[Co(NH3)5Cl]Cl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Co(NH3)5Cl]Cl2含有σ键的数目为15NA
B.含1 mol [Ti(NH3)5Cl]Cl2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2mol白色沉淀
C.[Co(NH3)5Cl]2+中存在配位键、共价键和离子键
D.氧化剂H2O2是非极性分子
11.血红蛋白结合后的结构如图所示,与周围的6个原子均以配位键结合。也可与血红蛋白配位,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约为的230~270倍。二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反应可表示为:① ;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形成配位键时提供空轨道
B.电负性:,故中与配位的是O
C.由题意可得结论:相同温度下,
D.中毒患者进入高压氧舱治疗,平衡①、②移动的方向相反
12.联氨(N2H4)可用于处理水中的溶解氧,其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共价键只有键
B.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
C.②中反应产物是而不是,说明相对较稳定
D.③中发生反应:
13.配合物Na2[Fe(CN)5(NO)]可用于离子检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配合物中存在离子键、配位键、极性键
B.配离子为[Fe(CN)5(NO)]2-,中心离子为Fe3+,配位数为6
C.1 mol配合物中σ键数目为10NA
D.该配合物为离子化合物,1 mol该配合物含有阴、阳离子的总数为3NA
14.和的电荷与半径之比相近,导致两元素性质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都能在水中与氨形成配合物
B.和的熔点都比的低
C.和均可表现出弱酸性
D.和的氢化物都不能在酸中稳定存在
15.已知:铜离子的配位数通常为4,和均为深蓝色。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制备铜的配合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中得到配合物,其配体为
B.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原因是的颜色所致
C.由实验可知,的配位能力比弱
D.加热c中溶液有可能得到蓝色浑浊液
16.下列关于超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超分子就是高分子 B.超分子都是无限伸展的
C.形成超分子的微粒都是分子 D.超分子具有分子识别和自组装的特征
17.已知 AgF 固体为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某白色固体 X 可能由①NH4F、②AlCl3、③KCl、④AgNO3、⑤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此固体投入水中得强碱性澄清溶液,若向溶液中加稀硝酸至过量,最终有白色沉淀Y 生成,过滤,得滤液Z。对原固体X 的判断错误的是
A.白色固体X 至少存在①④⑤,无法确定是否有②
B.向溶液中加稀硝酸至过量过程中,有可能观察到白色沉淀先增加后减少
C.取滤液Z,再加入足量 NH4F 溶液和氨水,未见白色沉淀,则X 中不存在②
D.可用洁净的细铁丝沾取白色固体X 做焰色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颜色,判断③ 是否存在
18.配合物[Cu(NH3)4](OH)2的中心离子、配体、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分别为
A.Cu2+、OH-、2+、2 B.Cu+、NH3、1+、4
C.Cu2+、NH3、2+、4 D.Cu2+、NH3、2+、2
二、填空题
19.镍的氨合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填字母)。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E.键 F.键
20.过渡金属元素铬是不锈钢的重要成分,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三价铬离子能形成多种配位化合物。中提供电子对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_______,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
(2)中配体分子、以及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相应的键角如下图所示。
中P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的键角小于的,分析原因_______。
21.峨眉金顶摄身崖又称舍身崖,因常现佛光而得名。“佛光”因摄入身之影像于其中,遂称“摄身光”,为峨眉胜景之一。摄生崖下土壤中富含磷矿,所以在无月的黑夜可见到崖下荧光无数。
(1)“荧光”主要成分是 PH3(膦),其结构式为 __________ ,下列有关 PH3 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
a.PH3 分子是极性分子
b.PH3 分子稳定性低于 NH3 分子,因为 N-H 键键能高
c.一个 PH3 分子中,P 原子核外有一对孤电子对
d.PH3 沸点低于 NH3 沸点,因为 P-H 键键能低
(2)PH3 的沸点比 NH3______填“高”或“低”) NH3 的水溶液碱性_____PH3 的水溶液碱性(填“大于”或“小于”);氯化鏻(PH4C1)与碱反应生成膦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PH3 是一种还原剂,其还原能力比 NH3 强,通常情况下能从Cu2+、Ag+、Hg2+等盐溶液中还原出金属, 而本身被氧化为最高氧化态。PH3 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4)“荧光”产生的原理是Ca3P2 在潮湿的空气中剧烈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PH3 有毒,白磷工厂常用 Cu2+、Pd2+液相脱除 PH3:PH3+2O2H3PO4,其他条件相同时, 溶解在溶液中O2 的体积分数与 PH3 的净化效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可知,富氧有利于______(选填“延长”或“缩短”)催化作用的持续时间。
②随着反应进行,PH3 的净化效率急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__ 。
三、实验题
22.某兴小趣组利用Cl-取代[Co(NH3)6]3+离子中NH3的方法,制备配合物X:[Co(NH3)5Cl]Cl2的实验过程如下:
CoCl2 [Co(NH3)5Cl]Cl2晶体 产品
已知:
a.配合物X能溶于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Co(OH)2是不溶于水的沉淀
c.H2O2参与反应时,明显放热。当温度高于40℃时,H2O2开始分解。
(1)制备配合物X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
_______CoCl2+_______H2O2+_______NH3+_______=_______[Co(NH3)5Cl]Cl2+_______
(2)“1)NH4Cl-NH3·H2O”时,如果不加NH4Cl固体,对制备过程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
(3)加H2O2时应选择_______(填序号)。
A.冷水浴 B.温水浴(≈60℃) C.沸水浴 D.酒精灯直接加热
(4)本实验条件下,下列物质均可将Co(II)氧化为Co(III)。其中可替代“2)H2O2”的是_______。
A.O2 B.KMnO4溶液 C.Cl2 D.HNO3
(5)Co的此类配合物离子较稳定,但加碱再煮沸可促进其内界解离,如:[Co(NH3)5Cl]2+Co3++5NH3+Cl-。某实验小组用以下思路验证实验所制备的配合物的组成:取一定量X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煮沸,将生成的NH3通入20mL0.5mol/L的稀硫酸(过量)中,再用0.2000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剩余H2SO4。
已知:样品中Co元素均为+3价,查询资料知Co3+的配位数为6,若滴定过程平均消耗NaOH标准溶液20.00mL,则样品中含有NH3的物质的量n(NH3)=_______;取上述溶液加入过量HNO3酸化后,用AgNO3溶液滴定测得n(C1-)=0.012mol,则用配位化合物的形式表示该样品的组成为_______。若NH3未完全从样品溶液中蒸出,则测定的配合物内界中Cl-的个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A错误;
B.BF3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3,B原子采用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B错误;
C.NaBF4和NaB(OH)4含有B与F、OH的配位键,C正确;
D.Na2CO3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更不是强电解质,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超分子不同于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也不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得到的高分子,超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综上所述,故选D。
3.D
【详解】A.[Co(NH3)5Cl]Cl2中有2个Cl-为外界,所以1mol[Co(NH3)5Cl]Cl2可以电离出2mol氯离子,与足量AgNO3反应生成2molAgCl,A错误;
B.[Co(NH3)5Cl]Cl2中的Co2+提供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配体是NH3分子、Cl-,不是氯原子,B错误;
C.Cu2(OH)2SO4中只含离子键和共价键,没有配位键,不是配合物,C错误;
D.据图可知该物质中有4个N原子与Cu2+形成配位键,所以Cu2+配位数为4,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D
【详解】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有6个,所以钠离子的配位数是6,故A正确;在CaF2晶体中,Ca2+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晶胞中含有Ca2+的个数为8×+6×=4,故B正确;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每两个碳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则每个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平均为4×=2,所以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数之比为1∶2,故C正确;气态团簇分子不同于晶胞,气态团簇分子中含有4个E原子,4个F原子,则分子式为E4F4或F4E4,故D错误。
5.A
【详解】A.硼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分别占据1s、2s、2p轨道,因此有3种空间运动状态,A错误;
B.硼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与氧原子共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因此H3BO3中B原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正确;
C.根据题述,可推知阴离子彼此间以氢键相互缔合形成链状结构,C正确;
D.硼酸为一元弱酸,并非本身能电离出H+,而是硼原子与水电离出的OH-中的O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故电离方程式为H3PO3+H2O[ B(OH)4]-+H+,D正确;.
故选A。
6.A
【详解】A.甲中σ键数目为15,π键数目为2,则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是15:1,A错误;
B.乙的分子中,1个Ni2+与4个N原子形成配位键,所以配位数是4,B正确;
C.由图中可以看出,乙分子内含有2个O…H—O氢键,C正确;
D.H、C、N、O的非金属性大小关系为O>N>C> H,则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N>C> H,D正确;
故选A。
7.A
【详解】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有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无法判断氢氰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和酸的电离常数的大小,故A错误;
B.氢氰酸分子中含有碳氮三键,结构式为H—C≡N,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1mol铁参与反应,反应转移2mol电子,故C正确;
D.[Fe(CN)6]4-中中心离子为Fe2+,氢氰酸根离子为配位体,配位数为6,故D正确;
故选A。
8.D
【详解】A.产物N连接4根键,为杂化,A正确;
B.与H2O互为等电子体,价层电子对数为4,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B正确;
C.一般而言,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小于1.8,非金属元素电负性大于1.8,C、N属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Fe为金属元素,电负性最小,即得N>C>Fe,C正确;
D.与H2O互为等电子体,均存在两对电子对,键角相同,键角:H2O故选D。
9.C
【详解】A.反应产物N2、CO2中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均为非极性分子,选项A正确;
B.CO2、N2的结构式分别为O=C=O、NN ,双键、三键中有1个σ键,其余为键,则1mol 和1mol 含有的键数目之比为1:1,选项B正确;
C.由图示可知, 晶体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8和4,选项C错误;
D.若晶体的晶胞边长为anm,根据均摊法,晶胞中含有K+、S2-的数目分别为8、84,则该晶体的密度为=g·cm-3,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0.B
【详解】A.[Co(NH3)5Cl]2+中Cl-和5个NH3与Co3+之间形成6个配位键,为σ键,每个氨气分子中每个氢原子和氮原子之间形成一个σ键,共6+5×3=21个,所以1mol [Co(NH3)5Cl] Cl2 中含σ键数目为21NA,选项A错误;
B.1 mol [Ti(NH3)5Cl]Cl2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1 mol[Ti (NH3)5Cl]2+和2 mol Cl-,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2mol白色沉淀,选项B正确;
C.[Co(NH3)5Cl]2+中氨气分子内存在N-H共价键,Co3+与氨分子之间形成配位键,不存在离子键,选项C错误;
D.H2O2分子不是直线形的,两个氢原子在犹如半展开的书的两页上,氧原子则在书的夹缝上,如,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1.B
【详解】A.存在空轨道,形成配位键时提供空轨道,A正确;
B.电负性:,O在成键时不易给出孤电子对,故中与配位的是C,B错误;
C.也可与血红蛋白配位,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约为的230~270倍,可知反应②正向进行程度比①大,故相同温度下,,C正确;
D.中毒患者进入高压氧舱治疗,氧气浓度增大,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Hb浓度减小,反应②平衡逆向移动,二者平衡移动的方向相反,D正确;
故选B。
12.A
【详解】A.N2H4分子的共价键有N-H之间的键和N-N之间的,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N2H4能够被CuO氧化生成N2,即N2H4具有还原性,而O2的氧化性强于CuO,故N2H4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被O2氧化,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②中反应物NH3 H2O是足量的,但是反应产物是而不是,说明相对较稳定,C正确;
D.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知,③中发生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A。
13.C
【详解】A.配合物Na2[Fe(CN)5(NO)]是离子化合物,Na+与[Fe(CN)5(NO)]-以离子键结合;在络离子[Fe(CN)5(NO)]-中配位体与中心Fe3+之间以配位键结合,在配位体CN-及NO中存在极性键,故该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配位键、极性键,A正确;
B.配离子为[Fe(CN)5(NO)]2-,中心离子为Fe3+,配位体有5个CN-和1个NO,故其配位数为6,B正确;
C.共价单键都是σ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2个是π键;在该配位化合物中,配位体与中心Fe3+形成6个配位键;在配位体CN-中存在一个σ键,在NO中存在一个σ键,故1 mol配合物中σ键物质的量是(6+1×5+1)mol=12 mol,故含有的σ键数目为12NA,C错误;
D.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易电离,完全电离成2个Na+和1个[Fe(CN)5(NO)]-,所以1mol配合物完全电离成2 mol Na+和1 mol [Fe(CN)5(NO)]-,电离共得到3NA的离子,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4.A
【详解】A.半径小,不能容纳6个氮原子和它配位,则不能在水中与氨形成配合物,A项错误;
B.和属于分子晶体,而属于离子晶体,则和的熔点都比的低,B项正确;
C.和均为两性氢氧化物,则均可表现出弱酸性,C项正确;
D.和的氢化物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氢气,则都不能在酸中稳定存在,D项正确;
答案选A。
15.C
【详解】A.和均为深蓝色,b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得到配合物,由化学式可知,其配体为,A正确;
B.水分子中氧原子可以提供孤电子对,能和铜离子形成配离子,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原因是的颜色所致,B正确;
C.由实验ac可知,的配位能力比强,C错误;
D.加热c中溶液会促进一水合氨向电离的方向进行,使得一水合氨浓度减小,导致转化为氢氧化铜沉淀,故有可能得到蓝色浑浊液,D正确;
故选C。
16.D
【详解】A.超分子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有的是高分子,有的不是,故A错误;
B.超分子这种分子聚集体有的是无限伸展的,有的的是有限的,故B错误;
C.形成超分子的微粒也包括离子,故C错误;
D.超分子的特征是分子识别和自组装,故D正确。
答案选D。
17.C
【分析】
白色固体投入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证明固体都溶于水,溶液为强碱性,即一定含有⑤NaOH,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有沉淀,那么只能是 AgCl 沉淀,因此一定含有④AgNO3,②③至少存 在一种,④AgNO3和①NH4F、⑤NaOH 生成银氨溶液,一定含有①④⑤,对于②AlCl3,6F- + Al3+ = ,也可能生成,都是可溶于水的,因此可能存在②AlCl3,③KCl 也可能存在,即一定存在①④⑤,可能存在②或③或②③,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白色固体X 至少存在①④⑤,无法确定是否有②,故A 正确;
B.固体投入水中得澄清溶液,溶液中一定有 Ag(NH3)2 +,可能存在 ,加入硝酸,生成 AgCl 和 Al(OH)3 沉淀,稀硝酸过量,Al(OH)3沉淀溶解,故B 正确 ;
C.若存在氯化铝,滤液Z中可能有Al3+,6F- + Al3+ = ,和氨水不能产生白色沉淀,故C错误 ;
D..检验钾元素,可用洁净的细铁丝沾取白色固体X 做焰色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颜色,判断③ 是否存在,故D正确;
故选C。
18.C
【详解】配合物[Cu(NH3)4](OH)2的中心离子是Cu2+,4个氨分子和Cu2+形成配位键,配体是NH3,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为+2,配位数为4,故选C。
19.BCE
【详解】[Ni(NH3)6]2+中Ni2+与配体NH3中N原子间形成配位键,配体NH3分子中N与H之间形成N—H共价键,单键和配位键都是σ键,即[Ni(NH3)6]2+中存在的化学键有共价键、配位键、σ键;答案选BCE。
20.(1) 6
(2) 含有1个孤电子对,而含有2个孤电子对,中的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大
【详解】(1)中N、O、Cl原子具有孤电子对,能够提供电子对形成配位键,形成的配体分别是3个、2个、1个,故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6。
(2)分子中P原子与H原子形成3个键,P原子还有1个孤电子对,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因此中P的杂化类型是。分子中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含有1个孤电子对,而含有2个孤电子对,中的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大,因此的键角小于。
21. cd 低 大于 PH4++OH-=PH3↑+H2O 4CuSO4+PH3+4H2O=4Cu↓+H3PO4+4H2SO4 Ca3P2+6H2O=3Ca(OH)2+2PH3↑ 延长 生成的磷酸能和金属阳离子Cu2+、Pd2+反应,使催化效率降低
【分析】(1)PH3分子中P原子和每个H原子形成1个共价键,且P原子最外层还有一个孤电子对;
a.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为极性分子;
b.存在的化学键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c.一个PH3分子中,P原子最外层有一对孤电子对;
d.含有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较高;
(2)因为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反常;因为氮的非金属性比磷的非金属性强,氮的电负性比磷的电负性强,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一水合氨中的氮原子更容易吸引水中的氢离子而电离产生氢氧根使溶液碱性更强;氯化鏻(PH4C1)与碱反应生成膦的反应原理类似氯化铵与碱的反应;
(3)根据题意提示,PH3是一种还原剂, 可将Cu2+盐溶液还原生成金属铜,而本身被氧化为最高氧化态H3PO4,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4)Ca3P2在潮湿的空气中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PH3;
(5)①根据图知,氧气溶解分数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②生成的磷酸能和金属阳离子反应。
【详解】(1)PH3分子中P原子通过3个共价键与3个H原子相结合,其结构式为;
a.PH3分子是三角锥型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为极性分子,故a正确;
b.P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N,形成磷氢键键能小于氮氢键键能,所以PH3分子稳定性低于 NH3分子,故b正确;
c.一个 PH3分子中,P原子核外最外层有一对孤电子对,故c错误;
d.因为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PH3 沸点低于NH3沸点,与键能无关,故d错误;
答案为:;cd;
(2)因为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PH3 沸点低于 NH3沸点;因为氮的非金属性比磷的非金属性强,氮的电负性比磷的电负性强,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一水合氨中的氮原子更容易吸引水中的氢离子而电离产生氢氧根使溶液碱性更强,所以NH3 的水溶液碱性大于PH3的水溶液碱性;氯化鏻(PH4C1)与碱反应生成膦的反应原理类似氯化铵与碱的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PH4++OH-=PH3↑+H2O;
综上所述,故答案为:低;大于;PH4++OH-=PH3↑+H2O;
(3)根据题意提示,PH3是一种还原剂, 可将Cu2+盐溶液还原生成金属铜, 而本身被氧化为最高氧化态H3PO4,所以PH3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SO4+PH3+4H2O=4Cu↓+H3PO4+4H2SO4;
故答案为:4CuSO4+PH3+4H2O=4Cu↓+H3PO4+4H2SO4;
(4)Ca3P2类似于电石(CaC2),电石与水能发生类似水解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所以在潮湿的空气中Ca3P2与水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a3P2+6H2O=3Ca(OH)2+2PH3↑;
故答案为:Ca3P2+6H2O=3Ca(OH)2+2PH3↑;
(5)①由图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越大,PH3高净化率持续时间长,所以富氧有利于延长催化作用的持续时间;
故答案为:延长;
②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生成H3PO4与催化剂Cu2+、Pd2+反应,使催化效率降低,所以PH3 的净化效率急剧降低;
故答案为:生成的磷酸能和金属阳离子Cu2+、Pd2+反应,使催化效率降低。
【点睛】氨气、PH3溶于水时,氮原子、磷原子因为具有较强电负性,并且具有一个孤电子对,会与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形成配位键,使水更容易电离产生氢氧根,所以溶液显碱性,但因为氮元素的电负性比磷元素的电负性强,由此可以推出氨水溶液比PH3水溶液的碱性强。
22.(1)2CoCl2+H2O2+10NH3+2HCl=2[Co(NH3)5Cl]Cl2+2H2O
(2)形成Co(OH)2沉淀,影响配合物的生成
(3)A
(4)AC
(5) 0.016mol [Co(NH3)4Cl2]Cl 偏大
【分析】配合物的内界中心原子或离子与配体间形成配位键,虽作用力不同,但相对较稳定,而外界和内界之间作用力相对较小,易电离,不同的化学键,作用力大小有差别,与不同试剂反应,表现的性质不同,根据配合物的性质进行解析。
(1)
CoCl2与双氧水、氨水、浓盐酸反应生成[Co(NH3)5Cl]Cl和水,制备配合物X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 CoCl2+H2O2+ 10NH3+2HCl=2[ Co(NH3) 5Cl] Cl2+2H2O;
(2)
氨水显碱性,碱性条件下,CoCl2会生成Co(OH)2沉淀,“1) NH4Cl-NH3·H2O”时,如果不加NH4Cl固体,对制备过程的不利影响是形成Co(OH)2沉淀,影响配合物的生成。故答案为:形成Co(OH)2沉淀,影响配合物的生成;
(3)
双氧水不稳定,双氧水受热易分解,所以加双氧水时应该选择冷水浴;故答案为:A;
(4)
将Co(Ⅱ)氧化为Co(Ⅲ)的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用氧气或氯气作氧化剂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和高锰酸钾作氧化剂会引入新的杂质,故AC正确;故答案为:AC;
(5)
取一定量X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煮沸, 将生成的NH3通入20mL0.5mol/L的稀硫酸(过量)中,再用0.2000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剩余H2SO4,滴定过程平均消耗NaOH标准溶液20.00mL,则样品中含有NH3的物质的量n(NH3)=0.020L×0.5mol/L×2-0.2000mol/L×0.02000mL=0.016mol;取上述溶液加入过量HNO3酸化后,用AgNO3溶液滴定测得n(C1-)=0.012mol,n(NH3):n(C1-)=0.016mol:0.012mol=4:3,络离子中Co3+的配位数为6,有4份来源于氨气分子,内界氯离子2份,外界氯离子1份,则用配位化合物的形式表示该样品的组成为[Co(NH3)4Cl2]Cl。若NH3未完全从样品溶液中蒸出,则测定的配合物内界中Cl-的个数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故答案为:0.016mol;[Co(NH3)4Cl2]Cl;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