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规范训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1.重庆谈判前夕,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这段材料表明
( )。
①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②国民党想利用谈判进行内战准备 ③国民党企图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解析 从材料中的“国内有厌战情绪”“拖一拖”“更有文章好做”等关键词语,不难看出①②③均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A
2.1945年10月《双十协定》的签订和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表明
( )。
A.共产党揭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B.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C.民主和平力量取得限制内战的政治主动权
D.粉碎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解析 《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都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建国方针,使民主和平力量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A项是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作用;B项是国民党伪国大的作用;D项内战最终爆发,国民党内战的阴谋并没有被粉碎。
答案 C
3.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政协协议,其本质意义在于
( )。
A.再次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
B.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民主协议
C.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D.否定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庆政协会议决议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抓关键词“本质意义”;二是结合抗战胜利后的政治状况来分析。根据抗战结束后国内政治状况分析,很容易得出答案。
答案 D
4.下边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同一时期发生的两个历史场景,解读这两大场景,不正确的是
( )。
A.国民政府假和平,真内战
B.国共双方都没有和谈的诚意
C.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的历史
D.当时内战还未全面爆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中共参加重庆谈判体现了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故B项表述错误。
答案 B
5.右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1945年的作品,画中题词为“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该题词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蒋介石的下列哪一举动最先违背了人民的这一愿望
( )。
A.制造和谈阴谋,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B.召开政协会议,签署政协协议
C.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D.违背人民愿望,非法召开国大
解析 重庆谈判、政协会议,蒋介石还都披着民主与和平的外衣。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则全面暴露了其内战和独裁的面目,将中国再次拉入战争的漩涡。
答案 C
6.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它违背了
( )。
A.重庆谈判的《双十协定》
B.重庆政协会议的协议
C.《和平建国纲领》
D.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解析 根据重庆政协协议的规定召开国民大会应在改组国民政府的基础上,并制定宪法。但“国民大会”是由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因此它被称之为伪国大,其制定的宪法为伪宪法。
答案 B
7.蒋介石政治上空前孤立的标志是
( )。
A.撕毁政协协议
B.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
C.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D.民主党派与国民党决裂
解析 《中华民国宪法》公布后,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发动了内战;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标志着第二条战线形成;民主党派与国民党决裂,使蒋介石在政治上更加孤立。
答案 B
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我国政治的发展方向始终存在着三种力量和三种道路。下列对这三种力量和道路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国民党统治集团——主张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 ②地主官僚买办集团——主张依靠帝国主义力量,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③中间党派或中间人士——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的关键突破口在于题干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于②“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与该历史阶段不完全相符。
答案 C
9.在一次会议上,民革代表何香凝表示:“我脱离国民党到现在已经22年了,我从来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屈服过,22年来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今天已经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她发表这番谈话的会议应是
( )。
A.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B.中共“七大”
C.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
D.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 “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这些有效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的民主革命已基本胜利,由此可判断出D项正确。
答案 D
10.阅读下列材料:
(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举行之政治商谈的目的固在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于政府……全在于共产党。……政府……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族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反之,如果共(产)党始终坚持武装叛乱到底,并无和平诚意,则政府……自不能不与共(产)党周旋到底,别无他途。
——蒋介石《新年文告》(1949年1月1日)
请回答:
(1)“政治商谈”和“戡乱”分别指什么?“今日时局”是一种怎样的时局?(6分)
(2)蒋介石提出所谓“和议”条件的要害是什么?(2分)
(3)蒋介石提出的“和议”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判断蒋介石提出“和议”是否真诚,从材料中找出两个证据加以简要说明。(4分)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的时间提示准确再现史实说明问题。第(2)问获取材料信息回答问题。第(3)、(4)两问联系相关的课本知识说明问题。
答案 (1)“政治商谈”: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戡乱”: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今日时局”:人民解放军同蒋介石反动军队正在进行战略大决战,蒋介石面临解放军摧枯拉朽的军事攻势。
(2)保存伪宪法,保留反动军队。
(3)取得喘息时间,保存反革命力量,维护反动统治。
(4)“和议”是虚伪的。证据:一是保存伪宪法和反动军队等违背人民利益的条件;二是坚持反共立场,诬蔑共产党搞“武装叛乱”;三是推卸内战责任,叫嚷准备与共产党“周旋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