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生物科试卷(2023.06)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其中,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蓝藻和菠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功能都相同 B.细胞膜的成分都有脂质和蛋白质
C.DNA复制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都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
2.下列关于健康人体中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直接参与肝糖原的合成
B.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需要消耗能量
D.胰岛素的形成过程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3.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亲代遗传信息的改变都能遗传给子代
B.流向DNA的遗传信息来自DNA或RNA
C.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DNA指纹技术运用了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
4.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列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叙述是
选项 科学史实验 结论
A 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伞藻进行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伞藻的帽形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B 绿叶暗处理后,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碘蒸气处理后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 用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的细胞膜蛋白,进行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胰液分泌情况 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5.物种甲和物种乙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在某些山地坡度和缓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和乙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B.甲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甲发生了进化
C.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
D.甲、乙、丙含有的基因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
6.下列关于生态茶园管理措施的分析,错误的是
A.使用诱虫灯诱杀害虫,可减少农药的使用
B.套种豆科植物作为绿肥,可提高土壤肥力
C.利用茶树废枝栽培灵芝,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修剪茶树枝叶通风透光,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常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工程培育中国黑白花牛与转基因棉花的变异都属于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8.蓝莓细胞富含花青素等多酚类化合物。在蓝莓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切口处细胞被破坏,多酚类化合物被氧化成褐色醌类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褐变。褐变会引起细胞生长停滞甚至死亡,导致蓝莓组织培养失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花青素通常存在于蓝莓细胞的液泡中
B.适当增加培养物转移至新鲜培养基的频率以减少褐变
C.在培养基中添加合适的抗氧化剂以减少褐变
D.宜选用蓝莓成熟叶片为材料制备外植体
9.为避免航天器在执行载人航天任务时出现微生物污染风险,需要对航天器及洁净的组装车间进行环境微生物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航天器上存在适应营养物质匮乏等环境的极端微生物
B.细菌形成菌膜粘附于航天器设备表面产生生物腐蚀
C.在组装车间地面和设备表面采集环境微生物样品
D.采用平板划线法等分离培养微生物,观察菌落特征
10.关于如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B.②处的碱基缺失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75%
D.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A+T)/(G+C)的比例及其排列顺序上
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必然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进化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物种
C.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干种子
D.诱变育种通过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在较短时间内定向改良生物性状
12.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不正确的叙述是( )
A.过程I形成的mRNA中(A+U)的比例与抑癌基因对应区段中(A+T)的比例相等
B.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
C.反义RNA阻断抑癌基因表达的过程需要以tRNA作为转运工具
D.阻断杂交分子的形成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13.抗虫和耐除草剂玉米双抗12-5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品种。为给监管转基因生物安全提供依据,采用PC方法进行目的基因监测,反应程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预变性过程可促进模板DNA边解旋边复制
B.后延伸过程可使目的基因的扩增更加充分
C.延伸过程无需引物参与即可完成半保留复制
D.转基因品种经检测含有目的基因后即可上市
1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冷觉在此形成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成分和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15.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膜电位变化及Na+和K+电导的变化正确的是( )
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如下,基因检测发现致病基因d有两种突变形式,记作dA与dB。Ⅱ1还患有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Ⅱ1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Ⅰ1减数分裂Ⅱ时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不分离
B.Ⅱ2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患有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概率是1/2
C.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患有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Ⅱ4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不患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2分)大气中浓度持续升高的CO2会导致海水酸化,影响海洋藻类生长,进而影响海洋生态。龙须菜是我国重要的一种海洋大型经济藻类,生长速度快,一年可多次种植和收获。科研人员设置不同CO2浓度(大气CO2浓度LC和高CO2浓度HC)和磷浓度(低磷浓度LP和高磷浓度HP)的实验组合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____________。
(2)ATP水解酶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ATP水解酶活性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__表示。
(3)由图1、2可知,在较强的光照强度下,HC+HP处理比LC+HP处理的龙须菜净光合速率低,推测原因是在酸化环境中,龙须菜维持细胞酸碱度的稳态需要吸收更多的矿质元素,因而细胞____________增强,导致有机物消耗增加。
(4)由图2可知,大气CO2条件下,高磷浓度能____________龙须菜的净光合速率。磷等矿质元素的大量排放导致了某海域海水富营养化,有人提出可以在该海域种植龙须菜。结合以上研究结果,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种植龙须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18.(10分)下图为对某一家族中单基因遗传病甲病和乙病调查后得到的遗传系谱图。调查发现Ⅰ-4的家族中没有乙病史。试回答下列问题(以A与a、B与b依次表示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及等位基因)。
(1)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病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2减数分裂形成一个AY的精子,与此精予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Ⅲ-2与Ⅲ-3婚配,生下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他们再生一个表现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某地区人群中10000人当中有一个甲病患者,若Ⅱ-1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19.(13分)某一年生植物甲和乙是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品种,单个品种种植时均正常生长。欲获得兼具甲乙优良性状的品种,科研人员进行杂交实验,发现部分F1植株在幼苗期死亡。已知该植物致死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品种甲基因型为aaBB,品种乙基因型为_ _bb。回答下列问题:
(1)品种甲和乙杂交,获得优良性状F1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
(2)为研究部分F1植株致死的原因,科研人员随机选择10株乙,在自交留种的同时,单株作为父本分别与甲杂交,统计每个杂交组合所产生的F1表现型,只出现两种情况,如下表所示。
甲(母本) 乙(父本) F1
aaBB 乙-1 幼苗期全部死亡
乙-2 幼苗死亡:成活=1:1
①该植物的花是两性花,上述杂交实验,在授粉前需要对甲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部分F1植株死亡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其一,基因型为A_B_的植株致死;其二,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植株致死。
③进一步研究确认,基因型为A_B_的植株致死,则乙-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要获得全部成活且兼具甲乙优良性状的F1杂种,可选择亲本组合为:品种甲(aaBB)和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品种乙,该品种乙选育过程如下:
第一步:种植品种甲作为亲本。
第二步:将乙-2自交收获的种子种植后作为亲本,然后___________,统计每个杂交组合所产生的F1表现型。
选育结果:若某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全部成活,则___________的种子符合选育要求。
20.(13分)
某抗膜蛋白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表达N蛋白胞外段,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增加其对N蛋白胞外段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Ⅰ.N蛋白胞外段抗原制备,流程如图1
(1)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时,选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目的是___________。用脂质体将重组慢病毒质粒与辅助质粒导入病毒包装细胞,质粒被包在脂质体___________(填“双分子层中”或“两层磷脂分子之间”)。
(2)质粒在包装细胞内组装出由___________组成的慢病毒,用慢病毒感染海拉细胞进而表达并分离、纯化N蛋白胞外段。
Ⅱ.N蛋白胞外段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如图2
(3)用N蛋白胞外段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后,取小鼠脾组织用___________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置于含有混合气体的___________中培养,离心收集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4)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将其接种到96孔板,进行___________培养。用___________技术检测每孔中的抗体,筛选既能产生N蛋白胞外段抗体,又能大量增殖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经体外扩大培养,收集___________,提取单克隆抗体。
(5)利用N蛋白胞外段抗体与药物结合,形成___________,实现特异性治疗。
21.(12分)
某雌雄同株二倍体观赏花卉的抗软腐病与易感软腐病(以下简称“抗病”与“易感病”)由基因R/r控制,花瓣的斑点与非斑点由基因Y/y控制。为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进行系列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亲本杂交组合 F1表型及数量
抗病非斑点 抗病斑点 易感病非斑点 易感病斑点
1 抗病非斑点×易感病非斑点 710 240 0 0
2 抗病非斑点×易感病斑点 132 129 127 140
3 抗病斑点×易感病非斑点 72 87 90 77
4 抗病非斑点×易感病斑点 183 0 172 0
(1)上表杂交组合中,第1组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第4组的结果能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能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一组实验是第___________组。
(2)将第2组F1中的抗病非斑点植株与第3组F1中的易感病非斑点植株杂交,后代中抗病非斑点、易感病非斑点、抗病斑点、易感病斑点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用秋水仙素处理该花卉,获得了四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现有一基因型为YYyy的四倍体植株,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四条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不考虑其他变异),则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其自交后代共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
(4)用X射线对该花卉A基因的显性纯合子进行诱变,当A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后,四倍体中隐性性状的出现频率较二倍体更__________
永春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生物科参考答案(2023.06)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D 5.D 6.C 7.C 8.D
9.D 10.C 11.B 12.C 13.B 14.D 15.B 16.C
二、非选择题
17.(1)不同CO2浓度和磷浓度对龙须菜ATP水解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催化ATP水解
单位时间磷酸的生成量或单位时间ADP的生成量或单位时间ATP的消耗量
(3)呼吸作用(4)提高 龙须菜在高磷条件下能快速生长,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能降低海水中的磷等矿质元素的浓度,保护海洋生态
伴X隐性遗传 基因突变 AY 、aXB 、aXB 9/16 1/202
19.(1)基因重组
(2)①去雄 套袋 ②aaBb ③AAbb
(3)aabb 用这些植株自交留种的同时,单株作为父本分别与母本甲杂交
对应父本乙自交收获
20.(1) ①.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 ②. 双分子层中
(2)蛋白质外壳和含N蛋白胞外段基因的核酸
(3) ①.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 ②. CO2培养箱
(4) ①. 克隆化 ②. 抗原抗体杂交 ③. 细胞培养液
(5)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21. ①. RRYy、rrYy ②. 抗病与易感病 ③. 2
(2)3:3:1:1 (3) ①. 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 YY:Yy:yy=1:4:1 ③. 5 (4)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