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一章 真题解密 课件(共7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一章 真题解密 课件(共7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9 10:0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专项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一章 真题解密
01
中考导航
02
真题再现
03
满分攻略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广东省近五年考情概览
年份 考查篇目 考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2022 《马说》 词语释义 填空题 6 3
翻译句子 简答题 7 4
2021 《曹刿论战》 词语释义 填空题 7 4
翻译句子 简答题 8 4
内容分析 简答题(对比阅读) 11(1) 3
广东省近五年考情概览
年份 考查篇目 考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2020 《富贵不能淫》 词义辨析 选择题 6 3
翻译句子 简答题 7 4
内容分析 简答题 8 3
广东省近五年考情概览
年份 考查篇目 考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2019 《岳阳楼记》 词语释义 填空题 6 3
翻译句子 简答题 7 4
文意理解 选择题 8 3
广东省近五年考情概览
年份 考查篇目 考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2018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词语释义 填空题 6 3
翻译句子 简答题 7 4
文意理解 选择题 8 3
一、 (2022·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策之不以其道( )
(3)执策而临之( )
同“饲”,喂
用马鞭驱赶
面对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二、 (2021·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8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肉食者鄙( )
(2)忠之属也( )
(3)公将驰之( )
(4)惧有伏焉( )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驱车追赶
埋伏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故克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敌方的勇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注】广东省卷2021年为【甲】【乙】文比较阅读,本书将【乙】文放入P108“专项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中拓展。
三、 (2020·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 不得志/寻向所志
C. 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 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
A
【解析】A项,都是“真正,确实”的意思;B项,志向/记号;C项,叫作/认为;D项,使屈服/屈尊。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8. 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3分)
大丈夫的标准:大丈夫应有的做法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有的处事态度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大丈夫应有的操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 (2019·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
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去国怀乡( )
(3)宠辱偕忘( )
同“嘱”,嘱托
离开
一起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8.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C
【解析】“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表述有误。这两段通过描写一阴一晴的洞庭景色,表明了“迁客骚人”览物而悲、览物而喜的两种览物之情。
五、 (201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
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走送之( )
(2)礼愈至( )
(3)腰白玉之环( )

周到
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8.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 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 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D
【解析】“突显……学习的勤奋刻苦”表述不恰当,作者是突显求学的艰辛,以此表现自己求学的专心,文章此处并没有谈到学习,因此突显“学习的勤奋刻苦”无从谈起。
从近五年的真题来看,“课内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 分值、题量稳中有变,2022年为2小题共计7分,2021年为2小题共计8分(与课外文言文的对比阅读题目及分值不计入其中),2018—2020年均为3小题共计10分。
2. 题型相对固定,基本上是填空题、简答题或综合分析选择题。
综合评析
3. 涉及的考点也相对固定,词语释义题多考查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翻译句子题多考查文中的关键语句;综合分析题或简答题常常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对具体的语句的理解和赏析、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赏析等。综合分析选择题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解题技巧(如排除法),而简答题则需要考生实实在在地答出内容,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
4. 2018—2020 年的考查形式都是课内、课外文言文各一篇,两篇文章没有关联,各自独立设题,2021年则改为对比阅读,课内、课外文言文有关联,简答题为两文综合设题。2022年的文言文阅读则延续了2018—2020年的考查形式,仍为课内外文言文独立设题考查。纵观全国各地的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对比阅读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考查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趋势也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课内文言文阅读的题型是稳中有变的,而文言文阅读一向是考生的“痛点”,也是失分比较多的题型。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夯实基础。
失分原因 1.没能熟练掌握教材中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不能学以致用。
2.不能正确理解句意,或对句子中重要字词的理解不透彻,在翻译的时候遗漏。
3.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等做出错误的判断。
提分策略 1.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言词汇要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句子进行归纳整理,尤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汇。
2.翻译句子的时候,首先判断出哪些字词是得分点,然后再做出准确的翻译。
3.要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如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要先理解文章内容,再结合人物言行等概括出人物形象特点。
一、 文言词汇理解题
理解文言词汇,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掌握了文言词汇的意思,也就基本能看懂文言文。文言词汇理解题在广东省卷是必考题,虽然2020年题型发生了变化,由填空题变为选择题,但实质仍然是考查考生对文言词汇含义的把握。作答这类题,常用的方法如下:
1. 识记法。识记重点文言字词的基本意思。这个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例如:
余幼时即嗜学(爱好)、走送之(跑)、咸来问讯(都)、去国怀乡(离开)、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等等。
2. 组词法。对于古今意义相差不大的字词,我们一般用组词法。例如: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未尝稍降辞色(言辞),等等。
3. 推断法。对于古今意义相差较大的字词,可以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断。例如:
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寻病终(不久)、无从致书以观(得到),等等。
4. 析语法。根据语法结构,推知词性,进而推知其意义。
例如:
“腰白玉之环”,“白玉之环”为名词,那么“腰”在此作谓语,词性应为动词,所以解释为“在腰间佩戴”。
5. 通假法。对于一些本字解释不了的字词,根据句意,可考虑通假字。例如:
才美不外见(见,同“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往之女家(女,同“汝”,你),等等。
6. 活用法。对于一些字词,原词性解释不通的,根据句意,可考虑词性活用。例如: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斗折蛇形(都是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等等。
在复习备考中,需注意:
①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字词,重视教材课文下面的注释。
②整理归纳文言词语。将零碎的知识点整合,形成新的“知识链”,拓展成“知识网”。经历这个过程,知识才会得到巩固,并转化成能力。对字词进行整理归纳,能拓宽思路,提高知识迁移能力,使考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记忆深刻。
③文言文的字词整合复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本书此部分第二章“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会逐篇对课内文言文的字词进行整理,请考生们认真学习。
二、 文言翻译题
(一)翻译的方法,可概括为“五字诀”,即:留、换、补、调、删。
1. 留:就是保留。时间、地点、官职、人名等词语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示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2. 换:就是换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翻译时需要换成今义才准确。
[示例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今异义词)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示例2]军士吏被甲。(通假字)
[译文]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
3. 补:就是补充。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省略的成分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和量词等。
[示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补主语)
[译文](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示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补谓语)
[译文]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穷尽了。
[示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补宾语)
[译文]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示例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补量词)
[译文]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
4. 调:就是调序。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示例1]甚矣,汝之不惠!(前置谓语后移)
[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
[示例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后置定语前移)
[译文]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示例3]何以战?(前置宾语后移)
[译文]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
5. 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示例1]夫战,勇气也。(删去发语词)
[译文]打仗,要靠勇气。
[示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 (删去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保持对应,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
比喻借代,互文婉曲。言简紧缩,繁笔铺叙。
释解当头,活用注意。多种用法,古今联系。
保留古名,删除无意。替换改变,补齐略句。
遇有倒装,调整词序。得分要点,关键词句。
翻译口诀
(二)特殊文言句式翻译法
1. 判断句。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翻译时常常要加上判断动词“是”。
(1)用“者”“也”或“者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示例1]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莲是花中的君子。
(2)用副词“乃”“悉”“皆”“为”“本”等表示判断。
[示例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译文]该立的是长子扶苏。
(3)用“是”作判断动词。
[示例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 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1)省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
[示例1](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
[译文](喂养马的人)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
(2)省谓语:在并列的句子中,如果前后句子为相同的动词,在后句中这个动词常常省略。
[示例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3)省宾语:指代前面已经出现的人、事、物。
[示例3]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文]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4)省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示例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 倒装句。文言文在语意表达中,常常改变词序或句序,形成倒装句式。翻译倒装句,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将其“顺装”过来。
(1)宾语前置
[示例1]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2)定语后置
[示例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3)状语后置
[示例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4)主谓倒装
[示例4]贤哉,回也!
[译文]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
4. 被动句。文言文中,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的句式就是被动句。翻译被动句时要体现出“被动”的特点。
(1)有标志的被动句:如“为……所……”“于”“为”等。
[示例1]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译文]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
(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
[示例2]王之蔽甚矣。
[译文]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5. 其他固定句式。
(1)“不亦……乎”译为“不是……吗”,[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如……何”译为“把……怎么样”,[示例]其如土石何?
(3)“以……为……”译为“把……作为……”,[示例]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4)“何以……”译为“凭什么……”,[示例]何以战?
(5)“……孰与……”译为“……与……相比,怎么样”,[示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6)“安……也”译为“怎么能……呢”,[示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7)“得无……乎”译为“怎能不……呢”,[示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8)“此……所以……也”译为“这就是……的原因”,[示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所以……”译为“通过……的途径来”,[示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示例]然则何时而乐耶?
三、 综合分析选择题
综合分析选择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题中的选项涉及文章的内容分析、写作特色、文章主旨、语句赏析、人物形象等。
综合分析选择题是整份语文卷中难度较大的题目之一。选择题的选项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去设置:一是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二是对文章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的分析;三是对文章
具体语句的赏析;四是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情况都是要求选出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对作者行文的思路,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志向抱负,具体的内容写法的分析及人物形象等,都要全面掌握。
解题时一定要“字字落实、真正理解、注意细节”,反复比较各个选项的表达,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对模棱两可的答案
一定要联系选文仔细斟酌,最后用排除法来确定答案。题目设置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手法分析,牵强附会。例如:“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邹忌讽齐王纳谏》开头详写比美,是为下文做铺垫,但并没有起到“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这一作用。
2. 无中生有,曲解观点。例如:“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突显作者学习的勤奋刻苦”表述不恰当,应该是突显求学的艰辛,这里并未描写“学习的勤奋刻苦”。
3. 勾连课文,共性错误。例如:“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醉翁亭记》的“乐”表达了欧阳修乐民之乐,与民同乐之心。而《岳阳
楼记》的“乐”,则是表达范仲淹要在所有人都乐之后再乐。这是他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的忧国忧民情怀的体现。
4. 曲解文意,前后颠倒。例如:“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作者在这里是向后主推荐贤臣,为下文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做准备。
5. 指代错误,张冠李戴。例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
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的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并不包括“五月渡泸”,“庶竭驽钝”是诸葛亮自谦的话,也不是“大事”。
四、 简答题
鉴于作答简答题的思路、方法与课内、课外文言文并无二致,本书将简答题的“解题秘诀”集中在下文“专项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进行拓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