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政治制度 制度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人事
法律与教化 法律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外交
货币与赋税制度 财政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基层
政治生活
一轮复习之选必一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标】
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目录】
1. 晚晴选官制度的变革
2.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
度和公务员制度
主干知识时空化
晚清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01年
●
新政
官制改革
1904年
●
《奏定学堂章程》学堂选官
1905年
●
废除科举制度
1913年
●
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
《考试法》
1929年
1933年
●
《公务员任用法》
1993年
●
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200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基础知识梳理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化
①1898年清政府增加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③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但保留
京师大学堂
(1)戊戌变法时期
原因: 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科举制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
(2)清末新政时期
①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②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废除科举制。
废除科举制度的影响?
2.选官制度的变化
①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
②官制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 、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③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癸卯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④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为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
△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特点:新旧杂陈;反映 社会变革;挽救清朝统治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2.措施:
①在官员选拔方面,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②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3.意义:
①吸收科举制有益成分、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②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二)北洋政府时期
(1)考试选官:
①建立: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②实施: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
(2)甄别选官:
①对象:主要是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
②意义: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③弊端:女子不得参加考试。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背景:
①重新设计颁布政府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
②以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为基础;③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2)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
②1929年颁布第一部《考试法》,实现孙中山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
③对一般在职人员,也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
(3)公务员制度的评价:
①法律、制度规定严密,考试内容趋于现代化。 ②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公务员】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除行政机关外,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均纳入公务员队伍。
干部
公务员
1.干部与公务员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2.干部制度
民主革命
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新中国成立
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改革开放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十八大
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成绩很大
3.公务员制度
①初步形成: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②正式形成: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进入法制化阶段。
③发展完善:2006年,2018年,修订公务员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
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为国家机关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起促进作用。
促进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西方 中国
范围 中央一级 中央和地方各级
标准 通才或专才 德才兼备
性质 政务官和事务官 根据需要相互转任
政治原则 政治中立 党管干部
服务对象 服务于政府 为人民服务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区别
真题实战演练
1.(2022·天津高考)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 )
A.侧重选拨时务人才 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
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 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
2.(2022·辽宁高考)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C/D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3年1 月16日,美国共和党总统阿瑟正式签署彭德尔顿法。其基本要点是: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取消文官承担的提供政治捐款和政治服务的义务,拒绝承担此项义务的文官不得被免职或受到歧视性对待;禁止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强迫他人或团体采取政治行动;文官在考试、任用、提升、调动、复职、降级、辞退等方面,一律平等;设立非党派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统一管理文官考试事宜,彭德尔顿法确立了文官制度的各项基本原则,标志着美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公平竞争;职务常任。
材料二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 “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与近代美国文官制度相比,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
区别:政治立场明确;坚持党管干部;不搞 “两官分途”;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