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9 复活(节选)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9 复活(节选)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9 14:4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第三单元
9 复活(节选)
语 文
内容索引
晨读篇 闻鸡起舞
课前篇 一起预习
课内篇 一起思考
课外篇 一起阅读
素养篇一起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其作品《复活》的内容。
2.分析小说中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精妙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把握主要人物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特点。
3.通过小说描写的场面、情节,探究小说“复活”的主旨。
晨读篇 闻鸡起舞
文化典故
[典故]
脱胎换骨
[出处]
宋·葛长庚《沁园春·赠胡葆元》:“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解读]
原为道教修炼用语,指修道者得道,就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为仙骨。现在用来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如,巴金《随想录·“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有一个时期我的确相信别人所宣传的一切,我的确否定自己,准备从头做起,认真改造,‘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杨绛《洗澡》第三部第三章:“他愿意在群众的帮助下,洗个干净澡,脱胎换骨。”
诵读鉴赏
[原文]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鉴赏]
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出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诗人借用橘树来比喻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人格。这里,诗人不仅写了橘树的外形,还着意表现它坚强不屈的精神,达到了形神的有机结合。三、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通过“岁寒心”的双关语,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比喻诗人的高尚美德。下面六句,是叙事,也是抒情。诗人在为橘树鸣不平,也是在为贤者鸣不平。短短五十字,构思精巧,结构严密,抒情写意,回环起伏。开头以橘树起,最后以橘树结,前呼后应,且深化主题。尤其是最后出人意料的设问,震人心弦,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课前篇 一起预习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847年退学后,回庄园尝试农事改革,1851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6年11月,他以中尉衔退伍。1910年11月病逝于一个小车站,享年82岁。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作品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贫困。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他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的世界观已经发生变化,他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重新审视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俄国社会的真实图景。
相关常识
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
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复活》故事梗概
小说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女仆,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玩弄后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小说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从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和关怀下,消除前怨,重新唤醒内心的美德,并且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男女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和批判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批判了专制的国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机关的黑暗和官吏的残暴。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2.写对字形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gěng住 哽 quán发 鬈
鱼gěng 鲠 quán缩 蜷
害sào 臊 duò落 堕
干zào 燥 zhuì落 坠
duó步 踱 shú罪 赎
揣duó 度 dú武 黩
3.掌握词语
(1)嫣然一笑: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例句:方太太拉着张小姐的苹果绿绸皮袄的衣角,眼睛看着她,张小姐只是
,摇了摇头。
(2)夺眶而出: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例句:森林消防员正在值勤,他妈妈和姥姥突然出现在面前。因为有纪律要求,这位小伙子依然站得笔直,泪水却 。
(3)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例句: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我们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 。
(4)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例句:他那张 的脸,好像用红铜铸成,宽宽的额角上,深深刻着几条显示坚强意志的皱纹。
(5)无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例句:有两次外科难症,别人认为 ,经他着手成春。
(6)一刀两断: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例句:一切假的东西,我们甘愿与它们 。
4.词语辨析
径自·径直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中途耽搁;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再事前费周折。
相同点:两者都是副词,都有“直接行动”之意。
不同点:“径自”强调自己,“径直”侧重点在于直接做某事或去某地。
例句 ①他没到下班时间便径自走了。
②汽车过了桥,就径直向目的地开去。
衣冠楚楚·道貌岸然
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现多含讥讽意)。
相同点:都与人的外表有关。
不同点:“衣冠楚楚”是中性词,“道貌岸然”一般用作贬义。
例句 ①那些在厚厚的地毯上来回走动的衣冠楚楚的客人们,把他带回到过去的日子里。
②许多道貌岸然者,若揭开他们的伪装,实在是龌龊不堪。
课内篇 一起思考
文脉图解
复活(节选)
文章主旨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是写聂赫留朵夫在法庭审判之后,内心痛苦,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心悔过。他去狱中请求玛丝洛娃的原谅,并打算为她奔走申冤,但玛丝洛娃并不相信他。该部分内容展现了聂赫留朵夫发自内心的忏悔,表现了他内心的“复活”。
文本研读
研读任务一 理清情节 熟悉小说内容
任务设计
1.聂赫留朵夫是在什么情形下找到玛丝洛娃的 当聂赫留朵夫出现在面前时,玛丝洛娃是否马上认出了他
点拨 玛丝洛娃被赶出聂赫留朵夫的姑母家后,沦为妓女,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在法庭上担任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发现她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玛丝洛娃并没有马上认出他是自己往日的情人,但是她仍然高兴有人来看她,特别是衣着体面的人。
2.文章开头部分,对狱中其他人物对话情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 ①从对话内容来看,这些描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混乱。②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第一次见面提供了背景。③因为这一吵闹的场面使得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的讲话内容,才有了下文两人近距离的谈话,推动了情节发展。
3.当玛丝洛娃认出聂赫留朵夫后有何表现 请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点拨 (1)玛丝洛娃在认出聂赫留朵夫之后,她的脸变得阴沉了,斜睨的眼光盯住聂赫留朵夫,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朝他微微一笑。(2)这一细节描写表明了聂赫留朵夫给她带来的伤害仍然难以平复,但现在的她精神已近麻木,面对这个曾经伤害自己的男子,仍然把他当成一个顾客,露出妖媚的笑容。
4.面对玛丝洛娃的堕落,聂赫留朵夫内心是如何表现的呢
点拨 玛丝洛娃的表现完全出乎聂赫留朵夫的意料。在给玛丝洛娃十卢布的时候,他“窘态毕露”,他是怀着美好的赎罪的理想跟玛丝洛娃见面的,虽然迟疑,虽然矛盾挣扎,虽然有过怯懦不勇敢的过程,但他最终还是表示自己有罪过并请求玛丝洛娃的宽恕,可是玛丝洛娃的这个举动表明他的告罪没有成功,玛丝洛娃没有把他看成是一个赎罪的人,他在玛丝洛娃的眼中顶多算是一个需要讨好的人。玛丝洛娃这样的表现对聂赫留朵夫的精神给予了重重一击。文中提到,聂赫留朵夫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5.聂赫留朵夫最后做出了什么样的人生抉择
点拨 聂赫留朵夫不仅要将自己从堕落中拯救出来,还必须担负将玛丝洛娃拯救出来的重任,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只有将玛丝洛娃从精神道德堕落的状态中拯救出来,让玛丝洛娃成为一个“精神的人”,聂赫留朵夫自己才可能也变成一个“精神的人”,所谓的“复活”是指精神上的“复活”。
研读任务二 分析形象 把握小说主旨
任务设计
6.课文的题目有何深刻含义
点拨 ①人性的复活。曾经聂赫留朵夫是一个沉迷享乐的花花公子,每天的生活看似光鲜,实则内心空虚。直到他再次看到玛丝洛娃,那个因为他的欲望毁掉的女孩,那一刻他开始审视自己的经历,开始直面自己过去的错误。那一刻,他内心中善良的一面在压迫中终于开始苏醒!
②道德的复活。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过的玛丝洛娃,他放下自己的贵族身份,向她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乞求获得宽恕。这一刻,他曾经沦丧的道德感再次回归,这是他道德的复活!
③精神的复活。当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在法庭上与被告的玛丝洛娃重逢时,相信他的内心是受到了极大震撼的,他开始认识到正是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才造成了玛丝洛娃一生的悲剧,开始认识到自己犯了罪。于是,聂赫留朵夫走上了自己的赎罪之路,他的精神走向了复活!
研读任务三 反复涵泳 鉴赏小说技巧
任务设计
7.文中对玛丝洛娃的神态描写非常到位,请选择几处加以赏析。
点拨
神态描写 反映的内心
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此时,玛丝洛娃还是以妓女的身份审视周围的人,看到眼前是个有钱人就露出习惯性的笑容
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玛丝洛娃认出了眼前的人就是伤害她的聂赫留朵夫,这使她的内心非常痛苦
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聂赫留朵夫提到两人的孩子,但孩子的夭折对玛丝洛娃来说是沉重的打击,此时,玛丝洛娃内心是痛苦的,是愤恨的
8.“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这一内心独白表现了聂赫留朵夫怎样的心理
点拨 聂赫留朵夫内心充满矛盾。法庭上,他被玛丝洛娃的冤案震惊而醒悟,开始认识到自己犯的罪行,因此要帮助玛丝洛娃;但当他真正面对已经堕落了的玛丝洛娃时还是有一丝犹豫的。此刻,他不知道该作出怎样的决定。
9.文中对男女主人公除了心理描写还有大量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 男女主人公的对话能够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了必要的背景。
多维探究
聂赫留朵夫面对法庭上巧遇的玛丝洛娃,他的心灵受到猛烈撞击,就来到监狱请求她的原谅。那么,你认为,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有真正的爱情吗
提示本题有一定开放性,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心理,答案并不唯一。
点拨 (1)我认为存在真正的爱情,玛丝洛娃是他的初恋,对于这份纯洁的感情,多年后在法庭上相遇时,他依旧能感觉到。也恰恰是这份感情打开了他复活的大门,使他走上了救赎自己的道路。如果没有任何感情,他根本不会有什么恻隐之心。
(2)我不认为他对玛丝洛娃还有爱情,他不过是在拯救自己的灵魂罢了。此时的玛丝洛娃也只是他拯救自己灵魂的“工具”。
课外篇 一起阅读
八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列夫·托尔斯泰
①八月底,在杜凡卡和巴赫契萨拉依之间穿越许多峡谷的大道上,在浓密而灼热的尘土里,一辆军官坐的马车正缓缓向塞瓦斯托波尔行进。这是一种在别处见不到的特别马车。
②马车上,前面蹲着一个勤务兵,身穿黄土布上衣,头戴一顶旧得不成样子的军官制帽,手里拉着缰绳,后面,在盖着马衣的行李堆上,坐着一个穿夏季制服的步兵军官——柯捷尔卓夫中尉。这个军官,个子并不高。他的脸有点儿浮肿,还有些跟年龄不相称的松弛宽阔的皱纹,损害了脸部的轮廓。他那张被太阳晒成黄褐色的带点病容的脸又显得比较消瘦。他那双淡褐色的眼睛并不大,却非常灵活,甚至有点傲慢不逊。这个军官五月十日那天被弹片击伤头部,直到现在还扎着绷带,但一星期前他觉得身体复原了,就离开辛菲罗波尔的医院回团部。
③迎面来了一长列农民的大车,原来是送军粮到塞瓦斯托波尔去的,此刻正载运伤病员回来,其中有穿灰军服的陆军,穿黑外套的水兵,戴红色土耳其帽的希腊志愿兵,也有留大胡子的民兵。军官的马车只得停下来。路上扬起浓密的尘土,像云雾般悬在空中,也落到军官的眼睛和耳朵里,粘在他那汗津津的脸上。军官眯起眼睛,皱起眉头,很不高兴地冷冷望着从他身边经过的伤病员的脸。
④“那个虚弱的小兵是我们连里的。”勤务兵向长官转过身去,指指一辆走到他们旁边的满载伤员的大车说。
⑤车上坐着五六个士兵,姿势各不相同,但都被颠簸得摇摇晃晃。有一个士兵,身上的衬衫十分肮脏,外面披着一件外套,一条手臂用带子吊着,脸庞虽然消瘦苍白,却神气活现地坐在车子中央。他一看见军官,想要举手敬礼,可是大概记起自己是个伤员,就顺势装作只想搔搔头皮。大车上,在他旁边躺着另一个士兵,只露出两只抓住车沿的瘦骨嶙峋的手和一双拱起的左右摇晃得像软皮般的膝盖。还有一个士兵,面目浮肿,头上扎着绷带,上面盖着一顶军帽。他坐在大车的边上,两腿垂向车轮,双肘搁在膝盖上,像是在打瞌睡。那军官就向他喊道:
⑥“陀尔日尼科夫!”“有!”那个兵睁开眼睛,脱下帽子回答,声音洪亮而急促,仿佛有二十个士兵同时在喊叫。
⑦“你是什么时候负的伤,老弟 ”士兵的那双眼皮浮肿、暗淡无光的眼睛发亮了;他显然认出了自己的长官。
⑧“您好,长官!”他用同样急促的低音叫道。
⑨“团现在驻在哪里 ”“驻在塞瓦斯托波尔。星期三就要转移了,长官!”“转移到哪儿 ”
⑩“不知道……大概是转移到北岸吧,长官,今天敌人开始全面打炮,用的多半是榴弹,长官,连海湾里都有炮弹落下,今天打得可凶啦……”他一边戴上帽子,一边拖长声音补充说。
接下去就听不清那个士兵说些什么了,但从他脸部的表情和姿势上看来,这个苦恼的人愤愤地诉说的,不是什么使人开心的事。
车上的柯捷尔卓夫中尉是位杰出的军官。有些人这样生活,这样行动,就因为别人也这样生活,这样行动,他可不是那种人。他心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别人往往会学他的样,并且相信这样干是对的。他很有点儿才气,人也聪明;歌唱得很好,吉他也弹得不错,能说会道,文笔老练,而在当团副官的时期更练得一套办公写文的本领,但他性格中最突出一点是自尊心很强。他的自尊心,虽说多半是因为有点才气,却异常强烈。它已经贯穿到他的日常生活中,使他遇事总是抱着不领先毋宁死的态度。自尊心甚至成了他内在的推动力:他老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喜欢抢在人家的前面。
“哼,我才不理那小兵的胡言乱语呢!”中尉喃喃地说,心头感到十分淡漠,脑子里觉得模模糊糊。这种思想感情是在他看到车上的伤员和听了士兵的话之后产生的,而隆隆的炮声自然使这些景象和语言越发显得意味深长了。
阅读训练
1.从艺术特色角度看,这篇小说与《复活》(节选)比较,有什么共同点
点拨 这篇小说和《复活》(节选)中都有很多的人物心理描写。托尔斯泰作品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还在于刻画微观世界,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托尔斯泰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粉饰,不夸张,不理想化或漫画化,总是借助真实客观的描写,展示其本来面目,从而于平凡中见伟大,或者于平凡的现象中显示其可怕。描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
2.小说第②段主要描写柯捷尔卓夫中尉的外貌,第 段主要写其精神。请结合全文,探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点拨 (1)第②段主要描写柯捷尔卓夫中尉的外貌,突出人物受伤后疲惫的状态,与第 段写他强烈的自尊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2)由外貌描写到人物内心精神品质的描写,二者相辅相成,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3.细节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手法之一,请找出文中为塑造人物运用细节描写的语句,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点拨 ①柯捷尔卓夫中尉“还扎着绷带”便回团部,表现了他不惧战争残酷的英勇精神。②柯捷尔卓夫中尉“很不高兴地冷冷望着从他身边经过的伤病员的脸”,与下文对他“傲慢不逊”“自尊心很强”的介绍相照应,使得人物形象更立体丰满。
素养篇一起提高
鉴赏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知识阐释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及地方的风土人情、社会关系、政治生态、经济水平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对社会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是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和分析社会环境的作用两个方面。
技法攻略
社会环境描写类题目命题方向: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社会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分析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1)解题思路:
首先,确定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有: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②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③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④推动情节发展,暗示小说结局;⑤折射社会现实,揭示小说主题;⑥有象征或暗喻的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答题规范:社会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第三,注意人物与社会环境的辩证关系。社会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影响和改变环境。
第四,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深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叫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了吗 ”我问妻子,“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了吗 ”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 ”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 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 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 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上,不知人事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 ”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 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
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1.小说第一段对客厅的环境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写出了客厅什么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①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来描写客厅环境,如“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里仍然有风”“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深日久而变成绿色”;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
②客厅特点:潮湿阴暗、古老陈旧、冷寂破败,沉闷、压抑、令人窒息。
2.小说题目是“不平的镜子”,可是开篇却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表现祖宗住所(客厅)的古老陈旧和冷寂破败。②渲染一种沉闷、压抑、令人绝望和窒息的环境气氛。③为自然引出下文有关镜子的故事做铺垫。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志鸿优化网
http://www.zhy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