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0 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0 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6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9 14:4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第三单元
10 老人与海(节选)
语 文
内容索引
晨读篇 闻鸡起舞
课前篇 一起预习
课内篇 一起思考
课外篇 一起阅读
素养篇一起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海明威的主要作品和创作风格。
2.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分析内心独白的作用。
3.分析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及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环境中斗争的精神。
晨读篇 闻鸡起舞
文化典故
[典故]
强项令
[出处]
(董宣)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 ”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
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选自《后汉书·董宣传》)
[解读]
“强项”,指不肯低头,形容刚强正直不屈服。东汉洛阳令董宣处置湖阳公主的恶奴,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低头谢罪,董宣坚决不肯低头。光武帝称之为“强项令”。董宣敢于挑战有权势之人,坚持原则不退让,他宁折不弯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尊敬。作为一个执法者,对自己、对他人都应该严格要求;如果是普通人,就要严于律己。敢于坚持原则,具有坚韧精神,这些都将成为青少年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选文通过叙述董宣严格执法,处置公主家奴,并且宁死不向公主谢罪的事,赞扬了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诵读鉴赏
[原文]
病起书怀(其一)
陆 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鉴赏]
首联叙事、点题,是诗人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消瘦,故感纱帽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境况,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颔联为全篇的主旨所在。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颈联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尾联用典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今古”的道理。
课前篇 一起预习
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主要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第五纵队》《丧钟为谁而鸣》等。
作品背景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大鱼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底,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获得了一致的赞美。
相关常识
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硬汉形象
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中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2.写对字形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xí击 袭 lūn起 抡
耳lónɡ 聋 讨lùn 论
松chí 弛 游yì 弋
奔chí 驰 ɡē壁 戈
chuō进 戳 残hái 骸
杀lù 戮 hé心 核
3.掌握词语
(1)所向无敌:指军队等所指向的地方,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
例句:这位当年在商界上骁勇善战、 的大将,竟沦落到一败涂地的境地。
(2)肆意妄为: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例句:毕竟文明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年龄绝不应该成为 的借口。
(3)听天由命:任凭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有时也指碰机会或听其自然。
例句:有些事须 ,死亡要是真的来临,即使逃避也没有用。
(4)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例句: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令人十分快乐的事,身边的一些小事,往往能令我 。
(5)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例句:从近年来各地查处的新型违纪违法案例来看,所谓的“隐形”腐败手法,不过是 而已。
(6)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例句:他这几个月来 ,只希望在这次比赛中能打败对手。
4.词语辨析
坚韧·坚忍
坚韧:坚固有韧性。 坚忍:(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
相同点:都有“坚持不动摇”的意思。
不同点:“坚韧”可用来指物体坚固、有韧性;“坚忍”强调的是一种状态,以极大的毅力忍耐、忍受。
例句 ①他们选择了几种坚韧的材料来做支架。
②他们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斗争,表现出坚忍不屈的革命意志。
手无寸铁·赤手空拳
手无寸铁:形容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赤手空拳: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
相同点:都有“两手空空”的意思。
不同点:“手无寸铁”含义范围比“赤手空拳”小,后者可以比喻没有依靠。
例句 ①这些人手无寸铁,无力抵抗,这是歹徒们选择他们做靶子的原因。
②赤手空拳打拼一年多,道馆已能收支平衡,还被福建省跆拳道协会接纳为正式会员,这让陈老板倍感骄傲。
接二连三·接踵而至
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 接踵而至:比喻来的人相继不断或事情不断地发生。
相同点:都有“接连不断”的意思。
不同点:“接二连三”一般是不好的、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接踵而至”没有这个限制。
例句 ①接二连三的恶劣天气使得蔬果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
②当契诃夫举行婚筵的时候,宾客盈门,接踵而至。
课内篇 一起思考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节选部分是《老人与海》的核心情节之一,这一部分通过老人智斗鲨鱼、勇斗鲨鱼、百折不挠斗鲨鱼的过程,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歌颂了圣地亚哥英勇顽强的精神,体现了人要顽强斗争夺取胜利,并勇敢地面对失败的态度。
文本研读
研读任务一 理清情节 熟悉小说内容
任务设计
1.第一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 ①这里的环境描写用云块的聚散预示气候的变化,暗示着圣地亚哥的处境将变得严峻,“风会刮上整整一夜”,则说明老人航海经验十分丰富。②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知道自己面临的严峻处境,这为下文老人遭遇鲨鱼,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硬汉精神”一次次击败鲨鱼的侵犯做了铺垫。
2.这一部分中老人与鲨鱼搏斗了几次 每次的具体搏斗情况是什么样的
点拨 五次。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灰鲭鲨 加拉诺鲨 铲鼻鲨 加拉诺鲨 加拉诺鲨
数量 一条 两条 一条 两条 成群结队
老人的 作战 工具 渔叉 绑着刀子的桨 绑着刀子的桨 短棍 棍棒、舵把
结局 杀死灰鲭鲨,大鱼被吃掉约40磅  杀死两条加拉诺鲨,大鱼被吃掉约四分之一 杀死铲鼻鲨,刀刃被折断 两条鲨鱼遭受重创,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大鱼只剩下残骸
3.作者多次对鲨鱼进行描写的目的何在
点拨 写鲨鱼游得快,身子强健,武器好,凶残嗜杀,会去咬桨或船舵,趁海龟在水面上睡觉时就把它们的腿和鳍状肢咬掉。这样描写鲨鱼是为了反衬老人坚强的决心和十足的自信,突出硬汉形象。
4.老人为什么说“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点拨 这句话是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圣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方面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研读任务二 分析形象 把握小说主旨
任务设计
5.圣地亚哥是世界文学经典中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形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请简要分析。
点拨 圣地亚哥是作者笔下最典型的“硬汉”形象,他勇敢、坚强、果断、善良、幽默、乐观,能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在精神上压倒敌人。在与鲨鱼搏斗时,老人有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这是几乎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是,当情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斗,这样,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6.海明威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象征意味。请深入体会课文形象,谈谈“大海”“鲨鱼”象征了什么,老人的形象象征了什么。
点拨 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自然与社会力量。《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身上体现的是“硬汉形象”的发展与升华。而老人在与鲨鱼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思想。
7.本文为什么以《老人与海》为题 “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 本文写的是老人捕获大马林鱼后在海上独自与鲨鱼搏斗的全过程,让我们感受了一场大海与风浪的洗礼,也充分领略到大海中壮阔、美丽、富饶、仁慈、凶险、残忍的种种场景。因此以《老人与海》为题。
作用:以“海”作为背景,更能烘托出老人在厄运险境中的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
研读任务三 反复涵泳 鉴赏小说技巧
任务设计
8.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体现在哪里
点拨 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蔓不枝,主人公性格鲜明。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圣地亚哥,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言准确生动。在塑造圣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来势凶猛,老人沉着应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含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阔大,他还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含深意。
9.文中除了描写有关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还有大量老人的内心独白,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点拨 这些内心独白,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是构成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维探究
《老人与海》描述了一个发生在茫茫大海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人们认为《老人与海》确实是一本好书,一本让人受益终身的好书,因为它给予人们太多的人生启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
提示本题答案不唯一,结合文本说说自己的启示并能自圆其说。
点拨 (1)老人筋疲力尽地回到岸上,什么都没有得到,连渔网、渔叉都没有了。是的,他的确输了,可是同时他也赢了,因为他的精神是无法战胜的!即便一无所获,他仍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这不正是《老人与海》想要给人们的启示吗 一个人一旦有了这样的精神,他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勇敢的、不可战胜的人!
(2)人生谁能没有失败 就像人学走路,难以避免会摔倒。失败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人,有人因为害怕失败不敢追求成功,这就是弱者。那么作为一位强者,就不应该面对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3)做人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即便我们遇到重重困难,也绝不应该让它给打倒,应该勇敢地去战胜它。人无论怎样,最怕的就是失去信心。信心好比是汽车的马达,是人前进的动力。如果你做一件事有了信心,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本书中主人公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课外篇 一起阅读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 ”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 ”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 ”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啊!”
“你没家 ”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 ”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儿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 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 ”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 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我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星期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有删改)
阅读训练
1.《桥边的老人》与《老人与海》都塑造了老人的形象,这两个形象有何不同
点拨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面临厄运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形象。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了的英雄;《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只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使他不得不背井离乡。
2.小说为什么以《桥边的老人》为题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点拨 ①题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要人物,引发阅读兴趣;②明确典型的环境和场景,展现了人民因为战争而颠沛流离,美好家园被摧残的景象;③有利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老人最终选择留在桥边,是对命运的绝望,是对战争的控诉,使小说主题深刻,震撼心灵。
3.海明威曾提出“冰山理论”,试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点拨 ①采用了第一人称和有限的叙述视角。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象,丰富小说内容,挖掘小说内涵。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小说仅仅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个场景,叙述了一段对话和一个老人的故事,选材微小,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使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③独特的语言风格。小说语言简约朴素,不事渲染,但却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让人感受到包蕴丰富的内容。
素养篇一起提高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知识阐释
海明威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其语言表达也以简洁著称,但简洁的语言往往含有丰富的意蕴。如本文中“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等语句可谓言简义丰。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是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考点进行考查的两个方面。“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是理解句意,这个考点是着重考查语言的思想性层面,是对诸如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矛盾句、哲理句等的表层含意、深层含意的分析概括。“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即鉴赏语言,这个考点重在考查对语言的艺术性的理解和把握,是对语言的表达技巧、修辞、写作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
技法攻略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考查的“重要语句”包括:
①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对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通常情况下是考查句子中某个或某几个词语的丰富内涵。
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
②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
③结构复杂的句子。句子本身有时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对这类句子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同结构的句子强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对句子的每一部分都要给出解释。
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关键信息+作用+情感。
2.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语言表达艺术的考查一般是从艺术效果、语言风格、语句(语段)赏析方面设题。
语言鉴赏的角度:
词语的 锤炼 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句式的 选择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修辞手法 的选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语言的 风格 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答题步骤:技巧+阐释+效果作用。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红  梅
川端康成
父母面对面地坐在被炉边上,观赏着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一边争论着。父亲说:“这棵红梅的花儿,几十年来都是从下面的枝桠开始绽开的。自从你嫁过来以后,也没有改变过。”
“我没有这种感觉。”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怀,父亲很不服气。
“自从嫁过来以后,我压根儿没有空闲观赏过梅花。”
“那是因为你稀里糊涂地虚度岁月。”
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父亲就没兴致继续感慨了。
不觉间,话题转到新年的糕点上来。
父亲说他正月初二,在风月堂买了点心回来。母亲却强调没有那回事儿。
“瞧你,我不是让车子在明治糕点公司那儿等了一会儿,又坐这部车子绕去风月堂吗 我的确在这两家铺子买糕点了嘛。”
“你的确在明治糕点公司买了,可是,自打我到这个家来以后,就不曾见你在风月堂买过什么东西。”
“言过其实了吧。”
“当然,我从来没尝过嘛。”
“别装糊涂了,过年你不也吃过了吗 我的确买回来了嘛。”
“唉,真讨厌。大白天说梦话,你不觉得害羞吗 ”
“咦 难道是我——”
女儿在厨房准备午餐,听见了父母的争论。她是了解真情的。但她无意开口,只顾微笑地站在锅台边上。
“的确带回来了吗 ”母亲好不容易只对父亲在风月堂买过东西这一点,准备予以承认似的,可她又说:“不过,我没有看见过呀。”
“我是拿回来了嘛——会不会忘在了车厢里 ”
父亲的记忆也发生了动摇。
“怎么会呢——要是忘在车厢里,司机一定会送来的。他绝不会悄悄拿走,是公司的车子嘛。”
“这也是啊。”
女儿忐忑不安。
母亲似乎全然忘却了,这够奇怪的。父亲被母亲这么一说,似乎也渐渐失去了信心,这就更加奇怪了。
正月初二那天,父亲乘车兜风,是去过风月堂买了许多糕点回来的。母亲也品尝过了。
沉默持续了一阵子,母亲骤然想起来似的,直截了当地说:“哦,哦!是糯米面小饼!你是买过糯米面小饼。”
“对嘛!”
“有绿豆馅点心,铜锣形的点心,还有许多糕点,真叫人不好办呐。”
“对嘛。我是买回来了嘛。”
“不过,那种粗点心是在风月堂买的 ”
“是啊。”
“哦,对了,对了。的确,我把它给谁了。用纸包好,是给人家了……啊,是给谁了呢 ”
“对啊,是给人家了。”
父亲如释重负,接着他又说:“是不是送给了房枝呢 ”
“啊,对,是送给了房枝。对,我还说让孩子看见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
“是啊,是房枝 ”
“唉,确实是那样。是送给房枝了。”
父母的对话暂告一段落。他们感到彼此的谈话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满足。
然而,这与事实也不尽相符。点心并非送给原来的女佣房枝,而是送给了邻居家的男孩子。
女儿正在等待着:母亲会不会又像方才那样想起点心到底给谁了呢 饭厅里鸦雀无声,只传来了铁壶的响声。
女儿端上做好的午饭,摆放在被炉板上。
“好了,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 ”父亲说。
“听见了。”
“你妈糊里糊涂,真让人头疼。而且还越来越固执了。好了,平时帮着你妈记着点,好吗 ”
“究竟谁糊涂 你爸爸也——今天的风月堂话题,我认输了。不过——”
关于房枝的事,女儿欲言又止。
这是父亲辞世前两年发生的事。父亲患轻度脑出血症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打那以后,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桠先开花。女儿经常回忆起父母关于风月堂的这段对话。然而,她不曾跟母亲言及。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
(有删改)
曹禺说:“日本小说确有其风格,而其细致、精确、优美、真切,在我读过的几篇中,十分明显。”川端康成的作品鲜明地体现了日本小说的语言风格,请选取其中两点,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语言细腻,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巧用细节描写。如“女儿忐忑不安”“女儿欲言又止”,巧妙展示女儿的心理状态。②语言简洁明了,用词准确。如“瞧你”“对嘛!”语言精准传达了人物的情绪。③语言优美,用词文雅。如“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画面具有古诗般的意境美。④具有明显、浓郁的抒情性。如父亲认为母亲常忘事后提醒女儿“好了,平时帮着你妈记着点,好吗”,把父亲对母亲的关爱之情写得鲜活生动。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志鸿优化网
http://www.zhy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