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知童趣 品悟爱诗词
---《清平乐》说课材料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的一首词《清平乐》。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童年的足迹”。通过古今中外,城市乡村,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孩子的童年生活,展现了童年的五彩斑斓,纯真烂漫。借助唐诗、宋词、现代诗歌、散文、记叙文几种不同体裁的课例,培养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清平乐》是一首宋词,与唐诗相比句式长短不一。古语有云:“唐诗以韵胜,故浑雅;宋词以意胜,故精能。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词之美在气骨,故瘦劲。”教学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一种文体,教材以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为钥匙,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亲近第一次正式谋面的朋友——宋词,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爱上我们的民族瑰宝——古诗文。
2、学情分析。
我校一直在推行“规范养成教育”,要求教师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平时将本班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大组,好、中、差搭配,同时每人在另外组中都有水平相当的学习对手。学生的学习既有集体间的对抗,又有个人的比拼。学生对古诗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课外积累。但宋词接触较少,对宋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还没有体会。
3、说教学目标。
第二学段《课标》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我结合学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檐、吴、媚、锄、赖、剥、莲、蓬”八个生字。了解“吴音”,理解“相媚好、翁媪、喜、无赖”。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词的内容。
能力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悟词的意境,体会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2、能够结合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句的意思。
3、通过搜集资料,补充有关知识。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4、说教学重点难点 。
根据教学目标我制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丰富感受。
难点:体会宋词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5、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有关辛弃疾和宋词的资料、字典、词典。
二、说教法学法。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节课我采用“朗读吟诵为重点,联想品味来辅助,拓展积累作支撑,表达交流是亮点”的教法。为了实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引导学生在“读读、品品、想想、议议、背背、写写”等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说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清平乐》正是一把引领学生打开宋词殿堂的钥匙,一把启动学生热爱宋词情感的钥匙。
(一)轻叩宋词门环,认牌名。
首次引领学生叩响宋词的大门,对词的知识要有初步的了解,学生交流资料,老师简要概括,出示常用词牌名。为学生今后诵读更多的宋词打下基础。
(二)诵读经典词句,话词情。
1、比赛读,读出节奏。
课前布置了预习,导入新课后,首先由学习对手比赛读文,读正确、读流利。特别注意“乐”“剥”两个字的读音。针对古诗词教学,我还安排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即正确断句的环节:先请学生自由读,尝试断句,用笔标注;再个人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感觉词的节奏,生生互评,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实践中自主体会,走近宋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示范读,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学生已经能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我来配乐范读。“听了老师的诵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柔美的乐曲,动情的诵读,引领学生欣赏词的韵律美,欣赏村居生活的和谐美,在欣赏中对《清平乐》有了整体感受,为学生进一步入情入境会词意埋下伏笔,拔高了学生有感情诵读的起点。
3、质疑读,咬文嚼字。
欣赏了老师的诵读,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孩子们,我们来自由放声朗读,和同学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我预设学生能读懂大意,但也不免有问题存在,追问“词的大意明白了,我们再仔细读读,看看有没有没读懂的字词?”学生可能对“吴音、相媚好、翁媪、喜、无赖”几个词提出质疑,会通过查阅字典、工具书来解决。当学生用词典中的“无赖”来理解文中的“无赖”时,那么“无赖”一词的理解便成为质疑的重点。我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理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才是教学的真谛!那么,再读!再来读!咬文嚼字读!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对 “无赖”的理解逐渐准确深刻,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小儿子的顽皮与可爱跃然纸上,“喜”字所流露的情感迎刃而解!
4、想象读,入情入境。
此时小男孩儿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还是单薄的,将“边读边想象”作为学生创意阅读的抓手,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孩子们,谁能用朗读带给大家丰富的想象。”一个个孩子们用稚气的童声努力表达自己的想象。“你是带着怎样的想象诵读的?”孩子们想到茅屋,青草,想到谈笑着的老夫妻,勤于农时的孩子,所有想象的焦点聚集在“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句。孩子们边想象,边诵读,再想象,再诵读。老师一句“谁能让想到的画面动起来?”便如抛进池塘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小男孩儿在孩子们心中逐渐鲜活丰满起来。 “真是个淘气包!”“可爱的顽皮鬼!”“我都想去剥莲蓬了!”用充满童趣的评价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孩子的灵感!继而“把你的想象再用朗读表达出来!”孩子们带着满脑子的动画,满心的激动,用朗读宣泄情感,怎能不入情入境?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把对小男孩的描写设计为课后作业,并读给家人听。落实了学段目标中“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拓展读,丰富画面。
品味诵读达到高潮,引入《四时田园杂兴》、《牧童》、《晚村》中的诗句,引领学生感受古代儿童别样的趣味,羡慕与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6、配乐诵,积淀升华。
《课标》中提到“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熟读成诵,水到渠成。请学生带着丰厚的感悟配乐背诵,将诗词诵读又一次推向高潮,在声情并茂的配乐诵读中埋下热爱宋词的种子。
(三)、结识不朽词人,感情怀。
最后简介词人辛弃疾,同时引出更多不朽的词人及作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四)、畅游诗词殿堂,爱语文。
这节课学生入情入境,倾情诵读只是学习古诗词的开始,还要让古诗词的积累诵读无限延伸下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通过课后综合实践活动: “我最喜爱的宋词”,“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古诗词诵读大会”等,引领学生畅游在古诗词的殿堂,享受阅读积累的乐趣。
四、说教学评价。
对于学生的朗读,我这样评价“你的朗读让我闻到了小草的清香!”“你读的这个‘喜’字,让我体会到了你对小男孩儿的喜爱之情!”不仅从语音、语调和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注意考察了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课堂上也要创设学生自评、互评的交流平台。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他人,提高自我。用生生交流充实课堂,让学习同伴间的评价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诵读知童趣,品悟爱诗词”。我希望这一次语文学习既是意犹未尽的小结,又是兴味盎然的开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