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高三考前冲刺训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今中医药以其科学性、系统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医药在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抗击流行病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世界再次认识了中医药的价值。我们应进一步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
建议充分利用中医药跨国企业的文化传播优势,借助各类载体讲好中医药故事,将中医药文化与企业产品相结合,提高中医药产品认同感。同时依托中医药技术,可在当地建立中西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义诊活动,运用中医药治病理论、方法增进当地民众健康,提高中医药疗效认同感。通过尊重多元文化,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融合方式,增进中医药文化的民心认同感。
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迭代升级,新媒体技术逐渐打破传统局限,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变革力量。建议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多利用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打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包括通过各种网站和社交平台,开展实时互动性交流;制作短视频、动漫、纪录片、电影等,以图像消除因文化背景、语言差异带来的交流阻碍,进行多模式阐释;推出远程医疗、科研互动等,让更多人直观生动地感受中医药在健康养生、疾病防治领域的丰富经验与价值。
(摘编自李惠森《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材料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是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规划》的出台,旨在抢抓信息革命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激发中医药行业新发展活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互联网中医院、中医云诊间、智慧中药房……近年来,坚持“融入、整合、跨越”发展思路,信息化支撑中医药为群众带来便捷医疗服务。截至2020年,81.96%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中医电子病历系统,94.08%的中医医院建立了门(急)诊医生工作站,95.36%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住院医生工作站,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达46.53%。在信息化的引领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治未病、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辅助诊疗、中医临床研究分析等系统得到应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步入数字化新征途。
这是中医传承的梦想,这是中医创新的远征。信息化成为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当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应用,为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强大势能、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互联网+中医药”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大可能。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发展面临着“数据壁垒”和“兼容梗阻”的困境,基础设施、数据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中医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等问题仍较突出,与数字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民健康信息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古老的中医药如何乘上信息化的快车,在现代化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规划》提出“融合发展,协同共享”的基本原则。“一抓一大把,一煮一大锅,一喝一大碗”的传统印象,反映了中医药学立足整体、把握宏观,有点像绘画中的“大写意”。而信息化手段就是中医药融入现代生活的转换“接口”,帮助导出清晰数字的“工笔画”。比如习医者常把脉诊作为难以攻克的大山,他们时常发出感叹:“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如果人体脉象能以数字化方式呈现、记录、分析,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脉象,“指下难明”将不再是道难解的方程式。为此,推进中医药与信息技术全面融合,探索构建中医药与数字化融合的多元场景,统筹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的治理、共享及创新应用,将让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数字化转型领军人才,也离不开一批熟知中医药、掌握数字技能的卓越工程师和“数字工匠”。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信息化的先导作用,把信息化贯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域,发展和推广普惠便捷的数字中医药服务,增进人民福祉,古老的中医药将在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中历久弥新。
(摘编自丁玲《信息化,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要尊重多元文化,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方式,争取民心认同。
B.信息化手段将打破传统中医药的发展规律,成为中医药融入现代生活的转换“接口”,让传统中医与现代生活相融。
C.目前中医药的发展,还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数据应用存在短板,中医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等问题。
D.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应大力培养熟知中医药、掌握数字技能的卓越工程师和“数字工匠”及数字化转型领军人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传承,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不同,各有侧重。
B.材料二通过举习医者难以攻克脉诊的例子,说明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C.在信息化的引领下,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得到了极大发展,即将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化目标。
D.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将更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认同感。
3.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医药智慧化建设举措的一项是 ( )
A.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提升中药质量控制水平,让中医药在治病时能像西医一样快速见效,改变人们对中医药“慢郎中”的刻板认识。
B.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
C.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优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做优智慧中医医联体。
D.强化中医药政务服务和管理、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建设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推动中医药统计数据开放共享。
4.“循流而下,易以至;倍风而驰,易以远”出自《说苑·谈丛》,是说顺流而下行船,容易到达目的地;借助风力奔跑,容易跑得远。请据此分析该如何“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5.如何使中医药得到更好的传承创新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娘·粮
徐嘉馨
娘是被一阵炒面黄灿灿的香气给搅醒的。
娘溜着耳朵,四下谛听。那声响有尺寸,有形状,八尺宽长,直角四方,是一种光溜溜滑晶晶的手感。不由分说,娘竖着一双耳,顺着那又大又圆的香气走去,迈过了田埂,绕过村中央那棵安静的百年老槐,再往前,穿越李嫂油汪汪的咸鱼架,到了马哥家积满厚厚桂花的井,从桶里掬一口水,接着走,走到村西头,那里有人、马,红军一个营驻扎在那里。
硕大的香气,就从那营地飘来,那里架起一口大铁锅,“唰啦啦”翻炒着的米面,腾起一气圆鼓鼓的芬芳。他们一边炒,一边扯开一张大布,把炒面倒在上面,堆起座小山,然后一个排一个班,分列两侧,把炒面装进自己的随身布兜,没有人争抢,盛两瓢就放下,同样的升落姿势重复了百遍千遍,仿佛无声的仪式。午后的阳光铺下来,晒得娘的睫毛软软的,娘注视着黄金海洋一般无际的打麦场。
数年以后,娘在雪山的雨棚下给我讲她的从军之路就始于那片汪洋的麦场。娘向她最熟悉的东西——米面和锅灶——走去,想说你们别这样炒,火小了不香,要双面颠着翻动。娘想说,让我来,你们这么好,让一村的人吃饱,我来帮你们颠勺。
春光洒在了娘的身上。第二天,娘就和那打麦场上的女子一样,换了新鞋新袜,一跃一跃唱起了歌。娘从未笑得这样开怀。娘六岁就下了地,听着婆家的吩咐,用小竹筐盛了窝窝头和半碟萝卜,一碗撒了葱花的粗面,乖乖到田间。田间的汉子们走过来,他们惊异一个六岁女娃煮的汤怎么会如此可口,拿油抹了底,又滑又细,进了胃里舒舒坦坦的。从此,做饭和送饭成了我娘唯一的营生,她也因此学会了如何揉面、切菜、炒辣子、摇出白花花的水豆腐。
一晃儿,娘长大了。
娘一来,那些田里的汉子们脸上就堆满了笑,讨好似的看娘手里的瓷盆儿,说贾家的来啦?这次又是啥饭?娘别过脸,不吭声,只是手极乖顺地伸进筐里,取出一沓盘盘碗碗,有烧黄豆,炒茭白瓜丝,干干净净、不沾一丝儿煤渣的烤馍片,还有胡辣汤、面疙瘩和用酱油腌过的捣碎了的葱蒜拌笋丝。
现在,娘不再是娘了。三年前,她是厨房里琢磨放肉蔻还是刀豆的小媳妇。三年后,我十七岁的娘进了营,头发“唰”地一剪,露出光滑的额头。娘欢喜地跟乡亲们作别——其实不用,因为十个乡邻有七个加入了红军——远离了小村炊烟,被拉进了叫作“革命”的阵营。
刚到下一个村,娘就嚷着要加入宣传队,为啥,她要让下个村的姑娘们看看她,用自己亲身的事例感化她们,娘说我活生生个人儿,比小战士刷白漆的口号管用!娘成功了,娘往那一站,就有人过来这摸摸那瞧瞧,还捏娘的耳朵,看看娘有没有耳朵眼儿。娘由着她们又摸又看,说我就是上个村的,我们房里的炊烟能飘过这座山头,我们淘米的水能流过这道坎沟,说到底,咱都是吃一锅饭的人,没有啥不同。
人群里有妇女被说动了,她的丈夫已经要加入红军。她说公婆交给小姑子,我们两口子全跟着红军走,干革命也是个伴儿。娘说好哇,是个伴儿嘛!说着,她主动去帮那个妇女登记,说别挤别挤,慢慢来,只要是一头心思干革命的,红军都欢迎!
娘十七岁的手指提起笔,蘸足了墨汁,却不会写字儿,只得让身边的人帮忙写,在小米汤那么黄的纸上写下这对夫妻的名字。娘一脸欣羨地看人家运笔,一划一划,写下六个如芝麻方糕的汉字。整整齐齐,上下两排,那一瞬间,娘怔了一秒,一秒的时辰让娘恍惚,她想到,自己在名册上只有三个字呢,只占了一行,没有个做伴的姓名。这一去,自己就是个兵了,就永远不能像以前那样,坐在窗棂前绣花择菜、搓玉蜀黍粒子,在小磨盘边转呀转,跟后栏那头的小驴子说话,贴着它的耳朵哈气。再也不能给鸡备食,挎一个小盆,唧唧啾啾就从院子这头追到那头,用竹蜻蜓逗着玩儿,给它们起各种各样的名字:大花、二鹂、小野猫儿……
夫妻二人的名字记下了。娘看着那六个字儿,再想想自己的三个字儿,没一个照应,在陌生的墨海里漂浮。娘突然有些恐惧,想到这支部队里可都是自己不认识的人,不沾亲不带故,竟就跟着走了。娘十六年的前半生,心愿很简单,只想要个一生一世、陪自己夹两口菜啖一口汤的人。生活是平静的湖,而饭食是源头的活水,不一饮一啄,两口子就没法过活。但娘不知道,她即将举步的路上,没有吃食,没有饭菜,连一口熟米都没有。他们咽草根吃皮带,嚼“咔哧咔哧”的冰块,却把仅有的米粮让给娘,把最后的一口汤留给彼此。粮是命,而战友已垂死,用最后的力气把粮让给你,盼着你活,活着就能继续走,继续走,走到绿洲去,走到他没有白死的新地界去。
娘猛然明白,粮是好,粮让人活着,但滚热的血让人像人一样活,世上的粮也可以是血做的,是爱你的人给了你命,而你此后只为他们而活。
娘上路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头一段的描写,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娘在香气的引导下,来到军营,目睹了炒面、分面的场景,受到震撼,萌生了参军的想法。
C.娘自告奋勇拿笔去替参军的夫妻登记,但事情太忙又怕写不好,只好请身边的同志写。
D.娘在参军前希望找一个爱人相伴终生,参军后心愿发生变化,她要为革命的胜利而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对香气的描写,运用通感手法,使本该是嗅觉的香气,转移融合到视觉、触觉、听觉中,形象生动可感。
B.写娘目睹营地里炒面的场景,表现了战士们的日常状态,“没有人争抢,盛两瓢就放下”赞扬了红军战士们的高度自觉。
C.“贾家的来啦?”写出了田间干活的汉子们对送饭的女子的由衷尊敬,“这次又是啥饭?”写出了他们对食物的渴望。
D.文中插叙了娘六岁做饭、送饭的情节,既补充说明了娘童养媳的身份,也说明了她与粮食之间的关系,照应标题。
8.小说在叙述娘第一次被吸引到营地的过程时,除运用通感外,还有哪些写作特点?请简要分析。
9.小说在标题中将娘和粮并列,请简要分析“粮”对娘的重大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二月,殷仲堪恐桓玄跋扈,乃与杨佺期结婚为援。佺期屡欲攻玄,仲堪每抑止之。玄恐终为殷、杨所灭,乃告执政,求广其所统。执政亦欲交构,使之乖离,乃加玄都督荆州四郡军事,又以玄兄伟代佺期兄广为南蛮校尉。佺期忿惧。杨广欲拒桓伟,仲堪不听,出广为宜都、建平二郡太守。 佺期勒兵建牙,声云援洛,欲与仲堪共袭玄。仲堪虽外结佺期,而内疑其心,苦止之,犹虑弗能禁,遣从弟遹屯于北境以遏佺期。佺期既不能独举,又不测仲堪本意,乃解兵。是岁,荆州大水,平地三丈,仲堪竭仓廪以赈饥民。桓玄欲乘其虚而伐之,乃发兵西上,亦声言救洛,与仲堪书曰:“佺期受国恩而弃山陵,宜共罪之。今当入沔讨除佺期,已顿兵江口。若见与无贰,可收杨广杀之;如其不尔,便当帅兵入江。”时巴陵有积谷,玄先遣兵袭取之。梁州刺史郭铨当之官路经夏口玄诈称朝廷遣铨为己前锋乃授以江夏之众使督诸军并进密报兄伟令为内应 伟遑遽不知所为,自赍疏示仲堪。仲堪执伟为质,令与玄书,辞甚苦至。玄曰:“仲堪为人无决,常怀成败之计,为儿子作虑,我兄必无忧也。”仲堪遣殷遹帅水军七千至西江口,玄使郭铨、苻宏击之,遹等败走。玄顿巴陵,食其谷。仲堪遣杨广及弟子道护等拒之,皆为玄所败。江陵震骇。城中乏食,以胡麻廪军士。玄乘胜至零口,去江陵二十里,仲堪急召杨佺期以自救。佺期曰:“江陵无食,何以待敌?可来见就,共守襄阳。”仲堪志在全军保境,不欲弃州逆走,乃绐之曰:“比来收集,已有储矣。”佺期信之,帅步骑八千,精甲耀日,至江陵,仲堪唯以饭饷其军。佺期大怒曰:“今兹败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伪楚之乱》)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结婚,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现在“婚姻”指男女结为夫妻关系。
B.“仲堪每抑止之”的“抑”指压制,和《琵琶行并序》中“弦弦掩抑声声思”的“抑”含义相同。
C.山陵,指山岳冈陵,或帝王、王后的坟墓,还可指帝王,现指山岳,文中指帝王。
D.“若见与无贰”的“贰”指二心,和《烛之武退秦师》中“且贰于楚也”的“贰”含义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桓玄害怕被殷仲堪、杨佺期击灭,于是上书朝廷要求扩大他的都督区。朝廷也想借机挑起矛盾,让他们互相残杀,就把荆州四郡给了桓玄。
B.杨佺期调集人马,声称援救洛阳,想联合殷仲堪共同击杀桓玄。殷仲堪不但劝止杨佺期,还怕不能够禁止杨佺期,并派兵来遏制杨佺期。
C.荆州发大水,殷仲堪空竭粮库赈恤饥民。桓玄想趁机攻打他,发书信要求他一起讨伐杨佺期,捕杀杨广,且先派兵夺取积存军粮的巴陵。
D.桓玄到达零口,距离江陵二十里,殷仲堪召杨佺期来救自己。杨佺期率兵赶到江陵,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补给,杨佺期大怒,心知必败。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佺期既不能独举,又不测仲堪本意,乃解兵。
(2)仲堪执伟为质,令与玄书,辞甚苦至。
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五处需要句读,请用“/”在相应位置划分。
梁 州 刺 史 郭 铨 当 之 官 路 经 夏 口 玄 诈 称 朝 廷 遣 铨 为 己 前 锋 乃 授 以 江 夏 之 众 使 督 诸 军 并 进 密 报 兄 伟 令 为 内 应
14.结合文本分析殷仲堪失败的原因。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和赵茂嘉郎中赋梅
辛弃疾
空谷春迟懒却梅,年年不肯犯寒开。
怕看零落雁先去,欲伴孤高人未来。
解后【注】平生惟酒可,风流抵死要诗催。
更怜雪屋君家树,三十年来手自栽。
【注】解后:邂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谷”表明赵郎中住在山中,“不肯”也并非真的不肯,而是指山中的春天来得迟,所以梅花开得晚。
B.大雁不愿意看到梅花零落而先行离去,也没有人来陪伴孤傲高洁之人。这说明很少有人来拜访赵郎中。
C.诗人来到山中与梅花邂逅,顿时被梅花吸引,于是饮酒赋诗,并认为只有诗酒,才能匹配梅之风流。
D.赵郎中三十年来种了不少梅树,因偏僻无人问津,诗人感慨不已,“更怜”一词饱含诗人的不平情绪。
16.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赵郎中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成语“跬步千里”来源于《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以说明学习应该要有恒心,不要半途而废。
(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通过夜游石钟山的实地考察,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进行了分析批评,提出了不能“_______,________”的论断。
(3)“雁”是古代诗词常用意象,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孤寂落寞、忠贞不渝等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背着帆布袋的文艺青年们从桥头匆匆走过,摇橹的乌篷船自桥下划过一丝涟漪,街头定胜糕、东坡肉粽的热腾腾香气在雨雪中弥散,作为创作者、评论者或者观众的人们在一起谈论着戏剧与人生的多重可能性。
今年的乌镇戏剧节人流依然不少,剧院席位满满当当,街头与水边敷上粉墨浓妆, ① 的演员热情地与游客互动,歌唱将气氛引向狂欢的高潮。在这里,你很难界定表演者、观众和游客的身份。而各种即时上传的短视频及其他自媒体资源也在模糊着媒介与受众间的身份。乌镇,可以看到戏剧艺术被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蓬勃地生长。
在乌镇,“戏剧”已经成为一种随时随地发生的“相遇”,比如,一场大雪的盛景让嘉年华巡游的演员和赶往剧院的观众都停下了脚步。青砖黛瓦,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幕画面和舞台上演的戏剧一样,一起成了多少人心中难以磨灭的回忆。
在大城市的现代化剧院里,人们穿戴整齐、 ② ,欣赏完演出后各自散去。而在乌镇。 ③ 的人们也可以因为一场戏或一场对话而相识,在活动结束后继续相约深夜食堂和酒吧,探讨戏剧艺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20.文中以第一人称视角写紫藤萝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22.根据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使用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要求句式一致,语言恰当,符合语境。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要强大,各领域各方面都要强起来。”在二十大报告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蓝图中,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无不呈现出全面性特征。
从你的视角来看,你见证了祖国哪些方面的强大,或者说你最希望我们国家在哪些方面迅速强大起来?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①充分利用中医药跨国企业的文化传播优势,借助各类载体讲好中医药故事,将中医药文化与企业产品相结合,提高中医药产品认同感。
②中医药文化传播要更多利用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打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消除因文化背景、语言差异带来的交流阻碍,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5.①应进一步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让世界再次认识到中医药的价值。
②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③用信息化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激发中医药行业新发展活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④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信息化的先导作用,把信息化贯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域,发展和推广普惠便捷的数字中医药服务,增进人民福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信息化手段将打破传统中医药的发展规律”错误,曲解文意。发挥信息化的先导作用的前提是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即将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化目标”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是“与数字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民健康信息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即将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化目标”文中未提及。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A.选项强调的是提升中医药的疗效,改变人们对中医药的刻板认识,不属于中医药智慧化建设举措。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循流而下,易以至;倍风而驰,易以远”这句话是说做事要善于借助有利形势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分析该如何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时,突出该如何借助外物、利用有利形势即可。
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建议充分利用中医药跨国企业的文化传播优势,借助各类载体讲好中医药故事,将中医药文化与企业产品相结合,提高中医药产品认同感”可得出:充分利用中医药跨国企业的文化传播优势,借助各类载体讲好中医药故事,将中医药文化与企业产品相结合,提高中医药产品认同感。
依据材料一第三段“建议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多利用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打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包括通过各种网站和社交平台,开展实时互动性交流;制作短视频、动漫、纪录片、电影等,以图像消除因文化背景、语言差异带来的交流阻碍,进行多模式阐释;推出远程医疗、科研互动等,让更多人直观生动地感受中医药在健康养生、疾病防治领域的丰富经验与价值”可得出:中医药文化传播要更多利用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打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消除因文化背景、语言差异带来的交流阻碍,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如今中医药以其科学性、系统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医药在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抗击流行病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世界再次认识了中医药的价值。我们应进一步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分析,可以得出:要使中医药得到更好的传承创新发展,应进一步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让世界再次认识到中医药的价值。
材料二主要从信息化的角度阐述如何发展中医药,文章分别从中医医院智慧化、中医药信息化、中医药数字化等方面进行论述,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概括出答案。
根据材料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分析,可以得出:要使中医药得到更好的传承创新发展,应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根据材料二“《规划》的出台,旨在抢抓信息革命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激发中医药行业新发展活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分析,可以得出:要使中医药得到更好的传承创新发展,应用信息化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激发中医药行业新发展活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根据材料二“中医药信息化建设,……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信息化的先导作用,把信息化贯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域,发展和推广普惠便捷的数字中医药服务,增进人民福祉,古老的中医药将在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中历久弥新”分析,可以得出:要使中医药得到更好的传承创新发展,应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信息化的先导作用,把信息化贯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域,发展和推广普惠便捷的数字中医药服务,增进人民福祉。
6.C 7.C 8.①采用插叙手法,先描述娘被吸引到营地的过程,后插叙娘在多年后向“我”的讲述,引人入胜。
②以“我”的视角来叙述娘的经历,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③运用细节、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将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丰富了人物形象。 9.①娘六岁就开始送饭、做饭,赢得乡亲们的尊重。
②正是因为炒面的香味,红军队伍分发粮食的井然有序,吸引娘参加革命。
③革命战士用他们的血做的粮食让人像人一样地活着,坚定了娘的革命信心,让娘完成了从普通人到革命战士的蜕变。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事情太忙又怕写不好”错误,文中写到“她主动去帮那个妇女登记”“娘十七岁的手指提起笔,蘸足了墨汁,却不会写字儿,只得让身边的人帮忙写”,可知她没有亲自给参军的夫妻登记的原因是自己不会写字,只好请身边的人帮忙。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贾家的来啦?’写出了田间干活的汉子们对送饭的女子的由衷尊敬”错。“贾家的来啦?”这只是正常的问候,不能看出“由衷尊敬”。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首先,在叙述顺序上,采用的是插叙手法。文中“娘溜着耳朵,四下谛听。那声响有尺寸,有形状,八尺宽长,直角四方,是一种光溜溜滑晶晶的手感。不由分说,娘竖着一双耳,顺着那又大又圆的香气走去,迈过了田埂,绕过村中央那棵安静的百年老槐,再往前,穿越李嫂油汪汪的咸鱼架,到了马哥家积满厚厚桂花的井,从桶里掬一口水,接着走,走到村西头,那里有人、马,红军一个营驻扎在那里”“数年以后娘在雪山的雨棚下给我讲她的从军之路就始于那片汪洋的麦场”,先描述娘被吸引到营地的过程,后插叙娘在多年后向“我”的讲述,引人入胜。
其次,由原文“数年以后娘在雪山的雨棚下给我讲她的从军之路就始于那片汪洋的麦场”可知,在叙述角度上,是从“我”的视角展开的,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最后,由原文“娘竖着一双耳,顺着那又大又圆的香气走去,迈过了田埂,绕过村中央那棵安静的百年老槐,再往前,穿越李嫂油汪汪的咸鱼架,到了马哥家积满厚厚桂花的井,从桶里掬一口水,接着走,走到村西头”“他们一边炒,一边扯开一张大布,把炒面倒在上面,堆起座小山,然后一个排一个班,分列两侧,把炒面装进自己的随身布兜,没有人争抢,盛两瓢就放下。同样的升落姿势重复了百遍千遍,仿佛无声的仪式。午后的阳光铺下来。晒得娘的睫毛软软的,娘注视着黄金海洋一般无际的打麦场”“想说你们别这样炒,火小了不香,要双面颠着翻动。娘想说,让我来,你们这么好,让一村的人吃饱,我来帮你们颠勺”等处可知,在叙述手法上,运用动作、细节、心理描写等手法,将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丰富了人物形象。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小说在标题中将娘和粮并列,既暗示了粮食和娘的密切关系,又突出了粮食对娘的重要性。
由原文“娘六岁就下了地,听着婆家的吩咐、用小竹筐盛了窝窝头和半碟萝卜,一碗撒了葱花的粗面,乖乖到田间。田间的汉子们走过来。他们惊异一个六岁女娃煮的汤怎么会如此可口,拿油抹了底,又滑又细。进了胃里舒舒坦坦的。从此,做饭和送饭成了我娘唯一的营生,她也因此学会了如何揉面、切菜、炒辣子、摇出白花花的水豆腐”“娘一来,那些田里的汉子们脸上就堆满了笑,讨好似的看娘手里的瓷盆儿,说贾家的来啦?这次又是啥饭?”可知,娘六岁就开始送饭、做饭,娘最初是因为粮食赢得乡亲们的尊重。
由原文“硕大的香气,就从那营地飘来,那里架起一口大铁锅,“唰啦啦”翻炒着的米面,腾起一气圆鼓鼓的芬芳。他们一边炒,一边扯开一张大布,把炒面倒在上面,堆起座小山,然后一个排一个班,分列两侧,把炒面装进自己的随身布兜,没有人争抢,盛两瓢就放下。同样的升落姿势重复了百遍千遍,仿佛无声的仪式”“三年后,我十七岁的娘进了营,头发‘唰’地一剪,露出光滑的额头。娘欢喜地跟乡亲们作别——其实不用,因为十个乡邻有七个加入了红军——远离了小村炊烟,被拉进了叫作‘革命’的阵营”可知,娘也是因为被粮食香味吸引而参加革命。
由原文“但娘不知道,她即将举步的路上,没有吃食,没有饭菜,连一口熟米都没有。他们咽草根吃皮带,嚼“咔哧咔哧”的冰块,却把仅有的米粮让给娘,把最后的一口汤留给彼此。粮是命,而战友已垂死,用最后的力气把粮让给你,盼着你活,活着就能继续走,继续走,走到绿洲去,走到他没有白死的新地界去”“娘猛然明白,粮是好,粮让人活着,但滚热的血让人像人一样活,世上的粮也可以是血做的,是爱你的人给了你命,而你此后只为他们而活。娘上路了”可知,更是因为战士们用他们的生命让人像人一样活着,血做的粮食坚定了娘的革命信念,让娘完成了从普通人到革命战士的蜕变。这些都属于粮食对娘的重大作用。
10.D 11.D 12.(1)杨佺期既不能独自起兵,又猜不透殷仲堪的真实意图,于是解散了兵众。
(2)殷仲堪便扣押了桓伟,将他作为人质,让他给桓玄写信,用词十分悲苦。 13.梁州刺史郭铨当之官/路经夏口/玄诈称朝廷遣铨为己前锋/乃授以江夏之众/使督诸军并进/密报兄伟令为内应 14.①殷仲堪为人不决,优柔寡断。他担心桓玄跋扈,却又不信任杨佺期,反而遏制他,错过攻击桓玄的机会。
②殷仲堪缺乏雄才大略,面对桓玄起兵,束手无策。
③殷仲堪目光短浅,没有粮草,还选择坚守,并欺骗杨佺期。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抑”,压制。句意:每次都是殷仲堪竭力压制阻止。/弦弦相互掩映压制,凄楚悲切的琴音隐含着沉思。
C.正确。
D.“含义相同”错误。“贰”,指二心,差别。/数次用着动词,有二心,从属二主。句意:如果你的看法与我没有差别。/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对晋国有二心。可见,两处的“贰”含义不同。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心知必败”错误。从“佺期大怒曰:‘今兹败矣!’”可知,杨佺期是直言这一次必败无疑了。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独举”,独立起事;“本意”,真实用意;“乃”,只好,只能;“解兵”,停止行动。
(2)“执”,扣下;“为质”,作为人质;“令(桓伟)与玄书”,省略句;“与……书”,给……写信;“苦至”,凄苦到极点。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梁州刺史郭铨正赶去上任,途中经过夏口,桓玄骗殷仲堪说,朝廷派遣郭铨担任自己的前锋,于是把江夏的部队全部交给他管理,并让他监督统领各支队一起前进,暗中又告诉他的哥哥桓伟作为内应。
“梁州刺史郭铨当之官”,主谓宾结构,其后要断开;
“路经夏口”,“夏口”作“路经”的宾语,其后断开;
“玄诈称朝廷遣为己前锋”语意完整,“朝廷遣为己前锋”做“诈称”的宾语,其后要断开;
“乃授以江夏之众”,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乃以江夏之众授”,“以江夏之众”做“授”的状语,其后要断开;
“使督诸军并进”语意完整,为“使(之)督诸军并进”的省略,“(之)督诸军并进”做“使”的双宾语,其后要断开;
“密报兄伟令为内应”语意完整,为“密报兄伟令(之)为内应”的省略,“兄伟令(之)为内应”做“密报”的宾语,要与前文断开。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殷仲堪恐桓玄跋扈,乃与杨佺期结婚为援。佺期屡欲攻玄,仲堪每抑止之”“仲堪虽外结佺期,而内疑其心,苦止之,犹虑弗能禁,遣从弟遹屯于北境以遏佺期”可得出:殷仲堪为人不决,优柔寡断。他担心桓玄跋扈,却又不信任杨佺期,反而遏制他,错过攻击桓玄的机会。
由“伟遑遽不知所为,自赍疏示仲堪”可得出:殷仲堪缺乏雄才大略,面对桓玄起兵,束手无策。
由“城中乏食,以胡麻廪军士……乃绐之曰……”可得出:殷仲堪目光短浅,没有粮草,还选择坚守,并欺骗杨佺期。
参考译文:
冬天的十二月,殷仲堪担心桓玄过于专横暴戾,就与杨佺期结成姻亲,互为助援。杨佺期几次打算进攻桓玄,每次都是殷仲堪竭力阻止。桓玄也恐怕自己最终被殷仲堪、杨佺期剿灭,于是向朝中的掌权者要求扩大他所统领的地区。朝中掌权者也打算在他们之间制造矛盾,使他们的联盟解体,于是加任桓玄为都督荆州四郡军事,同时,让桓玄的哥哥桓伟代替杨佺期的哥哥杨广做了南蛮校尉。杨佺期既气愤又害怕。杨广本想拒绝桓伟前来接任,但殷仲堪不允许,把杨广调出做宜都、建平两个郡的太守。杨佺期整顿部队,建立军旗,声称要去援救洛阳,打算与殷仲堪一起去进攻桓玄。殷仲堪虽然外表是与杨佺期结交,内心里却怀疑他的用心,所以对杨佺期苦苦劝阻,还担心不能阻止杨佺期的行动,又派遣他的堂弟暗中去北部地区驻扎,用来遏止杨佺期。杨佺期既无法自己独立起事,又推测不出殷仲堪的真实用意,只好停止行动。这一年,荆州洪水泛滥,平地的水达三丈。殷仲堪把府库中的储备粮食全部拿出来赈济饥民。桓玄打算趁他内部空虚的时候征讨他,于是发动军队向西进发,也声言要去救助洛阳,并给殷仲堪写信说:“杨佺期接受国家的恩宠,但是放弃帝王的坟墓陵寝不管,我们应该一起向他兴师问罪。现在应当进入沔水讨伐杨佺期,我已经在沔水入长江口这一带集结了兵力。如果你的看法与我没有差别,可将杨广抓起来杀掉;如果不这样做,我就要率大军进入长江,攻击江陵。”这时,巴陵还有积存的粮食,桓玄首先派兵去袭击夺取。梁州刺史郭铨正赶去上任,途中经过夏口,桓玄骗殷仲堪说,朝廷派遣郭铨担任自己的前锋,于是把江夏的部队全部交给他管理,并让他监督统领各支队一起前进,暗中又告诉他的哥哥桓伟作为内应。桓伟既惊慌又害怕,不知道应该干些什么,后来把桓玄的密信送交给殷仲堪看。殷仲堪扣下桓伟作为人质,命令他给桓玄写信,文辞凄苦到极点。桓玄说:“殷仲堪为人没有决断,常常在打仗之前患得患失、计较成败,为自己的儿子考虑,留后路,我哥哥一定安全,不必忧虑。”殷仲堪派殷遹率领水军七千人到达西江口,桓玄派郭铨、苻宏进攻他,殷遹等败走。桓玄驻扎在巴陵,吃的是殷仲堪留下的粮食。殷仲堪派遣杨广和自己的侄儿殷道护等人带兵抵抗,全部被桓玄打败。江陵一带为此大为震惊恐惧。江陵城中缺乏粮食,只能把胡麻发给士兵充饥。桓玄乘胜到达零口,距离江陵只有二十里远。殷仲堪急忙写信召请杨佺期前来救援自己。杨佺期却说:“江陵没有粮草,用什么来对付敌人?你可以屈尊到我这里来,我们一起据守襄阳。”殷仲堪的愿望在于保全自己的部队和地盘,不打算放弃自己的州属到别处流亡,于是欺骗杨佺期说:“最近我们征集到了许多粮草,已经有所储备了。” 杨佺期相信了他,率步、骑兵共八千人,兵士精壮,铠甲闪光,到达江陵后,殷仲堪只能用一些米饭来犒饷他的军队。杨佺期十分生气地说:“这一次必败无疑了!”
15.D 16.诗人借物喻人,以空谷之梅喻指幽居山谷的赵郎中,以梅之不争春的“懒却”喻指赵郎中淡泊名利,含蓄地表达了对赵郎中“孤高”品行的赞美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更怜’一词饱含诗人的不平情绪”错误。“更怜”在诗中不是值得同情、怜惜的意思,而是“可喜”的意思。诗人心中没有感慨之意,也无不平情绪,而是因朋友在三十年里栽种了很多梅树感到惊喜。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空谷”“欲伴孤高人未来”“更怜雪屋君家树,三十年来手自栽”可知,赵郎中是深居山林的世外之人,少同伴,多年种植梅树,诗人借物喻人,梅花的品质也是赵郎中的生动写照;“懒却梅”“高人未来”从友人居住环境的描绘侧面说明了对方的品格秉性与居所的梅花一脉相承,喻指赵郎中淡泊名利;不争春的“梅花”、少有人拜访的居所、诗人看到赵郎中居住在梅花环绕的山乡,从而被深深吸引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孤高”品行的赞美之情。
17.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示例一:雁过也 正伤心(李清照《声声慢》)示例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示例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跬、至、臆、曛。
18.①引吭高歌 ②正襟危坐 ③素不相识 19.在乌镇,(我们)可以看到戏剧艺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蓬勃地生长。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照应后面“歌唱将气氛引向狂欢的高潮”,可填“引吭高歌”。引吭高歌: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②和“穿戴整齐”对应,此处指端正坐着,可填“正襟危坐”。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③照应后面“因为一场戏或一场对话而相识”,此处指人们还不认识,可填“素不相识”。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乌镇,可以看到”不合逻辑,可改为“在乌镇,(我们)可以看到”;
第二处,逻辑关系表达错误,“戏剧艺术”是“打破”的施动者,所以二者之间不能使用“被”,可去掉。
20.①以第一人称视角写紫藤萝花,便于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能使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自然相融。如“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②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推动情境的转化。如“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滕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由景物描写变成了心理描写。 21.①比喻。②将紫藤萝比作条幅写出了紫藤萝的繁盛;将花瓣上的阳光比喻成水花,“迸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银光灿烂的样子,写出了阳光下紫藤萝的美丽可爱。 2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酒盅,酒盅里斟满了浓郁的香气。香气迢迢的,又像吹足了气的气球,就要飘浮似的。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第一人称视角作用的能力。
根据人称的用法,可知使用第一人称能增强文字的真实感,便于抒发感情,本文使用第一人称,更有利于情景相融,由此可得出,文段以第人称视角写紫藤萝花,便于直接抒发“我”内心的情感,能使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自然相融。如“我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使用第一人称,即是第一视角,可以自由转换场景,如文段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推动情境的转化。“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由景物描写变成了心理描写。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紫藤萝”是本体,“条幅”是喻体,“紫色的大条幅”写出紫藤萝茂密,几乎没有缝隙,生动形象地表现其繁盛的景象;
“银光”(阳光)是本体,“水花”是喻体,“迸溅”写出了阳光泛在紫藤萝上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可茂密爱,充满了生机。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仿句需要根据文本,以“每一朵盛开的花”为本体,拟写两个比喻句,每一个比喻句后面都要根据喻体进行相关的拓展。要注意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
具体句式为: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喻体1),(喻体1)……。……,又像(喻体2),就要……。
由此可以想到盛开的花像酒盅,再围绕酒盅联想到香气,再把满满的香气比喻为气球,最后描述香气的状态。
2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特征,具体呈现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共同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蓝图。考试可以根据这些提示语展开联想,联系自身体验,思考这些方面在生活中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
分析作文要求:“从你的视角来看”给出了写作角度,即以时代青年的角度看中国的发展;“你见证了祖国哪些方面的强大”,应具体到某一个或几个领域,如航天科技、政治、经济、国防、体育等;“你最希望我们国家在哪些方面迅速强大起来”,注意要写出具体内容,比如在芯片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强大起来,还要体现出“最”,这个字表明这个领域很重要,有一种紧迫感,或者这个方面的强大有诸多好处。总之,写作时要结合自身体验,不但要写出强大的具体表现,还应该写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如选择写祖国科技的强大,可以列举近几年的科技成就,如空间站的建成、羲和绕日、嫦娥奔月、祝融探火、蛟龙入海、高铁技术等,表达对祖国强大的自豪感;还应该分析科技强大的意义,如对于国家而言,科技是处于历史交汇期的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轴心,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点,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最后结合青年身份,思考自己能够为祖国科技强大做些什么,如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提高创新能力等,结尾一定要扣“中国式现代化”。
立意:
1.国防强大,才能守护中国式现代化。
2.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3.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