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9 14:2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 六 课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具 课件
教 学 目 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正确、流利地读好古诗,简单说出后两句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导入 1、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图片。同学们猜猜这是哪里的风景?(杭州西湖) 2、杭州的西湖景色怡人,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西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西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示题目),一天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发出赞叹。 二.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出示诗题。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 (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人物:林子方,事情:送) 课题较长,读的时候要注意“慈、寺、送、子”四个平舌音。把四个字分别放在“净慈寺”、“林子方”中练读。这个题目里包含了许多信息,你们发现了么?(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什么时候,谁走出净慈寺送别谁),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一读诗题。(读出停顿) 3、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杨万里,出示简介。) 诗人:杨万里 ,南宋诗人,字廷秀,好诚斋,世称“诚斋先生”,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一首《小池》。 细品 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来读,我们把它叫做读诗四步法。(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 2、知诗人 3、明诗意 4、悟诗情) 三.初读古诗,指导朗读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有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提示拿书和读书的姿势) 指导朗读,突破重点 1、读出节奏 通过课前预习和刚才的朗读,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谁来试一试。(点名读,评价)咱们读诗和读其他的课文课不一样,诗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味,怎样才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呢?谁再来试一试。(点名读,评价。) 2、读出韵味 节奏出来了,如果能读出诗的韵味就更好了。下面,老师帮帮大家,你们读诗句,我来帮你们读后边的三个字,好么?先用第一句试试,题目,作者我来读。(配合读全诗)你听出我读的有什么特点了么?(押韵:中、同、红),这三个字读的时候要长一些,读得完整,而“碧”要收得快一些。下面反过来,我来读诗句,你们帮我和。读的时候把声音放开。 五、学习前两句诗:借助图片进行第一次对比,理解“六月中”和“四时”的不同,读出感情。 1.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让学生读。 2.默读思考: 1.这首诗写的是西湖的哪个季节? 2.“四时”又指哪些季节?(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夏季、其他季节) 3.提问:你能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学生简单地说诗意。) 4.提问:六月中旬的西湖和其他季节的西湖是不同的,这是把夏季西湖和其他季节的西湖进行什么?(学生答:对比。) 5.我们来对比一下西湖的夏季和其他季节到底有什么不同,出示四季西湖的图片。幻灯放完提问:这样对比到底有什么好处? 6.用我们的声音来对比出夏季和其他季节的不同吧!有感情的读诗句。 六.图文结合, 想象画面学习后两句 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写了西湖的什么景色 (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西湖有那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写荷叶和荷花. (此时是六月,盛夏,其它的地方还无法看到最美的景色,只有西湖那一池荷花开得正盛。) 同学们,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却重点描写了两种景物,同学们试着找一找,找到后用铅笔把它圈出来。(板书:莲叶、荷花),到底是怎样的莲叶,怎样的荷花让诗人写下这首传诵至今的古诗呢? 1.莲叶 诗人笔下的莲叶是怎样的呢?(接天莲叶)。莲叶怎么会接天呢?(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说)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插图中的莲叶,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让学生观察荷叶由远及近的变化,想想图中为什么没有其他的景物,是因为西湖大得看不到边么?)(结合课文插图,加以引导。)诗人往前看,看到的是……(莲叶);往远处看,看到的还是……(莲叶);一直延伸,那与天相接的地方还是……(莲叶)。这样的莲叶就像……?(学生说:绿毯、大海),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真是接天莲叶——(板书:无穷碧)。 这里的“碧”就是……的意思。满湖的莲叶,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谈感受:壮观,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么?(点名读,指导读好“无穷”两个字。)满眼的绿色,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多么壮观啊,一起读。接天莲叶无穷碧 指导书写“莲” 2.荷花 那荷花又美在哪呢,能从诗句中找到答案么?(板书:别样红),这荷花特别红,红得像……?(红得像火、像太阳。) 想一想,这荷花为什么会这么红呢?(引导学生抓住“映日”、“晓”、“六月”三个要素来理解。)映着太阳,早成的太阳光线柔和,照在荷花上,荷花红得多么艳丽呀,谁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指导读好“别样红”) 3.读出对比,领悟赞美 这一红一绿,对比是多么强烈呀。眼前的景美,诗人的语言更美,老师把两句诗变成了两节短诗,接下来男女生合作,男生读一行,女生读一行,女生开始。(读:碧,无穷碧,莲叶无穷碧,接天莲叶无穷碧;红,别样红,荷花别样红,映日荷花别样红。)读完有什么样的感受。 西湖的美景很多,比如……,但在作者眼里,所有的这一切都比不上六月里清新碧绿的莲叶,娇艳妩媚的荷花,所以才由衷地发出这样的赞美……(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结合例子来理解诗人赞美的语气。(板书:不同。毕竟是……,和……就是不一样。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你有没有发现新的什么问题?(这是一首什么诗?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 2、想解开这个疑问吗?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虽然不这么想,但还是尊重林子方,并写诗相送。 荷,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她的花语是:清白、坚贞和纯洁。是佛教中神圣吉祥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 总结:是啊,西湖的这片美景在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在诗人的笔下。 七、积累送别诗  送别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因为古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一旦别离,再见面就很困难,有时甚至成为永别,于是,诗人就把这种离别的情感化成了诗文,回忆一下,你能背上两句送别诗吗? 八、总结全诗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九.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让我们和诗人一道,看着这六月西湖的美景,带着赞美的语气,美美的诵读一遍这首诗。通过我们今天入情入境的学习,相信这首诗已经深深地印入了同学们的心里,让我们尝试着背诵一遍好么? 个性化修改:
附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无穷碧 不同 荷花 别样红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