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一课一练:物质的提纯与分离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化学一课一练:物质的提纯与分离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9-29 11:2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一课一练:物质分离与提纯(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1.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
D.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
2.下列混合物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汽油和水 B.食盐和蔗糖
C.泥沙和食盐 D.铜粉和铝粉
3.某学生发现滴瓶中的溶液有悬浮物,拟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操作上错误的地方有(  )
A.4处 B.3处 C.2处 D.1处
4.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
A.蒸发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5.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  )
A.上层液体经漏斗下方活塞放出 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
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
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
6.将体积比为1∶2的四氯化碳和碘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
7.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可溶于水,密度小于1 g·mL-1,沸点约为56℃。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里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蒸馏 B.升华 C.过滤 D.蒸发
8.下列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中
B.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
C.实验中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
D.蒸馏烧瓶必须垫石棉网
9.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C.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烧杯口 D.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的是(  )
A.氧化铜和炭粉 B.硝酸钾和氯化钠
C.水和酒精 D.碳酸钠和硫酸钡
11.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进行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
B.进行蒸馏操作,有时可不使用温度计
C.进行萃取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1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
14.下列性质不是萃取剂所具有的是(  )
A.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B.一定为无机物
C.与原溶剂不反应 D.溶质在萃取剂里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中的大
15.下列各项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
16.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法 B.加热分解法 C.结晶法 D.分液法
E.蒸馏法 F.过滤法
(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________。
(2)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________。
(3)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________。
(4)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6℃)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________。
(5)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________。
17.实验室中要除去细碎铜屑中的少量细碎铁屑,某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
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否有简便的方法,若有,请写出你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下图所示,①~③是几种漏斗的上部,A、B、C是实际操作(分液、制气、向容器中加液体试剂等)时各种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中的示意图。请根据实际操作时上述漏斗的使用范围和它们的形状,指出A~C分别与①~③中哪一种最匹配(图中漏斗及容器中的药品和其他物品均已略去,铁架台、铁夹也已略去)。
A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与__________________,C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