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3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提优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2023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提优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19 14:30:29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2023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提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温州模拟)科学家在巴西小教堂国家公园的块谷中发现了一新树种-----高山银耳( 如图),其花朵呈白色非常美观。高山银耳属于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2022·鹿城模拟)蓝夹缬是温州千年印染工艺,手工打靛制造的染液,需要加入一种盐,提高染色的效果。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CaO) B.氯化钠(NaCl)
C.酒精(C2H6O) D.熟石灰(Ca(OH)2)
3.(2023·温州模拟)2022年12月,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鸟类)再次回到永嘉过冬,如图。下列对中华秋沙鸭描述正确的是(  )
A.体温恒定 B.胎生 C.体表被毛 D.体外受精
4.(2023·柯桥模拟)钛(T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金属,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等特征。工业上制钛的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 = Ti +2MgCl2,则该反应属于(  )
A.复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
5.(2021·永嘉模拟)某科研机构成功将一种导电的高分子化合物和普通红砖结合,可制成-种新型“电池”,红砖在该“电池”中起作用的成分为一种铁的氧化物,其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则这种铁的氧化物为(  )
A.FeO B.Fe3O4 C.Fe2O3 D.FeO2
6.(2022·龙港模拟)“金星凌日”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文奇观,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从地球上看,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可以看到(  )
A.水星凌日 B.火星凌日 C.木星凌日 D.土星凌日
7.(2022·龙港模拟)研究发现在公众场所安装新型紫外线一LED 灯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的新冠病毒,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这种做法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病原体
8.(2022·龙港模拟)如图所示圆环形绝缘凹槽内装满水银,水银的内外侧用导线接入电路,圆心处放置一块圆柱形磁铁,闭合开关后,发现水银逆时针流动,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先对调电源的正负极,再对调磁铁的南北极,则该操作中水银的流动情况是(  )
A.一直顺时针流动 B.一直逆时针流动
C.先顺时针流动,再逆时针流动 D.先逆时针流动,再顺时针流动
9.(2022·龙港模拟)如图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像,要使视野A变成视野B,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
A.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B.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C.把大光圈换成小光圈 D.转动细准焦螺旋
10.(2022·龙港模拟)密封袋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所示,若密封袋装入适量空气后密封(空气未被压缩)如图乙所示,则电子秤的示数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1.(2021·永嘉模拟)2020年12月,温州首个核电站三澳核电站获国家批准建设。该核电站的发电原理及电能输送如图所示,则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反应堆里的是核裂变反应 B.汽轮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发电机的主要原理是电磁感应 D.电网在输送电能时会消耗电能
12.(2021·永嘉模拟)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能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装有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7cm B.14cm C.20cm D.32cm
13.(2021·永嘉模拟)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月食,6月10日可以看到日食,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月食是地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B.日食是月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C.永嘉6月10日白昼的时间要比5月26日短些
D.永嘉6月1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比5月26日大
14.(2021·永嘉模拟)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品的选择及使用目的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观察菜豆种子 显微镜 观察胚乳
B 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水 检验二氧化碳
C 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酒精 溶解淀粉
D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形态
A.A B.B C.C D.D
15.(2021·永嘉模拟)现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0~a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BaCl2+Na2CO3=2NaCl+BaCO3↓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有气体产生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溶液呈中性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2020七下·温州月考)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t1   t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2023·温州模拟)平阳是“中国马蹄笋之乡”,平阳的马蹄笋高纤维、低脂肪,富含1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
(1)马蹄笋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马蹄笋口感优于其他品种竹笋,这一性状上的差异是由   决定。
(3)竹笋由竹子地下茎上的侧芽发育而成,破土后长成竹子。竹子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18.(2023·温州模拟)随着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购买电动汽车,并安装汽车充电桩。
(1)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   。
(2)如图乙所示为铁电池与锌锰电池放电曲线。与锌锰电池相比,铁电池的优点有   (列举一点)。
(3)铁电池一次充电后能提供 50 千瓦时电能,其电能转化率为 80%,若电动车保持最大牵引力 1800N,理论上充一次电能航行的路程为   米。
19.(2023·温州模拟)2023 年春季,我国多地发现甲流疫情。甲流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1)甲流爆发时其病毒会产生不同的类型,这是由于病毒会发生   。
(2)学校利用 84 消毒液对教室进行消毒,该过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3)右图是学校购买的 84 消毒液的部分信息,若将 500克该原液配制成浓度为 0.4%的消毒液,需要加水   克。
20.(2023·温州模拟)如图所示为人工改造后的某地溪流,原来湍急的流水变得平缓,蜿蜒不平的河道变得平坦,自然河岸被垂直的混凝土堤坝所替代。结果飞溅的水花大大减少,石缝和泥洞大量消失,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削减。
(1)从溪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看,水中的溶解氧属于   成分。按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特征分,溪流中的鱼类属于   。
(2)人工改造后的溪流,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态平衡的知识分析,其本质原因是   。
21. 如图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图中A、B两点间,正确操作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将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    (选填“左”或“右”)端,然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22.在一小桶中分别装满密度已知的四种不同液体后,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了它们的总重,记录结果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小桶受到的重力为     N.若在小桶中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总重为2.4N,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液体密度/(g/cm3) 0.8 1.0 1.2 1.4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6 1.8 2.0 2.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26 (2)题6分,其余每空3分,共 36分)
23.(2022·龙港模拟)某食品脱氧剂中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的除氧效果如何呢 某实验小组通过测定铁生锈时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来判断除氧效果,做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量取一定体积(记为V1)的红墨水倒入小烧杯里,将导管一端浸入液面以下,并将一有孔塑料片盖于烧杯口。
③在100毫升锥形瓶内放入一拱形有孔塑料片,将浸有饱和食盐水,内含铁粉、炭粉的食品干燥剂纸袋平铺在有孔塑料片上,并迅速塞紧橡皮塞。(食盐水和炭粉主要起加速反应的作用)
④实验结束后,测出小烧杯内剩余红墨水体积,记为V2。打开橡皮塞,继续往锥形瓶(含内容物)和导管内注满水,记录后加入的水的体积,记为V3。
⑤对实验装置干燥处理。重新称量与上述等量的铁粉和炭粉,重复再做2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右表,并计算。
实验次数 V1/毫升 V2/毫升 V3/毫升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步骤四中若看到   现象, 即可测量小烧杯内剩余红墨水的体积。
(2)锥形瓶内放的是拱形有孔塑料片而不是平的有孔塑料片的原因是   。
(3)上述表格中,“★”为计算铁粉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其计算式为   。(用V1、 V2、V3来表示)。
24.(2021·桐乡模拟)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营养素,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很重要作用。为研究葛根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小白鼠30只、葛根膳食纤维、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实验步骤:①随机选取10只小白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小白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② ,并进行数据统计,记入表格。
③甲组和乙组小白鼠每天灌喂5mL蒸馏水,丙组小白鼠灌喂 ,连续灌喂17天。(期间各组小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④17天后,测定各组小白鼠的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组别 开始实验时(毫克/升) 17天后(毫克/升)
甲 914 910
乙 3234 3139
丙 3247 1182
(1)将实验步骤②补充完整   。
(2)实验步骤③中,应给丙组小白鼠灌喂   。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小明据此提出猜想:葛根膳食纤维降低血糖的可能机理是抑制对葡萄糖的吸收。要证明他的假设,需要的实验证据是   。
25.(2021·桐乡模拟)某兴趣小组在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实验中,将一个阻值约为10欧的普通小灯泡L和一个LED灯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甲) ,闭合开关S,发现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小明
实验次数 电压/N 电流/mA 电阻/Ω
1 1.4 12 116.7
2 1.6 14 114.3
3 1.8 16 112.5
… … … …
认为这是因为通过LED灯的电流大于小灯泡的电流引起的。
(1)小应同学反对小明的这种说法,理由是   。
(2)两位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寻找原因:
实验一:将一根导线并联在图甲电路中LED灯的两端, 观察到小灯泡L发光了。
实验二:在老师帮助下, 他们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按图乙所示的电路对LED灯的电阻进行测量,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数据如上表:
①实验一排除了哪种因素导致小灯泡不发光的可能性    。
②根据实验数据, 他们分析“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的可能原因是   。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把实验结果向老师汇报之后,老师肯定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同学们该实验也说明了LED灯和普通小灯泡的发光原理有所不同,
可以继续探究……
26.(2023·温州模拟)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小博想在家中利用橡皮泥进行实验。
(1)实验一:如图甲,小博使原先沉底的橡皮泥漂浮在液面上,这个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有   ,   两个
(2)实验二:小博想测量食盐水的密度,现有橡皮泥(密度大于食盐水)、吸管(管壁厚度忽略不计)、刻度尺、圆柱形平底玻璃杯 2 个、记号笔,足量的清水和食盐水。请你帮助小博写出实验步骤(测量的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清水的密度ρ)。
四、解答题(本题有 6 题,27 题 6 分,28 题 6 分,29 题 9 分,30 题 6 分,31 题 8 分,32 题 9 分,共 44 分)
27.(2023·温州模拟)材料一: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量)
材料二: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并冷却,然后在3个洁净的相同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等量的酵母菌,并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并倒置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然后分别置于15℃、35℃和55℃的恒温环境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如下表。综合上述信息,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该实验的现象。
时间 液滴数 温度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第6分钟
15℃ 6 16 22 22 22 16
35℃ 10 24 32 32 12 8
55℃ 0 2 2 2 2 2
28.(2020·永嘉模拟)实验室有两瓶标签模糊的溶溶液,分别是溶质质量分数均为8%的NaOH和KOH溶液。为了鉴别这两瓶溶液,首先在这两个试剂瓶上贴上标签A、B以示区别,然后取A、B溶液各20克,分别加入烧杯中,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和。消耗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如下图所示,已知P、Q两点溶液呈中性,则:
(1)溶液处于Q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写化学式) :
(2)求出n的值(写出计算过程,并保留一位小数)。
29.(2020·永嘉模拟)如图为大型全通透载客潜水器“寰岛蛟龙1号”,填补了国内观光潜水器的空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观光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40米,未搭乘乘客时的质量为23.9吨。
(1)该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如何变化?    。
(2)潜水器在载人的过程中一直静止在海面上,若此时潜水器上有5人,总质量为300千克,计算该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ρ水取1×103千克/米3)
(3)若潜水器在水下运动时,所受海水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它在水下以0.2米/秒的水平速度匀速前进了10秒,则在此过程中潜水器的水平推力做了多少功?
30.(2020·永嘉模拟)为研究外界因素对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测定了: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的影响,如图甲:温度为15℃时,光照强度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的影响,如图乙。
(温馨提醒:本题CO2释放量是指植物呼吸作用1小时释放的CO2质量:CO2吸吸收量是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小时所需原料的CO2的质量与CO2释放量的差值。)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述两图,图甲中CO2的吸收量 曲线是在光照强度为   点时绘制。
(2)提高作物产量可采取增大昼夜温差的措施,据甲图分析得知:白天最理想的温度应控制在   左右。
(3)如果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的CO2总质量用m,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质量用m2表示,那么关于图甲中两条曲线交点P的意义,可用m1、m2,表示的关系式是   。
31.(2023·温州模拟)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各种试剂均足量)。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写出检查装置B (如图乙所示)的气密性的方法:   (可适当添加其他仪器或实验用品)。
(2)实验前称取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克,从左侧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称得装置D的初始质量为150克。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将稀盐酸滴入,直到B装置中不再产生气泡后再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称量装置D的最终质量为163.2克。
①实验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这段时间长度的标准是:   。
②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2.(2023·温州模拟)项目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甲图所示的质量仪,其中弹簧 A(原长为 1 米)的上端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相连(此时 P 处于 R 的最上端),弹簧 A、B 的下端与金属板相连。电源电压恒为 9 伏,定值电阻 R0=20 欧,R=10 欧, R 的长度为 0.3 米,电压表的量程为 0-3 伏。其工作原理为:盛放物体的托盘对弹簧产生的压力,使弹簧压缩带动滑片 P 下移,从而使电压表的示数发生变化来指示物体的质量,弹簧压缩长度△l 与压力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被测物体质量较小时,质量仪比较精确,当物体质量较大时,则质量仪的量程变大。(托盘质量忽略不计)
(1)弹簧 B 的长度为   。
(2)电压表的示数为 2 伏时,计算被测物体的质量。
(3)若将甲装置中的弹簧 A 去掉,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通过计算在丙图中标出质量仪的零刻度线和量程(标出位置和具体数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解答】 高山银耳( 如图),其花朵呈白色非常美观。我们把有花的植物成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A、生成灰为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属于盐,符合题意;
C、酒精为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为碱,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鸟类动物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体表被羽毛;
【解答】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属于鸟类,鸟类动物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体表被羽毛,所以A正确;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分析。
【解答】所给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氧化物中铁元素化合价分析。
【解答】A、 FeO 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题意;
B、 Fe3O4 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和+3价,不符合题意;
C、 Fe2O3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符合题意;
D、 FeO2 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当金星运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面的一部分光线,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当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且金星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
【解答】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要发生凌日现象,需要在地球和太阳之间,除了金星,还有水星。
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新型紫外线一LED 灯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的新冠病毒,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这种做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解答】水银为导体,通过电流后,会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起来。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则对调电源的正负极后,电流方向发生改变,则受力方向改变,此时水银沿顺时针方向流动。然后对调磁铁的南北极,此时磁场方向改变,则水银受力方向改变,此时水银沿逆时针方向流动。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像;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不是体积变大是物像长和宽的增大),细胞数目越少;
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答】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先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电子秤的示数其实就是物体对电子秤的压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甲:密封袋中几乎没有空气,由于它的体积很小,因此受到的浮力很小,几乎为零,那么电子秤的示数等于密封袋的重力;
乙:密封袋中装入空气,由于密封袋很薄,因此里面空气的体积和它排开空气的体积几乎相等。根据G=mg=ρ空气Vg和F浮力=ρ空气gV排可知,密封袋受到的浮力等于里面空气的重力,二者相互抵消,因此电子秤的示数等于密封袋本身的重力。
比较可知,电子秤的示数保持不变。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核电站的工作过程、能量转化等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核反应堆里的是可控核裂变反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汽轮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发电机的主要原理是电磁感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电网在输送电能时,会发热,会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因此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f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日食的图象:
月食的图象:
(2)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的时间是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为春分日与秋分日,夏至日6月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解答】A、月食是我们看不见月亮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月亮,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亮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月亮,A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我们看不见太阳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是由于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B不符合题意;
C、永嘉6月10日白昼的时间要比5月26日长些,C符合题意;
D、永嘉6月10日最接近夏至日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比5月26日大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用品的选择方法相关知识。
【解答】A、观察菜豆种子的胚乳不需要显微镜,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
C、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C不符合题意;
D、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滴加生理盐水为维持细胞形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钡反应分析。
【解答】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钡反应;
A、 滴加碳酸钠0~a克时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 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钡两种 ,不符合题意;
C、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有沉淀产生 ,不符合题意;
D、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恰好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 ,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大于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判断整个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判断运动时间的长短。
【解答】因为弧形槽是光滑的,所以小球运动时不受摩擦力,即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那么A1、C1、A2、C2四点时机械能相同;由于此时重力势能相同,所以它们的动能相同,速度也是相同的。
(1)对于凸形槽来说,小球先上升再下降,动能先转化为重力势能再转化为动能,所以它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即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开始时的速度v;
(2)对于凹形槽来说,小球先下降后上升,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它的速度增大后减小,即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开始时的速度v;
那么v1t2。
17.【答案】(1)细胞
(2)基因
(3)营养繁殖(或无性生殖)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植物的无性生殖;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我们把植物用其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繁殖下一代的方式成为营养繁殖,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且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繁殖下一代的方式,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马蹄笋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马蹄笋口感优于其他品种竹笋,这一性状上的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
(3)我们把植物用其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繁殖下一代的方式成为营养繁殖,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且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所以竹笋由竹子地下茎上的侧芽发育而成,破土后长成竹子。竹子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他也是无性生殖的一种;
故答案为:(1)细胞(2)基因(3) 营养繁殖(或无性生殖)
18.【答案】(1)化学能(内能)
(2)放电时间长或电压更稳定
(3)80000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从放电时间长短和电压的稳定性等角度分析;
(3)根据W有=Wη计算转化成的机械能,最后根据计算航行的路程。
【解答】(1)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内能)。
(2)如图乙所示为铁电池与锌锰电池放电曲线。与锌锰电池相比,铁电池的优点有:放电时间长或电压更稳定。
(3)铁电池一次充电后转化而成的机械能:W有=Wη=50×3.6×106J×80%=1.44×108J;
理论上充一次电航行的路程为:。
19.【答案】(1)变异
(2)切断传播途径
(3)12000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解答】(1) 甲流爆发时其病毒会产生不同的类型,这是由于病毒会发生变异;
(2)对传染病的预防有三种途径:第一,切断传播途径;第二,控制传染源;第三,保护易感人群; 学校利用 84 消毒液对教室进行消毒,该过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已知m质=500g,A%=0.4%,m液=m质/A%=500g/0.4%=125000g,所以m水=m液-m质=125000g-500g=120000g;
故答案为:(1)变异(2)切断传播途径(3)120000
20.【答案】(1)非生物;消费者
(2)溪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降低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水中溶解氧属于非生物成分;鱼类属于消费者;
(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所以溪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降低;
故答案为:(1)非生物;消费者(2) 溪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降低
21.【答案】右 ;2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解答】解:
由题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图中A、B两点间,电流表的示数为0.4A,
所以R两端电压U=IR=0.4A×5Ω=2V.
将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
为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应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右端移动,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故答案为:右;2.
【分析】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两因素有关,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应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更换大电阻后,应移动滑片增加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以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22.【答案】0.8;1.6×103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1)设塑料桶的重力为G0,容积为V0,
由表格数据可得,ρ1=0.8g/cm3=0.8×103kg/m3,F1=1.6N,ρ2=1.0g/cm3=1.0×103kg/m3,F1=1.8N,
由ρ=,且F=G=mg,得:
F1=G0+m1g=G0+ρ1V0g,
即G0+0.8×103kg/m3×V0×10N/kg=1.6N﹣﹣﹣﹣①
F2=G0+m2g=G0+ρ2V0g,
即G0+1.0×103kg/m3×V0×10N/kg=1.8N﹣﹣﹣﹣﹣﹣﹣﹣②
联立①②两式可得:
G0=0.8N;
(2)把G0=0.8N代入①式可得:
0.8N+0.8×103kg/m3×V0×10N/kg=1.6N,
解得:V0=10﹣4m3=0.1dm3;=1×10﹣4m3;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4N时,液体的重力:
G′=F′﹣G0=2.4N﹣0.8N=1.6N,
液体的质量:
m′===0.16kg,
液体的密度:
ρ液===1.6×103kg/m3.
故答案为:0.8;1.6×103.
【分析】(1)空塑料桶的质量和容积一定,根据图象读出任意两组液体的密度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密度公式得出等式,联立方程即可求出空塑料桶的质量;
(2)由(1)中得出空塑料桶的容积;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位2.4N时,根据G=mg求出液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23.【答案】(1)小烧杯的液面不再下降;导管内的液面(体)不再流动:锥形瓶内的液面不再上升
(2)可防止倒流的红墨水浸没纸袋,隔绝了空气,不利于反应 ,凡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3)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实验操作;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铁生锈的原理及质量守恒定律结合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来对比分析解答。
【解答】(1) 测量小烧杯内剩余红墨水的体积,要在锥形瓶中反应停止后,根据锥形瓶中反应的现象判断,步骤四中若看到小烧杯的液面不再下降或导管内的液面(体)不再流动或锥形瓶内的液面不再上升现象,即可测量小烧杯内剩余红墨水的体积。
(2)锥形瓶内放的是拱形有孔塑料片而不是平的有孔塑料片的原因是,可防止倒流的红墨水浸没纸袋,隔绝了空气,不利于反应 ,凡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3)V1代表红墨水体积,V2 代表小烧杯内剩余红墨水体积、V3 代表后加入的水的体积。
则消耗的氧气体积为V1-V2;
原有气体体积V1 -V2+V3;
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
24.【答案】(1)实验开始时,测定各组小白鼠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
(2)5mL葛根膳食纤维
(3)葛根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4)丙组小鼠的餐后血糖低于其他组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本题以小白鼠做实验,喂食小白鼠葛根膳食纤维,设置了对照组,根据小白鼠食用不同的食材之后的血糖情况,判断葛根膳食纤维对血糖调节的作用。
【解答】(1)实验开始时先测定各组小白鼠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以便更精确地得出实验结果。
(2)实验为探究葛根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小白鼠降血糖效果,因此实验需要将喂食蒸馏水的小白鼠和喂食葛根膳食纤维的小白鼠作比较,观察观察葛根膳食纤维是否能够对小白鼠降血糖有作用。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喂食葛根膳食纤维的小白鼠的血糖的确低于乙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葛根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4)研究发现,喂食葛根膳食纤维的小鼠,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长,a——葡萄糖昔酶(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酶之一)活性较低,肝糖原水平比较高,据此判断,葛根膳食纤维降低血糖的可能机理是抑制外源性葡萄糖的吸收、加快了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储存,从而降低了血糖,实验中若出现丙组小鼠的餐后血糖低于其他组,就可以得到证实。
故答案为:(1)实验开始时,测定各组小白鼠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2)5mL葛根膳食纤维(3)葛根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4)丙组小鼠的餐后血糖低于其他组
25.【答案】(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小灯泡短路;LED灯的实际电功率远大于灯泡L的实际电功率(LED灯的电阻远大于小灯泡的电阻。)(或小灯泡L的实际功率太小)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分析解答;
(2)①小灯泡L不发光,可能是发生短路,也可能是通过灯泡的电流太小。如图乙所示,将灯泡L与LED并联,此时灯泡L发光了,足以说明灯泡本身是正常的,没有发生短路。
②灯泡与LED灯串联,通过二者的电流相等,RL=10Ω,RLED=112.5Ω,根据P=I2R可知,LED灯泡的实际功率远远大于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因此前者亮而后者不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小应同学反对小明的这种说法,理由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①实验一排除小灯泡短路导致小灯泡不发光的可能性;
②根据实验数据, 他们分析“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的可能原因是:LED灯的实际电功率远大于灯泡L的实际电功率(LED灯的电阻远大于小灯泡的电阻)(或小灯泡L的实际功率太小)。
26.【答案】(1)橡皮泥所受浮力(橡皮泥排开液体的体积、液面高度);杯底受到水的压强;
(2)①利用吸管和橡皮泥制作简易密度计;
②在玻璃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记号笔做标记,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液面高度h1;
③将密度计轻轻放入,稳定漂浮于水面上后,记录此时杯中液面高度,并用记号笔做标记,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液面高度h2;
④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中加入待测盐水于h1高度;
⑤将该密度计轻轻放入,稳定漂浮于盐水面上后,记录此时杯中液面高度,并用记号笔做标记,用刻度尺测出液面高度h3;
⑥利用漂浮条件,F浮=G密度计=ρ水g(h2-h1)S=ρ盐水g(h3-h1)S,
得出。
其他方法:可以将橡皮泥制成碗状,利用漂浮,玻璃杯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之比
可以将橡皮泥制成规则的空心立方体,漂浮时,记录橡皮泥在不同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比
还可以将橡皮泥塞入吸管中制成形状规则的密度计,利用密度计浸没的深度比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可从橡皮泥受到的浮力,排开液体对体积,杯底压强等角度分析解答;
(2)当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
那么得到:F浮=F浮';
ρ水gV排 = ρ液gV排 ';
ρ水g(h2-h1)S =ρ液g(h3-h1)S ;
ρ水(h2-h1) =ρ液(h3-h1) ;
其中h1为原来液面高度,h2、h3是后来液面高度;
只要测出这三个量,就能测出待测液体的密度。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将橡皮泥从球形改成碗形后,它的质量不变,重力不变。
①原来沉底,则浮力小于重力;后来漂浮,则浮力等于重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了;
③根据△h=可知,烧杯内液面升高了;
④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增大了。
27.【答案】煮沸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杂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增大,液滴滴下;液滴滴数的不同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滴数多则产生二氧化碳多;消化酶的活性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35℃时酶的活性最强,呼吸作用最强,产生二氧化碳最多,滴数也最多:随着反应的进行,葡萄糖含量减少,反应变慢,滴数变少。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本实验验证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量) ;滴下的液体越多表明无氧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二氧化碳越多;此时也也说明了消化酶的活性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35℃时酶的活性最强,呼吸作用最强,产生二氧化碳最多,滴数也最多:除此之外,每一个反应中,滴数随着时间的增加都在减小的原因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葡萄糖含量减少,反应变慢,滴数变少。
【解答】 煮沸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杂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增大,液滴滴下;液滴滴数的不同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滴数多则产生二氧化碳多;消化酶的活性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35℃时酶的活性最强,呼吸作用最强,产生二氧化碳最多,滴数也最多:随着反应的进行,葡萄糖含量减少,反应变慢,滴数变少。
故答案为: 煮沸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杂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增大,液滴滴下;液滴滴数的不同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滴数多则产生二氧化碳多;消化酶的活性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35℃时酶的活性最强,呼吸作用最强,产生二氧化碳最多,滴数也最多:随着反应的进行,葡萄糖含量减少,反应变慢,滴数变少。
28.【答案】(1)NaCl
(2)解:设氢氧化钾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为x,
KOH+ HCl=KCl+H2O
56 36.5
1.6克 x·7.3%
解得:x=14.3克
则n=20克+14.3克=34.3g
答:n的值为34.3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的质量比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钾的质量代入方程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计算盐酸的质量,从而确定n的数值分析。
【解答】(1)20克8%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质量为1.6克,溶液B中反应的盐酸质量为20g×7.3%=1.46g,即两物质质量比为1.6:1.46,由方程式HCl+NaOH=NaCl+H2O 、HCl+KOH=KCl+H2O中酸和碱的质量比可知,溶液B为氢氧化钠,则溶液处于Q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NaCl ;
故答案为:(1) NaCl ;(2)34.3.
29.【答案】(1)增大
(2)解:潜水器静止在海面时,浮力等于重力,
所以F浮=G=mg=(300kg+23.9×1000kg)×10N/kg=242000牛
根据F浮=V排ρ液g得V排=2420004牛/(1000kg/m3×10N/kg)=24.2m2
(3)解:当v =0.2米/秒时,f=250牛,
因为潜水器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f=250牛
S=vt=0.2米/秒×10秒=2米,
W=FS=250牛×2米=500焦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首先根据漂浮条件F浮=G计算出潜水艇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计算它排开水的体积;
(3)首先根据图像确定潜水艇受到的阻力,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计算出潜水艇受到的推力,再根据s=vt计算出潜水艇前进的距离,最后根据W=Fs计算水平推力做的功。
30.【答案】(1)f
(2)26℃ (25--27℃之间)
(3)m1=2m2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合成的有机物=积累有机物+消耗的有机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据图所示,虚线表示光合作用净积累有机物的量,实线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因此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虚线量+实线量。
【解答】(1)光照强度为f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很高,到达g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不再增加,综合分析上述两图,图甲中CO2的吸收量 曲线是在光照强度为f点时绘制。
(2)由甲图可知温度为26℃左右时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黑暗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高。
(3)如果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的CO2总质量用m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质量用m2表示,那么关于图甲中两条曲线交点P的意义,可用m1、m2,表示的关系式是分析曲线可知,图中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呼吸速率,因此两曲线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m1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m2相等。
故答案为:(1)f(2)26℃ (25--27℃之间) (3)m1=m2
31.【答案】(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止水夹夹住(关闭)其中一个导管,把另一个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微热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胃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或用止水夹夹住(关闭)两侧导管,向分液漏斗内加入水,若分液漏斗中形成稳定的一段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2)装置D的质量不再变化(增加)或D电子秤的示数不再变化(增加);解: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63.2g-150g =13.2克
CaCO3+2HCl=CaCl3+H2O+ CO2↑
100 44
x 13.2g
列式: 解得×=30g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注意检验前要先形成密闭体系。
(2)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及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质量增加,由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转化成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碳酸钙与二氧化碳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图示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需采用热胀冷缩原理,即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止水夹夹住(关闭)其中一个导管,把另一个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微热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胃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或用止水夹夹住(关闭)两侧导管,向分液漏斗内加入水,若分液漏斗中形成稳定的一段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2)实验前通入空气,是为了排除装置内空气,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产生干扰,二氧化碳被D装置吸收,D装置增重,所以装置D的质量不再变化(增加)或D电子秤的示数不再变化(增加) ,说明装置内空气排尽,可以停止通空气。
故答案为:(1)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止水夹夹住(关闭)其中一个导管,把另一个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微热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胃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或用止水夹夹住(关闭)两侧导管,向分液漏斗内加入水,若分液漏斗中形成稳定的一段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2) 装置D的质量不再变化(增加)或D电子秤的示数不再变化(增加) ;60%。
32.【答案】(1)0.8米
(2)UR=2V
根据串联分压得:
△l=0.2米
由图得F=2N
物体的质量=0.2kg
(3)去掉A后,0刻度线对应的滑片P刚好到达B弹簧的上端,电压表示数为2V
最大称量时,当P处于R的最下端,电压表示数为3V
△l =0.1米
F=2N m=0.2kg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中图像形状的拐点的含义分析解答;
(2)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滑片P上部分电阻的电压,由于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滑动变阻器始终以最大阻值接入电路中,无论如何移动滑片P,电路中的总电阻不变,电流不变。首先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计算出接入的阻值,再根据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的规律经计算出弹簧A被压缩的长度,根据图乙可知此时被测物体对弹簧A的压力,根据G=mg求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3)根据(2)分析零刻线的位置;
当滑片P移至最下端时,弹簧B受到的压力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根据R的长度确定托盘中放入物体时滑片移动的最大距离,进而求出物体对弹簧B的最大压力,即为被测物体的最大重力,根据G=mg求出被测物体的最大质量,进而确定质量仪的最大测量值,并在丙图中标出位置和具体数值。【解答】(1)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由图乙可知,当弹簧变化的长度为0.2m时图像出现了拐点,应该托盘刚好接触到弹簧B时,此时两个弹簧都被压缩所致。弹簧A被压缩的长度为0.2m,因此弹簧B的长度LB=1m-0.2m=0.8m;
(2)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滑片P上部分电阻的电压,
由于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滑动变阻器始终以最大阻值接入电路中。
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

解得:R'=;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那么: ;
解得:△L=0.2m;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压力F=G=2N;
则被测物体的质量:。
(3)去掉A后,0刻度线对应的滑片P刚好到达B弹簧的上端,
由(2)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
即丙图中2N的位置为质量仪的零刻度线;
当滑片P移至最下端时,弹簧B受到的压力最大,
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大=IR=0.3A×10Ω=3V,
由R的长度为0.3米可知,托盘中放入物体时滑片移动的最大距离:ΔlB大=0.3m-0.2m=0.1m,
物体对弹簧B的最大压力:FB大=20N/m×ΔlB大=20N/m×0.1m=2N,
被测物体的最大重力:G大=FB大=2N,
由G=mg可知,被测物体的最大质量:,
即丙图中3N的位置为质量仪的最大测量值,为0.2kg,如图所示:

1 / 1浙江省温州市2023年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提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温州模拟)科学家在巴西小教堂国家公园的块谷中发现了一新树种-----高山银耳( 如图),其花朵呈白色非常美观。高山银耳属于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解答】 高山银耳( 如图),其花朵呈白色非常美观。我们把有花的植物成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故答案为:D.
2.(2022·鹿城模拟)蓝夹缬是温州千年印染工艺,手工打靛制造的染液,需要加入一种盐,提高染色的效果。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CaO) B.氯化钠(NaCl)
C.酒精(C2H6O) D.熟石灰(Ca(OH)2)
【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A、生成灰为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属于盐,符合题意;
C、酒精为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为碱,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3·温州模拟)2022年12月,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鸟类)再次回到永嘉过冬,如图。下列对中华秋沙鸭描述正确的是(  )
A.体温恒定 B.胎生 C.体表被毛 D.体外受精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鸟类动物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体表被羽毛;
【解答】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属于鸟类,鸟类动物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体表被羽毛,所以A正确;
故答案为:A.
4.(2023·柯桥模拟)钛(T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金属,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等特征。工业上制钛的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 = Ti +2MgCl2,则该反应属于(  )
A.复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分析。
【解答】所给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5.(2021·永嘉模拟)某科研机构成功将一种导电的高分子化合物和普通红砖结合,可制成-种新型“电池”,红砖在该“电池”中起作用的成分为一种铁的氧化物,其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则这种铁的氧化物为(  )
A.FeO B.Fe3O4 C.Fe2O3 D.FeO2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氧化物中铁元素化合价分析。
【解答】A、 FeO 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题意;
B、 Fe3O4 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和+3价,不符合题意;
C、 Fe2O3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符合题意;
D、 FeO2 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2·龙港模拟)“金星凌日”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文奇观,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从地球上看,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可以看到(  )
A.水星凌日 B.火星凌日 C.木星凌日 D.土星凌日
【答案】A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当金星运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面的一部分光线,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当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且金星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
【解答】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要发生凌日现象,需要在地球和太阳之间,除了金星,还有水星。
故选A。
7.(2022·龙港模拟)研究发现在公众场所安装新型紫外线一LED 灯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的新冠病毒,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这种做法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病原体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新型紫外线一LED 灯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的新冠病毒,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这种做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B。
8.(2022·龙港模拟)如图所示圆环形绝缘凹槽内装满水银,水银的内外侧用导线接入电路,圆心处放置一块圆柱形磁铁,闭合开关后,发现水银逆时针流动,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先对调电源的正负极,再对调磁铁的南北极,则该操作中水银的流动情况是(  )
A.一直顺时针流动 B.一直逆时针流动
C.先顺时针流动,再逆时针流动 D.先逆时针流动,再顺时针流动
【答案】C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解答】水银为导体,通过电流后,会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起来。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则对调电源的正负极后,电流方向发生改变,则受力方向改变,此时水银沿顺时针方向流动。然后对调磁铁的南北极,此时磁场方向改变,则水银受力方向改变,此时水银沿逆时针方向流动。
故选C。
9.(2022·龙港模拟)如图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像,要使视野A变成视野B,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
A.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B.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C.把大光圈换成小光圈 D.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像;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不是体积变大是物像长和宽的增大),细胞数目越少;
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答】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先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
故选B。
10.(2022·龙港模拟)密封袋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所示,若密封袋装入适量空气后密封(空气未被压缩)如图乙所示,则电子秤的示数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电子秤的示数其实就是物体对电子秤的压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甲:密封袋中几乎没有空气,由于它的体积很小,因此受到的浮力很小,几乎为零,那么电子秤的示数等于密封袋的重力;
乙:密封袋中装入空气,由于密封袋很薄,因此里面空气的体积和它排开空气的体积几乎相等。根据G=mg=ρ空气Vg和F浮力=ρ空气gV排可知,密封袋受到的浮力等于里面空气的重力,二者相互抵消,因此电子秤的示数等于密封袋本身的重力。
比较可知,电子秤的示数保持不变。
故选C。
11.(2021·永嘉模拟)2020年12月,温州首个核电站三澳核电站获国家批准建设。该核电站的发电原理及电能输送如图所示,则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反应堆里的是核裂变反应 B.汽轮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发电机的主要原理是电磁感应 D.电网在输送电能时会消耗电能
【答案】B
【知识点】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核电站的工作过程、能量转化等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核反应堆里的是可控核裂变反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汽轮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发电机的主要原理是电磁感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电网在输送电能时,会发热,会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2.(2021·永嘉模拟)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能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装有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7cm B.14cm C.20cm D.32cm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因此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f故选B。
13.(2021·永嘉模拟)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月食,6月10日可以看到日食,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月食是地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B.日食是月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C.永嘉6月10日白昼的时间要比5月26日短些
D.永嘉6月1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比5月26日大
【答案】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日食的图象:
月食的图象:
(2)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的时间是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为春分日与秋分日,夏至日6月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解答】A、月食是我们看不见月亮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月亮,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亮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月亮,A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我们看不见太阳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是由于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B不符合题意;
C、永嘉6月10日白昼的时间要比5月26日长些,C符合题意;
D、永嘉6月10日最接近夏至日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比5月26日大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2021·永嘉模拟)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品的选择及使用目的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观察菜豆种子 显微镜 观察胚乳
B 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水 检验二氧化碳
C 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酒精 溶解淀粉
D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形态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用品的选择方法相关知识。
【解答】A、观察菜豆种子的胚乳不需要显微镜,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
C、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C不符合题意;
D、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滴加生理盐水为维持细胞形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1·永嘉模拟)现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0~a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BaCl2+Na2CO3=2NaCl+BaCO3↓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有气体产生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溶液呈中性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钡反应分析。
【解答】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钡反应;
A、 滴加碳酸钠0~a克时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 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钡两种 ,不符合题意;
C、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有沉淀产生 ,不符合题意;
D、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恰好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 ,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2020七下·温州月考)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t1   t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大于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判断整个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判断运动时间的长短。
【解答】因为弧形槽是光滑的,所以小球运动时不受摩擦力,即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那么A1、C1、A2、C2四点时机械能相同;由于此时重力势能相同,所以它们的动能相同,速度也是相同的。
(1)对于凸形槽来说,小球先上升再下降,动能先转化为重力势能再转化为动能,所以它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即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开始时的速度v;
(2)对于凹形槽来说,小球先下降后上升,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它的速度增大后减小,即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开始时的速度v;
那么v1t2。
17.(2023·温州模拟)平阳是“中国马蹄笋之乡”,平阳的马蹄笋高纤维、低脂肪,富含1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
(1)马蹄笋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马蹄笋口感优于其他品种竹笋,这一性状上的差异是由   决定。
(3)竹笋由竹子地下茎上的侧芽发育而成,破土后长成竹子。竹子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答案】(1)细胞
(2)基因
(3)营养繁殖(或无性生殖)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植物的无性生殖;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我们把植物用其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繁殖下一代的方式成为营养繁殖,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且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繁殖下一代的方式,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马蹄笋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马蹄笋口感优于其他品种竹笋,这一性状上的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
(3)我们把植物用其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繁殖下一代的方式成为营养繁殖,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且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所以竹笋由竹子地下茎上的侧芽发育而成,破土后长成竹子。竹子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他也是无性生殖的一种;
故答案为:(1)细胞(2)基因(3) 营养繁殖(或无性生殖)
18.(2023·温州模拟)随着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购买电动汽车,并安装汽车充电桩。
(1)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   。
(2)如图乙所示为铁电池与锌锰电池放电曲线。与锌锰电池相比,铁电池的优点有   (列举一点)。
(3)铁电池一次充电后能提供 50 千瓦时电能,其电能转化率为 80%,若电动车保持最大牵引力 1800N,理论上充一次电能航行的路程为   米。
【答案】(1)化学能(内能)
(2)放电时间长或电压更稳定
(3)80000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从放电时间长短和电压的稳定性等角度分析;
(3)根据W有=Wη计算转化成的机械能,最后根据计算航行的路程。
【解答】(1)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内能)。
(2)如图乙所示为铁电池与锌锰电池放电曲线。与锌锰电池相比,铁电池的优点有:放电时间长或电压更稳定。
(3)铁电池一次充电后转化而成的机械能:W有=Wη=50×3.6×106J×80%=1.44×108J;
理论上充一次电航行的路程为:。
19.(2023·温州模拟)2023 年春季,我国多地发现甲流疫情。甲流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1)甲流爆发时其病毒会产生不同的类型,这是由于病毒会发生   。
(2)学校利用 84 消毒液对教室进行消毒,该过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3)右图是学校购买的 84 消毒液的部分信息,若将 500克该原液配制成浓度为 0.4%的消毒液,需要加水   克。
【答案】(1)变异
(2)切断传播途径
(3)12000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解答】(1) 甲流爆发时其病毒会产生不同的类型,这是由于病毒会发生变异;
(2)对传染病的预防有三种途径:第一,切断传播途径;第二,控制传染源;第三,保护易感人群; 学校利用 84 消毒液对教室进行消毒,该过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已知m质=500g,A%=0.4%,m液=m质/A%=500g/0.4%=125000g,所以m水=m液-m质=125000g-500g=120000g;
故答案为:(1)变异(2)切断传播途径(3)120000
20.(2023·温州模拟)如图所示为人工改造后的某地溪流,原来湍急的流水变得平缓,蜿蜒不平的河道变得平坦,自然河岸被垂直的混凝土堤坝所替代。结果飞溅的水花大大减少,石缝和泥洞大量消失,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削减。
(1)从溪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看,水中的溶解氧属于   成分。按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特征分,溪流中的鱼类属于   。
(2)人工改造后的溪流,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态平衡的知识分析,其本质原因是   。
【答案】(1)非生物;消费者
(2)溪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降低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水中溶解氧属于非生物成分;鱼类属于消费者;
(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所以溪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降低;
故答案为:(1)非生物;消费者(2) 溪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降低
21. 如图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图中A、B两点间,正确操作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将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    (选填“左”或“右”)端,然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答案】右 ;2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解答】解:
由题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图中A、B两点间,电流表的示数为0.4A,
所以R两端电压U=IR=0.4A×5Ω=2V.
将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
为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应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右端移动,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故答案为:右;2.
【分析】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两因素有关,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应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更换大电阻后,应移动滑片增加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以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22.在一小桶中分别装满密度已知的四种不同液体后,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了它们的总重,记录结果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小桶受到的重力为     N.若在小桶中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总重为2.4N,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液体密度/(g/cm3) 0.8 1.0 1.2 1.4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6 1.8 2.0 2.2
【答案】0.8;1.6×103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1)设塑料桶的重力为G0,容积为V0,
由表格数据可得,ρ1=0.8g/cm3=0.8×103kg/m3,F1=1.6N,ρ2=1.0g/cm3=1.0×103kg/m3,F1=1.8N,
由ρ=,且F=G=mg,得:
F1=G0+m1g=G0+ρ1V0g,
即G0+0.8×103kg/m3×V0×10N/kg=1.6N﹣﹣﹣﹣①
F2=G0+m2g=G0+ρ2V0g,
即G0+1.0×103kg/m3×V0×10N/kg=1.8N﹣﹣﹣﹣﹣﹣﹣﹣②
联立①②两式可得:
G0=0.8N;
(2)把G0=0.8N代入①式可得:
0.8N+0.8×103kg/m3×V0×10N/kg=1.6N,
解得:V0=10﹣4m3=0.1dm3;=1×10﹣4m3;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4N时,液体的重力:
G′=F′﹣G0=2.4N﹣0.8N=1.6N,
液体的质量:
m′===0.16kg,
液体的密度:
ρ液===1.6×103kg/m3.
故答案为:0.8;1.6×103.
【分析】(1)空塑料桶的质量和容积一定,根据图象读出任意两组液体的密度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密度公式得出等式,联立方程即可求出空塑料桶的质量;
(2)由(1)中得出空塑料桶的容积;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位2.4N时,根据G=mg求出液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26 (2)题6分,其余每空3分,共 36分)
23.(2022·龙港模拟)某食品脱氧剂中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的除氧效果如何呢 某实验小组通过测定铁生锈时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来判断除氧效果,做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量取一定体积(记为V1)的红墨水倒入小烧杯里,将导管一端浸入液面以下,并将一有孔塑料片盖于烧杯口。
③在100毫升锥形瓶内放入一拱形有孔塑料片,将浸有饱和食盐水,内含铁粉、炭粉的食品干燥剂纸袋平铺在有孔塑料片上,并迅速塞紧橡皮塞。(食盐水和炭粉主要起加速反应的作用)
④实验结束后,测出小烧杯内剩余红墨水体积,记为V2。打开橡皮塞,继续往锥形瓶(含内容物)和导管内注满水,记录后加入的水的体积,记为V3。
⑤对实验装置干燥处理。重新称量与上述等量的铁粉和炭粉,重复再做2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右表,并计算。
实验次数 V1/毫升 V2/毫升 V3/毫升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步骤四中若看到   现象, 即可测量小烧杯内剩余红墨水的体积。
(2)锥形瓶内放的是拱形有孔塑料片而不是平的有孔塑料片的原因是   。
(3)上述表格中,“★”为计算铁粉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其计算式为   。(用V1、 V2、V3来表示)。
【答案】(1)小烧杯的液面不再下降;导管内的液面(体)不再流动:锥形瓶内的液面不再上升
(2)可防止倒流的红墨水浸没纸袋,隔绝了空气,不利于反应 ,凡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3)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实验操作;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铁生锈的原理及质量守恒定律结合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来对比分析解答。
【解答】(1) 测量小烧杯内剩余红墨水的体积,要在锥形瓶中反应停止后,根据锥形瓶中反应的现象判断,步骤四中若看到小烧杯的液面不再下降或导管内的液面(体)不再流动或锥形瓶内的液面不再上升现象,即可测量小烧杯内剩余红墨水的体积。
(2)锥形瓶内放的是拱形有孔塑料片而不是平的有孔塑料片的原因是,可防止倒流的红墨水浸没纸袋,隔绝了空气,不利于反应 ,凡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3)V1代表红墨水体积,V2 代表小烧杯内剩余红墨水体积、V3 代表后加入的水的体积。
则消耗的氧气体积为V1-V2;
原有气体体积V1 -V2+V3;
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
24.(2021·桐乡模拟)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营养素,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很重要作用。为研究葛根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小白鼠30只、葛根膳食纤维、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实验步骤:①随机选取10只小白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小白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② ,并进行数据统计,记入表格。
③甲组和乙组小白鼠每天灌喂5mL蒸馏水,丙组小白鼠灌喂 ,连续灌喂17天。(期间各组小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④17天后,测定各组小白鼠的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组别 开始实验时(毫克/升) 17天后(毫克/升)
甲 914 910
乙 3234 3139
丙 3247 1182
(1)将实验步骤②补充完整   。
(2)实验步骤③中,应给丙组小白鼠灌喂   。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小明据此提出猜想:葛根膳食纤维降低血糖的可能机理是抑制对葡萄糖的吸收。要证明他的假设,需要的实验证据是   。
【答案】(1)实验开始时,测定各组小白鼠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
(2)5mL葛根膳食纤维
(3)葛根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4)丙组小鼠的餐后血糖低于其他组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本题以小白鼠做实验,喂食小白鼠葛根膳食纤维,设置了对照组,根据小白鼠食用不同的食材之后的血糖情况,判断葛根膳食纤维对血糖调节的作用。
【解答】(1)实验开始时先测定各组小白鼠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以便更精确地得出实验结果。
(2)实验为探究葛根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小白鼠降血糖效果,因此实验需要将喂食蒸馏水的小白鼠和喂食葛根膳食纤维的小白鼠作比较,观察观察葛根膳食纤维是否能够对小白鼠降血糖有作用。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喂食葛根膳食纤维的小白鼠的血糖的确低于乙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葛根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4)研究发现,喂食葛根膳食纤维的小鼠,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长,a——葡萄糖昔酶(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酶之一)活性较低,肝糖原水平比较高,据此判断,葛根膳食纤维降低血糖的可能机理是抑制外源性葡萄糖的吸收、加快了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储存,从而降低了血糖,实验中若出现丙组小鼠的餐后血糖低于其他组,就可以得到证实。
故答案为:(1)实验开始时,测定各组小白鼠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2)5mL葛根膳食纤维(3)葛根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4)丙组小鼠的餐后血糖低于其他组
25.(2021·桐乡模拟)某兴趣小组在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实验中,将一个阻值约为10欧的普通小灯泡L和一个LED灯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甲) ,闭合开关S,发现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小明
实验次数 电压/N 电流/mA 电阻/Ω
1 1.4 12 116.7
2 1.6 14 114.3
3 1.8 16 112.5
… … … …
认为这是因为通过LED灯的电流大于小灯泡的电流引起的。
(1)小应同学反对小明的这种说法,理由是   。
(2)两位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寻找原因:
实验一:将一根导线并联在图甲电路中LED灯的两端, 观察到小灯泡L发光了。
实验二:在老师帮助下, 他们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按图乙所示的电路对LED灯的电阻进行测量,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数据如上表:
①实验一排除了哪种因素导致小灯泡不发光的可能性    。
②根据实验数据, 他们分析“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的可能原因是   。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把实验结果向老师汇报之后,老师肯定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同学们该实验也说明了LED灯和普通小灯泡的发光原理有所不同,
可以继续探究……
【答案】(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小灯泡短路;LED灯的实际电功率远大于灯泡L的实际电功率(LED灯的电阻远大于小灯泡的电阻。)(或小灯泡L的实际功率太小)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分析解答;
(2)①小灯泡L不发光,可能是发生短路,也可能是通过灯泡的电流太小。如图乙所示,将灯泡L与LED并联,此时灯泡L发光了,足以说明灯泡本身是正常的,没有发生短路。
②灯泡与LED灯串联,通过二者的电流相等,RL=10Ω,RLED=112.5Ω,根据P=I2R可知,LED灯泡的实际功率远远大于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因此前者亮而后者不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小应同学反对小明的这种说法,理由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①实验一排除小灯泡短路导致小灯泡不发光的可能性;
②根据实验数据, 他们分析“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的可能原因是:LED灯的实际电功率远大于灯泡L的实际电功率(LED灯的电阻远大于小灯泡的电阻)(或小灯泡L的实际功率太小)。
26.(2023·温州模拟)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小博想在家中利用橡皮泥进行实验。
(1)实验一:如图甲,小博使原先沉底的橡皮泥漂浮在液面上,这个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有   ,   两个
(2)实验二:小博想测量食盐水的密度,现有橡皮泥(密度大于食盐水)、吸管(管壁厚度忽略不计)、刻度尺、圆柱形平底玻璃杯 2 个、记号笔,足量的清水和食盐水。请你帮助小博写出实验步骤(测量的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清水的密度ρ)。
【答案】(1)橡皮泥所受浮力(橡皮泥排开液体的体积、液面高度);杯底受到水的压强;
(2)①利用吸管和橡皮泥制作简易密度计;
②在玻璃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记号笔做标记,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液面高度h1;
③将密度计轻轻放入,稳定漂浮于水面上后,记录此时杯中液面高度,并用记号笔做标记,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液面高度h2;
④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中加入待测盐水于h1高度;
⑤将该密度计轻轻放入,稳定漂浮于盐水面上后,记录此时杯中液面高度,并用记号笔做标记,用刻度尺测出液面高度h3;
⑥利用漂浮条件,F浮=G密度计=ρ水g(h2-h1)S=ρ盐水g(h3-h1)S,
得出。
其他方法:可以将橡皮泥制成碗状,利用漂浮,玻璃杯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之比
可以将橡皮泥制成规则的空心立方体,漂浮时,记录橡皮泥在不同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比
还可以将橡皮泥塞入吸管中制成形状规则的密度计,利用密度计浸没的深度比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可从橡皮泥受到的浮力,排开液体对体积,杯底压强等角度分析解答;
(2)当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
那么得到:F浮=F浮';
ρ水gV排 = ρ液gV排 ';
ρ水g(h2-h1)S =ρ液g(h3-h1)S ;
ρ水(h2-h1) =ρ液(h3-h1) ;
其中h1为原来液面高度,h2、h3是后来液面高度;
只要测出这三个量,就能测出待测液体的密度。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将橡皮泥从球形改成碗形后,它的质量不变,重力不变。
①原来沉底,则浮力小于重力;后来漂浮,则浮力等于重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了;
③根据△h=可知,烧杯内液面升高了;
④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增大了。
四、解答题(本题有 6 题,27 题 6 分,28 题 6 分,29 题 9 分,30 题 6 分,31 题 8 分,32 题 9 分,共 44 分)
27.(2023·温州模拟)材料一: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量)
材料二: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并冷却,然后在3个洁净的相同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等量的酵母菌,并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并倒置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然后分别置于15℃、35℃和55℃的恒温环境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如下表。综合上述信息,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该实验的现象。
时间 液滴数 温度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第6分钟
15℃ 6 16 22 22 22 16
35℃ 10 24 32 32 12 8
55℃ 0 2 2 2 2 2
【答案】煮沸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杂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增大,液滴滴下;液滴滴数的不同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滴数多则产生二氧化碳多;消化酶的活性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35℃时酶的活性最强,呼吸作用最强,产生二氧化碳最多,滴数也最多:随着反应的进行,葡萄糖含量减少,反应变慢,滴数变少。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本实验验证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量) ;滴下的液体越多表明无氧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二氧化碳越多;此时也也说明了消化酶的活性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35℃时酶的活性最强,呼吸作用最强,产生二氧化碳最多,滴数也最多:除此之外,每一个反应中,滴数随着时间的增加都在减小的原因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葡萄糖含量减少,反应变慢,滴数变少。
【解答】 煮沸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杂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增大,液滴滴下;液滴滴数的不同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滴数多则产生二氧化碳多;消化酶的活性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35℃时酶的活性最强,呼吸作用最强,产生二氧化碳最多,滴数也最多:随着反应的进行,葡萄糖含量减少,反应变慢,滴数变少。
故答案为: 煮沸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杂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增大,液滴滴下;液滴滴数的不同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滴数多则产生二氧化碳多;消化酶的活性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35℃时酶的活性最强,呼吸作用最强,产生二氧化碳最多,滴数也最多:随着反应的进行,葡萄糖含量减少,反应变慢,滴数变少。
28.(2020·永嘉模拟)实验室有两瓶标签模糊的溶溶液,分别是溶质质量分数均为8%的NaOH和KOH溶液。为了鉴别这两瓶溶液,首先在这两个试剂瓶上贴上标签A、B以示区别,然后取A、B溶液各20克,分别加入烧杯中,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和。消耗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如下图所示,已知P、Q两点溶液呈中性,则:
(1)溶液处于Q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写化学式) :
(2)求出n的值(写出计算过程,并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NaCl
(2)解:设氢氧化钾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为x,
KOH+ HCl=KCl+H2O
56 36.5
1.6克 x·7.3%
解得:x=14.3克
则n=20克+14.3克=34.3g
答:n的值为34.3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的质量比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钾的质量代入方程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计算盐酸的质量,从而确定n的数值分析。
【解答】(1)20克8%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质量为1.6克,溶液B中反应的盐酸质量为20g×7.3%=1.46g,即两物质质量比为1.6:1.46,由方程式HCl+NaOH=NaCl+H2O 、HCl+KOH=KCl+H2O中酸和碱的质量比可知,溶液B为氢氧化钠,则溶液处于Q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NaCl ;
故答案为:(1) NaCl ;(2)34.3.
29.(2020·永嘉模拟)如图为大型全通透载客潜水器“寰岛蛟龙1号”,填补了国内观光潜水器的空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观光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40米,未搭乘乘客时的质量为23.9吨。
(1)该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如何变化?    。
(2)潜水器在载人的过程中一直静止在海面上,若此时潜水器上有5人,总质量为300千克,计算该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ρ水取1×103千克/米3)
(3)若潜水器在水下运动时,所受海水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它在水下以0.2米/秒的水平速度匀速前进了10秒,则在此过程中潜水器的水平推力做了多少功?
【答案】(1)增大
(2)解:潜水器静止在海面时,浮力等于重力,
所以F浮=G=mg=(300kg+23.9×1000kg)×10N/kg=242000牛
根据F浮=V排ρ液g得V排=2420004牛/(1000kg/m3×10N/kg)=24.2m2
(3)解:当v =0.2米/秒时,f=250牛,
因为潜水器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f=250牛
S=vt=0.2米/秒×10秒=2米,
W=FS=250牛×2米=500焦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首先根据漂浮条件F浮=G计算出潜水艇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计算它排开水的体积;
(3)首先根据图像确定潜水艇受到的阻力,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计算出潜水艇受到的推力,再根据s=vt计算出潜水艇前进的距离,最后根据W=Fs计算水平推力做的功。
30.(2020·永嘉模拟)为研究外界因素对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测定了: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的影响,如图甲:温度为15℃时,光照强度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的影响,如图乙。
(温馨提醒:本题CO2释放量是指植物呼吸作用1小时释放的CO2质量:CO2吸吸收量是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小时所需原料的CO2的质量与CO2释放量的差值。)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述两图,图甲中CO2的吸收量 曲线是在光照强度为   点时绘制。
(2)提高作物产量可采取增大昼夜温差的措施,据甲图分析得知:白天最理想的温度应控制在   左右。
(3)如果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的CO2总质量用m,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质量用m2表示,那么关于图甲中两条曲线交点P的意义,可用m1、m2,表示的关系式是   。
【答案】(1)f
(2)26℃ (25--27℃之间)
(3)m1=2m2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合成的有机物=积累有机物+消耗的有机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据图所示,虚线表示光合作用净积累有机物的量,实线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因此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虚线量+实线量。
【解答】(1)光照强度为f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很高,到达g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不再增加,综合分析上述两图,图甲中CO2的吸收量 曲线是在光照强度为f点时绘制。
(2)由甲图可知温度为26℃左右时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黑暗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高。
(3)如果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的CO2总质量用m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质量用m2表示,那么关于图甲中两条曲线交点P的意义,可用m1、m2,表示的关系式是分析曲线可知,图中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呼吸速率,因此两曲线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m1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m2相等。
故答案为:(1)f(2)26℃ (25--27℃之间) (3)m1=m2
31.(2023·温州模拟)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各种试剂均足量)。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写出检查装置B (如图乙所示)的气密性的方法:   (可适当添加其他仪器或实验用品)。
(2)实验前称取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克,从左侧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称得装置D的初始质量为150克。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将稀盐酸滴入,直到B装置中不再产生气泡后再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称量装置D的最终质量为163.2克。
①实验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这段时间长度的标准是:   。
②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止水夹夹住(关闭)其中一个导管,把另一个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微热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胃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或用止水夹夹住(关闭)两侧导管,向分液漏斗内加入水,若分液漏斗中形成稳定的一段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2)装置D的质量不再变化(增加)或D电子秤的示数不再变化(增加);解: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63.2g-150g =13.2克
CaCO3+2HCl=CaCl3+H2O+ CO2↑
100 44
x 13.2g
列式: 解得×=30g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注意检验前要先形成密闭体系。
(2)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及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质量增加,由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转化成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碳酸钙与二氧化碳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图示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需采用热胀冷缩原理,即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止水夹夹住(关闭)其中一个导管,把另一个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微热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胃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或用止水夹夹住(关闭)两侧导管,向分液漏斗内加入水,若分液漏斗中形成稳定的一段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2)实验前通入空气,是为了排除装置内空气,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产生干扰,二氧化碳被D装置吸收,D装置增重,所以装置D的质量不再变化(增加)或D电子秤的示数不再变化(增加) ,说明装置内空气排尽,可以停止通空气。
故答案为:(1)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止水夹夹住(关闭)其中一个导管,把另一个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微热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胃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或用止水夹夹住(关闭)两侧导管,向分液漏斗内加入水,若分液漏斗中形成稳定的一段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2) 装置D的质量不再变化(增加)或D电子秤的示数不再变化(增加) ;60%。
32.(2023·温州模拟)项目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甲图所示的质量仪,其中弹簧 A(原长为 1 米)的上端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相连(此时 P 处于 R 的最上端),弹簧 A、B 的下端与金属板相连。电源电压恒为 9 伏,定值电阻 R0=20 欧,R=10 欧, R 的长度为 0.3 米,电压表的量程为 0-3 伏。其工作原理为:盛放物体的托盘对弹簧产生的压力,使弹簧压缩带动滑片 P 下移,从而使电压表的示数发生变化来指示物体的质量,弹簧压缩长度△l 与压力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被测物体质量较小时,质量仪比较精确,当物体质量较大时,则质量仪的量程变大。(托盘质量忽略不计)
(1)弹簧 B 的长度为   。
(2)电压表的示数为 2 伏时,计算被测物体的质量。
(3)若将甲装置中的弹簧 A 去掉,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通过计算在丙图中标出质量仪的零刻度线和量程(标出位置和具体数值)。
【答案】(1)0.8米
(2)UR=2V
根据串联分压得:
△l=0.2米
由图得F=2N
物体的质量=0.2kg
(3)去掉A后,0刻度线对应的滑片P刚好到达B弹簧的上端,电压表示数为2V
最大称量时,当P处于R的最下端,电压表示数为3V
△l =0.1米
F=2N m=0.2kg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中图像形状的拐点的含义分析解答;
(2)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滑片P上部分电阻的电压,由于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滑动变阻器始终以最大阻值接入电路中,无论如何移动滑片P,电路中的总电阻不变,电流不变。首先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计算出接入的阻值,再根据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的规律经计算出弹簧A被压缩的长度,根据图乙可知此时被测物体对弹簧A的压力,根据G=mg求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3)根据(2)分析零刻线的位置;
当滑片P移至最下端时,弹簧B受到的压力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根据R的长度确定托盘中放入物体时滑片移动的最大距离,进而求出物体对弹簧B的最大压力,即为被测物体的最大重力,根据G=mg求出被测物体的最大质量,进而确定质量仪的最大测量值,并在丙图中标出位置和具体数值。【解答】(1)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由图乙可知,当弹簧变化的长度为0.2m时图像出现了拐点,应该托盘刚好接触到弹簧B时,此时两个弹簧都被压缩所致。弹簧A被压缩的长度为0.2m,因此弹簧B的长度LB=1m-0.2m=0.8m;
(2)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滑片P上部分电阻的电压,
由于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滑动变阻器始终以最大阻值接入电路中。
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

解得:R'=;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那么: ;
解得:△L=0.2m;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压力F=G=2N;
则被测物体的质量:。
(3)去掉A后,0刻度线对应的滑片P刚好到达B弹簧的上端,
由(2)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
即丙图中2N的位置为质量仪的零刻度线;
当滑片P移至最下端时,弹簧B受到的压力最大,
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大=IR=0.3A×10Ω=3V,
由R的长度为0.3米可知,托盘中放入物体时滑片移动的最大距离:ΔlB大=0.3m-0.2m=0.1m,
物体对弹簧B的最大压力:FB大=20N/m×ΔlB大=20N/m×0.1m=2N,
被测物体的最大重力:G大=FB大=2N,
由G=mg可知,被测物体的最大质量:,
即丙图中3N的位置为质量仪的最大测量值,为0.2kg,如图所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