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19 14: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春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地理科试卷(2023.06)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江苏省华西村依托休闲农业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示范村,其推出的“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等旅游项目,满足了城市居民体验农家生活、追求休闲的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农家乐趣味游”针对的主要旅游对象是( )
A.旅行社 B.企业 C.政府 D.家庭
2、华西村增强乡村旅游体验对乡村发展的意义包括( )
①挖掘当地乡土特色
②增强游客的舒适感
③让游客品味到特色美食
④增强农业景观资源的文化内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气候差异是地球表面地理差异的基本因素,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4、图中甲气候类型中夏季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东北风越过赤道偏转 D.行星风带的稳定控制
5、图中乙和丁两种气候类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陆地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千姿百态,人类活动也是千差万别。同一个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随着其他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
①更方便了解区域特点、差异 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③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④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
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
D.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
8、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特征分别为( )
A.地带、非地带 B.差异、整体
C.相对一致、差异 D.绝对一致、相对一致
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区地处城镇近郊,保护区内各功能区相对独立,联动性差,对文化遗产核心区依赖性强,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下图示意该大遗址保护区各功能区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除文化遗产核心功能区外,关于各村功能区说法正确的是( )
A.鱼池村、孙马村所在功能区交通依赖性强
B.毛家村、杨家村所在功能区人均收入水平最高
C.上陈村、砖房村所在功能区受城镇辐射带动作用较弱
D.下和村、王俭村所在功能区体现高效利用文化遗产价值
10、有利于促进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区均衡发展的措施可能是( )
①完善保护区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②统筹开发,加强文化遗产核心功能区的开发利用
③统一发展目标定位,减少各功能区差异化发展④因地制宜,促进“多核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沿90°E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与P地形区相比,Q地( )
A.降水较少,年均温较低 B.降水较少,年均温较高
C.降水较多,年均温较高 D.降水较多,年均温较低
12、形成P、Q两地形区年均温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P地距海较Q地近②P地纬度较Q地高③Q地北部山地可阻挡南下冷空气④Q地海拔较P地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R山脉在山麓地区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4、遵循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原则,Q地可建成我国重要的( )
A.木材生产基地 B.甜菜生产基地 C.长绒棉生产基地 D.商品粮生产基地
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达到峰值10.06亿后,开始了持续至今的负增长,每年大约减少712万。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减少10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6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针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现状,未来我国要( )
A.尽快增加劳动力数量 B.持续提高劳动力素质
C.改变劳动力性别结构 D.大量引进外籍劳动力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28分)根据所示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几十年来,海河流域的湿地大面积消失,从20世纪50年代的3801平方千米,下降到本世纪初的538平方千米,湖泊水质也严重下降.
材料二:2013年8月9日山东省政府发布:要充分发挥青岛保税港区地理和政策优势,全力打造青岛自贸区金融中心,促进中日韩间的经贸往来.下图为环渤海及东北亚部分地区图.
试分析海河流域湿地减少的人为原因。
比较图中M、N两城市冬夏季的降水差异并说明原因。
(3)分析山东与韩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有利区位条件。
2014年1月11日凌晨的大火,让云南香格里拉中国保存的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一一独克宗古城三分之二建筑从地平面上消失;4月6日凌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南丽江市古城区束河街道(丽江景区的核心部位、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一个重要集镇)龙泉社区一商铺发生炎灾.从2011年至今,太。理古城、凤凰古城、独克宗、丽江古城……都曾遭遇火灾.随着古城景区游客越来越多,建筑越来越密,如何保护古城成为了一个值得得思考的问题.
请你从旅游安全角度为景区管理者提出景区防范火灾的具体措施。
17.(27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其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身居沙海,戈壁环绕,干旱少雨,绿洲仅占总面积的4.5%,素有“戈壁绿洲”、“沙漠明珠”之称。全市总人口18万,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
鸣山大枣是敦煌八大怪之六,以个大味甘、营养丰富著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药用价值极高,是补血、益气、养肾、安神之佳品。大枣宜制干枣和酒枣,敦煌酒枣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欢。下图是敦煌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结合图文信息,简析敦煌发展的区位条件,并说出敦煌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被称为“文化瑰宝”的莫高窟虽屹立千年,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试分析敦煌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结合该地自然环境,指出敦煌鸣山大枣品质优良的区位条件。
4、为积极参与到我国“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中,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镇的敦煌大有作为。试列举敦煌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永春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地理科参考答案(2023.06)
1、D 2、D 3、A 4、B 5、C 6 .D 7、B 8、C
9、B 10、A 11、B 12、C 13、A 14、C 15.B
16. (1)工农业用水量大,水量减少;上游大量修建水库,入河水量减少;填湖(洼地)造陆。(三点6分)
(2)冬季:M市降水量多于N市。(2分)夏季:N市降水量多于M市。(2分)
原因:冬季西北季风越过渤海时带来一定水汽,M市处于迎风地带,降水较多;N市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于M市。(2分)夏季N市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M市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比N市少。(2分)
(3)山东与韩国地理位置邻近;均地处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韩国拥有先进的技术,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矿产资源);两地文化经济交流历史悠久(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4)从增强安全意识、消除不安全因素、控制不安全行为、加强救援等四个方面回答,合理即可。(四点8分)。
17. 1、区位条件:①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连接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位置优越独特;②党河流经,位于河流沿岸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丰富的水源;③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④矿产资源丰富,农产品资源特色鲜明。限制性因素:水源。(8分)
2、有利条件:敦煌莫高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附近有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地;旅游资源的集聚状况和地城组合状况好,旅游价值高。
不利条件:距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较远,市场距离大,只有一条铁路,且又不能直接到达目的地,其交通位置及通达性不好;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不发达,地区接待能力差;莫高窟洞窟多粉沙、泥质,易风化、侵蚀,洞虽多,但面积小,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有限。(各4分,共8分)
3、区位条件:①该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大枣的品质好;②祁连山冰雪融水的灌溉,水源清洁,矿物质含量高(水质好);③该地发展绿洲农业,沙漠土壤少,无污染;④该地重工业相对落后,环境污染少。(写出三点即可得6分)
4、措施:①“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构想,为敦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经济;②利用气候资源独特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③合理发展采矿业、矿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④利用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控制旅游规模,提高服务质量;⑤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⑥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合理用水,注意生态保护,防治荒漠化等。(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4分,写出三点得5分,满分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