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19 14: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春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地理科试卷(2023.06)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区域综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粮劳变化耦合模式(图2示意)及其所表征的乡村发展类型,对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影响也很大。图1示意2000~2016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的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08年东北地区粮劳耦合模式主要为( )
A.种养结合型 B.生态优先型 C.外延扩张型 D.农业现代化型
2、2008年以后,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劳动力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国家政策调整 B.全球气候变暖 C.粮食危机加重 D.生态条件改善
下图为“季风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时间为北半球夏季
B.图例甲所示为高气压,图例乙所示为低气压
C.①②所示盛行风的形成原因均是海陆热力差异
D.图示时间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
4、图示时间,澳大利亚西北部的气候特征为( )
A.寒冷干燥 B.温和多雨
C.低温少雨 D.高温多雨
区域是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地理单元。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只有区域之间有差异,区域内部没有差异
C.区域的划分,利于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发展
D.我国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是按照自然因素指标划分的
6.下列关于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是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 B.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C.土地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基础 D.自然资源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7.下列对自然要素的改造,合理的是( )
A.河套平原大水漫灌 B.黄土高原修建水平梯田
C.南方丘陵发展立体农业 D.河西走廊大力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常住人口指在某行政区经常居住的人,通常以是否持续居住半年以上为标准。户籍人口指户籍登记在某行政区的人口。南通市常住人口长期低于户籍人口,近年来,该市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较快,2021年常住人口超过户籍人口。下图为南通市按户籍人口统计的1970-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1970-2019年,南通市户籍人口总量的变化特点是(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波动减少 D.波动增加
9、近几年来,南通市常住人口逐渐增加并超过户籍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快乡村振兴,务工人员回流 B.生育政策调整,出生率提高
C.工业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加 D.城市化率上升,老龄化加快
10、推测南通市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是( )
A.上海 B.浙江 C.云南 D.安徽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若该图为“热力环流模式图”,则( )
A.甲处气温高于乙处 B.丙处气压低于乙处
C.丙处天气晴朗 D.风由丙处吹向丁处
12、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则( )
A.环节①地区差异较小 B.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
C.人类活动对环节③的影响最大 D.环节④补给陆地淡水资源
13、若该图为“水资源循环利用示意图”,且乙代表污水,丙代表可利用的淡水,则从乙到丙的②环节最可能是( )
A.舍弃不要 B.收集留存 C.净化处理 D.直接利用
下左图为“冬夏季不同地区上空相对于纬线圈平均的温度偏差情况示意图”,右图为“青藏高原抽风机效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青藏高原抽风机效应的形成机制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与海洋表面热力差异
C.高原面冬夏积雪量的差异 D.高原与周围大气热力差异
15、关于材料中气温偏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所示季节,高原抽风机效应表现突出
B.高原上空的大气,冬季是热源夏季是冷源
C.与夏季相比,冬季高原的热力影响更明显
D.夏季高原区整体上各层的气温高于季风区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6分)鄱阳湖和洞庭湖是长江上两大重要湖泊,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晩,响穷彭蠡之滨”等句描写的就是鄱阳湖上渔歌互答,湖面浩渺的意象。鄱阳湖75.4%的水源来自上游的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五条入湖河流,鄱阳湖湖口在正北面,经由40公里长水道与长江干流相连。鄱阳湖水量占长江流域的15%,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水量的总和。
长江、五河、鄱阳湖之间,形成了一种联动的江、河、湖关系,这让鄱阳湖成为了一个过水型、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
材料二 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局部图。
材料三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白鹤等珍稀候鸟及其越冬地。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每年秋后,主要来自我国青海湖、北大荒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的候鸟到这里越冬,从而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越冬栖息地。
材料四 素有“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平原上,湖南粮仓岳阳的人均耕地竟然只有0.91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6%。而且,乡村年久失修的沟渠路网,高强度耕作下被损耗的土地肥力,这些让岳阳农业的增产前景后继乏力。国家重点扶持工程“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也因此上马。下图为岳阳、常德、益阳等三个地级市环洞庭湖基本农田整治的范围。
(1)依据材料一,二,三说明鄱阳湖的重要意义。(6分)
(2)分析鄱阳湖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的越冬栖息地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分析赣江的水文特征。(4分)
(4)分析从上世纪50年代到1976年洞庭湖面积逐渐变小的主要原因。(4分)
(5)对两大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6分)
17.(16分)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点比乙点的气温____,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____。
2、图1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
3、一般情况下,图1中甲、乙两地最有可能为阴雨天的是__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
4、若图1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
5、结合山谷风的原理,分析“巴山夜雨”的成因。
6、假如图2中③箭头正确,请指出此图中的其他错误之处,并进行改正(至少找2处)。
18.(13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如图)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1)指出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风向的成因。
(2)评价甲地作为新疆风力发电基地的条件。
永春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地理科参考答案(2023.06)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D 2、A 3、C 4、D 5、C 6、B 7、C
8、A 9、C 10、D 11、B 12、D 13、C 14、D 15、D
二.非选择题
16. (1)①调蓄洪水。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调节气候:保持小气候④供水(蓄水)⑤发展水产业,养育鱼虾⑥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⑦开展旅游。(写出三点即可得6分)
(2)①纬度低,冬季气温高。②水位低,候鸟栖息地面积大③候鸟保护区附近人类活动少④污染小,环境好⑥浅滩多,食物来源丰富(写出三点得6分)
(3)①赣江流经区域等高线稀疏,流速较缓:②有若干支流汇入,流量较大;③流经亚热带季风区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④无结冰期:夏季为汛期;⑤夏季含沙量较大,冬季较小。(写出四点,一点1分)
(4)湖区流域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泥沙淤积:②为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湖面缩小。 (4分)
(5)①退田还湖;妥善处理人地关系.②搞好水土保持;湖泊集水区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③注意保护湿地的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④防治湖泊水污染(写出三点,一点2分)
17. (除注明外,每空1分)1、高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2分)
2、乙>甲>丁>丙(2分) 3、甲 乙
4、东北风
5、夜晚山坡降温快,近地面气流由山坡吹向山谷;(夜晚)山谷气流上升,上升过程中降温冷却;该地水汽充足,在上升过程中易冷却成云致雨。(4分)
6、①气流运动方向不正确,①气流运动方向由向上改为向下;②等温面平直不正确,②为等温面,在甲处上空应向高空弯曲;④处等压面弯曲方向不正确,④处等压面应向谷底弯曲(甲处气压不对,甲处应为低压,等压面向下弯曲)。(4分)
18.(1)盛行风为西北风。甲地有大片绿洲分布,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6分)
(2)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力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共7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