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复习[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复习[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7-10-22 20: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一章 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复习课
复习目的:
1、 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 掌握解比例、求函数的定义域和表示函数
3、 由已知条件求函数值、写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4、 画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掌握其性质
复习重点:
1、 求函数的定义域
2、 求函数的解析式
复习难点:
掌握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解答综合性题目
教学过程:
1、 知识点整理:
1、 函数有关的概念
(1) 函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变量x在某个允许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一对应法则,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记做:。一般强调“每”和“唯一”两词。
(2) 函数的定义域:自变量的允许取值范围。一般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使实际有意义,二是使分母不为零,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零指数幂的底数不为零。
(3)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法,图象法和列表法。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用恰当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相辅相成。
2、 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1) 正比例函数:图象是经过0(0,0)和A(1,k)的直线
性质:(i)当k >0时,图象都经过第一、三象限和坐标原点;
当k <0时,图象都经过第二、四象限和坐标原点;
(ii)当k >0时,直线从左往右是上升的直线,说明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当k <0时,直线从左往右是下降的直线,说明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iii)| k |越大,直线越靠近y轴;| k |越大,直线越靠近x轴;
(2) 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
性质:(i)反比例函数有两个分支,
当k.>0时,图象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当k < 0时,图象分别在第二、四象限
(ii)双曲线的两支无限延伸,无限地接近x,y轴,但永远不会和x,y轴相交
(iii)当k > 0时,在各自的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当k > 0时,在各自的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iv)当| k |越小,双曲线越接近坐标轴。
(3)常值函数:(常数)图象是过(0,c)且平行于x轴的一条直线。
二、例题讲解:
例1、当k为何值时,函数是(1)正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3)常值函数。
解:(1)m = – 3;(2);(3)或m = 3或m = 0
说明:要使函数为正比例函数,只要满足比例系数不为零且自变量的指数为1;
要使函数为反比例函数,只要满足比例系数不为零且自变量的指数为–1;
要使函数为常值函数,只要满足比例系数为零或自变量的指数为0;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3);
(4); (5)
解:(1)x取一切实数;(2);(3);(4);(5)且且
说明:确定函数的定义域主要是三个方面,即分母,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和零指数幂的底数
如果题目中有这几种情况出现,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且”的关系,当然还要考虑实际的存在的有意义
例3、已知,(1)求,,;
(2)当x为何值时,的值为– 2
解:(1);;;
(2),即x + 1 = 2 – 2x 解得:x =
∴ x为时,的值为– 2
例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cm,腰长为xcm
(1)试写出底边长y(cm)关于腰长x的函数解析式
(2)说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1)y = 10 – 2x (2)2.5 < x < 5
说明:实际意义涉及的范围很广,还包括满足公理和定理,如本题实际意义是三角形的边长要大于零,也同时要满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定理,才能求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例5、已知:y = ,y1与2x成反比例,y2与(x+1)成正比例,且当x = 1时,y =– 8 ,当x = 时,y = – 11 ,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解:∵y1与2x成反比例,y2与(x+1)成正比例
∴,y2 = k2(x+1)(k2≠0)
∵y =
(1)
把x = 1,y = – 8 和x = ,y = – 11 分别代入(1)
解得:
∴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
说明: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是能够解方程(组)
三、作业:
1、B册/习题
2、同步
3、一课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