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蜡烛[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8-01 16: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蜡烛 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我城一少年》、 《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1959至1971年发 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西蒙诺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课文背景:给下列字词注音:
烧 灼 桥头堡 地 窖
匍 匐 腋 下 拂 晓
瓦 砾 颤巍巍 育乞西
契柯拉耶夫 舀 鞠 躬zhuóbǎojiàopú fúyèfúlìwēiqǐqì kē yēyǎo jū gōng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烧灼:精疲力竭:名副其实:颤巍巍:肃穆:永垂不朽:瓦砾:烧,烫,使受伤。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竭:尽。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恭敬庄严地站立着。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破碎的砖头瓦片。1、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2、你能复述课文情节吗? 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说说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速读课文探究文本:这篇文章非常感人,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那么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1、找出令你感动的情节、段落或句子,分析原因。
2、试分析蜡烛有什么特殊意义?蜡烛的意义:珍贵的意义。
特殊的环境里,烛光显出了特殊的意义:
1、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问题探究细品语段 ,谈谈你的感受!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最后一段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结合练习品味语言课后练习二(参考答案)一、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插叙)
二、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三、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原句再次点出这支蜡烛是结婚的花烛,是老妇人惟一珍爱的东西,点出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
原句不写老妇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说南斯拉夫母亲和一个苏联青年,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