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沂蒙山小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音乐风格特征,增强学习民族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 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小调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音乐风格特征,培养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难点 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微课堂,我们将开启一段新的音乐之旅,这段旅程我们会去哪儿呢?现在同学们就跟着老师的视频一起出去看看吧!(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沂蒙山小调》的学习) 二、了解民歌 1、什么是民歌 民歌是指每个民族带有自己风格特色的歌曲,也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以口头传播的方式,一传十十传百,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 2、民歌的体裁 山歌:指人们在田间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曲调爽朗、高亢、节奏自由。 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汉族民间歌舞小曲。曲调细腻、婉柔。 劳动号子:直接伴随体力劳动、真实反映劳动状况。音乐粗旷豪迈、坚定有力。 (设计意图:了解民歌,能正确分辨民歌的三种体裁) 聆听歌曲 1、感受音乐的风格特征 结构:均衡、规整,多为一段体 旋律:细腻流畅、悠扬高远 语言:衬词、儿化音、方言较多,加强了情感表达 手法:表现手法多样生活气息较强 总结小调的特点 歌曲创作手法 1、起承转合 歌曲呈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2、鱼咬尾 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类似于文学创作中的“顶针”,也有点像成语接龙的形式。比如:万水千山 山高水远 远走高飞 飞沙走石 鱼咬尾的创作形式,营造了一种连绵不断的感觉,体现了沂蒙人民对美好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五、课堂小结 《 沂蒙山小调 》这首歌曲不仅唱红了沂蒙山区,唱响了全国,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优秀民歌。“沂蒙山区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希望通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传唱,能让我国经典民族音乐永久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