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物理 9.2 库仑定律 课件(共48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2023版高中物理 9.2 库仑定律 课件(共48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6-19 20:24:22

文档简介

2.库仑定律
新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点电荷模型 2.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体会探究库仑定律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方法 物理观念 明确点电荷是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能看作点电荷的条件,知道库仑定律的文字表述及其公式表达
科学思维 渗透理想化方法,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科学探究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科学态度 与责任 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突出基础性 素养夯基
一、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1.实验探究: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实验结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________,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
2.库仑定律
(1)点电荷:当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________,以致带电体的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作带电的点,叫作________.
(2)库仑定律
①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________,与它们的距离的________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作库仑定律,这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作________或________.
②公式:F=________,其中k=________N·m2/C2,叫作静电力常量.
③适用条件:a.________;b.________
[情境思考] 如图“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升空过程中与大气摩擦产生了大量的静电.
在研究“嫦娥三号”与地球的静电力时,能否把“嫦娥三号”看成点电荷?
提示:能.
二、库仑的实验
1.库仑扭秤实验是通过悬丝____________比较静电力F大小的.实验结果发现静电力F与距离r的________成反比.
2.库仑在实验中为研究F与q的关系,采用的是用两个________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互相接触后,电荷量________的方法,发现F与q1和q2的________成正比.
[提升]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微量放大法.
实验技巧:将微小量放大——通过悬丝扭转的角度比较库仑力的大小.
三、静电力计算
1.微观粒子间的万有引力________库仑力.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时,可以把万有引力忽略.
2.两个或两个以上点电荷对某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________.
【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有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
(2)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时,可将这两个带电体看成点电荷.(  )
(3)两点电荷所带的电荷量越大,它们间的静电力就越大.(  )
(4)两点电荷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时,电荷间的距离越小,它们间的静电力就越大.(  )
(5)若点电荷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则q1对q2的静电力大于q2对q1的静电力.(  )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突出综合性 素养形成
探究点一 点电荷模型
导学探究
某次物理活动中,甲、乙两位同学探讨点电荷的对话如下:
甲:“由于带电体A的体积很小,故它一定是点电荷.”
乙:“由于带电体B的带电量很小,故它一定是点电荷.”
(1)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你认为谁的正确?为什么?
(2)什么是点电荷?现实中有点电荷吗?
探究总结
1.点电荷是只有电荷量,没有大小、形状的理想化模型,类似于力学中的质点,实际中并不存在.
2.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视具体问题而定,不能单凭它的大小和形状下结论.如果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间的距离小得多,则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就可以忽略,此时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
典例示范
例 1 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是点电荷
B.点电荷就是电荷量和体积都很小的带电体
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以看作点电荷
D.球形带电体一定可以看作点电荷
 带电体视为点电荷的条件
(1)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很多.
(2)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及电荷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针对训练1 下面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电荷的带电量一定是1.60×10-19 C
B.实际存在的电荷都是点电荷
C.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D.只有球形带电体才可看成是点电荷
探究点二 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探究总结
1.库仑力的确定方法
(1)大小计算:利用库仑定律计算静电力大小时,不必将表示电性的正、负号代入公式,只代入q1、q2的绝对值即可.
(2)方向判断: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判断.
(3)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不能由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得出当r→0时,F→∞的错误结论.因为两电荷间距离r减小到接近0时,两电荷就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库仑定律不再适用.
典例示范
例 2 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最小的带电体
B.根据F=k,当两个带电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于无穷大
C.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3Q的点电荷A、B相互作用时,B受到的静电力是A受到的静电力的3倍
D.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真空和静止点电荷
例 3 甲、乙两导体球,甲球带有4.8×10-16 C的正电荷,乙球带有3.2×10-16 C的负电荷,放在真空中相距为10 cm的地方,甲、乙两球的半径远小于10 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试求两个导体球之间的静电力,并说明是引力还是斥力?
(2)如果两个导体球完全相同,接触后放回原处,两球之间的作用力如何?
 应用库仑定律应注意的事项
(1)虽然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在真空中,但在空气中也可以用该公式进行计算.
(2)单位必须用国际单位,才有静电力常量k=9.0×109 N·m2/C2.
针对训练2 
如图所示,真空中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带电金属小球A、B(均可看作点电荷),分别带有-Q和+Q的电荷量,两小球间的静电力为F.现用一个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小球C先与A接触,再与B接触,然后移开C,接着再使A、B间距离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  )
A.F  B.F C.F  D.F
探究点三 静电力的叠加
探究总结
1.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与周围是否存在其他电荷无关.
2.两个或两个以上点电荷对某一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3.静电力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典例示范
例 4 如图所示,在A、B两点分别放置点电荷Q1=+2×10-14 C和Q2=-2×10-14 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一点C,且AB=AC=BC=6×10-2 m.如果有一个电子在C点,它所受到的库仑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针对训练3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c球在xOy坐标系原点O上,a和c带正电,b带负电,a所带电荷量比b所带电荷量少,关于c受到a和b的静电力的合力方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从原点指向第Ⅰ象限 B.从原点指向第Ⅱ象限
C.从原点指向第Ⅲ象限 D.从原点指向第Ⅳ象限
学科素养提升 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
理想模型
1.对象模型:
用来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等都属于对象模型.是对实物的一种理想简化.
2.条件模型:
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作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匀强电场都属于条件模型.是对相关环境的一种理想简化.
3.过程模型:
实际的物理过程都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虑主要因素引起的变化过程叫作过程模型.是对干扰因素的一种简化.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都属于过程模型.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模型时,要综合考虑研究问题的目的、性质等,然后再做出选择,不能随意地把什么对象、什么条件、什么过程归入某一种模型.可见研究物理问题是否可以理想化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这个条件是研究问题的本质条件,“相对”指的是相对周围的环境条件和干扰条件.
素养训练
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与b,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分别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为l,为球直径的2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两球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那么,a、b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引、库仑力F库分别为(  )
A.F引=G,F库=k B.F引≠G,F库≠k
C.F引≠G,F库=k D.F引=G,F库≠k
2.如图所示,一个均匀的带电圆环,带电荷量为+Q,半径为R,放在绝缘水平桌面上.圆心为O点,过O点作一竖直直线,在此线上取一点A,使A到O点的距离为R,在A点放一电荷量为+q的试探电荷,则试探电荷在A点所受的库仑力为(  )
A.,方向向上
B.,方向向上
C.,方向水平向左
D.不能确定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突出创新性 素养达标
1.物理学引入“点电荷”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是属于(  )
A.观察实验的方法 B.控制变量的方法
C.等效替代的方法 D.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2.(多选)对于库仑定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凡计算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就可以使用公式F=k
B.两个带电小球即使相距非常近,也能用库仑定律
C.相互作用的两个点电荷,不论它们的电荷量是否相同,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一定相等
D.当两个半径为r的带电金属球中心相距为4r时,它们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大小,只取决于它们各自所带的电荷量
3.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库仑扭秤.细银丝的下端悬挂一根绝缘棒,棒的一端是一个带电的金属球A,另一端有一个不带电的球B,B与A所受的重力平衡,当把另一个带电的金属球C插入容器并使它靠近A时,A和C之间的作用力使悬丝扭转,通过悬丝扭转的角度可以比较力的大小,便可找到力F与距离r和电荷量的关系.这一实验中用到了下列哪些方法(  )
①微小量放大法 ②极限法 ③控制变量法
④逐差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等量的电荷量,相隔较远的距离,两球之间的吸引力大小为F,今用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两球接触后移开,这时A、B两球之间作用力的大小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分别放置QA=+3×10-9 C、QB=-4×10-9 C、QC=+3×10-9 C的A、B、C三个点电荷,则作用在点电荷A上的库仑力的大小为(  )
A.9.9×10-4 N B.9.9×10-3 N
C.1.17×10-4 N D.2.7×10-4 N
2.库仑定律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
1.增大 减小
2.(1)大得多 形状 大小 电荷分布状况 点电荷 
(2)正比 二次方 它们的连线上 静电力 库仑力
9.0×109 在真空中 静止点电荷
二、
1.扭转的角度 二次方
2.相同 平分 乘积
三、
1.远小于
2.矢量和
思考辨析
答案:(1)× (2)√ (3)× (4)√ (5)×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提示:(1)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不正确,当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不计时,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一个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不能只看它的体积大小,也不能只看它的带电量多少.
(2)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不计大小的带电体,现实中显然不存在.
【例1】 【解析】 点电荷是实际带电体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带电体能否视为点电荷,不能以体积大小、电荷多少来判断,而是以具体情况而定,在测量精度要求的范围内,带电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可以忽略时,即可视为点电荷,C正确.
【答案】 C
针对训练1 解析:点电荷是将带电物体简化为一个带电的点,元电荷是电量的最小值,点电荷的值可以等于元电荷,也可以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点电荷的电荷量可多可少,故A错误;在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带电体的尺寸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时,才可把带电体看成点电荷,并不是所有电荷都可以看成点电荷,故B错误;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故C正确;任何形状的带电体在距离足够大的情况下都可以看成是点电荷,故D错误.
答案:C
探究点二
【例2】 【解析】 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带电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即可将它看作是一个带电的点,则这样的带电体叫作点电荷,故A错误;两个带电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带电体已经不能看成点电荷了,F=k已经不能适用,故B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B相互作用时,B受到的静电力与A受到的静电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真空和静止点电荷,故D正确.
【答案】 D
【例3】 【解析】 (1)因为两个导体球的半径都远小于10 cm,因此可以作为两个点电荷考虑.由库仑定律有F=k=9.0×109× N≈1.38×10-19 N.两个导体球带异种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引力.
(2)如果两个导体球完全相同,则电荷先中和后平分,带同种电荷,每个小球的带电荷量为8×10-17 C,代入数据得两个导体球之间的斥力为F=5.76×10-21 N.
【答案】 (1)1.38×10-19 N 引力
(2)5.76×10-21 N 斥力
针对训练2 解析:根据库仑定律知,F=k==k
用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小球C与A接触,则A、C带的电荷量为QA=QC=-Q,C再与B接触,则B带的电荷量为QB=+Q,根据库仑定律知此时静电力大小:
F′=k=k=F.
答案:C
探究点三
【例4】 【解析】 
电子在C点同时受A、B点电荷对其的作用力FA、FB,如图所示,由库仑定律F=k得FA=FB=k=9.0×109× N=8.0×10-21 N.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知识得:静止在C点的电子受到的库仑力F=FA=FB=8.0×10-21 N,方向平行于AB向左.
【答案】 8.0×10-21 N,方向平行于AB向左
针对训练3 解析:如图所示,a对c的静电力为斥力F1,沿ac方向;b对c的静电力为引力F2,沿cb方向,由于F1<F2,可知c所受到合力的方向为从原点指向第Ⅳ象限.
答案:D
学科素养提升
素养训练
1.解析: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个可看成质点的物体,虽然两球心间的距离l只有直径的2倍,但由于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两球壳可看成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因此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求F引;对于a、b两带电球壳,由于两球心间的距离l只有直径的2倍,且电荷集中于两球靠近的一侧,不能将其看成点电荷,不满足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D正确.
答案:D
2.解析:先把带电圆环分成若干个小部分,每一小部分可视为一个点电荷,各点电荷对试探电荷的库仑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相互抵消,竖直方向上的分力大小为=,方向向上.
答案:B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解析:点电荷是为了研究物理问题方便而引入的物理模型,是由实际物体抽象所得,D对.
答案:D
2.解析:库仑定律公式F=k的适用条件是真空中的静止点电荷,故A正确;两带电小球相距很近时,不能看作点电荷,公式F=k不适用,故B错误;相互作用的点电荷间的库仑力也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当两带电球本身的半径不满足远小于它们间的距离时,就不能看作点电荷,公式F=k不再适用,库仑力还与它们的电荷分布有关,故D错误.
答案:AC
3.解析:把微弱的库仑力转换放大成可以观测得到的扭转角度,并通过扭转角度的大小找出力和距离的关系,用到了微小量放大法;保持A、C所带电荷量不变,改变A和C的距离可得到力F和距离r的关系,保持A和C的距离不变,改变A、C所带电荷量可得到力F和电荷量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4.解析:两球之间是吸引力,故假设A带的电荷量为Q,则B带的电荷量为-Q,两球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的大小:F=,第三个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与A接触后,A和C带的电荷量都为,C与B接触时先中和再平分,则C、B分开后带的电荷量均为-,这时,A、B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F′===F.
答案:C
5.解析:A受到B、C点电荷的库仑力如图所示,根据库仑定律有
FBA=
= N
=1.08×10-3 N
FCA=
= N
=9×10-5 N
规定沿这条直线由A指向C为正方向,则点电荷A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A=FBA-FCA=(1.08×10-3-9×10-5)N=9.9×10-4 N,故选项A正确.
答案:A(共48张PPT)
2.库 仑 定 律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新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点电荷模型 2.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体会探究库仑定律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方法 物理观念 明确点电荷是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能看作点电荷的条件,知道库仑定律的文字表述及其公式表达
科学思维 渗透理想化方法,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科学探究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科学态度 与责任 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1.实验探究: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实验结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________,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
增大
减小
2.库仑定律
(1)点电荷:当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________,以致带电体的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作带电的点,叫作________.
(2)库仑定律
①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________,与它们的距离的________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作库仑定律,这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作________或________.
大得多
形状
大小
电荷分布状况
点电荷
正比 
二次方
它们的连线上
静电力
库仑力
②公式:F=________,其中k=________N·m2/C2,叫作静电力常量.
③适用条件:a.________;b.___________
9.0×109
在真空中
静止点电荷
[情境思考] 如图“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升空过程中与大气摩擦产生了大量的静电.
在研究“嫦娥三号”与地球的静电力时,能否把“嫦娥三号”看成点电荷?
提示:能.
二、库仑的实验
1.库仑扭秤实验是通过悬丝____________比较静电力F大小的.实验结果发现静电力F与距离r的________成反比.
2.库仑在实验中为研究F与q的关系,采用的是用两个________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互相接触后,电荷量________的方法,发现F与q1和q2的________成正比.
扭转的角度
二次方
相同
平分
乘积
[提升]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微量放大法.
实验技巧:将微小量放大——通过悬丝扭转的角度比较库仑力的大小.
三、静电力计算
1.微观粒子间的万有引力________库仑力.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时,可以把万有引力忽略.
2.两个或两个以上点电荷对某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________.
远小于
矢量和
【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有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
(2)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时,可将这两个带电体看成点电荷.(  )
(3)两点电荷所带的电荷量越大,它们间的静电力就越大.(  )
(4)两点电荷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时,电荷间的距离越小,它们间的静电力就越大.(  )
(5)若点电荷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则q1对q2的静电力大于q2对q1的静电力.(  )
×

×

×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点电荷模型
导学探究
某次物理活动中,甲、乙两位同学探讨点电荷的对话如下:
甲:“由于带电体A的体积很小,故它一定是点电荷.”
乙:“由于带电体B的带电量很小,故它一定是点电荷.”
(1)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你认为谁的正确?为什么?
(2)什么是点电荷?现实中有点电荷吗?
提示:(1)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不正确,当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不计时,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一个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不能只看它的体积大小,也不能只看它的带电量多少.
(2)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不计大小的带电体,现实中显然不存在.
探究总结
1.点电荷是只有电荷量,没有大小、形状的理想化模型,类似于力学中的质点,实际中并不存在.
2.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视具体问题而定,不能单凭它的大小和形状下结论.如果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间的距离小得多,则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就可以忽略,此时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
典例示范
例 1 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是点电荷
B.点电荷就是电荷量和体积都很小的带电体
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以看作点电荷
D.球形带电体一定可以看作点电荷
【答案】 C
【解析】 点电荷是实际带电体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带电体能否视为点电荷,不能以体积大小、电荷多少来判断,而是以具体情况而定,在测量精度要求的范围内,带电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可以忽略时,即可视为点电荷,C正确.

 带电体视为点电荷的条件
(1)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很多.
(2)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及电荷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针对训练1 下面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电荷的带电量一定是1.60×10-19 C
B.实际存在的电荷都是点电荷
C.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D.只有球形带电体才可看成是点电荷
答案:C
解析:点电荷是将带电物体简化为一个带电的点,元电荷是电量的最小值,点电荷的值可以等于元电荷,也可以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点电荷的电荷量可多可少,故A错误;在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带电体的尺寸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时,才可把带电体看成点电荷,并不是所有电荷都可以看成点电荷,故B错误;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故C正确;任何形状的带电体在距离足够大的情况下都可以看成是点电荷,故D错误.
探究点二 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探究总结
1.库仑力的确定方法
(1)大小计算:利用库仑定律计算静电力大小时,不必将表示电性的正、负号代入公式,只代入q1、q2的绝对值即可.
(2)方向判断: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判断.
(3)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不能由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得出当r→0时,F→∞的错误结论.因为两电荷间距离r减小到接近0时,两电荷就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库仑定律不再适用.
典例示范
例 2 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最小的带电体
B.根据F=k,当两个带电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于无穷大
C.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3Q的点电荷A、B相互作用时,B受到的静电力是A受到的静电力的3倍
D.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真空和静止点电荷
【答案】 D
【解析】 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带电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即可将它看作是一个带电的点,则这样的带电体叫作点电荷,故A错误;两个带电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带电体已经不能看成点电荷了,F=k已经不能适用,故B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B相互作用时,B受到的静电力与A受到的静电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真空和静止点电荷,故D正确.
例 3 甲、乙两导体球,甲球带有4.8×10-16 C的正电荷,乙球带有3.2×10-16 C的负电荷,放在真空中相距为10 cm的地方,甲、乙两球的半径远小于10 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试求两个导体球之间的静电力,并说明是引力还是斥力?
(2)如果两个导体球完全相同,接触后放回原处,两球之间的作用力如何?
【解析】 (1)因为两个导体球的半径都远小于10 cm,因此可以作为两个点电荷考虑.由库仑定律有F=k=9.0×109× N≈1.38×10-19 N.两个导体球带异种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引力.
(2)如果两个导体球完全相同,则电荷先中和后平分,带同种电荷,每个小球的带电荷量为8×10-17 C,代入数据得两个导体球之间的斥力为F=5.76×10-21 N.
【答案】 (1)1.38×10-19 N 引力
(2)5.76×10-21 N 斥力
 应用库仑定律应注意的事项
(1)虽然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在真空中,但在空气中也可以用该公式进行计算.
(2)单位必须用国际单位,才有静电力常量k=9.0×109 N·m2/C2.
针对训练2 如图所示,真空中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带电金属小球A、B(均可看作点电荷),分别带有-Q和+Q的电荷量,两小球间的静电力为F.现用一个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小球C先与A接触,再与B接触,然后移开C,接着再使A、B间距离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  )
A.F  B.F C.F  D.F
答案:C
解析:根据库仑定律知,F=k==k
用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小球C与A接触,则A、C带的电荷量为QA=QC=-Q,C再与B接触,则B带的电荷量为QB=+Q,根据库仑定律知此时静电力大小:
F′=k=k=F.
探究点三 静电力的叠加
探究总结
1. 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与周围是否存在其他电荷无关.
2.两个或两个以上点电荷对某一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3.静电力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典例示范
例 4 如图所示,在A、B两点分别放置点电荷Q1=+2×10-14 C和Q2=-2×10-14 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一点C,且AB=AC=BC=6×10-2 m.如果有一个电子在C点,它所受到的库仑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解析】电子在C点同时受A、B点电荷对其的作用力FA、FB,如图所示,由库仑定律F=k得FA=FB=k=9.0×109× N=8.0×10-21 N.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知识得:静止在C点的电子受到的库仑力F=FA=FB=8.0×10-21 N,方向平行于AB向左.
【答案】 8.0×10-21 N,方向平行于AB向左
针对训练 3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c球在xOy坐标系原点O上,a和c带正电,b带负电,a所带电荷量比b所带电荷量少,关于c受到a和b的静电力的合力方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从原点指向第Ⅰ象限
B.从原点指向第Ⅱ象限
C.从原点指向第Ⅲ象限
D.从原点指向第Ⅳ象限
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a对c的静电力为斥力F1,沿ac方向;b对c的静电力为引力F2,沿cb方向,由于F1<F2,可知c所受到合力的方向为从原点指向第Ⅳ象限.
学科素养提升 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
理想模型
1.对象模型:
用来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等都属于对象模型.是对实物的一种理想简化.
2.条件模型:
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作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匀强电场都属于条件模型.是对相关环境的一种理想简化.
3.过程模型:
实际的物理过程都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虑主要因素引起的变化过程叫作过程模型.是对干扰因素的一种简化.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都属于过程模型.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模型时,要综合考虑研究问题的目的、性质等,然后再做出选择,不能随意地把什么对象、什么条件、什么过程归入某一种模型.可见研究物理问题是否可以理想化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这个条件是研究问题的本质条件,“相对”指的是相对周围的环境条件和干扰条件.
素养训练
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与b,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分别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为l,为球直径的2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两球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那么,a、b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引、库仑力F库分别为(  )
A. F引=G,F库=k
B.F引≠G,F库≠k
C. F引≠G,F库=k
D.F引=G,F库≠k
答案:D
解析: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个可看成质点的物体,虽然两球心间的距离l只有直径的2倍,但由于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两球壳可看成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因此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求F引;对于a、b两带电球壳,由于两球心间的距离l只有直径的2倍,且电荷集中于两球靠近的一侧,不能将其看成点电荷,不满足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D正确.
2.如图所示,一个均匀的带电圆环,带电荷量为+Q,半径为R,放在绝缘水平桌面上.圆心为O点,过O点作一竖直直线,在此线上取一点A,使A到O点的距离为R,在A点放一电荷量为+q的试探电荷,则试探电荷在A点所受的库仑力为(  )
A.,方向向上
B.,方向向上
C.,方向水平向左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先把带电圆环分成若干个小部分,每一小部分可视为一个点电荷,各点电荷对试探电荷的库仑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相互抵消,竖直方向上的分力大小为=,方向向上.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物理学引入“点电荷”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是属于(  )
A.观察实验的方法 B.控制变量的方法
C.等效替代的方法 D.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D
解析:点电荷是为了研究物理问题方便而引入的物理模型,是由实际物体抽象所得,D对.
2.(多选)对于库仑定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凡计算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就可以使用公式F=k
B.两个带电小球即使相距非常近,也能用库仑定律
C.相互作用的两个点电荷,不论它们的电荷量是否相同,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一定相等
D.当两个半径为r的带电金属球中心相距为4r时,它们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大小,只取决于它们各自所带的电荷量
答案:AC
解析:库仑定律公式F=k的适用条件是真空中的静止点电荷,故A正确;两带电小球相距很近时,不能看作点电荷,公式F=k不适用,故B错误;相互作用的点电荷间的库仑力也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当两带电球本身的半径不满足远小于它们间的距离时,就不能看作点电荷,公式F=k不再适用,库仑力还与它们的电荷分布有关,故D错误.
3.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库仑扭秤.细银丝的下端悬挂一根绝缘棒,棒的一端是一个带电的金属球A,另一端有一个不带电的球B,B与A所受的重力平衡,当把另一个带电的金属球C插入容器并使它靠近A时,A和C之间的作用力使悬丝扭转,通过悬丝扭转的角度可以比较力的大小,便可找到力F与距离r和电荷量的关系.这一实验中用到了下列哪些方法(  )
①微小量放大法 ②极限法 ③控制变量法
④逐差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把微弱的库仑力转换放大成可以观测得到的扭转角度,并通过扭转角度的大小找出力和距离的关系,用到了微小量放大法;保持A、C所带电荷量不变,改变A和C的距离可得到力F和距离r的关系,保持A和C的距离不变,改变A、C所带电荷量可得到力F和电荷量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选项B正确.
4.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等量的电荷量,相隔较远的距离,两球之间的吸引力大小为F,今用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两球接触后移开,这时A、B两球之间作用力的大小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两球之间是吸引力,故假设A带的电荷量为Q,则B带的电荷量为-Q,两球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的大小:F=,第三个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与A接触后,A和C带的电荷量都为,C与B接触时先中和再平分,则C、B分开后带的电荷量均为-,这时,A、B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F′===F.
5.如图所示,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分别放置QA=+3×10-9 C、QB=-4×10-9 C、QC=+3×10-9 C的A、B、C三个点电荷,则作用在点电荷A上的库仑力的大小为(  )
A.9.9×10-4 N B.9.9×10-3 N
C.1.17×10-4 N D.2.7×10-4 N
答案:A
解析:A受到B、C点电荷的库仑力如图所示,根据库仑定律有
FBA=
= N
=1.08×10-3 N
FCA=
= N
=9×10-5 N
规定沿这条直线由A指向C为正方向,则点电荷A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A=FBA-FCA=(1.08×10-3-9×10-5)N=9.9×10-4 N,故选项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