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九年级(下)
上课准备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预习:
·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根据注释说出本文的大意
·如遇不了解处,可以先查阅工具书
目录
1
朗读感知
2
赏析结构
3
探究艺术
《战国策》又叫《国策》, 是记载战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
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而成。
邹忌,齐人,有辩才,善鼓琴,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长,这里指身高
光艳美丽
穿戴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呀!”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的倒装
朗读感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谁美?”妾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
我和徐公谁美?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文: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第二天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美;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
通“熟”。孰视,仔细地看。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想有求于我。”
睡,但没睡着
……的原因
偏爱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于是,邹忌上朝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实在,确实
齐威王婴齐,齐桓公之子。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改革政治,是个较有作为的国君。
如今的齐国,有方圆一千多里的国土,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后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很深了。”
土地,方圆
没有谁
受蒙蔽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过失,并传到我耳朵的,得下等奖赏。”
指责讥刺
当面指责
公共场合
使......听到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门前庭院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有时偶而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门前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
常常,不时。
间或,偶尔
满一年
朗读感知
同样是回答邹忌“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个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差异?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与感情倾向?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不容置疑的肯定语气
反问强调
少了肯定,多了畏惧
否定句,贬抑徐公、讨好邹忌
朗读感知
邹忌与齐王的对话,应该怎么读?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设置三个奖赏等级,以期尽快扫除弊病,语气急切与肯定
以生活小事为喻,语气像是拉家常
赏析“三叠”式结构
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这样的结构,称之为“三叠”式结构。根据这一提示,请画出文章的结构图。
赏析“三叠”式结构
“三叠”式结构对表达文意起到的作用:
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三个段落。“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类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文章“三叠”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
赏析“三叠”式结构
“三叠法”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叙事模式,它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回顾古代文学作品中“三叠法”的故事。
刘备三顾茅庐,“三顾”才见他求才之诚心;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三调”才知取经之艰辛;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三打”才显起义之声势;
……
古人认为“三”代表着“较多”,比“一”多,比“九”少,可谓不多不少刚刚好。“三叠”结构通常表现为一件事情要经过三次反复才能完成,或者通过三个类同的情节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三”形成了文本振动的频率,表现出一种层进式的反复,出现了故事的一波三折,使得文章结构完整紧凑又活泼灵动,精巧严谨又摇曳多姿。
兼语句
“邹忌讽 纳谏”
齐王
解析文
题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接受。
探究讽谏成功的原因
探究讽谏成功的原因
“谏”与“讽”分别勾画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语句,具体分析。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善于思考,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见朝廷之弊。
以切身体验类比国家大事,入情入理,易于被齐王接受,语言艺术高超。
有担当、有责任意识,他意识到齐王有可能受蒙蔽后,勇于向齐王进谏。
探究讽谏成功的原因
“谏”与“讽”分别勾画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语句,具体分析。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雷厉风行,从善如流,行事果断
有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气度
课堂小结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曾说:“世界上没有比说真心话更困难的事了,但也没有比阿谀奉承更容易的事。”在社会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讲真话有时是很困难的,辨别言论真假需要智慧,接纳他们的真话也需要勇气。希望同学时时铭记,敢于说真话,善于听真话。
谢谢观看
浙派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