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产业区位选择》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
重
在
返璞归真
难
在
见微知著
一
·
目 录
二
·
教材分析
三
·
教学建议
四
·
课例分享
课标解读
2.5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2.11 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课标解读
1.明确了教学的主要任务
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并掌握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
①罗列所有可能的区位因素
②分析这些因素对生产活动的成本或收益的可能影响。
③针对特定的生产活动,假设某些区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若干地点的因素优劣。
(重在思维路径的建立)
2.明确了达成任务的基本方法
区位分析的基本思路是要素的叠加分析。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分析区位因素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资料获取,过程分析。
(重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 明确了教学任务的达成路径
结合实例。自主性的案例学习与探究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路径。
对教师的要求: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与案例,让学生学习生活化的地理,使学生关注生活中、身边的地理事项。既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体验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对学生的要求:能将影响不同产业活动发展的区位因素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知识的迁移,要能学以致用。
(重在学习方式的转变)
4.明确核心素养提升与学习内容掌握之间的联系
1.明确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区位因素→产业活动;产业活动→人类活动)(人地协调观)
2.强调整体观念(要素关联)、时间观念(发展变化)、空间观念(区域特性)(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说明(有区域背景)区位的优势和劣势。(区域认知)
4.通过考察调查等方式获得学习资料。(地理实践力)
(重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必修2 p10
选择性必修2 p13
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区位选择、应用
2.4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及原因
2.5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2.7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 教材对比与分析(纵向比较)
湘教版
人教版
1.章节对比
二、 教材对比与分析(横向比较)
湘教版
人教版
2.结构对比
章首语
章首语
更注重本章节学习内容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更注重本章节学习的重点内容。
湘教版
人教版
探究
导语
2.结构对比
设问更加开放(调查)
设问内容指向更加明确。
前后呼应。
湘教版
人教版
节末自学窗
章末问题研究
阅读
2.结构对比
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点碰到困难的材料补充。切口小,篇幅短,解决当前问题。
节末、章末的阅读材料,篇幅较长,内容丰富,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
3.内容对比
章节 湘教版 人教版
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强调3S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强调农业布局(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人文因素)
强调区位因素的变化
出现了气候统计资料
强调区位分析中图层叠加的思想
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篇幅小 指向性工业、工业布局(工业区) 风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工业区位因素(经济效益、环境(水)、
社会因素)及因素的变化篇幅大
强调经济效益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服务业 分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展开 中心地理论
强调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
明确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的关系
1
明确教材遵循的逻辑
2
用足关键图表 落实探究活动
3
教材分析
紧扣教材确定教学范围与深度
二、 教材对比与分析
(一)明确教材与课标的对应关系
1.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2.教材拓展内容意在突出课标内容要求重点
2.5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探究材料(实例)
农业生产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实例)
农业生产会如何布局(空间上)
说明:分析、讨论、归纳
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农业生产会如何变化(时间上)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地域类型
(实例)
(二)用足关键图表 落实探究活动
教材版本 景观图 统计图 区域图 示意图
湘教版 17 1 10 12
人教版 21 1 9 9
湘教版老教材 20 4 8
1. 不同版本教材图表的数量对比(必修二第三章)
(1) 利用景观图认识地理事物
(2) 利用景观图分析地理要素
(3) 利用景观图综合考察与探究
探究:围绕“茶叶、茶园”作一些思考与分析。
2. 不同版本教材图表的名称对比
变
化
不
大
湘教版(老版)
湘教版(新版)
人教版(新版)
背景介绍详实(一张图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案例)
1.来源地分布有何特点
2.各小组选择图中一种农产品:影响该农产品生产因素有哪些?
区位因素如何影响生产
5.由杂而全到专而精变化的原因
农业区位
4.时间前移:来源地分布有何特点
教学环节
落实的内容
小尺度集中(专业化)
3.分析这些因素时如何影响该农产品生产的?
小尺度分散(杂而全)
区位变化
农业地域类型
6.大范围专而精
关键图表:导入探究
Where——它在哪里? 美墨边境城市蒂华纳
Why——它为什么发生在那里?
产业结构→支柱产业: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组装、食品加工业→工业区位因素/指向性工业
When——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1970-2000年→现在情况(政策)
will be——未来发展方向?
蒂华纳该何去何从?(工业发展的方向?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需要做那些准备?(区位因素的变化和工业区)
Where——它在哪里? 美墨边境城市蒂华纳
Why——它为什么发生在那里?
产业结构→支柱产业: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组装、食品加工业→工业区位因素/指向性工业
When——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1970-2000年→现在情况(政策)
will be——未来发展方向?
蒂华纳该何去何从?(工业发展的方向?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需要做那些准备?(区位因素的变化和工业区)
(三)紧扣教材确定教学范围与程度
1.不能随意替换教材材料
2.明确活动等栏目期待达成的质量标准
3.避免受老教学惯性的影响
不要随意替换教材材料
不仅要知道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还要理解(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的,在不同的服务业类别中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何差异。
明确活动等栏目期待达成的质量标准
生活性服务业(商业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教材没有阐释
选择性必修:一是与必修课程内容的衔接;二等级性考试的要求,相对增强系统性;三是更多地展现案例式、主题式学习方式的要求。
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要求差异
宽而浅
深
而
体
系
必修:一是宽而浅,为后续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打好一定的基础;二是围绕地理核心素养选材,不追求系统性。三是加强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要求,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必修在要素和区域上拓宽,选修在规律和原理上加深,形成T型结构
请对比必修二 P70与选择性必修二 P50的活动思维层次的差异。
选择性必修二 P50
必修二 P70
素养 水平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水平1 能够说出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能够根据提示,将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置于特定区城中加以认识;能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
水平2 能够对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结合时空变化,对其发生、发展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 能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给定简单地理事象,收集整理区域重要的信息;能够简单解释区域开发利用方面决策的得失。
水平3 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要素,系统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 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从空间—区域尺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认识区域;能够为赞同或质疑某一区域决策提出相关论据。
水平4 能够对现实中地理事象,如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城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等,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 能够对现实中的区域地理问题,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能够较全面地评析某一区域决策的得失,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为依据,确定教学的范围与程度,避免受老教学惯性的影响。
请对比必修二 P70与选择性必修二 P50的活动思维层次的差异。
选择性必修二 P50
必修二 P70
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1
2
放慢教学的节奏
3
教学建议
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建议
过程性评价(行为、思维)
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
推广迁移到新的真实情境,解决新的问题
真实世界
创设情境
地理 问题
提出地 理解决 方案
展示成果
评价反馈
案例情境 的地理问
题化
合作探究 自主建构
验证总结
子问题循环探究
①真实②不良结构
③基于课标
①自主性②开放性③多元性
是关键: ①体验性②探索性③有意义
形式多样性:①戏剧②作品③实验
1. 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地理实践力:鼓励和要求学生走出课堂,采用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地理课程标准必修地理2内容解读)
作为课前的准备或课后作业
1. 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地理实践力
区域认知:地理2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产业活动)的空间特点(地理课程标准必修地理2内容解读)
教材版本 景观图 统计图 区域图 示意图
湘教版 17 1 10 12
人教版 21 1 9 9
湘教版老教材 20 4 8
通过认识区域变化,比较区域差异和归纳区域特征来深化区域认知
不同版本教材图表的数量对比(必修二第三章)
教材版本 景观图 统计图 区域图 示意图
湘教版 17 1 10 12
人教版 21 1 9 9
湘教版老教材 20 4 8
不同版本教材图表的数量对比(必修二第三章)
1.培养学生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2.将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置于特定区城中加以认识。
3.能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
通过认识区域变化,比较区域差异和归纳区域特征来深化区域认知
1.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地理实践力
区域认知:地理2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产业活动)的空间特点
通过认识区域变化,比较区域差异和归纳区域特征来深化区域认知
比较区域差异
归纳区域特征
认识区域变化
will be——蒂华纳未来发展方向?(区位因素的变化和工业区)
1.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地理实践力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一定是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时空的综合分析对应了地理学研究的动态性特点。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现其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不仅是地理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地理学在国家建设、区域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需要。
1. 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地理实践力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 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
应该
学
应该
3. 放慢教学的节奏
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3. 放慢教学的节奏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①电影:海水的运动 《泰坦尼克号》; 城市化 《猫和老鼠》
②故事:土壤的形成 《寻找中国最美茶园》; 城市功能分区 《外卖员的一天》
③古诗:水循环 《八月》
④文字:洪涝灾害 “洪-与水共舞;涝(繁体字)-水入家园”
⑤图片:大气受热过程 《雪域高原的图片》
⑥歌曲、歌词: 环境问题 《我是一只小小鸟》
3. 放慢教学的节奏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①气候影响农业生产的那些方面?(类型、作物的品种、熟制、产量、品质等)
②影响农产品的品质的因素还有那些?
③他们是如何影响的?
④生活中有没有相关的事例?
⑤我能否结合所学知识对事例进行准确的分析?
四、课例分享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以吉利汽车为例
吉利走向世界
——工业区位
提供吉利汽车模型
环境
市场
原料
动力
劳动力
水源
土地
交通运输
科技
资金
政策
集聚
冲 压
焊 装
涂 装
总 装
汽车的生产过程
涂 装
总 装
前后4人为一小组,在图上标出最适宜布局的汽车厂位置,并说明理由。
提供:地形、河流、交通、地价、资源、风向(相同区域每样一张)
讨论
城区
N
大学城
A
B
C
D
E
F
G
H
I
地形
河流
交通
地价
资源、风向
城区
大学城
N
1
6
2
4
1
7
5
4
3
A
B
C
D
E
F
G
H
I
地 价
400
300
200
100
N
A
B
C
D
E
F
G
H
地 形
I
城区
大学城
城区
大学城
N
公路
铁路
A
B
C
D
E
F
G
H
I
交 通
城区
河流
N
A
B
C
D
E
F
G
H
I
河 流
大学城
城区
N
N
风向
煤矿
7
大学城
A
B
C
D
E
F
G
H
I
资源、风向
城区
400
300
200
100
河流
N
公路
铁路
N
风向
煤矿
1
6
2
4
1
7
5
4
3
大学城
A
B
C
D
E
F
G
H
I
在图上标出最适宜布局的汽车厂位置,并说明理由
讨论
地形
河流
交通
地价
资源、风向
吉利上海基地
吉利上海基地位于金山枫泾工业园区。金山枫泾工业园区以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配件系列、通用动力、纺织服装,服装机械、黄酒酿造等五大主导行业。利上海基地已于2007年8月竣工投产,现年产能达15万辆。作为中国自主品牌、自主研发的轿车制造企业,吉利不仅拥有现代化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整车生产流水线及相关试验、检测设备,引进瑞典ABB工业机器人等高科技制造手段,更坚持对产品的不断研发、创新,并通过开展各种合作交流活动,全面掌握了汽车整车的核心研发技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研发、生产体系。
以吉利上海基地所在的金山枫泾工业园区为例,说明工业布局的特点及原因。
推测
吉利汽车生产基地不断向中西部扩展的原因?
临海基地 路桥基地
北仑基地 慈溪基地
上海基地
杭州吉利总部
济南基地
湘潭基地
兰州基地
成都基地
北京吉利学院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吉利汽车(生产研发一体)
吉利研究院
生产基地(头门港生产基地)
吉利生产基地不断西移
设立北京吉利学院
科学技术的进步
交通条件改善
和运输能力提高
工业机械化、
自动化水平提高
工业生产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
对动力和原料地
依赖性减弱
劳动力数量影响减弱、
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对信息通达性、
市场依赖性强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热点二:吉利沃尔沃重组
【典型例题】
21世纪以来,吉利提出“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K汽车走遍世界”的口号。2010年“吉利汽车”收购瑞典著名汽车企业“沃尔沃”的乘用车部分,此次收购为“吉利汽车”走向世界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1世纪以来,“K汽车”陆续收购上海华普等弱势汽车企业。这些弱势企业的并入有利于“K汽车”
A.提高研发能力 B.靠近主要市场 C.扩大制造能力 D.降低土地成本
2.“K汽车”要更好地走向世界,应当着重借助“沃尔沃”( )
A.成熟的营销服务渠道 B.所在国的便利融资渠道
C.发达的机器人生产线 D.所在国的优质钢材资源
课堂上学生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和思维的共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